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隧道安全施工防范措施

隧道安全施工防范措施

2024-07-12 閱讀 2859

一、技術措施

1、施工前編制詳細的實施性施工組織設計。實施性施工組織設計的施工方案、技術措施、工程進度計劃應根據項目的施工進展情況進行動態調整,同時應做好以下工作:

1)認真進行施工調查、核對現場地質資料、地形、地貌,水文地質。如隧道洞身通過山谷區、凹地,易形成堆積松散區、破碎區,由于地質構造作用易形成斷層帶,而且在有水出露地段更容易產生坍塌,項目總工程師必須組織專業工程師進行施工調查,并編寫調查報告。

2)設計文件審核時,要認真熟悉隧道設計的地質勘探資料,并隨時與現場的實際地質情況相對照,比較洞口的位置、復核洞口仰坡的穩定性,進行技術條件、設計原則、施工條件的分析。研究、討論、確定隧道進洞的方案、加固方法及隧道通過軟弱圍巖的技術措施。

3)詳細審核不良地質地段(斷層、軟弱破碎圍巖、巖溶等)的設計方案,研究制訂不良地質條件下的隧道施工方案。

4)通過進行技術、經濟、安全等方面的比選,制定詳細的施工方案。如遇隧道地質條件發生變化時,必須及時調整施工方法、加強支護及其他必要的技術處理手段。

5)審核應有參加審核人員簽字的書面的記錄,審核中發現的問題或設計與實際情況不符合時,要盡快向監理單位、設計單位及業主書面報告,提出修改意見或建議新的施工方案,經批準后實施。

2、根據隧道施工特點有針對性地編制隧道預防坍塌的作業指導書,明確可能產生坍塌的里程、部位,制定詳細的預防、控制方法,經項目總工審核,公司總工批準后,由項目經理組織實施。

3、編制隧道監控量測作業指導書,由實施監控量測的具體負責人編制、項目總工程師組織審核、公司總工程師批準,項目經理組織實施。

4、做好各種設備、儀器的檢驗、標定,以保證設備的正常使用和儀器的準確性。工地試驗室要做好各項材料的進場檢驗及試驗。

5、建立地質超前預報制度,成立超前地質預報小組,配備相應的儀器、設備,由項目總工組織實施,超前地質預報小組制定預報方案,以調整預加固措施。對地質情況復雜,項目部將委托專業地質預報機構探測掌子面前方地質情況,以保證預報的準確性。施工過程中如發現開挖面地質情況異常,要及時匯報,以便項目經理部采取相應措施。

6、隧道進、出口的洞口段,地質條件一般較差,埋深淺、圍巖風化嚴重、較破碎,施工難度較大,預防坍塌的主要措施有:

1)開工前必須復核洞口的位置、洞口邊、仰坡的穩定性。

2)隧道洞口段開挖時宜采用控制爆破技術,以減少對邊、仰坡圍巖的擾動。

3)洞口段的開挖根據地質情況,采用導洞法進行。當導洞進洞10~20米后,可由里向外進行擴大,及時修筑洞口段襯砌和洞門。

4)洞口深路塹的施工,要盡快完成擋墻、護坡、截水溝、排水溝,當出洞路塹為上坡時,洞外路塹水不能流入掌子面,應將洞外排水溝做成與線路坡度相反,將水排出,減少水流沖刷,避免造成洞口的坍塌。

5)盡早修建明洞和明洞門,以保證洞口導洞施工的安全。

7、洞身開挖

1)開挖前制定爆破設計方案。方案的內容應包括炮眼的布置、數量、深度和角度,爆破器材、裝藥量和裝藥結構,起爆方法和爆破順序,鉆眼機具和鉆眼要求等。

2)采用光面爆破、預裂爆破時,掌子面的周邊眼布置應設專人負責,控制鉆眼的外插角、孔距、孔深及每次起爆的用藥量。周邊眼應使用同段位雷管同時起爆,并與內圈炮眼的雷管跳段采用,爆破后要求炮眼殘留率必須滿足規范要求。

