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泵站電氣設備安全運行管理措施

泵站電氣設備安全運行管理措施

2024-07-12 閱讀 5308

?.引言

泵站是水利工程建設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既要承擔該區域的防洪、除澇、灌溉、調水和供水等工作重任,而泵站的主要用途是農田排灌、城市給排水以及跨流域調,對合理配置水資源起著積極的作用。泵站與其它水利上程建設不同,無需修建擋水和引水建筑物,還不會影響生態環境和其它資源,受自然條件影響小,投資較少、生產成本低、便于投入使用。但泵站在平時的運轉中,由于各種消耗.會引起各方面的障礙,維護較為困難。因此,對泵站進行科學的管理,提高運行效率成為泵站管理人員未來工作的重點之一。

泵站工程的興建,是為農田灌排和城鄉供水等創造一個良好的條件,而管好用好泵站工程,充分發揮其經濟效益,更好地為農業和國民經濟各部門服務,還需要加強科學管理。

泵站工程的管理包括組織管理、技術管理、經濟管理等。泵站管理的主要內容和任務是根據泵站技術規范和國家的有關規定,制定泵站的遠行、維護、檢修、安全等技術規程和規章制度;搞好泵站的機電設備、工程設施、供水、排水等管理工作;完善管理機構。建立健全崗位責任制,制定考核、評比和獎懲制度,提高管理隊伍的政治和業務素質,認真總結經驗,開展技術改造、技術革新和科學試驗,應用和推廣新技術;按照泵站技術經濟指標的要求,考核泵站管理工作等。本節著重介紹機組運行和技術經濟指標方面的一些問題。

一、機組的運行

機組試運行以后,并經工程驗收委員會驗收合格,交付管理單位。管理單位接管后,應組織管理人員熟悉安裝單位移交的文件、圖紙、安裝記錄、技術資料,學習操作規程,然后進行分工,按專業對設備進行全面檢查,電氣作模擬試驗。

在泵站的水工建筑物和主要機電設備安裝、試驗、驗收完成之后,正式投入運行之前,都必須按照204-86《泵站技術規范(安裝分冊)》的要求進行機組的試運行。一切正常后方可投入運行、管理、維護工作。

(一)試運行的目的和內容

1.試運行的目的

⑴.參照設計、施工、安裝及驗收等有關規程、規范及其技術文件的規定,結合泵站的具體情況,對整個泵站的土建工程機、電設備及金屬結構的安裝進行全面系統的質量檢查和鑒定,以作為評定工程質量的依據。

⑵.通過試運安裝工程質量符合規程、規范要求,便可進行全面交接驗收工作,施工、安裝單位將泵站移交給生產管理單位正式投人運行。

2..試運行的內容

機組試運行工作范圍很廣,包括檢驗、試驗和監視運行,它們相互聯系密切。由于水泵機組為首次啟動,而又以試驗為主,對運行性能均不了解,所以必須通過一系列的試驗才能掌握。其內容主要有:

⑴.機組充水試驗。

⑵.機組空載試運行

⑶.機組負載試運行

⑷.機組自動開停機試驗。

試運行過程中、必須按規定進行全面詳細的記錄,要整理成技術資料,在試運行結束后,交鑒定、驗收、交接組織,進行正確評估并建立檔案保存。

(二)試運行的程序

為保證機組試運行的安全、可靠,并得到完善可靠的技術資料,啟動調整必須逐步深入,穩步進行。

1.試運行前的準備工作

試運行前要成立試運行小組,擬定試運行程序及注意事項,組織運行操作人員和值班人員學習操作規程、安全知識,然后由試運行人員進行全面認真的檢查。

試運行現場必須進行徹底清掃,使運行現場有條不紊,并適當懸掛一些標牌、圖表,為機組試運行提供良好的環境條件和協調的氣氛。

⑴流道部分的檢查。具體工作有:

1).封閉進人孔和密封門。

2).在靜水壓力下,檢查調整檢修閘門的啟閉;對快速閘門、工作閘門、閥門的手動、自動作啟閉試驗,檢查其密封性和可靠性。

3).大型軸流泵應著重流道的密封性檢查,其次是流道表面的光滑性。清除流道內模板和鋼筋頭,必要時可作表面鏟刮處理,以求平滑。流道充水,檢查進人孔、閥門、砼結合面和轉輪外殼有無滲漏。

