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電能質量技術監督規定

電能質量技術監督規定

2024-07-11 閱讀 2202

蕪湖縣供電有限責任公司發布

Q/WH*GD10603-2006

目錄

l.總則

2.電能質量監督內容

3.電能質量標準

4.電壓監測點的設置

5.電壓合格率

6.無功電力補償與調整原則

7.職責與分工

8.電壓及無功電力報表的填報

9.考核與獎懲

10.附件

電能質量技術監督規定

1總則:

1.1電能質量對電力系統的安全運行、對保證用戶安全生產和產品質量有重要影響。電力系統的無功補償與無功平衡,是保證電壓質量、降低線路損耗的基本條件。加強對電能質量和無功電力的管理,是保證電力系統安全經濟運行的重要措施;

1.2本制度根據部頒《電力工業技術監督工作規定》、《電力系統電壓和無功電力管理條例》、《電力系統電壓質量和無功電力管理規定》、《電力系統電壓和無功電力技術導則》等有關文件精神而制定;

1.3本制度適用于蕪湖縣調管轄的變電所、配電網、用戶的電能質量監督和無功電力的管理;

1.4電能質量監督及無功電力管理,實行分管副總經理統一領導下的分級管理負責制;

2電能質量監督的內容:

2.l在分管副總經理的領導下,對供電頻率允許偏差、電壓幅值允許偏差、允許波動和閃變,三相電壓允許不平衡,正弦波形畸變率等參數,指標進行監督、調控。

3電能質量國家標準:

3.1頻率允許偏差:

3.1.1電網正常運行的頻率允許偏差:50±0.2HZ;

3.1.2當皖西電網主網解列后皖西電網頻率允許偏差:50±0.5HZ;

3.2電壓允許偏差:

3.2.1變電母線電壓允許偏差:(表一)

母線額定電壓允許偏差值

110kV+10%110~120kV

35kV+10%35~38.5kV

10kV+7%10~10.7kV

在保證用戶受電端的電壓在允許偏差值的前提下,根據電網結構和運行方式,可由調度作適當調整。

3.3用戶受電端的電壓允許偏差值(表二)

線線額

定電壓允許偏差值電壓允許變動幅度絕對值

百分數電壓值

35KV-10%~+10%31.5~38.5KV10%

10KV-7%~+7%9.3~10.7KV

380KV-7%~+7%353~407V

220KV-10%~+5%198~231V

3.4電壓允許波動和閃變、三相電壓允許不平衡、正弦波允許略變等參數應符合國家GBl2325—90、GB12326—90、GB/T15543—1995、GB/T14549—93標準。

4.電壓監測點的設置:

4.1A類:選一定數目城市變電所l0kV母線為監測點;

4.2B類:35kV及以上專線供電用戶每戶均設監測點;

4.3C類:35kV及以上非專線用戶和10kV用戶,每—萬千瓦至少設一個監測點,包括對電壓有較高要求的主要用戶、各變電所10kV選出一條有代表性用戶線路首末端:

4.4D類:低壓網(380V/220V)應設在有代表性的低壓配變網的首末兩端和部分主要用戶,總數不少于低壓配網(配變)總數的1%;

5.電壓合格率:

5.l電壓合格率的計算;

電壓超限時間

電壓質量合格率(%)=(1—)×100%

電壓監測總時間

統計的時間單位為“分”。

5.2A類監測點電壓質量合格率應≥98%;

5.3A、B、C、D類綜合電壓合格率應≥96%;

5.4綜合供電電壓合格率的計算;

B十C十D

供電電壓合格率=0.5A+0.5××100%

3

6.無功電力補償與調整原則:

6.l無功補償的配置與調整,應采取分層(電壓層次)與分區(供電區域、變電所)就地平衡的原則,并落實到計劃、基建、調度運行中;

6.2無功電力工作的基本內容,就是使電力系統任一時和任一負荷時的無功總出力與無功總負荷保持平衡,并滿足電壓質量的要求。盡可能不使無功電力遠距離傳輸,以降低網損。

6.3對電力用戶的功率因素及無功補償設備的要求:

