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帶壓堵漏動火安全操作技術

帶壓堵漏動火安全操作技術

2024-07-13 閱讀 6493

帶壓堵漏,密封及動火作業,就是在不停產的情況下,對泄漏險情進行及時處置,保障生產的正常運行。但是,由于火災爆炸危險特性突出,這種不停車帶壓堵漏、動火作業具有很高的危險性,必須制定嚴密可靠的安全技術措施。筆者根據工作中的實際經驗及現代最新的研究成果,談一下石油化工生產中不停研究成果,談一下石油化工生產中不停產帶壓堵漏、動火作業安全操作技術。

一、帶壓堵漏

石油化工生產中出現的泄漏,最常見的是因腐蝕、介質沖刷造成的管線泄漏。在對管線的帶壓堵漏中,相對于法蘭、閥門、螺紋接頭、管道與設備連接部、管道與法蘭連接部來說,卡具包裹的管線強度較為薄弱,受力情況也較為特殊,所受外壓很大,所以,在對其實施帶壓堵漏時,操作工藝也相對特殊。很多人在對管線帶壓堵漏中沒有注意到這一點,常因為堵漏泵注膠壓力過高,或管線沒有補強而致使被堵漏管線斷裂,造成嚴重事故。對此,安全操作如下:

1.制作合適的夾具

夾具是不停車帶壓密封技術的重要工具。它緊固在泄漏部位的表面構成密閉空間,其作用是包容注入的密封劑,防止外逸,并能使密封劑保持一定的壓力,以保證堵漏的成功和密封的可靠性。夾具制作的合理與否,會直接關系到堵漏的成敗,也會影響到密封劑的消耗量和帶壓堵漏操作的時間。夾具制造應滿足如下要求:

(1)夾具應能承受泄漏介質壓力和密封的注射力,應有足夠的機械強度和剛度。

(2)夾具與泄漏部位表面之間要留有一定的封閉空間,便于注入密封劑后形成一定厚度的新密封結構層。

(3)為把密封劑注入到空腔的泄漏部位,夾具上應多開幾個注入孔,孔的數目要考慮能順利地注入密封劑并能充滿整個密封空間,同時便于在操作時排放泄漏介質。

(4)夾具裝在泄漏部位上,一般要做成兩等份,也可根據設備尺寸的大小和現場實際情況做成三等份或四等份,以便于安裝為宜。

2.科學確定注膠液壓油泵工作壓力

根據泄漏管線所能夠承受的最高外壓P管外ma*和介質壓力P介質ma*算出注膠泵最高工作壓力P注膠泵工作ma*

P注膠泵工作ma*=P介質ma*+P管外ma*

式中:P注膠泵工作ma*——注膠泵最高工作壓力,MPa;

P介質ma*——管線內介質最高壓力,MPa;

P管外ma*——管線所能承受的最高外壓,MPa。

由于石油化工生產裝置的管線都較長,因此,一般情況下,被卡具包住管線所能夠承受的最大外壓強為:

P管外ma*=2.2E(s0/D0)3/m

式中:

S0——被帶溫帶壓堵漏圓桶的厚度,mm;

D0——被帶溫帶壓堵漏圓桶的外徑,mm;

E——被帶溫帶壓堵漏管線工作溫度下的彈性模數,MPa;

m——穩定系數,類似于強度計算的安全系數。

3.選擇合適的密封劑

密封劑是帶壓堵漏技術中的關鍵材料。它直接與堵漏介質接觸,承受著泄漏介質的溫度、壓力和化學介質的腐蝕。因此,密封劑的性能直接決定了堵漏技術的應用范圍,關系到堵漏的可靠性,甚至成敗。由于介質種類、溫度、壓力條件各不相同,密封劑也有多種型號。堵漏用的密封劑分為熱固型和非熱固型兩大類。對密封劑的性能要求,以固化速度、耐溫性能、抗介質侵蝕性和擠出壓力為主要物質指標,使用時應根據具體情況加以選擇。

4.帶壓堵漏的安全操作

(1)方案的確定。堵漏人員必須先到現場詳細了解介質的性質,系統的溫度和壓力,以選擇合適的密封劑。觀察泄漏部位及現場情況,準確測量有關尺寸,以選擇或設計制造夾具及堵漏方案。