4).離心泵抽真空檢查真空破壞閥、水封等處的密封性。

⑵水泵部分的檢查。

1).檢查轉輪間隙,并做好記錄。轉輪間隙力求相等,否則易造成機組徑向振動和汽蝕。

2).葉片軸處滲漏檢查。

3).全調節水泵要作葉片角度調節試驗。

4).技術供水充水試驗,檢查水封滲漏是否符合規定或橡膠軸承通水冷卻或潤滑情況。

5).檢查軸承轉動油盆油位及軸承的密封性。

⑶電動機部分的檢合。

1).檢查電動機空氣間隙,用白布條或薄竹片拉掃,防止雜物掉入氣隙內,造成卡阻或電動機短路。

2).檢查電動機線槽有無雜物,特別是金屬導電物,防止電動機短路。

3).檢查轉動部分螺母是否緊固,以防運行時受振松動,造成事故。

4).檢查制動系統手動、自動的靈活性及可靠性;復歸是否符合要求;視不同機組而定頂起轉子0.003~0.005,機組轉動部分與固定部分不相接觸。

5).檢查轉子上、下風扇角度,以保證電動機本身提供最大冷卻風量。

6).檢查推力軸承及導軸承潤滑油位是否符合規定。

7).通冷卻水,檢查冷卻器的密封件和示流信號器動作的可靠性。

8).檢查軸承和電動機定子溫度是否均為室溫,否則應予以調整;同時檢查溫度信號計整定位是否符合設計要求。

9).檢查核對電氣接線,吹掃灰塵,對一次和二次回路作模擬操作,并整定好各項參數。

10).檢查電動機的相序。

11).檢查電動機一次設備的絕緣電阻,做好記錄,并記下測量時的環境溫度。

12).同步電機檢查碳刷與刷環接觸的緊密性、刷環的清潔程度及碳刷在刷盒內動作的靈活性。

2.機組空載試運行

⑴.機組的第一次啟動。經上述準備和檢查合格后,即可進行第一次啟動。第一次啟動應用手動方式進行。一般都是空載啟動,這樣既符合試運行程序,也符合安全要求。空載啟動是檢查轉動部件與固定部件是否有碰磨,軸承溫度是否穩定,擺度、振動是否合格,各種表計是否正常,油、氣、水管路及接頭、閥門等處是否滲漏,測定電動機啟動特性等有關參數,對運行中發現的問題要及時處理。

⑵.機組停機試驗。機組運行4~6后,上述各項測試工作均已完成,即可停機。機組停機仍采用手動方式,停機時主要記錄從停機開始到機組完全停止轉動的時間。

⑶.機組自動開、停機試驗。開機前將機組的自動控制、保護、勵磁回路等調試合格,并模擬操作準確,即可在操作盤上發出開機脈沖,機組即自動啟動。停機也以自動方式進行。

3.機組負荷試運行

機組負載試運行的前提條件是空載試運行合格,油、氣、水系統工作正常,葉片角度調節靈活(指全調節水泵),各處溫升符合規定。振動、擺度在允許范圍內,無異常響聲和碰擦聲,經試運行小組同意,即可進行帶負荷運行。

⑴.負荷試運行前的檢查

1).檢查上、下游渠道內及攔污柵前后有無漂浮,并應妥善處理。

2).打開平衡閘,平衡閘門前后的靜水壓力。

3).吊起進出水側工作閘門。

4).關閉檢修閘閥。

5).油、氣、水系統投入運行。

6).操作試驗真空破壞閥,要求動作準確,密封嚴密。

7).將葉片調至開機角度。

8).人員就位,抄表。

?⑵負載啟動

上述工作結束即可負載啟動。負載啟動用手動或自動均可,由試運行小組視具體情況而定。負載啟動時的檢查、監視工作,仍按空載啟動各項內容進行。如無抽水必要,運行6~8后,若一切運行正常,可按正常情況停機,停機前抄表一次。

4.機組連續試運行

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經試運行小組同意,可進行機組連續試運行。其要求是:

