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墻面木作基層細木作面層施工工藝

墻面木作基層細木作面層施工工藝

2024-07-13 閱讀 2276

墻面木作基層、細木作面層施工工藝

1、操作要點

1.1出翻樣圖:翻樣圖要根據(jù)設計飾面布置,結合實際施工面形式,面積大小,確定基層構造,飾面板排列,飾面板安裝方法等等內容。

1.2基層處理:用托線板檢查墻面的垂直度和平整度。如墻面平整主差在10mm以內,采取墊補砂漿修整的辦法,如誤差大于10mm,可在墻面與木龍骨之間加墊木來解決,以保證木龍骨的平整度和垂直度。

1.3彈線:按翻樣圖的尺寸,將木龍骨的安裝中心線彈到基層上,確定龍骨的安裝位置。

1.4鉆孔、扎榫:用12-16mm的沖擊鉆頭,在基層面上按彈線位置鉆孔,孔深不小于40mm,一般孔距小等于500mm。在孔眼中打入直徑略大于孔徑的木榫。如在潮濕地區(qū)或墻面易潮濕的部位,木榫可用柏油浸泡,待干后打入孔眼,并將木榫表面與墻面削平。

1.5固定木龍骨:木龍骨的截面尺寸一般為30mm*30mm。木龍骨的間距一般為300mm,木龍骨與基層連接用釘子的長度一般為木龍骨厚度的2-2.5倍,豎向龍骨要垂直。水平、豎向龍骨要在一個平面上。

1.6防潮、防火處理:在潮濕的區(qū)域,基層上需作防潮處理,一般可用水性高分子防水涂料涂2遍。木龍骨都要作防火處理,方法是在木龍骨上涂防火料涂。

1.7基層板固定:隱蔽工程驗收后,可固定基層板,基層板一般采用細木工板。厚度10mm左右固定基層板釘子的長度為板厚的2-2.5倍。10mm以上的木板常用30-35mm鐵釘固定。鐵釘?shù)尼斆币冶?送入板內。釘子的數(shù)量和間距要適中,間距一般為200mm為好,防止木板表面翹曲。

1.8面層:飾面板細致挑選,施工合理,符合設計圖紙要求。質量要求:制作尺度正確,線條清晰,平直光滑,安裝無錯邊,割角整齊,角度一致。面板表面平整光滑,棱角方正,線條順直,不露釘帽,無刨痕,毛刺錘卯,交縫嚴密,平整通順。要避免垂直度偏差過大、陰陽角不正、固定不牢、面層花紋錯亂,顏色不均,棱角不直,表面不平,接縫處有黑紋,接縫不嚴,壓條粗細不一,色差較大,高低不平,表面毛糙,接頭不平或開裂,線條與面板接縫錯邊等質量通病。

2質量通病與防治

2.1結構洞口預留不準確,剔鑿墻面;木磚及預埋件遺漏產生原因:結構施工階段對圖紙熟悉不夠;預留孔洞尺寸不準確,預埋木磚和預埋件位置不準確,數(shù)量不足。

防治措施:施工前應認真熟悉圖紙;對于門窗洞口尺寸的具體做法、結構與裝飾的關系、裝飾對結構的要求等在施工組織設計中提出明確要求;較復雜的裝飾工程,要設專人下預埋件,核對洞口尺寸。

2.2筒子板與門窗框接觸不嚴,表面不平,中間鼓面產生原因:門窗四周沒有裁口、有些門框背面有死彎或順變,木筒子板正面貼在門框背面不嚴;木筒子板龍骨與門框之間預留槽本身有誤差,槽大容易出現(xiàn)接縫不嚴,槽小容易出現(xiàn)鼓面;基層板厚薄不一致。防治措施:有筒子板的門窗框,加工時要有具體要求;四周要求裁口或者要求打出裝筒子板的槽,若加工未裁口,進現(xiàn)場以后先裁口,以防門窗框背后不平,與筒子板面層接觸不嚴;木龍骨安裝留槽要準確,遇有夾板厚薄不一致,按薄板加工,厚板正面斜刨好裝入槽內,既嚴密,又能防止鼓脹。