(2)夾具安裝。在泄漏比較嚴重,作業空間狹小,高溫高壓、易燃易爆及有毒有害物質泄漏時,夾具的安裝是很困難的。操作規程人員要穿戴好防護用品,站在上風方向,必要時要用鼓風機或壓縮空氣把泄漏氣體吹向一邊。

安裝時要避免機具的激烈敲擊,絕對禁止出現火花。夾具上應預先接好注射接頭,以方便密封劑的注射。

(3)密封劑的注入。在注射接頭上安裝高壓注射槍,槍內裝上密封劑,把注射槍和手撳油泵連接起來,注射時,先從遠離泄漏點開始,如果有兩點泄漏,應從中間開始,逐漸向泄漏點移動。一個注射點注射完畢,立即關閉該注射點上的閥門,把注射槍移至下一個注射點,直至泄漏點被消除為止。注射后,應保持一定的壓力,對高壓系統(4MPa以上)堵漏時,應采用高壓注射槍,用油泵升壓,使油壓大于介質的壓力,注射完畢后保持15min,即可完成堵漏。

如果環境溫度很低,或對于擠出壓力較高而難以注射的密封劑,可對注射槍和密封劑進行加熱以便于注射,當泄漏介質溫度較低時,注完密封劑后采取外加熱源,促使密封劑固化,一般加熱到150℃,保持30~60min。

二、帶壓不置換動火

石油化工生產管線、設備中的諸多液體、氣體介質所具有的易燃易爆性,決定了帶壓不置換動火比帶壓堵漏具有更大的危險性,因此,必須更加嚴格控制。

1.科學判斷是否可用帶壓不置換動火

(1)首先要查清設備、管道等泄漏的根本原因。如果管道、設備等器壁大面積減薄,就不能采用不置換帶壓動火。因為這樣可能使泄漏擴大,或暫時修復,不久即有泄漏擴大,或暫時修復,不久即有泄漏爆炸的可能。如經過檢驗分析能斷定泄漏由于單位的點腐蝕或微波裂紋所致,修復后可恢復原安全性能的,可以試用此法。

(2)分析介質理化特性,泄漏的設備、管道內的可燃物料中,不得含有自動分解的爆炸物質、自聚物質、過氧化物質等或已與氧化劑混合的可燃物。否則不得采用帶壓不置換動火。

(3)考察使用溫度與泄漏面積情況。使用溫度很低度的設備和泄漏處缺陷過大,不要使用此法。

2.動火環境要符合安全要求

帶壓不置換動火的環境是已發生可燃氣體泄漏的地方。泄漏點周圍已經有可燃氣,即便在外部管架上也要注意風力風向,不讓氣體在泄漏點周圍積集。如是室內泄漏,更要及時采取強制通風,將可燃氣體排除。點燃可燃氣體之前不得使用鐵質工具,以防碰撞產生火花,引起火災爆炸,傷害現場人員。作好動火準備后,一定要在環境中作動火安全分析,一旦合格立即動火點燃可燃氣體,不得拖延。點火環境的安全控制是帶壓不置換動火的重要環節。

3.焊接過程中始終保持正壓

整個焊接過程,系統內要始終有不間斷氣源維持正壓。如可燃氣體補充數量不足時,可用事先準備的不燃氣體補充。要有專人負責維持正壓,絕不允許出現負壓。其壓力宜保持在490~1470Pa。壓力驟然波動,應立即停止動火。

對于原油、成品油介質管道、儲罐,可先對泄漏部位做一個帶閥門的模具,讓閥門保持打開,并接通管線,將管線、設備內的介質轉移到遠處,再對模具周邊用氮氣做保護進行焊接,焊接完畢,將閥門關死。

4.動火作業人員安全注意事故

(1)施焊人員必須取得焊工操作資質,持證上崗;

(2)動火作業人員必須嚴格辦理動火作業票,并對相關操作要求清楚明了,并嚴格執行;

(3)動火施工人員要站在焊接部位的上風向,并佩戴空氣呼吸器或長管呼吸器,以防不測;

(4)對可能出現的險情應做充分的估計,并熟悉相應的應急處置措施;

(5)監護人員必須責任心強,技術水平高,熟悉現場情況及各項安全注意事項,嚴格監督各項安全措施實施到位,對突發險情能及時正確地處理。

帶壓堵漏、動火是石油化工生產中的一項危險性大、但應用并不廣泛的特殊作業。隨著專用設備的研發和安全操作技術的進步,帶壓堵漏和動火的安全可靠性越來越高。只要能夠制定科學詳細的操作方案,并保證落實到位,做到帶壓堵漏和動火的安全可靠是完全可以的。如此,就能用很低的成本,避免、減少生產中斷的次數,大大消除在停產、開工過程中因生產大幅波動對安全生產構成的威脅,大大消除因停產造成的損失及巨額開、停工費用,無疑對企業的安全生產與經濟效益是件一舉兩得的好事,應大力研究和推廣應用。

篇2:動火施工安全規定范本

凡經批準動火的重要部門,動火前應做到“八不”;動火中應做到“四要”;動火后要做到“一清”.