6.3.l用戶的并聯電容器組,應安裝按功率因數和電壓控制的自動投切裝置,并應有防止向系統送無功功率的措施。

6.3.2高壓供電的工業用戶和高壓供電裝有帶負荷調整電壓裝置的電力用戶,功率因素為0.9以上。

6.3.3其它100KVA及以上電力用戶和大、中型電力排灌站,功率因數為0.85以上。

6.3.4躉售和農業用電,功率因數為0.8以上。

6.3.5凡功率因數未達到上述規定的新用戶,供電公司應拒絕接電。

7.職責與分工:

7.l用電營銷部:

7.1.1設電壓及無功電力專責人,在分管副總經理領導下,對地區電網的無功平衡、電能質量,實行從規劃到生產運行的日常管理,并對調度、變電、用電所、計量所等生產崗位無功平衡、電壓質量工作進行檢查考核。

7.1.2負責全公司電壓質量統計上報工作。

7.1.3按規定設置城市變電所A類電壓監測點,并報市公司。

7.1.4定期組織人員對電網的諧波進行檢測;

7.1.5按本制度6.3的要求,對用戶的無功電力補償進行管理,制定實施考核細則。

7.1.6按本制度4的要求,設置電力用戶B、C、D類電壓監測點,報省公司用電處核準。

7.1.7對B、C、D類電壓合格率管理進行考核。

7.2調度所:

7.2.1負責全區10KV及以上系統的電壓和無功電力的統一調度;

7.2.2設電壓及無功電力專責(兼職)人,負責電能質量及無功電力調度的日常管理工作。

7.2.3電網的年、季、月、日運行方式,應包括無功電力平衡、電壓調整等保證電壓質量的內容。

7.2.4根據電網結構,無功補償設備的配置情況,按無功電力分層分區就地平衡的原則,確定有關線路、關口在各時間段內的無功潮流分布,制定各變電所并聯補償電容器投切的約束條件。

7.2.6在不同的運行方式下,預先確定主變壓器需要調整的分接頭檔位。

7.2.7值班調度員應對系統的無功電力平衡、電壓調整統一調度。當變電所無功潮流超過限額或母線電壓超過允許偏差值時,應根據無功電力分層分區就地平衡的原則,選擇投切電容或調整主變有載調壓分接開頭。

7.2.8如屬主系統原因,值班調度員在采取適當的調壓措施后,電壓仍超出允許偏差值,則應向上級調度匯報,并作記錄。

7.2.9調度所應建立關于電壓及無功調整方面的調度專用記錄簿,記錄電容器的投切、有載分接開關的調整、無功潮流及電壓越限的幅度和時間。

7.2.l0遠動裝置打印的電壓及無功電力報表、向市調轉發的遙測量,是考核的依據。其數據的采集、傳送、保存必須正確完整。

7.2.11每月末,根據遠動裝置打印的電壓報表和有關記錄,作一次電壓質量分析,分析一周的電壓質量合格情況及存在的問題。

7.2.l2根據本標準,制定實施及考核細則。

7.2.13變電運行值班員,應監視母線電壓的變化。當母線電壓超出調度下達的允許偏差值時,應回報調度。經調度許可,采取調壓措施。

7.2.14變電所母線電壓的調整,首先按無功電力分層分區就地平衡的原則,考慮是否投入或切除并聯補償電容器。在上述前提下,調整主變有載調壓開關,使母線電壓達到允許偏差范圍內。

7.2.15變電運行值班員,因系統的原因采取允許的調壓措施后,電壓仍達不到合格范圍,應匯報調度。并記錄持續的時間及系統電壓值。

7.2.16變電所應建立《電容器投切記錄》、《變壓器分接開關調整記錄》、《電壓合格率記錄》。

7.2.17根據本標準制定電壓及無功電力調整的運行操作實施考核細則,使責任落實到每個崗位。

7.5計量所:

7.5.1負責電能計量及無功電力的計量、監測儀表的安裝、校驗、維護。

8.電壓及無功電力報表的填報:

8.1調度所每月5日前,將上月各變電所母線電壓合格率遠動報表、A類電合格率運動報表、無功補償報表,報用電營銷部。每季末將《變電所變壓器負載率、母線電壓合格率、平均功率因數》表,報用電營銷部,每年末將《并聯電容器運行年報》,報用電營銷部。