2.3筒子板與門框根部迎面不方

產生原因:操作時,根部不便使用方尺,只憑眼睛看,容易出現(xiàn)不方正;筒子板龍骨在抹灰前粗糙裝飾施工,經過抹灰工序因受潮或碰撞而變形,釘面層時又沒有認真修理。

防治措施:筒子板迎面根部操作時,應注意與門框平行套方;門洞角邊

龍骨要釘牢,釘面層以前要認真檢查一次龍骨,發(fā)現(xiàn)不方時應及時修理,然后進行面層加工,以確保其方正。

2.4對頭縫不嚴,有黑紋

產生原因:操作時先釘上面的板,后接下面板,壓力小:膠刷得過厚,又未用力將膠擠出,使縫內有斜膠,產生黑紋。

防治措施:接對頭縫,正面與背面的縫要嚴,背后不能出現(xiàn)虛縫;選安裝下面板,后接上面板,接頭縫的膠不能太厚且應稍稀些,將膠刷勻,接縫時用力擠出余膠,以防拼縫不嚴和出現(xiàn)黑紋。

2.5對頭縫花紋顏色不近似

產生原因:標準要求不高;施工前未認真選料;表面未用細刨凈面,顯得很粗糙。

防治措施:施工前應造好面層板,接頭處的好花紋,顏色要一致;板的木紋根部向下,頂部向上,不得倒頭使用;使用前用細刨凈面刨光。

2.6踢腳板冒出貼臉,釘子眼較大產生原因:釘帽未打扁又未順著木紋向里沖;設計余量小,施工誤差大;踢腳板冒出墻面不一致。

防治措施:釘帽要錘扁一些,順木紋釘入,將鐵沖子磨成扁圓形和釘帽一般粗細;踢腳板出墻面要一致,嚴格控制尺寸,設計上多考慮施工誤差,將貼臉板加厚或加貼臉墩,以保證踢腳板頂著貼臉不得冒出。

篇2:室內墻面木作基層細木作面層:施工工藝

室內墻面木作基層、細木作面層施工工藝

1操作要點

(1)出翻樣圖:翻樣圖要根據(jù)設計飾面布置,結合實際施工面形式,面積大小,確定基層構造,飾面板排列,飾面板安裝方法等等內容。

(2)基層處理:用托線板檢查墻面的垂直度和平整度。如墻面平整主差在10mm以內,采取墊補砂漿修整的辦法,如誤差大于10mm,可在墻面與木龍骨之間加墊木來解決,以保證木龍骨的平整度和垂直度。

(3)彈線:按翻樣圖的尺寸,將木龍骨的安裝中心線彈到基層上,確定龍骨的安裝位置。

(4)鉆孔、扎榫:用12-16mm的沖擊鉆頭,在基層面上按彈線位置鉆孔,孔深不小于40mm,一般孔距小等于500mm。在孔眼中打入直徑略大于孔徑的木榫。如在潮濕地區(qū)或墻面易潮濕的部位,木榫可用柏油浸泡,待干后打入孔眼,并將木榫表面與墻面削平。

(5)固定木龍骨:木龍骨的截面尺寸一般為30mm*50mm。木龍骨的間距一般為500mm,如果基層板厚12mm時,木龍骨的間距一般為600mm,如果基層板13mm時,木龍骨間距為800mm。木龍骨與基層連接用釘子的長度一般為木龍骨厚度的2-2.5倍,豎向龍骨要垂直。水平、豎向龍骨要在一個平面上。

(6)防潮、防火處理:在潮濕的區(qū)域,基層上需作防潮處理,一般可用水性高分子防水涂料涂2遍。木龍骨都要作防火處理,方法是在木龍骨上涂防火漆。

(7)基層板固定:隱蔽工程驗收后,可固定基層板,基層板一般采用細木工板。厚度10mm左右固定基層板釘子的長度為板厚的2-2.5倍。10mm以上的木板常用30-35mm鐵釘固定。鐵釘?shù)尼斆币冶?送入板內。釘子的數(shù)量和間距要適中,間距一般為200mm為好,防止木板表面翹曲。