3)加強地質預報工作。如遇掌子面地質情況突然變化時,由技術部門根據預報探測結果及時調整施工方案。

4)軟弱圍巖的開挖,采用環形開挖預留核心土的方法等,減少一次開挖量,盡快形成支護。施工中嚴格遵循短進尺、弱爆破、強支護、快封閉的原則。

5)開挖施工中嚴禁違章指揮、盲目冒進,重開挖、輕支護,重進度、輕質量的思想是安全施工的大敵。

6)每次爆破完成后,技術部門應對爆破的輪廓進行測量,認真分析爆破后的效果及對圍巖的擾動,不斷地改進爆破參數,使爆破對圍巖的擾動最小。

8、錨噴支護

1)開挖后,及時進行錨噴支護,快速對圍巖進行封閉,避免圍巖暴露時間過長而加重圍巖的風化及變形。

2)嚴格按設計要求施作錨桿。洞身開挖后,若發現局部有軟弱夾層、節理裂隙發育的部位,報請現場監理許可后,采取增加錨桿數量、加大錨桿長度的做法進行局部補強。

3)軟弱圍巖地段當量測圍巖變形超過標準時,采取臨時增加鋼支撐的方法進行支護,抑制軟弱圍巖過度的變形。

4)施工中鋼支撐與圍巖的間隙必須用噴射砼充填密實,并將鋼支撐全部包裹覆蓋,保護層厚度不得小于4cm。保證噴混凝土層與鋼支撐形成整體。

5)錨噴支護完成后,質檢工程師應認真進行檢查,主要檢查噴層的厚度、錨桿的數量。

6)掌握好二次襯砌的時間,及早施作二次襯砌,保證隧道的安全。

9、溶洞、斷層、松散破碎地層的隧道防坍塌措施

由于地質勘查的局限性,設計提供的地質資料具有相對性,因此,隧道施工中要加強地質的超前預報工作,加強掌子面的地質觀測分析,宜采用TSP、地質雷達等先進的探測技設備,準確地獲得掌子面前方的地質情況。

2)配備足夠機具和材料,做好應急措施。

3)不良地質隧道要“先治水、短掘進、弱爆破、強支護、早襯砌、勤量測、穩步前進”為原則。應盡快使襯砌結構封閉,改善圍巖受力狀態,確保襯砌結構的長期穩定。

4)圍巖破碎,節理、裂隙發育的特殊地質條件下,可采用超前錨桿、超前小導管、管棚等措施對圍巖先進行加固,再進行開挖。

5)加強監控量測,利用量測來指導施工,控制圍巖的變形,防止坍塌的產生。10、施工中的監控量測:

監控量測是隧道施工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具有特殊的作用。通過對圍巖及支護系統的動態監控,判定圍巖的穩定及支護的可靠性,作為施工決策的依據。

1)成立專門量測小組,編制量測實施計劃、測點布置圖,根據實測的數據畫出圍巖支護的位移-時間曲線圖。

2)量測分為A類量測和B類量測。根據具體情況確定量測的項目。

3)隧道拱頂下沉、地表下沉以及隧道收斂變形等量測,要在每次開挖后的12h內完成,量測數據應進行回歸分析,以決定施工狀態。量測頻率要求如下:

位移速度(mm/d)量測頻率

≥52次/d

1~51次/d

0.5~11次/2~3d

0.2~0.51次/3d

<0.21次/7d

二、組織措施

1、組織機構:項目經理部建立以項目經理為主的預防坍方領導小組,項目經理為組長,項目總工、副經理為副組長,相關各部門負責人為小組成員。領導小組建立管理任務分工表,職責明確。

2、適時召開會議:預防坍方小組適時召開會議,分析目前施工中或不良地質地段可能產生坍方的可能性、研究解決的問題辦法及采取的措施。

3、動態管理:隧道施工過程中必須隨著情況的變化,對項目目標的進行動態控制。通過比較、分析、預測、糾正、檢查等一系列方法,進行管理、控制,并不斷循環,進行動態管理。

