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宿舍樓工程測量定位質量保證措施
宿舍樓工程測量定位質量保證措施
1.1測量放線
1)遵守國家法令、政策和規范,明確為工程施工服務。
2)遵守先整體后局部和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工作程序。即先測設場地整體的平面控制網和標高控制網,再以控制網為依據進行各局部建筑物的定位、放線和標高測設。
3)選用科學、簡捷和精度合理、相稱的施測方法。合理選擇、正確使用儀器,在測量精度滿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力爭做到省工、省時、省費用。
4)要嚴格審核原始依據(設計圖紙、測量起始點位、數據等)的正確性,堅持測量作業與計算工作步步有校核。
5)建立一切定位、放線工作要經自檢、互檢合格后,方可申請主管部門驗線的工作制度。嚴格執行安全、保密等有關規定,用好、管好設計圖紙和有關資料。實測時要當場做好原始記錄,測后要及時保護好樁位。
6)測量人員要緊密配合施工,發揚團結協作、不畏艱難、實事求是、認真負責的工作作風。并要及時總結施工測量的經驗。
1.2測量驗線
1)驗線的依據要原始、正確、有效。主要是設計圖紙、變更洽商和起測點位(如紅線樁、水準點)及其已知數據(如坐標、標高)應為原始資料,最后定案的應是正確、有效的資料。因為這些是測量放線的基本依據,若其中有錯,則在測量驗線中難以發現,后果將不堪設想。
2)驗線使用的儀器和鋼尺,要按計量法有關規定進行檢定。
3)驗線的精度應符合規范要求,主要應包括:
a)儀器的精度要適應驗線要求的需要,并校正完好。
b)要嚴格按規程作業,觀測誤差必須小于限差,觀測中的系統誤差要采取措施進行修正。
c)驗線本身要先行附合(或閉合)校核。
4)要獨立驗線。即驗線人員所用儀器和測法,要盡量與放線工作不同。
5)驗線的部位主要有:
a)原始樁位與定位條件;
b)主軸線與其控制樁(引樁);
c)原始水準點、引測標高點和±0.000標高線;
d)放線中精度最薄弱的部位,以考查放線的精度。
6)誤差處理。即驗線結果與原放線結果之間的誤差處理。
a)兩者之差若小于1/√2限差,可對放線工作評為優良。
b)兩者之差略小于或等于√2倍限差。可對放線工作評為合格。
c)兩者之差超過√2倍限差,原則上不予驗收,尤其是要害部位。若是次要部位可令其局部返工。
1.3測量記錄
測量記錄應做到原始、正確、完整、工整。
1)應在規定的表格上記錄。開始應將表頭所列各項填好,并熟悉表中所載各項內容和相應的填寫位置。
2)記錄應當場及時填寫清楚,不允許先寫在草稿紙上后轉抄,以免轉抄錯誤;記錯或算錯的數字,應將錯數畫一斜線,將正確數字寫在錯數字的上方,以保持記錄的"原始性"。
3)字跡要工整、清楚。相應的數字及小數點應左右成列、上下成行、一一對齊。記錄中數字的位數應反映觀測精度,水準讀數應讀至mm,如1.330m,不應記作1.33m。
4)記錄過程中的簡單計算,如取平均值等,應在現場及時進行,并做校核。草圖、點志記圖等,應當場繪制,其方向、有關數據和地名等應標注清楚。
5)記錄人員應根據現場實況以目估法隨時校核所測數據,以便及時發現觀測中的明顯錯誤。
6)測量記錄,多為保密資料,應妥善保管。工作結束后,應及時上交有關部門保存。
1.4測量計算
計算工作的基本要求:依據正確、方法科學、嚴謹有序、步步校核、結果正確。
1)圖紙上的數據和外業觀測結果是計算工作的依據。計算前,應認真仔細逐項審閱與校核,以保證計算依據的正確性。
2)計算一般均應在規定的表格上進行。按圖紙或外業記錄在計算表中填寫原即數據時,嚴防轉抄錯誤。填好后,應換他人校對。
3)計算中,必須做到步步有校核,每項計算應在前得數據經校核無誤后,才能進行后者數據的計算。校核方法以可靠、簡單為原則,常用的計算校核方法有:
a)復算校核,將計算的結果重算一遍,條件許可時,最后換他人校核,以免因習慣性錯誤而"重蹈舊轍",使校核失去意義。
b)變換計算方法校核,例如,坐標反算可采用按公式計算和用計算器程序計算兩方法;
c)總和校核,例如,水準測量中,終點對起點的高差,應滿足下式條件:
∑h:Za-∑b=H終-H始
式中∑h--水準測量各段高差的總和;
∑a--水準測量各段后視讀數的總和;
∑b--水準測量各段前視讀數的總和;
H終--水準測量終點標高;
H始--水準測量起點標高。
d)用幾何條件校核,例如,閉合紅線反算中的各內角之和∑β
∑β=(n-2)?180°
式中n--閉合紅線多邊形的邊數。下式條件應滿足:
4)計算中所用數字應與觀測精度相適應,在不影響結果精度的情況下,要及時合理地刪除多余數字,以提高計算速度。刪除多余數字時,宜保留到有效數字后一位,以使最后結果中有效數字不受刪除數字之影響。刪除數字應遵循"四舍五入、五湊偶"的原則(即單進、雙舍)。如1.6675和27.6645保留小數三位,則為1.668和27.664。
