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自燃發火安全措施
一、煤炭自燃隱患重點分析
1煤炭自燃主要發生在巷道冒高處,主要原因是這些地方積煤多,漏風嚴重和措施不力等造成的。
2、2010年主要有下列易發生煤炭自燃的地點:回風斜井,首采區工作面上下順槽內。
二、防治煤層自燃隱患的主要措施
1、認真宣傳安全生產方針,加強安全教育工作,使全體員工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使每個下井員工都能掌握煤層自然發火的早期識別方法和預防發火的措施。
2、井下發熱地點均要進行自燃火災預測預報工作。
3、掘進工作面的浮煤必須清掃干凈。
4、對其它發火隱患點實施打鉆孔或埋管壓注黃泥漿、注氮等進行處理。
5、堅持對開切眼進行阻化劑壓注噴灑處理。
6、對各巷道冐高處進行噴漿充填處理,防止頂煤垮落破碎引起自燃。
7、每月由總工程師組織召開一次礦井防滅火工作會議,分析現狀,研究對策,排查隱患,對排查出的隱患要編出專門措施,并積極組織實施。隱患處理完后,必需寫出竣工驗收報告,有關領導簽字存檔,保證各類防火工程按質按量完成。
三、內因火災應急處置措施:
1、發現自燃現象后,要立即匯報調度室、公司值班領導,自燃程度嚴重或危及人員安全時,由調度值班人員下令撤出所有受威脅區域人員。
2、調度室及時通知相關領導,自燃程度嚴重的及時組織救護隊搶險救災。
3、發現自燃后,通風部門必須及時采取措施,防止火災范圍的進一步擴大,并根據現場的實際情況,查找漏風通道,利用氣體分析、紅外探測等手段,判斷確定火源位置。
4、確定火源后,要采取消除火源、向高溫點注漿、壓注凝膠、注惰化氣體等手段,使高溫點得到控制,直至消除隱患。
5、發現自燃征兆后,應及時布置氣體、溫度測點,分析發火地點的氣體成分及溫度變化情況,以便采取相應的滅火措施。
6、自燃達到燃燒期程度時,要有專人檢查瓦斯情況,有防止瓦斯爆炸的措施。
7、當其它措施無效時,應采取隔絕滅火法封閉火區。
四、火災的避災、自救與互救:
1、發生火災后,遇險人員迅速帶上自救器,撤離現場。
2、一般情況不要逆煙撤退,當火災回風側遇險人員離火點較近,而且災情不嚴重時,回風側遇險人員可迅速穿過火區,進入新鮮風流中,再進入主要進風巷道中。
3、回風側遇險人員立即戴上自救器,迅速進入新鮮風流中。
篇2:防治煤層自燃相關管理制度
一、礦長和礦總工程師負責組織制定本礦井的防滅火長遠規劃和年度計劃。礦進防滅火工程項目應列入礦井生產建設長遠規劃和年、季、月度計劃,礦井防滅火工程和措施所需的費用和材料、設備等必須列入企業財務和供應計劃,并組織實施。二、健全、完善礦井滅火注漿系統,把注漿量納入生產作業計劃,做到逢采必注。并嚴格要求注漿質量,漿液水土比不得超過5/1。三、火區和采空區密閉要有專人按規定定期檢查,采區回風巷、巷道冒頂和高頂處及其它無人工作和一般人員不行走的巷道,每半月至少檢查一次有毒有害氣體和發火征兆,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嚴防自燃發火。四、回采工作面結束后或無用的廢舊巷道,由生產副礦長負責,在20天內將所有設備器材全部撤除運走,通風區負責在一個月內全部封閉。五、每一次火災事故處理完畢后,7日內礦通風區負責向公司通風處報由礦長簽發的火災事故報告書。六、通風區要建立自燃事故檔案。對每一次自燃事故都要填寫火區管理卡片,繪制火區位置關系圖,記載自燃事故發生時間,發展過程、防滅火措施及火災處理過程。七、啟封火區必須編制專項安全技術措施,報局總工程師批準。注銷火區,由礦上提出注銷報告,經通風部、安監部、救護隊等單位共同鑒定,報公司總工程師批準。
篇3:防治自燃發火管理制度范本
一、各采區要建立健全組織機構,配足人員,強化管理,預防為主,嚴格執行大黑山煤礦關于防滅火管理的有關規定,切實做好日常防滅火管理工作。
二、在設計開采自燃煤層時,各級主管部門和工程技術人員首先應考慮防滅火的需要,合理選擇有利于防止自燃發火的開采方法、巷道斷面、支護形式和預留煤柱等。
三、各采區必須有完善的防滅火灌漿系統和防滅火供水系統,并保證靈活可靠,按規定設置消火一通和閥門。
四、切實做好預防性滅火性漿工作。采空區密閉、包幫裝頂地點要經常檢查,保障泥漿注滿注實,切斷自然火供氧渠道?;夭晒ぷ髅娼Y束后要及時撤出設備,按礦方有關規定進行永久性封閉注漿。已經報廢或無用的井巷應及時封閉注漿。對掘進過程中暴露的老巷、老塘及破碎煤柱要及時包裝頂進行封閉注漿/
五、分層開采的采煤工作面在下分層開采前,必須向上分層采空區打鉆注漿。采取加強回采工作面兩道局部包幫裝頂注漿、加強采空區埋管灌漿、加快回采工作面推進度、采取均壓通風等綜合防火措施,控制煤層自然發火。
六、加強通風管理,采取有效的防止漏風措施。風門、風窗等通風設施設置時應考慮防滅火要求,正確選擇位置。采區入風、回風、回采工作面兩道必須保持足夠的通風斷面。合理選擇風量,以降低進回風兩道末端的壓差。
七、加強自然發火檢查及預測預報工作。對采空區、密閉的見老巷、老塘、煤柱破碎地點、回采工作面上隅角等處,加強觀測,注意CO、CO2、CH4、O2及溫度、濕度、風量等情況的變化,并建立檢查記錄,定期分析研究。有自然發火征兆時,要立即制定處理措施,把自然發火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
八、井下必須建立消防材料庫并定期進行檢查。消防材料庫按規定配備足夠的數量的消防器材。
九、礦生產部門每月必須編制注漿計劃,按計劃及時對各注漿地點進行注漿并作好注漿記錄。由通風技術員組織,每月必須測定一次泥漿濃度。
十、回采工作方面月推進度的規定為炮采工作面月推進度不少于2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