4、勤檢查:一要對掌子面地質情況加強核對、對開挖成型部分認真檢查;二是觀察初期支護開裂、變形程度。要特別注意圍巖變形無明顯減緩、噴射混凝土層產生較大的剪力破壞時,應停止開挖,及時采取加固措施。

5、施工中發現隧道內有險情,工班長或當班負責人應立即在危險地段設立危險標識或派人看守,并馬上向上級報告。若情況嚴重,應立即將工作人員撤離危險地段。

6、派專人對爆破后的工作面進行找頂,將浮石、危石清理干凈,避免圍巖及噴射砼剝落,產生坍塌。

7、鋼拱架安裝要牢固,基礎應墊平,縱向聯接牢固。如發現扭曲、壓曲現象時,應采取加固措施,必要時,應讓其他人員撤至安全地帶,防止坍方造成傷亡事故。

8、二次襯砌距離開挖面不能太長,初期支護穩定后要抓緊進行二次襯砌,力求襯砌盡快成環。

三、隧道內爆破作業安全措施

1、爆破作業及爆破器材的管理工作均應按國家現行的《爆破安全規程》(GB6722-2003)執行。

2、爆破器材的領取必須專人負責,其品種、規格及數量由工地負責人視實際需要填寫領用單。不得提前班次領取爆破器材,所領取的爆破器材不得遺失或轉交他人,不準擅自銷毀或挪作它用。爆破結束后,必須將剩余的爆破器材如數及時退庫。

3、從炸藥庫向工作地點運送爆破器材時,應將爆破器材直接送到爆破地點,不得攜帶爆破器材在人群聚集的地方停留。禁止亂丟、亂放。雷管、炸藥必須分別存放在專用的防爆箱內。

4、人工搬運爆破器材時,一人一次運送的起爆器材不得超過10kg;可背運原包裝炸藥一箱(袋)或挑運原包裝炸藥二箱(袋)。

5、洞內爆破作業必須統一指揮。

6、嚴禁摩擦、撞擊、拋擲爆破器材,作業現場嚴禁煙火。鉆孔前必須確認掌子面無瞎炮后方可施鉆,否則,必須經過處理。嚴禁在殘眼中和已裝藥的炮孔附近進行鉆孔作業。

7、鉆孔與裝藥不得平行作業。

8、用于當次爆破的雷管必須是同廠同批號產品,導爆管網路中不得有死結,不能對折,要防止管壁破損、管徑拉細和異物入管。用雷管起爆導爆管網路時,導爆管應均勻分布在雷管四周,用膠布等捆扎牢固。

9、孔內裝入起爆藥包后,嚴禁強力搗壓起爆藥包,禁止強行拉出或掏出起爆藥包,裝藥時必須使用竹、木質炮棍。

10、爆破前,所有人員應撤至不受有害氣體、振動及飛石傷害的安全地帶,同時切斷電源并作好安全警戒。

11、遇到下列情況時,嚴禁裝藥爆破:

1)瓦斯含量超標;

2)開挖面圍巖破碎尚未支護;

3)出現流沙、流泥未經處理;

4)有大量溶洞水及高壓水涌出,尚未治理;

5)照明不足、沒有警戒好的。

13、嚴禁采用火花起爆。

14、爆破后必須通風排煙,15min后檢查人員方可進入開挖面檢查。檢查內容包括:

1)有無瞎炮;

2)有無殘余炸藥或雷管;

3)頂板及兩幫有無松動的圍巖;

4)支撐有無損壞與變形。

15、相向貫通的開挖面之間的距離只剩下15m時,只允許從一個開挖面掘進貫通,另一端應撤走工作人員和機具設備,在安全距離處設置警告標志。

16、采用電雷管起爆時,必須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爆破安全規程》(GB6722-2003)的有關規定。

