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慶中學安全應急預案
“關注安全,關注生命”。為了確保師生的人身安全,保證學校公共財產不受損失,提高全校師生的安全防范和自我保護意識,掌握必要的危難自救和互救的技能。學校特制定出“安全應急預案”。
1、學校教學樓的課室、實驗樓實驗室、圖書館、學生宿舍等建筑物,如有發現建筑工程方面有質量問題,可能會發生教學樓倒塌、粱柱斷裂、掉落、砸下磚塊、樓梯扶手倒塌等危險苗頭的,學生要及時向老師報告,老師要立即向學校主管部門、處室領導匯報。
2、發現學校教學設備、電線電纜、照明用電或其它電氣設備有漏電、閃現火花、斷線等事故,學生要及時報告老師或直接向總務處、教學處或電工師傅報告。
3、在學校食堂就餐,注重飲食衛生,預防食物中毒。如果發現飯菜、食物有異味時,要停止進食,立即報告老師,防止食物中毒。學生如果是多人因為就餐后出現腹瀉、嘔吐等癥狀要立即向學校報告,并及時到醫院就診。
4、遇有發現火警或其他重大事故,當師生生命或國家、學校財產受到嚴重威脅時,應立即報告學校領導和公安部門,報打處警電話:火警119、處警110、急救120、交通事故122。當值教師、值日行政應立即組織師生有序地疏散離開危險地帶,教職工應積極參與搶救師生生命的救助行動。
5、如果發生火災等特大事故,不得組織學生(未成年人)進行滅火工作或其他危險性較大的搶救工作,老師應立即報打119、110等處警電話,報告有關部門和專業搶險隊伍進行搶救。一旦發生意外事故,要鎮定,不要驚慌,聽從老師和班干部指揮,有秩序地迅速撤到安全區域。
6、如有發現學生攜帶管制刀具、水果刀、鋼片割紙刀、大剪刀、仿真玩具手槍或其他容易傷害他人的器械;攜帶火柴、打火機、煙花爆竹等易燃易爆危險物品;攜帶硫酸、農藥、老鼠藥等化學藥物或有毒藥劑等回校。要立即報告教師和學校,教師應立即予以沒收,并嚴格教育批評,情節較為嚴重的要上報級組、學生處嚴肅處理。
7、發現有不法人員闖進校園鬧事行兇等,一方面,教師要指導學生正確保護自己,并立即通知校警(門衛)和學校保衛部門、公安派出所,另一方面,想方設法拖延時間斗智斗勇、等待干警的到來。路上遇到被不法分子勒索、搶劫、毆打的現象,要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
8、發現有學生或校外人員糾集他人打群架的苗頭,或聚集在校內外有聚眾鬧事的跡象,要及時向學校門衛、保衛部門、學生處、有關級組的級組長、班主任報告。情況危急的可以直接報打110處警電話或城中派出所2832091(初中部)、大沖派出所2779003(高中部)。
9、住宿生的伙食費要妥善保管,數目較大的錢款,不要放在宿舍或帶在身上,應存放在銀行里。學生攜帶回校繳交的補課費、晚自習費、資料費等錢款,回校后應立即交給老師,不要放在課室里,以免丟失,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學生平時不得攜帶貴重物品、數量較大的金額回校,如有發現學生攜帶貴重物品、數量較大的金額回校時。應及時報告教師,教師應幫助其暫時妥善保管,并及時通知家長來學校領回,并且對其進行批評教育。
10、發現有學生聚賭、參賭、聚集鬧事、行兇打人,未成年人非法開機動車輛、不遵守交通規則、騎車闖紅燈、攀扶其他車輛,計劃私自組織同學到江河湖泊、山塘水庫游泳等有違法犯罪傾向或具有危險性活動時,要及時制止并報告學校。
11、上體育課、體鍛課、或外出參加大型活動等,教師或同學發現有學生感到不適,出現異常癥狀的,要及時詢問了解情況,預防意外事故的發生。如遇學生有急病或突發意外傷害,一切以學生安全為最高利益,搶救第一,應第一時間救助同學,并迅速通知教師(如未找到值班教師可以直接到校內家屬區找其他教師或教職工家屬求助),同學們要發揚團結互助的精神,協助教師一起迅速把傷病者送往醫院治療,并及時通知其家長、班主任、級組長、學生處,情況嚴重危急的,應立即通知學校領導(校長)。
學生上課途中,身體有病(一般小病),需要請假回家的,班主任必須電話通知其家長來學校接或派老師護送,切不可隨便讓學生自己回家,以免途中突發意外。病情較重的,老師應會同校醫立即將其送院治療,并及時通知其家長。
12、學生本人心臟有問題或其他身體原因不適宜進行劇烈運動的,要自覺主動向老師提出書面申請,辦好請假手續,不要參加劇烈的體育運動,以免發生安全事故。