⑴.單臺機組運行一般應在7時累計運行72或連續運行24?(均含全站機組聯合運行小時數)。

⑵.連續試運行期間,開機、停機不少于3次。

⑶.全站機組聯合運行的時間不少于6。

機組試運行以后,并經工程驗收委員會驗收合格,交付管理單位。管理單位接管后,應組織管理人員熟悉安裝單位移交的文件、圖紙、安裝記錄、技術資料,學習操作規程,然后進行分工,按專業對設備進行全面檢查,電氣作模擬試驗。一切正常即可投入運行、管理、維護工作。

(三)運行方式

水泵機組的運行方式是決定水系統管理方式的重要因素。而水系統的總體管理方式又反過來對水泵的運行方式給予一定的制約。在任何情況下,決定運行操作方式以及操作方法,都必須根據水泵機組的規模、使用目的、使用條件及使用的頻繁程度等確定,并使水泵機組安全可靠而又經濟地運行。

一般條件下,水泵運行過程中從開始啟動到停機操作完畢,主水泵及輔助設備的操作都是這樣進行的,但也有采取各機組單臺聯動操作或多臺聯動操作的,必要時由計量測試裝置發出相應的指令進行自動開停機操作。究竟采用何種操作方式,必須從水系總體的管理方式出發,視其重要性、設施的規模、作用、管理體制等確定。運行方式有一般手動操作(單獨、聯動操作)和自動操作兩大類。

1.開機

對于離心泵為關閥起動。起動前,水泵和吸入管路必須充滿水并排盡空氣。當機組達到額定轉速,壓力超過額定壓力后,打開閘閥,使機組投入正常運行。

對于軸流泵為開閥起動。起動前,應向填料面上的接管引注清水,潤滑橡膠軸承。待動力機轉速達到額定值后,停止充水,完成起動任務。

2.運行

對于季節性運行的排灌泵站,投入運行時,應做好以下工作。

⑴.在機組投入正常的排灌作業前,要進行試運行,并應檢查前池的淤積、管路支承、管體的完整以及各儀表和安全保護設施等情況。

⑵.開啟進水閘門,使前池水位達設計水位,開啟吸水管路上的閘閥(負值吸水時),或抽真空進行充水;啟動補償器或其它啟動設備啟動機組,當機組達到額定轉速,壓力超過額定壓力后(指離心泵機組),逐漸開啟出水管路上的閘閥,使機組投入正常運行。

⑶.觀察機組運行時的響聲是否正常。如發現過大的振動或機械撞擊聲,應立即停機進行檢修。

⑷.經常觀察前池的水位情況,清理攔污柵上堵塞的枯枝、雜草、冰屑等,并觀測水流的含沙量與水泵性能參數的關系。

⑸.檢查水泵軸封裝置的水封情況。正常運行的水泵,從軸封裝置中滲漏的水量以每分鐘30~60滴為宜。滴水過多說明填料壓地過松,起不到水封的作用,空氣可能由此進入葉輪(指雙吸式離心泵)破壞真空,并影響水泵的流量或效率。相反,滴水過少或不滴水,說明填料壓地太緊,潤滑冷卻條件差,填料易磨損發熱變質而損壞,同時泵軸被咬緊,增大水泵的機械損失、使機組運行時的功率增加。

⑹.檢查軸承的溫度情況。經常觸摸軸承外殼是否燙手,如手不能觸摸,說明軸承溫度過高。這樣將可能使潤滑油質分解,摩擦面油膜被破壞,潤滑失效,并使軸承溫度更加升高,引起燒瓦或滾珠破裂,造成軸被咬死的事故。軸承的溫升、一般不得超過周圍環境溫度35°,軸承的溫度最高不得超過75°。運行中應對冷卻水系統的水量、水壓、水質經常觀察。對潤滑油的油量、油質、油管是否堵塞以及油環是否轉動靈活,也應經常觀察。

⑺.注意真空表和壓力表的讀數是否正常。正常情況下,開機后真空表和壓力表的指針偏轉一定數值后就不再移動,說明水泵運行已經穩定。如真空表讀數下降,一定是吸水管路或泵蓋結合面漏氣。如指針擺動,很可能是前池水位過低或者吸水管進口堵塞。壓力表指針如擺動很大或顯著下降,很可能是轉速降低或泵內吸入空氣。

