建筑室外一般抹灰工程施工方法
建筑室外一般抹灰工程施工方法
一、施工準備
1.水泥:325號以上礦渣水泥或普通水泥,顏色一致,宜用同一批號;
2.砂:中砂,平均粒徑0.35~0.5MM,砂的顆粒要求堅硬潔凈;
3.石灰膏:淋制時必須用孔徑不大于3MM×3MM的篩過濾,石灰膏內不得含有未熟化的顆粒和其它雜質,熟化時間:常溫下一般不少于15D,用于罩面時,不應少于30D
4.磨細生石灰粉:其細度應通過4900孔/CM篩,使用前用水浸泡使其充分熟化,熟化時間不少于7D;
5.磨細粉煤灰:粉煤灰取代水泥,其最多滲量不大于25%,若取代白灰膏,其最大摻量不大于50%;
6.檢查和準備機具。
二、操作工藝
1.基層處理:剔鑿、修補、清掃;
2.吊垂直,套方,找規矩:以墻面沖筋來控制墻面的平整;
3.抹底層砂漿:刷摻占水重10%的107膠水泥漿一道,隨即抹1:3水泥砂漿,并用大杠刮平找直,木抹子搓毛(控制厚度);
4.抹面層砂漿:面層砂漿應采用1:2.5水泥砂漿或1:0.5:3.5水泥混合砂漿,抹時先薄薄地刮一層灰,使其與底層灰抓牢,緊跟著抹第二道,要橫豎刮平,用木抹子搓平,鐵抹子溜光壓實;
5.滴水線:流水波度及滴水線(槽)距外表面不小于40MM,應保證其坡向正確;
6.養護:水泥砂漿抹灰層應在濕潤條件下養護。
三、質量技術標準
1.材料質量必須符合設計要求,無脫層及空鼓面,無爆灰和裂縫等缺陷;
2.表面光滑潔凈,接槎平整,線角順直清晰;
3.護角符合施工規范;
4.空洞、槽盒尺寸正確、方正、整齊、光滑,管道后面抹灰平整;
5.分格條縫寬度、深度均勻一致,條縫平整光滑,棱角整齊通順;
6.滴水線(槽)流水坡向正確,滴水線順直,滴水線深度、寬度不小于10MM并整齊一致。
四、成品保護措施
1.及時清理門窗上殘存的砂漿;
2.翻拆架子時要小心仔細,對易碰撞的部位要加以保護;
3.各抹灰層凝結前應防止過快干燥、曝曬、水沖、撞擊和振動,以保證灰層有足夠的強度;
4.油工刷油時要防止污染墻面,不可噔踩墻面及窗臺,以免損壞棱角;
五、應注意的質量問題
1.空鼓、開裂、爛根;
2.滴水槽不符合要求;
3.分格條、滴水槽起條后不規整美觀;
4.面層接槎不平,顏色不一致;
5.砂漿抹灰層硬化初期不得受凍。氣溫低于5度時,所用的砂漿可摻入混凝土防凍劑,其摻量應由試驗確定。
六、安全、技術、節約等項措施
1.為節約水泥,在水泥砂漿中加入粉煤灰;
2.工作前先檢查腳手架是否架設牢固,經檢驗合格后方能進行工作;
3.進行墻面抹灰時,立桿兩側腳手板鋪設寬度均不得少于兩塊。
4.淋灰池四周應設置護身欄,夜間設照明燈
5.操作時精神要集中,不得嬉笑打鬧,以防意外事故發生
篇2:花園住宅樓室外抹灰工程施工方法
花園住宅樓室外抹灰工程的施工方法
1.工藝流程:清理墻面→填塞洞眼→出塌餅→做門窗套→沖筋→抹底層→貼分格條→抹面層。
2.室外抹灰施工程序和質量要求
A.基層面的灰塵、油污、雜物等應清除干凈,并隔夜先將墻面灑水濕潤。