13、發現有人違規攀爬圍墻出入學校,攀爬門窗入室,攀爬護欄、防盜網、樹木、圍墻上下教學樓,坐上走廊、樓頂護欄,在無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有危險性的體育活動、玩危險性游戲、奔跑、追逐、打鬧、跳攀籃球架、在教學區內進行體育活動等危險情況時,要及時制止并報告教師。
14、在校內遇有貴重物品、數額較大的現金、存折、信用卡等被盜時,要及時向學校保衛組報告,數額巨大的可以直接向派出所報警。
15、晚自習期間,發生突發性停電,遇有臺風、暴風雨等情況,值班老師要安定好學生,不要驚慌,應立即與值日行政聯系,聽從行政領導的指揮,服從領導的安排。
16、如發現學生正在進行特別危險的活動時,老師和學生都不要大聲吆喝、責罵,以免其受到驚嚇而發生意外事故;應走近其附近,小聲請他停止該項危險活動,并協助他順利安全離開危險區域,然后再慢慢進行批評教育。
17、如果發現有人故意破壞防火、防震設施;故意拉動課室、教學樓、實驗樓、路燈等其他公共電源開關來造成恐慌、混亂事故;在課室、宿舍使用明火;在課室通道、走廊或校園人行通道,為了捉弄別人而故意設置障礙物的,要及時制止并報告教師。教師對其要嚴肅批評或上報學校進行教育乃至處分。
18、師生應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防止惡性事故的發生。學生不要在人多混亂的場所逗留或圍觀,放學后要及時回家。初中部的學生,晚自習放學如果無家長接送的,應盡量和同路或附近的同學一起回家,選擇燈光較好的大路走,盡量避免走偏僻的小路。提高警惕,注意交通和人身安全。
19、如與同學或他人發生矛盾,要及時向老師、家長或直接向公安部門報告,一律不準私下找同學或校外人員“私了”(即所謂的“講數”、“講和”、“談條件”等),否則,只會令積怨加深,加劇矛盾惡化,最終釀成大禍。
20、學生要謹慎交友,潔身自愛。不吸煙,不喝酒,不接受陌生人的物品,不與校外無心向學或有不良行為的青少年交朋友,不向校外人員借錢、借物;未經老師同意,不準帶校外人員進校活動。不準到營業性游戲機室、網吧、歌舞廳、卡拉OK室、酒吧等場所活動,要遵守網絡道德,不瀏覽、不制作黃色或有暴力傾向等不健康的網頁。如有發現,應及時報告老師,進行批評教育。
21、班級需要組織同學進行社會實踐或外出教學活動的,必須事先(提前一個月,上級臨時特別安排除外)向年級組或科組提出申請,然后到學生處領取“外出活動申請表”填寫有關內容,社會實踐活動報學生處加意見,教學活動報教學處加意見,體育、藝術活動報主管的處室領導加意見,再經校長室審批后才能外出。外出前要先做好安全和紀律教育,落實各項安全保護措施,每個班至少有2名以上教師參與活動。任何師生都不準私自組織學生外出活動。
22、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學校將根據他們的貢獻大小,給予適當的表揚或獎勵,對作出特別貢獻的師生予以重獎:①及時發現安全隱患并立即報告學校而避免特大事故的發生的;②由于及時報告學校領導或有關部門,使損失減少到最低程度的;③積極參與搶救師生生命,國家、學校公共財產的有功人員。
23、學校根據各個崗位已經制定了相關的“崗位責任制”,要求全校教職員工,堅守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班時間、晚自習時間、值日時間、行政值班時間,任何教師、職工、行政領導必須堅守崗位,有急事確需請假的,應向級組長、部門負責人、上級主管領導請假,各級領導要另外安排好其他人員頂替該崗位,否則,因缺崗無人管理而造成意外事故的,學校要追究當值人員或管理人員的直接責任,乃至法律責任。
廣東肇慶中學學生處
2004年7月3日
篇2: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工程質量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細則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規范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工程質量安全事故應急預案(以下簡稱應急預案)管理,完善應急預案體系,增強應急預案的針對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和《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管理辦法》等有關法規、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承擔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以下簡稱建設主管部門)、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的應急預案編制、評審、發布、備案、培訓、演練、評估和修訂等工作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應急預案管理應當遵循綜合協調、分級負責、屬地為主、企地銜接、動態管理的原則。