⑻.機組運行時還應注意各輔助設備的運行情況,遇到問題應及時處理。

3.運行中的維護及故障處理

機組運行中可能會發生故障,但是一種故障的發生和發展往往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因此,在分析和判斷一種故障時,不能孤立地靜止地就事論事,而要全面地、綜合地分析,找出發生故障的原因,及時而準確地排除故障。水泵運行中,值班人員應定時巡回檢查,通過監測設備和儀表,測量水泵的流量、揚程、壓力、真空度、溫度等技術參數,認真填寫運行記錄,并定期進行分析,為泵站管理和技術經濟指標的考核,提供科學依據。

水泵運行發生故障時,應查明原因及時排除。泵故障及其故障原因繁多,處理方法各不相同。機組運行中常見的故障及排除方法列于表12-2-1、表12-2-2。離心泵、混流泵的故障原因和處理方法表。

4.停機

停機前先關閉出水閘門,然后關閉進水管路上的閘閥(對離心泵而言)。對臥式軸流泵停機前應將通氣管閘閥打開,再切斷電源,并關掉壓力表和真空表以及水封管路上的小閘閥,使機組停止運行。軸流泵關閉壓力表后,即可停機。

二、機組的檢修

水泵機組的檢修是運行管理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安全、可靠運行的關鍵,必須認真對待。

檢修的目的和要求:

為更好地為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提供服務,泵站中的所有設備均應具備很高的運行可靠性,保證機組經常處于良好的技術狀態。因此,對泵站所有的機電設備,必須進行正常的檢查、維護和修理,更新那些難以修復的易損件,修復那些可修復的零件。

定期檢修:

定期檢修是機泵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是解決運行中已出現并可修復的,或者尚未出現問題,按規定必須檢修的零部件。

定期檢修是為避免讓小缺陷變成大缺陷,小問題變成大問題,為延長機組使用壽命、提高設備完好率、節約能源創造條件。必須認真地、有計劃地進行。

定期檢修又分局部性搶修、解體大修和擴大性大修三種。

(一).局部性檢修

是指運行人員可進入直接接觸的部件、傳動部分、自動化元件及機組保護設備等,一般安排在運行間隙或冬季檢修期有計劃地進行。主要項目有:

1).全調節水泵調節器銅套與油套的檢查處理。

2).水泵導軸承的檢查。水泵導軸承有橡膠軸承和油導軸承兩種。對橡膠軸承的磨損情況、漏水量、軸頸磨損等要檢查、記錄、處理。油導軸承大多是巴氏合金軸承、質軟易磨損,密封效果不好,停機油盆進水,泥沙沉淀,運行時磨損軸承、軸頸。特別是對未噴鍍或鑲包不銹鋼的碳鋼軸頸,為了解其銹蝕、磨損情況,應定期檢查處理。

油導軸承密封裝置常見的有迷宮環、平板密封、空氣圍帶等。由于橡膠件的制作質量及本身易于老化等,若是季節性泵站,停機時間長,空氣圍帶長期處于充氣膨脹狀態,因而損壞率高,應定期檢查更換。

3).溫度計、儀表、繼電保護裝置等檢查、檢驗。這些是鑒定機組能否正常運行的依據,要達到靈活、準確。

4).上、下導軸承油槽油及透平油取樣化驗,根據化驗結果進行處理。

5).軸瓦間隙及瓦面檢查。根據運行時溫度計的溫度,有目的檢查軸瓦間隙和軸面情況。

6).制動部分檢查處理。

7).機組各部分緊固件定位銷釘是否松動。

8).油冷卻器外觀檢查并通水試驗,看有無滲漏現象。

9).檢查葉輪、葉片及葉輪外殼的汽蝕情況和泥沙磨損情況,并測量記錄其程度。

10).測量葉片與葉輪外殼的間隙。

11).集水廊道水位自控部分準確度的檢查及設備維護。

總之進行局部性檢修的目的是為安全運行創造條件,至于檢修的時間間隔,可根據不同內容和運行中發現的問題而定。

(二)機組解體大修所謂機組解體大修,是機組的大修。機組大修是一項有計劃的管理工作,是解決運行中經大修方能消除的設備重大缺陷,以恢復機組的各項技術指標,機組大修包括解體、處理和再安裝三個環節。