8.2變電所每月5日前,將前一個月各變電所電容器投切次數、電容器運行小時數、主變分接開關調整次數、現場統計型電壓表的電壓合格率等報表匯總審核后,報用電營銷部。

8.3用電營銷部按月統計電力用戶的電壓指數,計算B、C、D類電壓合格率,統計計算綜合合格率及無功電力平衡,并上報。

9.考核與獎懲:

9.1公司將按本制度的職責與分工,對各單位的電能質量及無功電力工作完成的指標,逐月考核,納入季度獎金和專項獎金的考評。

9.2各單位應根據各崗位的職責與分工,將責任落實到人,制定相應的考核與獎懲細則。

10.附件:

10.1電能質量監督及無功電力管理網絡。

10.2電壓監測點分布圖。

電能質量監督及無功電力管理網絡

附件2蕪湖縣供電公司電壓監測點分布圖

用電營銷部

調度所用電營銷部

變電所10kV母線電壓監測點電力用戶電壓監測點

A類:縣級和縣級以上變電所10kV母線B類:35kV及以上專用線供電用戶C類:35kv非專線、10kV用戶D類:380V/220V低壓用戶

110

KV

灣址變

110

KV萬春變

各35

KV變電所

110

KV白馬山水泥廠

35

KV長江水泥廠

六郎

變電

六郎

糧油

飼料

灣址變電所蕪湖機電設備廠

荊山變電所化工廠制氧分廠

紅楊變電所鑫達機械廠

橫崗變電所花橋精米廠

萬春變電所恒成公司

陶辛變電所陶辛糧油廠

20#35#

4#

24個鄉鎮供電所各一戶

篇2:電能質量技術監督實施細則

1總則

1.1電能質量技術監督工作是保證電力系統和電力用戶安全穩定生產的主要措施之一,為加強我公司電能質量技術監督管理工作,提高電能質量,保證發電機組及電網安全、穩定運行,,特制定本制度。

1.2電網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所有并網的與電能質量有關的發電設備都應接受當地電網公司的電能質量技術監督歸口管理。并網運行的風電企業與主管電力公司簽訂并網協議時,應包括電能質量技術監督方面的內容。

1.3定期組織電能質量監督工作執行情況分析研究會,及時發現問題,并制定針對性措施,加以落實執行。

2各級專責人職責:

2.1監督組組長職責

2.1.1貫徹執行上級有關電能質量監督指標和規定,審批電能質量監督制度,掌握電能質量工作基本情況,定期組織分析研究會,布置、檢查本公司電能監督工作。

2.1.2建立健全有關部門各崗位職責,督促各級監督人員搞好監督工作。

2.1.3對電能質量監督工作存在問題及影響電能質量的因素分析原因制定對策上報公司領導。

2.1.4組織開展有關電能質量技術監督的技術交流與培訓、新技術開發與推廣應用,提高電能質量技術監督工作水平。

2.2公司監督專責人職責:

2.2.1接受監督組組長領導,協助組長搞好監督工作;

2.2.2掌握本公司電能監督工作基本情況,經常對下一級工作進行檢查,并將具體情況及時匯報監督組組長。

2.2.3制定本公司電能監督工作計劃,并督促有關部門落實執行,負責年底匯總本公司電能監督工作完成情況。

2.2.4負責制定電能監督工作技術管理內容。

2.3風場負責人的職責:

2.3.1貫徹執行公司的電能質量技術監督的方針、政策,參與制定、修訂公司電能質量技術監督有關規定和技術措施;

2.3.2根據風場電能質量情況,組織實施技術監督工作計劃;

2.3.3對本風場設備缺陷故障及時處理,并分析制定有效的反事故措施落實執行;

2.3.4對風場技術監督進行日常管理,組織進行技術培訓,

2.3.5參加主要設備的選型、監造和交接驗收。

2.4風場專責人職責:

2.4.1完成公司專責人下達的監督工作。定期向專責人匯報監督工作執行情況

2.4.2及時發現影響指標計劃完成不利因素,并匯報。

2.4.3每月按規定向公司監督專責報送有關電能監督的報表及總結,對監督工作提出建議意見。

3監督內容及指標:

電能質量監督內容是:電壓、周波、波形,在規定范圍內變化及無功補償裝置;

3.1電壓質量分為電壓幅值質量和電壓波形質量,電壓幅值質量指標包括電壓偏差、三相電壓不平衡度、電壓波動和閃變;電壓質量檢測點為110kV母線電壓、35kV母線電壓、發電機出口電壓。

母線的三相電壓不平衡度、電壓波動和閃變應符合GB12326-2000、GB/T15543-95的要求。

3.2頻率正常變化范圍是50±0.2HZ,最大不超過50±0.5HZ。

3.3波形為正弦波,電壓波形質量指標為電壓諧波,諧波應符合GB/T14549-93的要求。

3.4自動無功補償裝置調節響應速度、精度滿足電網公司要求。

4監督指標

4.1電壓合格率

4.2頻率合格率

篇3:(無功)電能質量技術監督實施細則

1總則

1.1技術監督是保證電網和電力設備長期穩定運行和提高設備健康水平的重要環節,必須依靠規程標準,利用先進的測試與管理手段,對保證設備健康水平與安全、經濟、穩定運行有重要作用的參數與指標進行監督、檢查、調整,以確保發供電設備在良好狀態或允許范圍內運行。為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適應電網的發展,進一步加強技術監督工作,依據《西北電網有限公司技術監督條例》結合新疆實際制定本細則。

1.2技術監督按照依法監督、分級管理、行業歸口的原則,從設計審查、設備選型、設備監造、安裝、調試、運行、檢修、停用及技術改造的電力生產、建設全過程進行技術監督,及時發現和消除各種隱患,防止事故的發生。

1.3技術監督以質量為中心,以標準為依據,以計量為手段建立質量、標準、計量三位一體的技術監督體系。

1.4本細則適用于接入電網的發電、電網企業、重要電力用戶及電力設計單位。

2監督范圍

所轄電網內影響電能質量水平設備的規劃、設計、運行、檢測。

3監督內容

3.1電能質量指標檢測

電能質量是指公用電網供到用戶受電端的交流電能質量,其質量指標為:供電頻率允許偏差,供電電壓允許偏差,供電電壓允許波動和閃變,供電三相電壓允許不平衡度,電網諧波允許指標。

3.1.1電能質量指標檢測有連續檢測、不定時檢測和專項檢測三種方式:

3.1.1.1連續檢測主要適用于供電電壓偏差和頻率偏差指標的運行檢測;

3.1.1.2定時檢測主要適用于需要掌握供電電能質量而連續檢測不具備條件所采用的檢測方式;

3.1.1.3專項檢測主要適用于干擾源設備接入電網(或容量變化)前后的檢測方式,用以確定電網電能質量指標的背景狀況和干擾發生的實際量,或驗證技術措施效果。

3.1.2電能質量指標檢測點的設置,應綜合考慮下列因素:

3.1.2.1覆蓋主網及全部供電電壓等級,并在電網內(地域和線路首末)呈均勻分布;

3.1.2.2滿足電能質量指標調整與控制要求;

3.1.2.3滿足特殊用戶和訂有電能質量指標條款合同用戶的要求,根據電能指標的特點和電網實際運行情況確定各類檢測方式和檢測點的設置。

3.1.2.4各發供電單位均應按《新疆電力公司電壓質量和無功電力管理規定》的要求設置電壓監測點。

3.1.3各項供電電能質量指標實際運行偏差(百分數)測量及計算按相應國家標準進行。電壓合格率需要采用統計記錄型儀表測量。電壓波動和閃變、三相電壓不平衡度或諧波運行合格率的測試需采用專用儀表、儀器測量。

3.2電壓質量指標

電壓質量指緩慢變化(電壓變化率小于每秒1%時的實際電壓值與標稱系統電壓值之差)的電壓偏差值指標。

3.2.1用戶受電端供電電壓允許偏差值:

3.2.1.135kV及以上用戶供電電壓正、負偏差絕對值之和不超過標稱系統電壓的10%。

3.2.1.210kV及以下三相供電電壓允許偏差為標稱系統電壓的±7%。

3.2.1.3220V單相供電電壓允許偏差為標稱系統電壓的+7%,-10%。

3.2.2電網供電電壓質量控制標準

3.2.2.1接入電網的發電廠的220kV、110kV、35kV母線:正常運行方式時最高電壓不得超過標稱系統電壓的+10%,最低運行電壓不應影響電力系統同步穩定、電壓穩定、廠用電的正常使用及下一級電壓的調節。

3.2.2.2接入電網的發電廠的220kV、110kV、35kV母線正常運行方式時其電壓偏差范圍宜在標稱系統電壓的0%~+10%范圍內取值,但其偏差幅度不宜大于5%,事故運行方式時為標稱系統電壓的-5%~+10%。

3.2.2.3220kV變電所的220kV母線:正常運行方式時,電壓允許偏差宜在標稱系統電壓的-3%~+7%范圍內取值,其偏差幅度不宜大于5%。

3.2.2.4220kV及以下變電所的110kV母線、35kV母線:正常運行方式時,電壓允許偏差宜在標稱系統電壓的-3%~+7%范圍內。

3.2.2.5變電所和帶地區供電負荷發電廠的10(6)kV母線電壓允許偏差范圍宜在標稱系統電壓的0%~+7%范圍內。

3.3其他各項電能質量指標運行偏差(百分數)應當在國家標準允許偏差以內。

3.4頻率監督

3.4.1規劃、設計、基建監督

3.4.1.1在電網規劃、設計中有功電源安排和電量平衡必須執行《電力系統技術導則》、《電力系統安全穩定導則》和《電力系統設計技術規程》中的有關規定。規劃、設計的電力系統應具備有功功率的備用容量,總備用容量不得低于系統最大用電負荷的20%。

3.4.1.2新建、擴建、改建及技術改造工程的設計中,應配置自動低頻減負荷裝置。

3.4.1.3在新建發電廠的規劃、設計和建設中,應設計發電機組的AGC功能,并做到與發電機組同步投產。

3.4.2運行監督

3.4.2.1電網經營企業應加強對各種影響和干擾電能質量的用電設備進行運行監督。當干擾影響量超過標準導致有關電能質量指標不合格時,應及時檢驗、測試,查明原因,并責成產生干擾的用戶限期采取整改措施。

3.4.2.2加強對電力生產企業、并網運行的發電廠和用戶的運行監督。包括有功功率和無功功率的調整、控制及改進,使電網供電頻率和供電電壓調控在標準規定允許范圍之內。

3.4.2.3新疆主電網的頻率指標以50±0.1Hz控制,按50±0.2Hz考核;尚未與主電網聯網的地區電網頻率指標按50±0.5Hz考核。

3.4.2.4電力調度中心負責新疆主電網的頻率調整,調度AGC的運行,制定新疆主電網AGC的配置和控制原則。負責監視并控制調管范圍內的線路輸送功率。

3.4.2.5各電網經營企業地調負責向電力調度中心上報負荷預測情況,并監視所轄電網變電站的出線負荷情況。事故情況按《新疆電力公司調度規程》等有關規定執行。

3.4.2.6并網運行的發電機組應具有一次調頻的功能,一次調頻功能應投入運行。機組的一次調頻功能參數應按照電網運行的要求進行整定并投入運行。發電廠應根據調度部門要求安裝保證電網安全穩定運行的自動裝置。為防止頻率異常時發生電網崩潰事故,發電機組應具有必要的頻率異常運行能力。

3.4.2.7各級用電管理部門應協助電力調度中心編制新疆主網的年、月、日運行方式,運行方式中應包括負荷預測和發、供、用電量平衡。電力調度中心在編制日計劃時,應安排適當的旋轉備用容量。各級地調必須進行地區用電負荷預計和制訂相應地方發電廠的負荷曲線。

3.4.2.8各級地調應按照電力調度中心下達的低頻減載方案要求編制本地區電網的低頻減載方案,并落實到各地市供電單位。

3.4.2.9電力調度中心按照《電力系統自動低頻減負荷工作管理規程》對各單位典型日報表進行匯總、分析,檢查全網的各級自動低頻減載裝置實際控制負荷的情況和裝置的運行情況,并負責督促執行到位。