四、隧道通風防塵防毒措施

1、坑道中氧氣含量按體積計不小于20%,瓦斯、二氧化碳按體積比均不大于0.5%。

2、粉塵最高允許濃度:每立方空氣中含有10%以上游離二氧化硅的粉塵為2mg。

3、洞內空氣中,有毒有害氣體的最高濃度:一氧化碳為30mg/m3,特殊情況下在濃度為100mg/m3情況下工作不超過30分鐘。

4、開挖面復工時,必須進行通風并進行有害氣體濃度檢測,確認符合安全標準后方可進入。

5、采用濕式鑿巖機鉆孔,用水炮泥進行水封爆破等綜合防塵措施。

6、放炮前后應進行噴霧與灑水。

7、出碴前應用水淋透渣堆、噴濕巖壁。

8、采取濕噴混凝土噴射以利于減少粉塵濃度。

五、隧道用電安全措施

1、施工現場用電應采用三相五線制供電系統,工作接地電阻值不得大于4Ω;供電線路始端、末端必須作重復接地。當線路較長時,線路中間應增設重復接地,其電阻值不應大于10Ω。

2、施工用電應進行施工用電設計,并采用三級配電二級保護方式。

3、用電設備應實行一機一閘一漏(漏電保護)一箱(配電箱);漏電保護裝置應與設備相匹配。不得用一個開關直接控制二臺及以上的用電設備。

4、配電室及其設備

1)配電室應設在靠近電源、無塵、無蒸汽、無腐蝕及無震動的地方,并采取防止雨雪和動物侵入的措施。

2)配電室內應配置砂箱和絕緣滅火器。

3)室內配電盤和控制臺兩端應與重復接地及保護接零作電氣連接。

4)配電盤應裝設短路及過負荷保護裝置、漏電保護器。

5)配電盤上的各配電線路應編號,并標明用途。

6)配電室應設專人值班,停送電應由專人負責。

5、架空線路

1)架空線應采用絕緣導線,并架設在電桿上,不得掛在樹木、腳手架上。

2)導線面積的選用應根據負荷的大小、允許電壓損失、機械強度等確定。

3)架空線路與施工地面的距離應不小于2.5米。

6、電纜線路敷設

1)電纜線應采取埋地或架空敷設,嚴禁沿地面敷設。

2)電纜類型應根據負荷大小、允許電壓損失計算確定。

3)電纜線路與熱力管道的平行間距不得小于2m,交叉間距不得小于1m。

7、配電箱及開關箱

1)固定式配電箱及開關箱的底面與地面垂直距離不得小于1.3m,移動式配電箱及開關箱的底面與地面垂直距離應大于0.6m。

2)配電箱及開關箱應安裝在干燥、通風及常溫場所,嚴禁設在有瓦斯、煙氣、蒸汽及其他介質中。

3)配電箱及開關箱內應分設工作接零和保護接零端子匯流排。

4)配電箱應采取防曬、防塵措施,并配鎖。

8、施工照明的安全電壓

1)在金屬容器內作業或特別潮濕的環境中應使用12V安全電壓。

2)開挖工作面及其他易發生電擊危險場所應使用36V安全電壓。

9、生活照明用電,不得擅自拉線、裝插座。不得私自使用電爐及其他功率較大的電器。

10、漏電保護器必須符合標準并定期檢查。

中鐵七局武漢公司重慶輕軌項目部

2008年7月20日

篇2:隧道洞內作業安全管理制定

