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排水管道設施安全保護方案恢復措施

排水管道設施安全保護方案恢復措施

2024-07-12 閱讀 1193

一、管道養護管理標準:1、管道檢查項目可分為功能狀況和結構狀況兩類,主要檢查項目應包括下表中的內容。管道狀況主要檢查項目:檢查類別功能狀況結構狀況檢查項目管道積泥裂縫檢查井積泥變形雨水口積泥腐蝕排放口積泥錯口泥垢和油脂脫節樹根破損與孔洞水位和水流滲漏注:表中的積泥包括泥沙、碎磚石、固結的水泥漿及其它異物。2、排水管道養護應符合下列規定:1)定期巡視,及時發現和修理管道裂縫、腐蝕、沉降、變形、錯口、脫節、破損、孔洞、異管穿入、滲漏、冒溢等情況。2)壓力管養護應采用滿負荷開泵的方式進行水力沖洗,至少每三個月一次。3)定期清除透氣井內的浮渣。4)保持排氣閥、壓力井、透氣井等附屬設施的完好有效。5)定期開蓋檢查壓力井蓋板,發現蓋板銹蝕、密封墊老化、井體裂縫、管內積泥等情況應及時維修和保養。3、管道、檢查井和雨水口內不得留有石塊等阻礙排水的雜物。管道、檢查井和雨水口的允許積泥深度設施類別允許積泥深度管道小型管管徑的1/4大型管管徑的1/5檢查井落底井管底以下50mm半落底不超過管底平底井小型管管徑的1/4大型管管徑的1/5雨水井有沉泥槽管底以下50mm無塵泥槽管底以上50mm注:管道分類標準:管道:小型管DN600mm及以下大型管DN600mm以上檢查井:落底井管底以下沉泥槽深度大于30cm半落底管底以下沉泥槽深度小于30cm平底井井底與管底齊平二、泵站養護管理標準:1、泵站設備、設施和建(構)筑物的運行、維護應符合國家和地方有關環境保護的規定。2、泵站機組的完好率應達到90%以上,汛期雨水泵站的機組可運行率應達到98%。3、排水泵站內的水位儀、流量計、雨量儀、開車積時儀每年應校驗一次。當儀器儀表失靈時,應立即更換。4、泵站機、電、儀表監控設備應配備易損零配件。5、泵站機電設備、設施、管配件外表宜每二年進行一次除銹、防腐蝕處理。6、泵站內設置的易燃、易爆、有毒氣體監測裝置,安全閥、起重設備、壓力容器等均為強制性檢驗設備,每年必須按規定檢驗,合格后方可使用。7、進入閘閥井、管道及管道井、集水池、壓力井等泵站封閉設施、設備檢查維護時,必須采取防硫化氫等有毒、有害氣體的安全措施。8、防毒用具使用前必須校驗,合格后方可使用。9、排水泵站的圍墻、道路、泵房、及附屬設施,應經常進行清潔保養,出現損壞應立即修復,每隔2年應刷新一次。10、每年汛期前,應對泵站的自身防汛設施,進行檢查與維護。11、泵站應有完整的運行與維護記錄,宜采用電子信息化管理。12、排水泵站應經常做好衛生、綠化與除害滅蟲工作。三、明渠養護管理標準:1、明渠維護、管理單位應定時對排水明渠和設施進行檢查和維護,使排水明渠保持良好的水力功能和結構狀況。影響明渠排水的工程施工等情況。2、明渠維護必須執行國家現行標準《排水管道維護安全技術規程》CJJ6-85的規定。3、渠道的檢查、維護應符合下列規定1)定期打撈水面漂浮物,保持水面整潔;2)及時清理落入渠內阻礙明渠排水的障礙物,保持水流暢通。3)明渠應定期進行整修邊坡、清除污泥等維護,保持線形順直,邊坡整齊。4)應定期檢查無鋪砌明渠直線段、轉彎處、變坡點的斷面狀況,發現損壞應用磚石砌成標準溝形斷面以控制溝底標高和斷面尺寸并應符合原設計要求。5)每年枯水期應對明渠進行一次淤積情況檢查,明渠的最大積泥深度不應超過設計水深的1/5。6)明渠清淤深度不得低于護岸坡腳頂面。7)定期檢查塊石渠岸的護坡、擋土墻和壓頂;發現裂縫、沉陷、傾斜、缺損、風化、勾縫脫落等應及時修理。8)定期檢查護欄、里程樁、警告牌等明渠附屬設施,并保持完好。9)明渠宜每隔一定距離設清淤運輸坡道。4、明渠應定期巡視,當發現下列行為之一時,應及時制止:1)向明渠內傾倒垃圾、糞便、殘土、廢渣等廢棄物。2)圈占明渠或在明渠控制范圍內修建各種建(構)筑物。3)在明渠控制范圍內挖洞、取土、采砂、打井、開溝、種植及堆放物件。4)擅自向明渠內接入排水管,在明渠內筑壩截水、安泵抽水、私自建閘、架橋或架設跨渠管線。5)向雨水渠中排放污水。四、閘涵養護管理標準:1、閘門的日常檢查和養護閘門的主要作用是對水量和水位進行調控,因此要時刻保持閘門的正常工作,確保其能夠正常開啟和關閉,安全的升降,保證其結構的穩定,正常工作。1)按時清理閘門四周的雜物,發生堵塞情況時,更要及時處理,使其能夠正常的安全工作。2)做好對閘門的檢查養護,保證閘門能夠自如的開啟和關閉,避免出現斷裂、汽蝕、變形等情況的產生。3)對啟閉連接構件進行定期的維護,添加潤滑油,出現損壞,要立即對其進行維修,使其能夠良好的工作。4)止水裝置和預埋件的檢查養護,添加潤滑油,出現損壞,要立即對其進行維修,使其能夠良好的工作。2、啟閉機的檢查和養護這里指的是對傳動部分、懸吊裝置、制動器、電動機等的檢查和養護。1)對傳動部分的檢查養護,對轉動部分進行按時的清理,并根據實際情況添加潤滑油。2)對懸吊裝置的檢查養護,定期檢查鋼絲繩的狀況,出現異常現象,要及時采取有效措施,確保安全。3)對制動器的檢查養護各個制動裝置要定期進行涂油保護,定期檢測電磁線圈的絕緣性,對于達不到要求的,及時進行有效處理。4)對電動機的維修養護,,每次都要清理其外殼,檢查軸承潤滑油的填充量應該是軸承的百分之五十至百分之七十之間。在進行定期檢查養護時要做到一年內至少進行一次檢修,檢修的內容是全方位的,不放過任何一個死角,同時,根據實際情況,每三到五年進行一次大修,對磨損的零部件進行替換。