B.水泥砂漿抹灰的底層和中層應分層進行,分層厚度控制在5~7mm,抹上后先用硬刮尺推刮,再用木抹子槎毛。
C.水泥砂漿面層抹灰分二遍涂抹,先薄薄地用力抹第一遍,緊跟著抹第二遍,抹至需要的厚度,再用硬刮尺刮平,操作時應掌握好水泥砂漿凝結時間,終凝以前用木抹子搓平,再用鋼皮抹子壓光。外墻設計要求麻面的可采用海綿沾水刷出小麻面。
D.拌好的水泥砂漿,應在初凝之前用完,凡已結硬的水泥砂漿不得繼續使用,也不允許加水重新拌和后使用。
E.水泥砂漿面層抹好后,常溫下經過2h后噴水養護。
F.分格條采用成品塑料條子,水平格條應在同一水平線上,不得有高差。
G.面層抹灰為保證色澤一致,所用的水泥、黃沙等按工程量和配合比,一次備足同樣品種的水泥、黃砂等,并應單獨堆放,專材專用。
H.面層要求表面平整、清潔、色澤均勻,陰陽角垂直。窗套、窗臺、門套要做好滴水線,滴水線厚度大于10mm,外墻塑鋼窗粉刷要留5mm空隙,窗框下檻以下做10mm直徑園弧,用防水密封膏封閉,砂漿不得粉刷到窗框下檻以上。窗臺向外泛水大于15mm。
外墻抹灰所用的機械設備主要有砂漿攪拌機,手工抹灰工具為鐵抹子,鋼皮抹子,壓子,木搓板,托灰板、塑料抹子、八子靠尺,方尺,量尺,鋼筋卡子,水平尺和陰、陽角抹子等
攪拌機拌制水泥砂漿時,應按設計的配合比的要求,先加入水和砂子進行攪拌,然后加入水泥繼續攪拌至顏色一致,稠度符合要求時止。
在一般抹灰砂漿技術要求的基礎上,因裝飾砂漿直接抹于外飾面,所以不僅要求其色彩鮮艷,抗侵蝕和污染能力強,而且要與基層粘結牢固,不開裂不脫落。
裝飾砂漿的配制有體積比和質量比兩種方法,經驗證明,按質量比計算各材料拌出的砂漿抹灰的質量和裝飾效果均較好。配制時,先漿水泥和顏料干拌均勻,所用石粒若為兩種或兩種以上時,也要按要求的比例拌勻備用。一個工程的飾面或每種配合比,都要統一干拌均勻后裝袋做出標記,使用時再加水拌合。
門窗柜的安裝是否齊全,位置是否正確,是否經過校正固定,有無預留抹灰層的厚度。
墻面與門窗框的交接處應使用水泥砂漿或水泥混合用分層嵌填密實。
清除基層表面的灰塵、污垢、油漬、粘結的殘灰并灑水徹底濕潤。
墻面較大的凹凸不平處,用1∶3水泥砂漿分層補平或鑿子剔平。
光滑平整的混凝土墻體表面,若無設計要求時可不進行抹灰而用刮膩子方法處理,必須抹灰時,應先對墻面鑿毛后再進行施抹。
為了保證墻面抹灰能夠垂直順平,達到裝飾的目的,抹灰之前必須找好基準,又叫找規矩。
外墻面由檐口到地面,抹灰面積大。門窗、陽臺、明柱、腰線等表面都要求橫平豎直,抹灰時必須一步架一步架地自上往下抹,因此,外墻抹灰基準的找法是在墻四角先掛好自上而下的垂直通線,然后根據抹灰的厚度要求每步做一個灰餅,然后做標筋。
灰餅做在墻面的水平線位置,用1∶3水泥砂漿或1∶3∶9的水泥混合砂漿做成5cm見方的餅,然后在灰餅之間做標筋。