3.4.2.10各級地調和供電部門應按照《電力系統自動低頻減負荷工作管理規程》對所轄電網內各級自動低頻減負荷裝置實際控制負荷數量、自動低頻減負荷裝置數量及其實際投運情況進行統計和分析,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并將每月統計分析報表上報電力調度中心。

3.5無功電壓監督

3.5.1規劃、設計、基建監督

3.5.1.1電力系統的規劃、設計、基建及技術改造工程,都必須執行《電力系統電壓和無功電力技術導則》和《電力系統電壓和無功電力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

3.5.1.2在電力系統的規劃、設計時,必須包括無功電源及無功補償設備的規劃,合理確定無功補償設備容量及配置地點,做到無功功率分層分區和就地平衡,并留有必要的無功功率事故儲備。在發電廠和變電站設計中,應根據電力系統規劃設計的要求,同時進行無功電源及無功補償設施的設計,并進行調相調壓計算。

3.5.1.3電網的無功補償配置應能保證系統負荷高峰和負荷低谷運行方式下,分(電壓)層和分(供電)區平衡。無功配置應按照分散就地補償與變電站集中補償相結合、高壓補償與低壓補償相結合、降損與調壓相結合的原則。

3.5.1.4各單位在選用無功補償裝置時,主設備(電容器、電抗器)應選擇符合電力行業技術標準和國家電網公司有關要求的產品,其輔助設備應選擇型式試驗合格的產品,以保證無功補償裝置的運行可靠性。

3.5.1.5變電站應合理配置適當容量的無功補償裝置,并根據設計計算確定無功補償裝置的容量。220kV及以下變電站應根據需要按主變容量的10~25%配置無功補償電容器,裝有兩臺及以上變壓器時,每臺變壓器的無功補償容量宜基本一致;35~110kV變電站的容性無功補償裝置的容量按主變壓器容量的10~30%配置,110kV變電站的單臺主變壓器容量為40MVA及以上時,每臺主變壓器應配置不少于兩組的容性無功補償裝置。3.5.1.6在10kV~110kV電纜線路較多的城市電網中,新建110kV及以上電壓等級的變電站時,應按照電纜出線情況考慮配置適當容量的感性無功補償裝置。

3.5.1.7配電網的無功補償以配電變壓器低壓側集中補償為主,以高壓補償為輔,按照變壓器容量的10~30%進行配置。配電變壓器的電容器組應裝設以電壓為約束條件,根據無功功率(或無功電流)進行分組自動投切的控制裝置。

3.5.1.8在基建和技術改造工程中,必須保證無功電源及無功補償設備與其他主設備同步投產。新上電容器組時要對系統背景諧波進行測試。

3.5.1.9新建或擴建的發電機組,應具備在有功功率為額定值時功率因數進相0.95運行的能力。水電機組應具有調相功能,以適應高電壓、大電網無功補償的需要。

3.5.1.10新建或擴建的發電機組所選的勵磁系統設備控制功能和各項性能指標必須達到國家、行業標準及電網安全穩定運行的要求。

3.5.1.11在設備選型中應注重產品質量和接入電網的接線方式的運行適應性。

3.5.1.12在設計中,對于發電機、母線、變壓器各側均應配備無功、電壓表計。

3.5.1.13各電壓等級的供電半徑應根據電壓損失允許值、負荷密度、供電可靠性的原則予以確定,并留有一定的裕度。

3.5.1.14各級變壓器的額定變壓比、調壓方式、調壓范圍及每檔調壓值,應滿足發電廠、變電站母線和用戶受電端電壓質量的要求,并考慮電網發展的需要及電網發展的階段性要求。

3.5.2運行監督

3.5.2.1各級調度部門應根據本電網的無功電源容量及可調節能力,編制年度、季度、月度及重大檢修方式下的無功電力調度方案,并按此實施調度。

3.5.2.2無功電力調度實行按調度權限劃分下的分級管理,電力調度部門應對各級調度分界面處的無功電力送出(或受入)量和功率因數進行監督和控制,高峰和低谷時的功率因數值宜基本一致。