1.5測量儀器
測量儀器的領用與檢查
測量儀器應按規定的手續向有關部門借領使用。借領時應對儀器及其附件進行全面檢查。發現問題,應立即提出。檢查的主要內容是:
1)儀器有無碰撞傷痕、損壞,附件是否齊全、適用。
2)各軸系轉動是否靈活,有無雜音。各操作螺旋是否有效,校正螺絲有無松動或丟失。水準器氣泡是否穩定、有無裂紋安平儀器的靈敏件是否有效。
3)物鏡、目鏡有無磨痕,物像和十字線是否清晰。
4)經緯儀讀數系統的光路是否清晰。度盤和分微尺刻劃是否清楚、有無行差。
1.6正確使用測量儀器
1)儀器的出入箱及安置
儀器開箱時應平放,開箱后應記清主要部件(如望遠鏡、豎盤、制微動螺旋、基座等)和附件在箱內的位置,以便用完后按原樣入箱。儀器自箱中取出前,應
松開各制動螺旋,一手持基座、一手扶支架將儀器輕輕取出。儀器取出后應及時關閉箱蓋,并不得坐人。
測站應盡量選在安全的地方。必須在光滑地面安置儀器時,應將近三腳尖嵌入地面縫隙內的用繩將三腳架捆牢。安置腳架時,要選好三足方向,架高適當、架首略水平,儀器放在架首上應立即旋緊連接螺旋。
觀測結束后儀器入箱前,應先將定平螺旋和制微動螺旋退回至正常位置,并用軟毛刷除去儀器表面灰塵,再按出箱時原樣就位入箱。
箱蓋關閉前應將各制動螺旋輕輕旋緊,檢查附件齊全后可輕關箱蓋,箱口吻合方可上鎖。
2)儀器的一般操作
儀器安置后必須有人看護,不得離開,并要注意防止上方有物墜落。一切操作均應手輕、心細、穩重。定平螺旋應盡量保持等高。制動螺旋應松緊適當,不可過緊。微動螺旋在微動卡中間一段移動,以保持微動效用。操作中應避免用手觸及物鏡、目鏡。烈日下或下零星小雨時應打傘遮擋。
3)儀器的遷站、運輸和存放
遷站前,應將望遠鏡直立(物鏡朝下)、各部制動螺旋微微旋緊、垂球摘下并檢查連接螺旋是否旋緊。遷站時,腳架合攏后,置儀器于胸前,一手攜儀器進行遷站應存放在通風、干燥、常溫的室內。儀器柜不得靠近火爐或暖氣管。
測量儀器的檢驗與校正:
水準儀和經緯儀應根據使用情況,每隔2~3個月對主要軸線關系,進行檢驗和校正。儀器檢驗和校正應選在無風、無震動干擾環境中進行。各項檢驗、校正,須按規定的程序進行。每項校正,一般均需反復幾次才能完成。撥動校正螺絲前,應先辨清其松緊方向。撥動時,用力要輕、穩,螺旋應松緊適度。每項校正完畢,校正螺旋應處于旋緊狀態。
各類儀器如發生故障,切不可亂拆亂卸,應送專業修理部門修理。
1.7使用復合制度
1)所有現場測量用設備、儀器進場,必須都經過技術監督局鑒定,并經檢驗合格后方可使用。
2)所有測量設備、儀器統一管理,由專人負責,不得串用,領用時必須經項目總工同意。
3)所有測量用具在發生嚴重碰撞、跌落后,必須進行重新鑒定。
4)現場測量控制網設立警戒標志,專門圍護。
5)制定測量實施細則,明確測量員工作內容;施工測量放線與沉降觀測相對獨立。
6)施工測量定位后,由項目總工安排人員進行復核,必要時,由業主
(或監理)進行復核。
篇2:某住宅樓施工測量質量保證措施
住宅樓施工測量質量保證措施
1測量作業的各項技術按《建筑工程施工測量規程》進行。
2測量人員全部取證上崗。
3進場的測量儀器設備,必須檢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內,標識保存完好。
4施工圖、測量樁點,必須經過校算校測合格才能作為測量依據。
5所有測量作業完后,測量作業人員必須進行自檢,自檢合格后,上質量總監和責任工程師核驗,最后向監理報驗。
6自檢時,對作業成果進行全數檢查。
7核驗時,要重點檢查軸線問距、縱橫軸線交角以及工程重點部位,保證幾何關系正確。
8滯后施工單位的測量成果應與超前施工單位的測量成果進行聯測,并對聯測結果進行記錄。
9加強現場內的測量樁點的保護,所有樁點均明確標識,防止用錯和破壞。
篇3:工程測量施工時的各項限差和質量保證措施
工程測量施工時的各項限差和質量保證措施
1、為保證誤差在允許的范圍內,各種控制測量必須執行《測量規范》,操作按規范要求進行,各項限差必須達到下列要求
1.1控制軸線,軸線間互差
〉20m1/7000(相對誤差)
1.2各種結構控制線相對于軸線≤±3mm。
1.3標高小于±5mm。
1.4垂直度層高≤8mm,全高1/1000且不大于3mm
2、放樣工作按下述要求進行
2.1儀器各項限差符合同級別儀器限差要求。
2.2鋼尺量距時,對懸空和傾斜測量應在滿足限差要求的情況下考慮垂曲及傾斜改正。
2.3標高抄測時,采取獨立施測兩次法,其限差為±3mm,所有抄測應以水準點為后視。
2.4垂直度觀測:若采取吊垂球時應在無風的情況下,如有風而不得不采取吊垂球時,可將垂球置于水桶內。
3、細部放樣應遵循下列原則:
3.1用于細部測量的控制點或線必須經過檢驗。
3.2細部測量堅持由整體到局部的原則。
3.3有方格網的必須校正對角線。
3.4方向控制盡量使用距離較長的點。
3.5所有結構控制線必須清楚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