一、動火前“八不”:

1.防火、滅火措施不落實不動火.

2.周圍的易燃雜物未清除不動火.

3.附近難以移動的易燃結構未采取安全防范措施不動火.

4.凡盛裝過油類等易燃液體的容器、管道,未經洗刷干凈、排除殘存的油質不動火.

5.凡盛裝過氣體受熱膨脹有爆炸危險的容器和管道不動火.

6.凡儲存有易燃、易爆物品的車間、倉庫和場所,未經排除易燃、易爆危險的不動火.

7.在高空進行焊接或切割作業時,下面的可燃物品未清理或未采取防護措施的不動火.

8.未有配備相應的滅火器材不動火.

二、動火中“四要”:

1.動火前要指定現場安全負責人.

2.現場安全負責人和動火人員必須經常注意動火情況,發現不安全苗頭時,要立即停止動火.

3.發生火災、爆炸事故時,要及時撲救.

4.動火人員要嚴格執行安全操作規程.

三、動火后“一清”:動火人員和現場安全負責人在動火后,應徹底清理現場火種后,才能離開現場.

篇3:瓦斯隧道動火審批制度范本

1、為了進一步搞好安全生產,加強安全管理,防止重大火災、爆炸事故的發生,特制定本制度。

2、動火作業分類:動火作業分為A級、B級、C級三類:

(1)A級動火作業:在易燃易爆場所進行的動火作業。

(2)B級動火作業:在本單位區域內除易燃易爆場所之外的臨時性的維修、改造、施工等動火作業。

(3)C級動火作業:在本單位區域內進行的固定的長期性動火作業。

(4)所有級別的動火作業都必須辦理動火作業許可證。

3、動火管理:

(1)瓦斯隧道內及隧道口20米范圍內為禁火區,所有動火作業均屬于A級動火作業。

(2)需進行動火作業的,由施工單位提出申請,填寫動火許可證,動火許可證上要詳細寫出動火安全措施。由施工單位的安全主管領導簽字后,報項目部經總工程師、安全總監、通風調度及瓦斯監測部門會簽后才能動火。

(3)動火許可證一式兩份,動火單位一份,安全部一份。

(4)動火作業應接受項目部安全員、瓦檢員的監督和檢查。作業前清除一切可燃物、助燃物,瓦檢員對瓦斯進行測定,瓦斯限值降到規定濃度時才可進行動火作業,同時加強隧道通風。作業過程中,瓦檢員應隨時對動火區域20米范圍內進行瓦斯檢查,出現異常情況,安全員、瓦檢員有權停止動火作業。

4、A級動火必須在動火前兩天提出申請,由于意外原因(如搶險救災、隧道坍塌支護等)突然造成事故而必須立即動火檢修的項目除外,但動火前也應填寫動火許可證,并征得項目部主管領導的同意,方可動火。

5、B級動火必須在動火前一天提出申請,由于意外原因(如搶險救災、隧道坍塌支護等)突然造成事故而必須立即動火檢修的項目除外,但動火前也應填寫動火許可證,并征得項目部總工程師的同意,方可動火。

6、C級動火必須在動火前四小時提出申請,由于意外原因(如搶險救災、隧道坍塌支護等)突然造成事故而必須立即動火檢修的項目除外,但動火前也應填寫動火許可證,并征得項目部安全總監的同意,方可動火。

7、施工單位在動火作業范圍必須做好安全防火措施,備齊必要的消防器材,接受監督和檢查。

8、動火作業完成后,施工單位應仔細檢查,熄滅一切火源,謹防死灰復燃,做到工完場清。經現場監督檢查人員驗收簽字后,施工單位方可撤出。

9、無動火許可證禁止在禁火區動火,違反本制度的單位和個人將嚴厲追究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