(8)面層:飾面板細致挑選,施工合理,符合設計圖紙要求。質量要求:制作尺度正確,線條清晰,平直光滑,安裝無錯邊,割角整齊,角度一致。面板表面平整光滑,棱角方正,線條順直,不露釘帽,無刨痕,毛刺錘卯,交縫嚴密,平整通順。要避免垂直度偏差過大、陰陽角不正、固定不牢、面層花紋錯亂,顏色不均,棱角不直,表面不平,接縫處有黑紋,接縫不嚴,壓條粗細不一,色差較大,高低不平,表面毛糙,接頭不平或開裂,線條與面板接縫錯邊等質量通病。

2質量通病與防治

(1)結構洞口預留不準確,剔鑿墻面;木磚及預埋件遺漏產生原因:結構施工階段對圖紙熟悉不夠;預留孔洞尺寸不準確,預埋木磚和預埋件位置不準確,數(shù)量不足。防治措施:施工前應認真熟悉圖紙;對于門窗洞口尺寸的具體做法、結構與裝飾的關系、裝飾對結構的要求等在施工組織設計中提出明確要求;較復雜的裝飾工程,要設專人下預埋件,核對洞口尺寸。

(2)筒子板與門窗框接觸不嚴,表面不平,中間鼓面產生原因:門窗四周沒有裁口、有些門框背面有死彎或順變,木筒子板正面貼在門框背面不嚴;木筒子板龍骨與門框之間預留槽本身有誤差,槽大容易出現(xiàn)接縫不嚴,槽小容易出現(xiàn)鼓面;基層板厚薄不一致。防治措施:有筒子板的門窗框,加工時要有具體要求;四周要求裁口或者要求打出裝筒子板的槽,若加工未裁口,進現(xiàn)場以后先裁口,以防門窗框背后不平,與筒子板面層接觸不嚴;木龍骨安裝留槽要準確,遇有夾板厚薄不一致,按薄板加工,厚板正面斜刨好裝入槽內,既嚴密,又能防止鼓脹。

(3)筒子板與門框根部迎面不方

產生原因:操作時,根部不便使用方尺,只憑眼睛看,容易出現(xiàn)不方正;筒子板龍骨在抹灰前粗糙裝飾施工,經過抹灰工序因受潮或碰撞而變形,釘面層時又沒有認真修理。防治措施:筒子板迎面根部操作時,應注意與門框平行套方;門洞角邊龍骨要釘牢,釘面層以前要認真檢查一次龍骨,發(fā)現(xiàn)不方時應及時修理,然后進行面層加工,以確保其方正。

(4)對頭縫不嚴,有黑紋

產生原因:操作時先釘上面的板,后接下面板,壓力小:膠刷得過厚,又未用力將膠擠出,使縫內有斜膠,產生黑紋。

防治措施:接對頭縫,正面與背面的縫要嚴,背后不能出現(xiàn)虛縫;選安裝下面板,后接上面板,接頭縫的膠不能太厚且應稍稀些,將膠刷勻,接縫時用力擠出余膠,以防拼縫不嚴和出現(xiàn)黑紋。

(5)對頭縫花紋顏色不近似

產生原因:標準要求不高;施工前未認真選料;表面未用細刨凈面,顯得很粗糙。

防治措施:施工前應造好面層板,接頭處的好花紋,顏色要一致;板的木紋根部向下,頂部向上,不得倒頭使用;使用前用細刨凈面刨光。

(6)踢腳板冒出貼臉,釘子眼較大

產生原因:釘帽未打扁又未順著木紋向里沖;設計余量小,施工誤差大;踢腳板冒出墻面不一致。

防治措施:釘帽要錘扁一些,順木紋釘入,將鐵沖子磨成扁圓形和釘帽一般粗細;踢腳板出墻面要一致,嚴格控制尺寸,設計上多考慮施工誤差,將貼臉板加厚或加貼臉墩,以保證踢腳板頂著貼臉不得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