篇2:瓦斯管道設施維修安全管理規定

1、首先要制定與之相應的安全技術措施,指定安全負責人、技術負責人、監護人各把其關。否則,施工負責人按三級過失處罰。

2、必須配備便攜式瓦斯檢查儀檢查瓦斯,否則,按嚴重違章處罰。

3、必須穿不含化纖的工作服,穿不帶鐵釘的鞋。否則,按一般違章處罰。

4、所有維修人員不得帶任何易燃易爆物品和點火工具進入瓦斯管道。否則,按嚴重違章處罰。

5、檢查甲烷測試儀是否靈敏可靠。因測試儀不準造成事故或未遂事故,要按三級或四級過失處罰責任者。

6、配備2-3個合格的滅火器。否則,按一般違章處罰。

7、檢查處理瓦斯管道、閥門、設施時,應將甲烷測試儀從下風地段由遠到近接近井口進行,當測試濃度≤1%時,方可接近小井打開井蓋。違反操作規程,按一般違章處罰。

8、打開井蓋后,如瓦斯濃度≤1%時,維修人員方可入井作業。否則要視甲烷濃度情況進行自然通風,只有經測試有毒有害氣體及氧氣均符合有關規定后,方可入井作業。

9、檢查處理(包括焊接)瓦斯管道及設施時,必須先關掉相應的閥門(水封或加盲板)并進行瓦斯管道置換工作,檢查確認無誤后,方可進行作業。否則,按一般違章處罰。

10、本工作至少應有三名以上專業人員進行,除操作人員外,其它人員一律站在距工作地點五米以外的上風地段觀察監護。否則,按一般違章處罰。

11、在瓦斯小井進行排放水工作時,作業人員和監護人員必須佩戴合格的防毒面具,并執行1人排放、二人監護。監護人員站在離小井1-2m之內,并隨時與

井內人員取得聯系,呼喚其名,當發生意外時,及時搶救。否則,按一般違章處罰。

12、排放區域(30m范圍),應設專人站崗,以防外人不慎進入排放區。否則,按一般違章處罰。

13、在進行瓦斯小井排放水工作時,工作現場30m之內嚴禁有明火存在,嚴禁監護人員抽煙,嚴禁閑雜人員逗留,嚴禁監護人員與閑雜人員閑聊。否則,按嚴重違章處罰。

14、排放工作應不少于4名專業人員進行。否則,按一般違章處罰。

15、排放現場必須配備2-4個合格的滅火器。否則,按一般違章處罰。

16、瓦斯置放工作必須報批專門的安全措施,方可進行置放。否則,作業人員按一般違章處罰,施工負責人按三級過失處罰。

篇3:壓力管道設施事故處理制度

1.對輸送可燃、易爆或有毒介質的壓力管道應建立巡線檢查制度,制定應急措施和救援方案,根據需要建立搶險隊伍,并定期演練。

2.對事故隱患應及時采取措施進行整改,重大事故隱患應以書面形式報告主管部門和安全監察部門。

3.發生特別重大事故、特大事故、重大事故和嚴重事故后必須立即報告主管部門和質量技術監督行政部門。發生特別重大事故或特大事故后還必須直接報告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撿檢疫總局。

4.事故報告應當包括以下內容:

(1)事故發生單位(或者業主)名稱、聯系人、聯系電話;

(2)事故發生地點、時間(年、月、日、時、分);

(3)事故設備名稱;

(4)事故類別以及事故概況;

(5)人員傷亡、經濟損失。

5.事故發生部門及有關人員,必須實事求是地向事故調查組提供有關設備及事故的情況,如實回答事故調查組的詢問,并對所提供情況的真實性負責。

6.按有關規定及時如實向主管部門和質量技術監督行政部門報告壓力管道事故,并協助做好事故調查和善后處理工作。

7.認真總結經驗教訓,做到事故發生原因不查清不放過、有關人員沒有接受教育不放過、沒有采取措施不放過,以防止事故的再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