機組的損壞有兩種:一是事故損壞,發生的機率很小。二是正常性損壞,如運行的摩擦磨損、汽蝕損壞、泥沙磨損、各種干擾引起的振動、交變應力的作用和腐蝕、電氣絕緣老化等。

在規定的大修周期內,如機組運行并沒有出現明顯的異常現象,同時又可預測在以后一定時期內仍能可靠地運行,則可適當延長大修的時間。如機組能正常運行,而硬要按規定的大修周期來拆卸機組的部件或機構,那將惡化機組的技術狀況。應根據機組的工作情況及部件的損壞情況來確定檢修的規模。

(三)擴大性大修當泵房由于基礎不均勻沉陷等而引起機組軸線偏移、垂直同心度發生變化,甚至固定部分也因此而受影響,有嚴重的事故隱患;或者零部件嚴重磨損、損壞,導致整個機組性能及技術經濟指標嚴重下降而必須進行整機解體,重新修復、更換、調整,并進行部分改造,必要時對水工部分進行修補。

結語

泵站是水提供勢能和壓能,解決無自流條件下的排灌、供水和水資源調配唯一動力來源,而泵站電氣設備管理與維護是保證泵站正常運行的關鍵之一,電氣設備維護與保養不僅要總結經驗,更要不斷完善與創新,以提高運行效益。

篇2:電氣設備線路停電檢修安全技術措施

電氣設備、線路停電檢修安全技術措施

1)用電單位必須建立用電安全崗位責任制,明確各級用電安全負責人。

2)用電作業人員必須持證上崗。

3)電氣設備或線路的停電檢修,應遵守下列規定:

①一次設備完全停電,并切斷變壓器和電壓互感器二次側開關或熔斷器。

②設備或線路切斷電源并經驗電確無電壓后,方可裝設接地線,進行工作。

③工作地點均應懸掛相應的標示牌。

4)在靠近帶電部分工作時,應設監護人。工作人員在工作中正常活動范圍與帶電設備的最小安全距離應符合表15―8的規定。

表15―8工作人員正常活動范圍與帶電設備最小安全距離

設備電壓/KV距離/m

≤60.35

100.6

篇3:電氣設備裝卸運輸安全技術措施

電氣設備裝卸、運輸的安全技術措施

1)工作前應對起重、搬運工具(絞車、葫蘆、滑車、繩索、卡具、剎車、控制器等)進行仔細檢查,符合要求方能工作。

2)起吊、搬運應有專人統一指揮和明確的信號,并應有具體的安全措施。

3)起吊前應檢查物件重量,不得超負荷起吊。起吊與下落物件,必須平穩地垂直上升和下降,必要時,應在物件上系以牢固的溜繩,防止物件搖擺或旋轉。

4)起吊物體必須綁牢,吊鉤掛在適當的位置上,以保持起吊后均衡平穩,起吊電桿、構架等長大笨重物件時,必須吊在指定的起吊點上。

5)起吊物品的易損部分(如瓷套管等),宜卸下單獨起吊,起吊時不得承受外力,并應以軟物墊好,以防碰壞,所吊物件若有棱角或光滑部分,在棱角或滑面與繩索相接觸處應以軟物墊好,防止繩索受傷或打滑。

6)起吊200kg以上的笨重物件,離地面約l0mm時需稍停頓,檢查各部受力情況,確認安全后方可繼續起吊。

7)起吊作業時,吊臂下及起吊物件1.5倍距離范圍內不得有人,不準有人站在物件上升降。

8)人力裝卸。搬運笨重物件時,必須確認物件的重心,防止傾倒。對上重下輕的設備必須綁扎牢固。

9)使用滾桿時,撥動滾桿必須用鐵錘敲打,不得用手直接撥動。

10)電桿等物件裝載在車輛上應捆綁牢固,墊平塞穩,防止滑動傷人。用汽車裝運電纜時,隨車裝卸人員不得站立或坐在電纜盤滾動方向之前、后,電纜盤不應平放,卸車時不應直接從車上滾下。

11)運送器材的隨車人員必須坐穩扶牢,不得坐在堆放較高的物件上,以防物件滑動碰傷人員。車輛未停穩時,不得上、下車輛,不得裝卸或傳遞物件。

12)從車上卸下器材時應輕拿輕放,不得隨意拋扔。對裝卸瓷件、水泥電桿等易碎、易裂物件更應特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