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煤礦井下電氣設備安全技術要求

煤礦井下電氣設備安全技術要求

2024-07-12 閱讀 5560

一、任務來源

煤礦是我國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要領域,檢測檢驗工作是煤礦行業安全生產的重要環節。多年來,我國煤礦安全生產檢測檢驗標準工作嚴重滯后,已不能滿足煤礦安全生產的需求。為此,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安全生產關鍵技術標準研制》課題從煤礦安全生產檢測檢驗標準化工作角度設立研究方向,其中《煤礦安全生產檢測檢驗標準體系研究》專題要求建立適合于我國煤礦安全生產現狀的檢測檢驗標準體系,同時制定該體系內的關鍵技術標準。

安標國家礦用產品安全標志中心(以下簡稱安標國家中心),作為專題研究承擔單位,從2006年開始,對我國煤礦安全生產檢測檢驗體系展開研究,通過研究建立了《煤礦安全生產檢測檢驗體系表》,并在此基礎上,給出了需要編制的70項煤礦安全生產檢測檢驗標準,其中包括亟待制定的四項通用基礎技術標準,分別為《煤礦井下電氣設備安全技術要求》、《煤礦井下機械設備安全技術要求》、《煤礦井下非金屬材料安全技術要求》、《煤礦井下應急救援設備安全技術要求》。安標國家中心在編制《煤礦安全生產檢測檢驗體系表》的基礎上,會同“國家安全生產撫順礦用設備檢測檢驗中心”、“國家安全生產上海礦用設備檢測檢驗中心”、“國家安全生產重慶礦用設備檢測檢驗中心”、“國家安全生產常州礦用通訊監控設備檢測檢驗中心”四個單位的部分專家,承擔了《煤礦井下電氣設備安全技術要求》安全生產標準的編制工作。

二、制訂標準的目的和意義

煤礦井下作業環境的特點在于其存在易燃易爆氣體(如CH4、CO、H2等)、煤塵等潛在爆炸性危險因素。據不完全統計,30%左右的煤礦瓦斯煤塵爆炸事故中、70%以上的井下外因火災事故由電氣設備火花、機械設備火花或非金屬材質延燃引起的。通常為防治瓦斯、煤塵爆炸事故發生,一方面要嚴格的措施監測、控制井下瓦斯煤塵濃度;另一方面要杜絕由于井下設備運轉產生的電火花、電弧、熱表面和灼熱顆粒等一切能夠引發瓦斯煤塵爆炸事故的點火源和高溫熱源,控制一切潛在的點火源及可產生高溫熱源的因素。因此加強對煤礦井下電氣設備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

目前涉及煤礦安全生產檢測檢驗的標準雖然有600多項,但仍存在基礎標準不足、標準的覆蓋面不全、現有標準體系性差、有些標準在內容上相互交叉或相互矛盾等問題,其中基礎技術標準不足已經影響了煤礦安全生產檢測檢驗標準體系的完整性。《煤礦井下電氣設備安全技術要求》是一項專門針對電氣設備安全要求的基礎性標準,其中不僅包含了防爆電氣設備和礦用一般型設備的通用要求,還包含井下常見的十類電氣產品安全使用方面的一些補充規定。本標準的內容都應作為強制性條款,并對井下電氣設備的設計、制造、安裝、使用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三、主要編寫過程

2006年12月,安標國家中心進行標準編制的前期準備工作。2008年《煤礦井下電氣設備安全技術要求》批準立項。在標準編制過程中,安標國家中心與“國家安全生產撫順礦用設備檢測檢驗中心”、“國家安全生產上海礦用設備檢測檢驗中心”、“國家安全生產重慶礦用設備檢測檢驗中心”、“國家安全生產常州礦用通訊監控設備檢測檢驗中心”合作,認真總結了我國煤礦井下電氣設備的現狀,借鑒、吸收大量國際標準、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結合煤礦作業場所環境下“人、機、環”三要素危險因素分析,經過反復咨詢、深入研討和科學論證,前后歷時兩年多時間完成《煤礦井下電氣設備安全技術要求》的初稿。

標準初稿編制完成后,安標國家中心先后組織了多次標準研討會,廣泛征求科研單位、礦用產品生產單位、煤礦生產企業意見,對標準初稿進行了反復修改,力求本標準更加符合煤礦安全生產的需要,更具科學性、全面性。

四、標準編制的原則和依據、與現行法律、法規、標準的關系

《煤礦井下電氣設備安全技術要求》標準編制過程中遵循以下原則:

1、基礎性

本標準屬于煤礦井下電氣設備的基礎性A類標準。標準的編寫過程中充分考慮了煤礦防爆電氣產品通用要求、礦用一般型電氣產品通用要求、不同類型設備的安全使用性能,并將《煤礦安全規程》中電氣產品的有關規定及礦用產品安全標志產品成熟經驗反映在具體條款中,具體產品的標準編制應以本標準為基礎。