標筋的做法是:灰餅稍干后灑水濕潤墻面,在同一條緊線的兩個灰餅之間分兩遍抹出一條突出灰餅10mm左右的灰埂,寬度約為100mm左右,然后用木板緊貼灰餅左上右下地搓,直到將標筋搓的與灰餅一樣平。標筋所用的砂漿應與底層抹灰砂漿一個。
建筑物外墻面積抹灰,為增強墻面美觀,避免罩面砂漿因收縮而產生的裂縫,一般在底、中層抹灰完成后要粘分格條。分格條的做法是:根據已彈好的水平線和尺寸用墨汁包彈出分格線,分格線彈完后,豎線用線墜或經緯儀校正,橫線以原來彈出的水平線為依據校平。根據分格線的長度將分格條的尺寸分好,分格條用前要用水泡,目的是便于與砂漿粘貼,同時防止分格條本身變形。浸泡好的分格條粘貼在垂線的左側,粘貼完一條橫向或豎向分格條后,要用直尺校正一個平整度,并將其兩側用水泥砂漿抹灰梯形斜角,角度分別有45和60度的兩種。其中45度斜角適合于當天抹面層,60斜角則適合第二天抹面層。
外墻抹水泥砂漿所用的配合比一般為1∶3,即取1份水泥,3份砂子,水拌合均勻,符合抹灰的稠度要求。抹底層時應用力將砂漿壓入基層表面的各縫隙內,并用木抹子刮平壓實,然后用掃帚在底層上掃毛,待水泥漿進入終凝后要澆水養護。
底層漿抹完第二天,先彈出分格線,粘貼分格條,抹第二遍灰之前要先用1∶2.5的水泥漿薄刮一層,抹時要抹至與分格條平。根據分格條的厚度用木板刮平,再以木抹子搓平,用鋼抹子壓實壓光,最后用軟毛刷蘸水按一個方向軟刷一遍,以保證墻面的顏色一致。刷水時要將分格條上的水泥漿刷凈,以免起條時損壞墻面。分格條不準當時出,需待水泥漿完成終凝具有強度再起,以免起條時損壞墻面。分格條取出后,要立即用水泥漿漿縫勾齊。
抹罩面灰時,底層不能太干,否則罩面灰紋不易壓光,用力過大反而造成罩面灰與底層灰分離,遇到這種情況時,應先灑水后壓光以保證面層質量。底層太濕也不好,罩面灰抹上后收上慢,影響壓光,此時可在面層上均勻撒鋪1∶2的干水泥砂,粘在罩面灰上吸水,待干水泥砂吸水后,刮掉這層水泥砂漿,即可進行壓光,并且可得到較滿意的質量。
水泥砂漿罩面層壓光24h后要澆水養護,其養護時間應不少于3天。
外墻抹灰層要求防水性能要好,混合砂漿內有石灰膏,施抹層密實度較水泥砂漿要高,一般使用的配合比為水泥∶石灰膏∶砂子=1∶1∶1∶6,也可用這個配合比只抹底灰,罩面層用1∶0.5∶4的配合比。在基層處理、山墻角與門窗洞口護角線,墻面的標筋、灰餅等完成后即可開抹。底層、中層灰抹法要求基本同水泥砂漿抹灰。砂漿收水后,要用木抹子以圓圈形打磨。若面層太干,應一手用柴掃帚灑水,一手用木抹子打磨,不準干磨,否則容易造成顏色不一致。最終的飾面層應平整、密實、抹紋順直、色澤均勻。
為便于排水。磚砌體的外窗臺都砌出一定的坡度,如窗臺用丁磚平砌一皮或兩皮,磚要低于窗臺一皮磚,窗臺突出外墻6cm,兩端伸入窗間墻6cm,然后抹灰。再有,外窗臺是與腰線連在一起的磚檐,也有的不出磚檐,而靠抹灰抹出坡檐。
檢查并進行測量,外窗臺抹灰前,要先檢查臺面的平整度和與左、右、上、下窗臺的相對位置關系,即高度、進出是否一致,窗臺與窗框下檻的距離是否滿足要求,若有問題應行予以修整。然后清理基層并灑水濕潤,用1∶3的水泥砂漿嵌實窗臺下檻的間隙,防止窗臺滲水。