為嚴格執行《蘭渝鐵路建設管理相關規定》,確保洞內施工人員和機械、設備的安全,確促施工作業順利進行,特制定隧道洞內作業以下安全制度:一、所以進洞人員必須到進洞牌前按實名翻牌。二、做好進洞的防護工作,如安全帽,雨鞋等,經安全員檢查防護用品按規定佩戴齊全后方可進洞。三、經瓦斯檢查員同意方可進入施工現場。四、進入章子面前必須經排險員同意方可施工作業,進入二襯臺車前必須經班長同意,五、隧道洞內作業實行“三員帶班制定”。各隧道施工點必須配置領工員(班、組長)、安全員、質檢員,現場組織、監控隧道施工生產。六、洞內用電必須使用安全電壓,所有電線保證絕緣良好,不漏電、移動配電箱按規定配置并豎起,嚴禁配電箱倒地。照明燈泡用防爆型,燈頭帶護罩。出現用電故障由專業電工維修。七、瓦斯隧道施工應堅持“先測后進、隨時檢測”的原則,按瓦斯隧道的類型和設計要求配置通風、供電及機械設備,瓦斯工區爆破必須使用煤礦施用炸藥和煤礦許用瞬發電雷管,必須采用電力起爆。八、隧道內施工設備應靠邊停放,遠離爆破點,應燈光明亮,停放點前后應設紅色警示燈。九、進行爆破作業時必須嚴格按規程進行。1.布置、連接雷管線和非爆破作業人員,禁止接觸火工品裝填炸藥,必須具有爆破作業上崗證的爆破工負責。2.堅持“三人聯鎖”的原則,每次起爆前,要作最后一次檢查要按預定信號發出警報,確定人、機撤至距離后方可起爆。爆破后,由值班爆破員進洞檢查,有無啞炮、危石等情況,待排除險情確定安全后,方可通知人員、機械進洞作業。安全員必須堅持最先進洞最后出洞的制度。3.領、用炸藥堅持日領日用的制度,洞口臨時存放雷管、炸藥,不允許超過當天用量。七、嚴格執行隧道施工步長關系的相關規定。1.仰拱距掌子面距離,Ⅲ級圍巖不超過90m,Ⅳ級圍巖不超過50m,Ⅴ級及以上圍巖不超過40m。2.二次襯砌距掌子面距離:Ⅰ、Ⅱ級圍巖不超過200m,Ⅲ級圍巖不超過120m,Ⅳ級圍巖不超過90m。八、必須執行圍巖監控量測管理相關規定1.成立現場量測小組,配備專業的監控量測人員和設備,人員要相對穩定。2.做好洞內外觀察記錄工作,現場量測中發現異常情況,應立刻通知現場施工負責人及監理,及時研究處理方案,同時將有關情況上報有關領導。3.每周二將上周二至本周一的量測資料報送路建各分部安質部。九、采取綜合防塵防毒措施,定期檢查粉塵和有害氣體濃度,洞內在施工作業時,實施連續通風,因檢修、停電等原因停風時,必須撤出人員,切斷電源。恢復通風前,必須檢查瓦斯濃度,當停風區中瓦斯濃度超過1%時,必須制定排除瓦斯的安全措施。

十、隧道洞內作業存在一些不確定因素,是各單位安全管理工作的重點環節和重點部位,主管領導、專職安全員必須高度重視,安全為了施工,施工必須保證安全,以上規定,必須嚴格執行。

篇3:隧道區安全檢查員安全管理職責

⑴在項目分工區瓦斯隧道安全管理小組的領導下,負責按照瓦斯隧道各項安全生產制度、崗位職責和安全操作規程等要求,每日跟班進行全過程安全監督,業務上接受隧道工區專職安檢工程師和安質部的指導。

⑵負責按照專項安全施工方案、施工工藝流程、作業指導書、安全技術措施、技術交底等要求,每日跟班進行全過程安全監督。

⑶負責對瓦檢班組、通風班組、電工班組及檢測工作、通風工作、用電工作,以及機械設備的使用等安全作業情況,每日跟班進行全過程安全監督。

⑷負責按照機械設備進場檢查驗收制度、檢查維修保養制度、“三定”(定人、定機、定責)制度、安全操作規程制度、安全檢查制度、安全崗位職責等要求,每日跟班進行全過程安全監督。

⑸負責對各種有關記錄每班進行監督檢查,并對瓦檢工的瓦斯濃度檢測記錄表進行簽字確認,并進行復查,確保真實無誤,發現安全隱患并及時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