2、全面性

本標準編寫過程中,直接引用國際標準、國家標準標準60余項,參考相關標準100多項,涵蓋了井下常見的十類產品的安全技術要求,目前尚無一個標準覆蓋如此全面的內容。

3、創新性

本標準在編制過程中充分考慮了新技術、新科技在礦用產品中的應用,提出多項新的安全技術要求,如光輻射能量要求、超聲波電磁波要求、隔爆外殼厚度、鋰電池的要求、系統總線安全要求等等。

五、主要內容及相關條款說明

《煤礦井下電氣設備安全安全要求》標準,采用防爆通用要求、礦用一般型通用要求和專用設備補充技術要求相結合的結構,標準主要內容包括:

5.1范圍

根據GB/T1.1的要求,范圍應明確表明標準的對象和所涉及的方面,指明標準的適用范圍。本標準規定了煤礦井下電氣設備設計、制造、安全使用的要求。本標準適用的環境為煤礦井下作業場所環境,如:爆炸性氣體環境、爆炸性氣體和粉塵混合環境、高濕、粉塵飛揚、不能引燃、昏暗狹窄、主要作業場所處于移動等。

5.2規范性引用文件

列舉了本準標在編制過程中所引用到的現行有效的標準,其中GB標準51項、IEC標準11項、ISO標準1項。

5.3術語定義

列舉了本標準中使用的需要明確定義的術語名稱42個。

5.4煤礦井下電氣設備防爆要求

規定了我國煤礦井下常見的幾種防爆型式(隔爆型、增安型、本質安全型、澆封型、正壓型、特殊型等)的基本要求。

與現行國家標準GB3836.1-2000相比,本標準4.1部分的主要變化有:

——增加了對于溫度有可能持續上升的電加熱設備,至少應有雙重溫度保護,并在使用場所還須符合《煤礦安全規程》的有關規定;

——增加了耐濕熱及試驗嚴酷等級要求;

——增加了光輻射能量的要求;

——增加了超聲波、電磁波的要求;

——增加了設備保護等級的要求;

——重新引入了設備使用的環境條件;

——增加了礦用電池的要求的要求;

——增加了光電轉換的要求的要求;

——增加了用電設備的最高電壓要求;

——增加了電氣設備的噪聲要求;

——增加了電氣設備的安全使用要求;

——增加了電氣設備的電磁兼容要求;

——增加了電氣設備的產品主要零(元)部件(重要原材料)要求。

與現行國家標準GB3836.2-2000相比,本標準4.2部分的主要變化有:

——增加了隔爆外殼厚度要求要求;

——增加了介電強度的要求的要求;

——增加了電纜引入方式的要求的要求;

——增加了采掘工作面用大功率設備的特殊要求;

——增加了隔爆型產品用電池要求;

——增加了電纜引入裝置彈性密封圈的結構參數要求;

與現行國家標準GB3836.4-2000相比,本標準4.3部分的主要變化有:

——增加了本質安全電路一般不允許利用地線作為回路的規定;

——增加了系統總線的安全要求。

與現行國家標準GB3836.9-2006相比,本標準4.5部分的主要變化有:

——明確了對于不帶外殼的澆封形成了外殼的部件,或澆封在塑料外殼內的電氣產品非金屬外殼和外殼的非金屬部件的要求。

5.5煤礦一般型電氣設備安全要求

與現行國家標準GB12173-2008相比,本標準5部分的主要變化有:

——增加了介電性能的要求;

——增加了電氣設備的噪聲要求;

——增加了電氣設備的安全使用要求;

——增加了納入礦用產品安全標志管理的產品應設置MA標志牌(或KA標志牌),MA標志牌(或KA標志牌)應符合AQ1043-2007的規定。

篇2:井下電氣設備防爆管理制度

1.井下電氣設備防爆管理工作,由防爆設備檢查組全面負責,集中統一管理。

2.防爆電氣設備入井前應由指定的、經礦務局考試合格的電氣設備防爆檢查員檢查其安全性能,取得合格證后,方準入井。

3.在日常運行中,應進行經常性的維護檢查和定期檢查、明確規定檢查內容和日期、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及處理,應做好記錄。

4.防爆電氣設備的運行、維護和修理,必須符合防爆性能的各項技術要求。防爆性能受到破壞的電氣設備,應立即處理和更換,不得繼續使用。

5.運行中的防爆電氣設備,應進行編號,實行牌板管理。有故障的設備,應由專人負責,進行更換或維修。

篇3:井下電氣設備防爆電器管理辦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切實加強井下機電設備防爆管理工作,杜絕失爆現象出現,結合鑫銅公司情況,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適用于所有使用機電設備的單位。

第二章?具體內容

第一條機運部成立電氣防爆檢查組,其職責是對井下電氣設備進行完好檢查、入井防爆性能檢查及井下日常防爆檢查。?