抹灰。窗臺抹灰要先有1∶2.5的水泥砂漿打
底,厚度為10mm,抹時的順序時先垂直面,后水平面,再底面,最后抹側面。用鋼筋夾將八字尺卡住,上灰后用木抹子搓平,棱角要抹清晰,為罩面打好基礎。第二天用1∶2的水泥砂漿罩面,厚度為5~8mm待砂漿達到6~7成干后,再進行搓平、壓光。為了節省時間,可連續粗抹幾個窗臺,再回過頭來搓平壓光,并用陽角抹子捋角,窗下檻處則要用陰角抹子捋光,以免下雨時向室內滲水。
外窗臺抹灰,在底面都要做出滴水線或滴水槽,以阻止雨水沿窗臺往墻面上流淌,而污染墻面。
滴水線的做法是將窗臺下邊口的直角改成銳角,并將此角往下延伸10mm,形成滴水。
滴水槽的做法是在窗臺底面距邊口20mm處粘上分格條,抹完后將分格條取出即可。
窗楣又稱天盤,抹灰要求與外窗臺抹灰一樣,但抹灰要先拉水平通線來檢查窗楣的平整度,同時要用線墜吊垂線檢查上下左右相鄰窗楣的關系,即高低進出是否一致,窗框上檻與過梁距離能否滿足抹灰要求。并留有10~20mm的縫隙。
窗楣抹灰時上面做出流水坡度,下面做出滴水線,抹灰完畢應保持同一建筑立面一排窗楣進出一致,水平及垂直成一線。
建筑立面突出腰線可給建筑物以強烈的線形美,有時也是由于建筑構造上的需要,沿外墻面的水平方向用磚排砌出各種裝飾線條,一般多用丁磚逐步挑出,常見的磚裝飾線多挑出的60mm。也有一皮挑磚或兩皮挑磚的。
腰線抹灰多為抹水泥砂漿,抹法與外窗臺抹灰一樣。抹灰前要拉出水平通線,對于不上線的磚塊要鑿齊補平。腰線的上部應往外抹出流水坡度,下部要抹出摘水線,若腰線突出墻面60mm。也有一皮挑磚或兩皮挑磚的。
腰線抹灰多為抹水泥砂漿,抹法與外窗臺抹灰一樣。抹灰前要拉出水平通線,對于不上線的磚塊要鑿齊補平。腰線的上部應往外抹出流水坡度,下部要抹出滴水線,若腰線突出墻面60mm,最好還要做出滴水槽。
腰線是供外見裝飾的線條,所以要求表面光滑平整一致、棱角清晰、水平呈一線、突出應一致。
壓頂多為女兒墻頂現澆的混凝土板帶,也有專門砌挑磚的。用水泥砂漿做壓頂抹灰的方法基本同腰線抹灰,但分一面挑出檐和兩面側抹出流水坡面。
檐口和雨篷一般都是突出墻面的預制或現澆的混凝土板,抹灰的方法大至與上述相同。應該注意的是,檐口多為水平通長布置,所以抹灰前要先拉出通長的水平線,確定抹灰的厚度。抹灰的順序是:清理基層、徹底濕潤、刷素水泥漿一道或鑿毛,底層、中層水泥砂漿可以一次成活,面層根據要求可以抹紙筋灰或大白膩子。
雨篷上面用1∶3水泥砂漿由墻根向外抹出流水坡度,墻根部要抹成圓弧形并反墻上200~300mm高,用以防水。檐口及雨篷口邊,抹灰方法與腰線抹灰基本相同,但上反檐口要比正面抹灰突出5mm,寬度為60mm。檐口上面做流水坡度,檐口下面要往里反120mm左右,且比板厚3~5mm,要做出滴水線或滴水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