第四條應急預案應當符合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上級預案的規定,符合工作實際和工程項目實際情況。
第二章預案編制和內容
第五條應急預案體系包括綜合應急預案、工程項目應急預案和現場處置方案。
建設主管部門應當編制本部門綜合應急預案;
建設單位應當編制本單位綜合應急預案,并按照影響工程周邊環境事故類別編制工程項目應急預案;
施工單位應當編制所承擔工程項目的綜合應急預案,并按工程事故、影響周邊環境事故類別編制工程項目應急預案,同時制定事故現場處置方案。
第六條各類應急預案編制內容各有側重。
綜合應急預案是對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工程質量安全事故應對工作的總體安排。主要規定工作原則、組織機構、預案體系、事故分級、監測預警、應急處置、應急保障、培訓、演練與評估等,是應對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工程各類質量安全事故的綜合性文件。
工程項目應急預案是指針對某一類型或某幾種類型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工程質量安全事故而預先制定的工作方案。主要規定應急響應責任人、風險防范和監測、信息報告、預警響應、應急處置、人員疏散組織和路線、可調用或可請求援助的應急資源情況以及實施步驟等,體現自救互救、信息報告和先期處置特點。
現場處置方案是指針對某一特定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工程事故現場處置工作而預先制定的方案。主要規定現場應急處置程序、技術措施及實施步驟。側重于細化企業先期處置,明確并落實生產現場帶班人員、班組長和調度人員直接處置權和指揮權;嚴格遵守安全規程,科學組織有效施救,確保救援人員安全,并強化救援現場管理。現場處置方案是工程項目應急預案的技術支持性文件。
第七條編制應急預案應當在開展風險評估、應急資源調查和能力評估的基礎上進行。質量安全風險類別見附件。
第八條建設主管部門、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編制的應急預案應當相互銜接,并與所涉及的其他部門和單位應急預案相銜接。
第九條應急組織機構、應急救援隊伍、應急裝備物資儲備清單、應急集結路線圖等應急資源信息應當及時更新,確保信息準確有效。建設主管部門、建設單位、施工單位可根據實際需要建立應急資源管理信息系統,實現應急資源信息的及時更新與管理。
第三章預案評審和發布
第十條建設主管部門、建設單位、施工單位應當對各自編制的綜合應急預案組織評審。工程項目應急預案和現場處置方案可視情況組織評審。
第十一條評審人員應當包括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安全生產或應急管理方面的專家,預案涉及的其他部門和單位相關人員。
評審人員與應急預案編制單位不得存在隸屬關系。
第十二條評審的主要內容包括:
(一)應急預案是否符合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等,是否與有關應急預案進行了銜接;
(二)主體內容是否完備,組織體系是否科學合理;責任分工是否合理明確;
(三)風險評估及防范措施是否具有針對性;
(四)響應級別設計是否合理,應對措施是否具體簡明、管用可行;
(五)應急保障資源是否完備,應急保障措施是否可行。
評審后應形成書面評審意見。
第十三條應急預案發布前,編制單位應當征求預案涉及的其他部門和單位意見。
第十四條應急預案應經編制單位主要負責人或分管城市軌道交通工程質量安全的負責人審批。審批方式根據實際情況確定。
第十五條應急預案發布后,編制單位應當將預案送達預案涉及的其他部門和單位。
第四章預案備案