第二條機運部要不定期對井下電氣設備使用情況、完好及防爆情況進行檢查,每周至少檢查兩次電氣設備的防爆性能,對檢查出的問題要及時下發電氣設備質量整改通知單,對失爆的按規定進行罰款,并在規定處理期限內,按時檢查落實處理情況。

第三條所有設備入井時必須有礦電氣防爆檢查組簽發的電氣設備入井許可證。運輸隊應對入井的設備嚴格把關,認真核對設備入井證,沒有入井許可證的設備,運輸隊有權拒絕該設備入井。發現沒有有效許可證而下井的,給予當班運輸隊井口把鉤負責人100元/臺的罰款。因該臺設備原因造成事故的,另行追究責任。

第四條機運部每月對全礦電氣設備防爆情況總結評比一次,對防爆工作做的好的單位和個人進行表揚,對每月做的好的單位給予1000元的獎勵,并對有關領導和防爆檢查人員給予200元獎勵。

第五條所有機電設備的入井、按下列辦法執行:

(一)各隊設備管理員持設備出庫單(或調撥單)到機運部辦理防爆設備入井許可證,辦理完畢將入井證井口聯交運輸隊當班井口負責人,井口負責人按程序檢查無誤后方準設備入井。

?(二)特殊情況下急需入井的機電設備,可經機運部值班人員檢查無誤后,報請當天值班礦領導同意并由值班調度員簽字批準后,方可入井。但使用單位必須在第二天到機運部防爆檢查組補辦入井許可證。否則,罰使用單位設備管理員或經辦人100元/臺·天。

?(三)各單位設備包機人員應妥善保護設備防爆檢查合格證,以便上級領導及礦設備檢查組的檢查核對。該臺設備升井后或在設備檢查中被設備檢查組認定不得繼續使用時,書面通知該設備使用單位,防爆檢查合格證自動失效。

?(四)礦防爆檢查組應對每臺入井的機電設備進行登記入冊。檢查組定期或不定期地檢查入井設備使用情況,發現無有效許可證的設備,對使用單位和責任人罰款100元/臺。由檢查組對該設備檢查后確定補辦許可證或停用。

(五)電焊機等非防爆設備確需入井時,憑當日有效的《井下使用氧氣、電焊施工安全措施》入井,無有效施工安全措施的,該設備拒絕入井。

第六條井下在用的防爆電氣設備和五小電器,各使用單位要加強管理維護,確保其隔爆性能良好。檢查存在失爆的單位,給予一處罰款5000元,并對單位隊長、支書、機電隊長及責任人各加罰500元,檢查每月存在兩處及以上失爆的單位,加倍處罰,機電隊長撤職、責任人調離機電崗位。

第七條井下電氣管理嚴格執行《三大保護細則》,否則,經檢查發現下列情況進行處罰。

(一)開關等電氣設備應臺臺上架,間距符合標準;小型電器應上板,否則,罰款50元/臺。

(二)電氣設備直接遭受淋水、流水侵蝕而無保護措施的罰款50/臺。

(三)接地保護裝置一處不符合要求罰款200元,缺少接地線的一處罰款200元。接地螺栓銹蝕每處罰款50元。

(四)設備標志牌填寫不清楚的罰款20元/處。

(五)擅自甩掉檢漏保護,發現一次罰責任單位500元,另罰責任人100元。

(六)檢漏保護裝置不起作用的,一臺罰款500元。

(七)不按時做檢漏試驗或記錄填寫不認真的,發現一次罰款50元。

(八)因甩掉檢漏保護而發生觸電事故的,對事故單位罰款5000元,另對主管隊長、班長各罰款1000元,對責任人罰款2000元。

(九)擅自改變設備機電保護整定值的,發現一處罰款500元。整定值內外不符的每處罰款200元。

(十)甩掉或短接繼電保護的一處罰款500元,對于因甩掉或短接保護而造成電機燒壞或其它電氣損壞的按原值賠償,并對事故單位的隊長及維護人員各處100元罰款。

(十一)發現使用不合格熔體的每處罰款200元,用金屬絲代替熔體的每處罰款1000元,將不同額定電流的熔體并聯使用的每處罰100元。

(十二)不經過機運部審批私自增加設備的罰款500元/臺,對主管隊長、直接責任人每人罰款100元。

(十三)井下無計劃停電,發現一次罰款100元(試驗檢漏除外),不按照停送電制度停送電的罰款500元。

(十四)不按操作規程操作電氣設備的發現一次罰款500元,擅自操作外單位電氣設備的發現一次罰款500元,造成設備損壞和人身事故的對責任人罰款1000元。

(十五)機電硐室值班人員不認真填寫記錄、撕記錄,發現一處罰款20元。

(十六)機電硐室供電系統圖與實際不相符的,一處罰款50元。

(十七)機電硐室設備衛生差的,一處罰款50元。

(十八)帶電移動電氣設備的,發現一次對責任人罰款300元。

(十九)設備電機被物料等埋住底部的,發現一次罰款50元/臺,電機被埋一半及其以上的,發現一次罰款100元/臺并責令立即整改。

(二十)電氣設備不完好的,一處罰款100元,電氣儀表不指示或指示不準確的罰款50元/處。

(二十一)帶電檢修電氣設備的,發現一次對責任單位罰款5000元,對責任人罰款500元,造成事故的,另對隊長、支書、機電隊長罰款500元。

(二十二)電氣設備的聯鎖裝置應齊全完整、使用可靠,否則罰責任人200元。

(二十三)接線工藝不合格的每處罰款50元。

?第三章?附則

第一條本辦法自下發之日起執行。

第二條本辦法解釋權歸鑫銅煤業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