第十六條應急預案編制單位應當在綜合應急預案印發后20個工作日內,向有關單位備案。
(一)建設主管部門綜合應急預案報送本級人民政府和上一級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二)建設單位綜合應急預案報送建設主管部門備案;
(三)施工單位綜合應急預案報送工程所在地建設主管部門和建設單位備案。
第十七條應急預案備案時,應當提交以下材料:
(一)應急預案文本及電子文檔;
(三)應急預案評審意見。
第五章演練和培訓
第十八條應急預案編制單位應當建立應急演練制度,根據實際情況采取實戰演練、桌面推演等方式,組織開展聯動性強、形式多樣、節約高效的應急演練。
第十九條建設主管部門、建設單位、施工單位應當制定應急預案演練計劃,結合實際情況定期組織預案演練。建設主管部門每3年至少組織一次綜合應急預案演練;建設單位、施工單位應當有針對性地經常組織開展應急演練,每年至少組織一次,視情況可加大演練頻次。
第二十條建設主管部門、建設單位、施工單位應當對應急預案演練進行評估,并針對演練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對應急預案提出修訂意見。評估和修訂意見應當有書面記錄,并及時存檔。
鼓勵委托第三方進行演練評估。
第二十一條建設單位、施工單位應當定期開展應急預案和相關知識的培訓,至少每年組織一次,并留存培訓記錄。應急預案培訓應覆蓋預案所涉及的相關單位和人員。建設主管部門應當監督檢查培訓開展情況。
第六章評估和修訂
第二十二條應急預案編制單位應當建立定期評估制度,分析評價預案內容的針對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實現應急預案的動態優化和科學規范管理。
第二十三條有下列情況之一的,應急預案編制單位應當修訂預案,修訂情況應有記錄并歸檔。
(一)有關法律、法規、規章、標準、上位預案中的有關規定發生變化的;
(二)應急指揮機構、主要負責人及其職責發生調整的;
(三)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建設規模發生較大變化的;
(四)城市軌道交通工程質量安全風險發生較大變化的;
(五)城市軌道交通工程設計方案、施工工法等發生較大變化的;
(六)在事故應對和應急演練中發現重大問題,需要作出調整的;
(七)應急預案編制單位認為應當修訂的其他情況。
第二十四條對組織指揮體系與職責、應急處置程序、主要處置措施、分類分級標準等重要內容進行修訂的,應當按本辦法規定進行評審和備案。
第七章人力和經費保障
第二十五條建設主管部門、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要指定專門機構和人員負責應急預案的編制、評審、備案、培訓、演練、評估和修訂等工作。
第二十六條建設主管部門、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應將應急預案編制、評審、培訓、演練、評估和修訂等工作所需經費納入預算,統籌安排;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應按照預案要求落實相應的應急物資、裝備及隊伍,保證相應費用的投入。確保專款專用,不得挪用。
第八章附則
第二十七條縣級以上建設主管部門可以依據本辦法的規定,結合本部門實際制定實施細則。
第二十八條本辦法由住房城鄉建設部負責解釋。
第二十九條本辦法自印發之日起施行。
附件
城市軌道交通工程質量安全風險類別
一、工程施工風險
(一)明挖法施工風險
主要從工程及水文地質、圍護結構施工、基坑降水、支撐架設及拆除、土方開挖、主體結構施工等進行風險分析。重點分析永久結構、圍護結構(圍護樁、連續墻等)、邊坡、支撐構件(錨索、圍檁、鋼支撐)、模板支架的穩定性,以及基坑進水、基底隆起的風險。
(二)盾構法施工風險
主要從工程及水文地質、盾構吊裝、盾構始發和到達、盾構開倉及換刀、管片拼裝、電瓶車運輸、聯絡通道施工等進行風險分析。重點分析進出洞土體的穩定性、開倉過程中土體穩定性及有害氣體、盾構進水的風險。
(三)礦山法施工風險
主要從工程及水文地質、豎井開挖、隧道開挖、爆破作業、聯絡通道施工、初支及二襯結構施工等進行風險分析。重點分析冒頂、片幫、涌水、模板支架坍塌的風險。
(四)高架段施工風險
主要從工程及水文地質、基礎施工、墩身施工、架橋機架設作業、橋面鋪裝作業、預應力張拉等進行風險分析。重點分析模板支架穩定性。
(五)軌行區及機電安裝施工風險
主要分析軌行區吊裝、鋪軌、安裝、裝修等作業以及機電設備吊裝、運輸及安裝調試作業的操作風險。
(六)其他施工風險
主要分析工程施工過程中(含施工前場地“三通一平”及房屋拆遷、管線拆改遷、臨時建筑物搭建、臨時電路架設等前期工作)可能造成設備傾覆、起重傷害、機械傷害、觸電、腳手架垮塌、物體打擊、高空墜落、火災、車輛傷害、爆炸傷害(鍋爐、容器、瓦斯、炸藥)等風險。
二、自然環境與周邊環境風險
(一)自然環境風險
主要包括:天氣災害風險、地震災害風險、地質災害風險以及河湖海洋災害風險等。
(二)周邊環境風險
主要包括:工程鄰近的建(構)筑物、地下管線、橋梁、隧道、道路、軌道交通設施等風險。
篇3:港口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管理制度
第一條為預防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有效處置安全生產事故,最大限度地減少事故造成的損失,根據《安全生產法》,結合本區實際,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本制度所稱的應急預案,系指安全生產事故預案。應急預案管理應按照分類管理、分級負責、屬地為主的原則,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監督、指導應急預案的制定、培訓、演練和宣傳教育等工作,協調相關應急預案的銜接關系,對應急預案所涉及的資源和保障措施的落實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第三條應急預案必須經制定單位組織論證和審查,并經實施應急預案有關單位認可,由制定單位發布,印送與應急預案實施有關的單位。
生產經營單位制定的應急預案應當包括以下主要內容:(1)應急預案的適用范圍;(2)事故可能發生的地點和可能造成的后果;(3)事故應急救援的組織機構及其組成單位、組成人員、職責分工;(4)事故報告的程序、方式和內容;(5)發現事故征兆或事故發生后應當采取的行動和措施;(6)事故應急救援(包括事故傷員救治)資源信息,包括隊伍、裝備、物資、專家等有關信息的情況;(7)事故報告及應急救援有關的具體通信聯系方式;(8)相關的保障措施;(9)與相關應急預案的銜接關系;(10)應急預案管理的措施和要求。
第四條各級人民政府制定的應急預案應當報送上一級政府及其安監部門備案;政府各部門制定的應急預案應當報送同級人民政府及其安監部門備案。
第五條生產經營單位所屬各級單位都應當針對本單位可能發生的安全生產事故制定應急預案和有關作業崗位的應急措施。生產經營單位所屬單位和部門制定的應急預案應當報經上一級管理單位審查。
礦山、建筑施工單位和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和民用爆破器材生產、經營、儲運單位的應急預案,以及生產經營單位涉及重大危險源的應急預案,應當按照分級管理的原則報安全監管部門和有關部門備案。
生產經營單位涉及輻射、城市公用事業、道路交通、火災、鐵路、民航、水上交通、漁業船舶水上安全以及特種設備、電網安全等事故的應急預案,依據有關規定報有關部門備案,并按照分級管理的原則抄報安全監管部門。
第六條應急預案制定單位應當對與實施應急預案有關的人員進行上崗前培訓,使其熟悉相關的職責、程序,對本單位其他人員和相關群眾進行培訓和宣傳教育,使其掌握事故發生后應當采取的自救和救援行動;生產經營單位還應當對從業人員進行崗位應急措施的培訓;應急預案所涉及的有關單位對應急預案中明確的與其相關的職責應當組織落實。
第七條應急預案在相關的法律、法規、標準,適用范圍、條件,有關應急資源情況,以及與相關預案的銜接關系等發生變化時,或發現存在問題時,應當及時修訂。
第八條應急預案的演練與實施。各級人民政府應根據轄區內安全生產工作重點領域的具體情況和需要,組織開展應急預案的演練;高危行業、人員密集場所等生產經營單位,每年應組織一次應急預案演練,其他生產經營單位要結合各自安全生產工作的特點,開展針對性的應急預案演練工作。
一旦發生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或其他突發事件,應按照“分級、屬地”的原則,立即啟動應急預案。規范、迅速、有效地開展應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各種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