3.5.2.3各級調度部門負責本級電網的分級分區無功平衡工作,分析電網潮流和電壓變

化,大力開展無功優化計算工作,據以安排合理的運行方式,調整無功出力,改善電壓質量,并為改善電網結構和增置無功補償設備和調壓設備提供依據。

3.5.2.4為保證用戶端電壓質量,新疆主電網和地區電網采取逆調壓方式進行電網電壓的運行控制。

3.5.2.5電力調度中心調管范圍內變電站的母線電壓偏差范圍由電力調度中心按照《電力系統電壓和無功技術導則》、《新疆電力公司電壓質量和無功電力管理規定》等有關規定確定,并在運行方式中有明確的規定。

3.5.2.6各級調度部門按《電力系統電壓和無功技術導則》、《新疆電力公司電壓質量和無功電力管理規定》的要求,根據電網負荷變化和調整電壓的需要,定期對調管范圍內的發電廠、變電站編制和下達無功出力曲線或電壓曲線,并作為變電站母線電壓合格率統計標準。

3.5.2.7各級調度部門按調度權限劃分,根據負荷變化進行無功調壓計算,定期編制各級網絡變壓器運行變比調整計劃,每年至少一次。

3.5.2.8各級調度和變電站運行人員應根據負荷變化規律和電壓狀況,按照逆調壓的原則及時調整、投切無功補償設備,確保電網和用戶的電壓質量,確保變電站二次側的功率因數在《電力系統電壓和無功電力技術導則》規定的范圍內。35-220kV變電站在主變最大負荷時,其一次側功率因數應不低于0.95,在低谷負荷時功率因數應不高于0.95。

3.5.2.9電力系統應有事故無功電力備用,以便在電網發生因無功不足可能導致電壓崩潰事故時,能增加無功電源容量,保持電壓穩定和正常供電,而不致出現電壓崩潰。

3.5.2.10加強無功補償設備管理,電容器組、電抗器組應配齊相應的無功功率表,開展無功補償裝置運行情況分析工作;制定無功補償裝置試驗方法和試驗周期,定期進行無功補償裝置試驗。

3.5.2.11各級生技部門和調度的定期電壓曲線、運行電壓分析報表、無功補償設備投入(投運率、可用率)情況、地區負荷功率因數情況、供電電壓合格率統計報表、月度無功電壓分析等,應按時報上級生技和調度部門。

3.5.2.12各供電單位應不斷加強無功電壓管理工作,積極開展110kV及以上變電站主變三側功率因數統計、配網線路功率因數統計工作,并根據統計結果進行分析,提出相應的整改措施。

3.5.2.13變電站對母線電壓、電流、有功、無功、功率因數等運行參數,均應全天按小時正點進行記錄,并按時統計、上報無功補償裝置的可用率。

3.5.2.14凡列入運行的無功補償設備,應隨時保持完好狀態,按期進行巡視檢查,發生故障時,應及時處理修復,保持無功補償設備可用率不低于96%。

3.5.2.15各發電廠應按電力調度部門下達的無功出力和電壓曲線,編制實施計劃。運行值班人員應認真執行,控制母線電壓。

3.5.2.16發電機無功出力,應按機組銘牌額定參數及P-Q運行限額圖進行調節,在高峰負荷時段,不超過P-Q運行限額值的條件下,盡可能將無功出力調整至使高壓母線接近規定的上限值;低谷負荷時,減少無功出力,盡可能使高壓母線電壓接近規定的下限值。

3.5.2.17發電機應具有進相運行能力。凡并入新疆電網運行的單機容量在25MW及以上的火電機組、燃氣發電機組,單機容量在10MW及以上的水電機組必須做進相運行試驗。新并入新疆電網運行的發電機組在商業化運行前必須完成進相運行試驗。已做過進相運行的試驗的發電機組在進行增容改造、勵磁系統改造后必須再次進行試驗。

3.5.2.18發電機組的進相運行能力經試驗確認后,需將有關限制和操作編入運行規程中,以確保發電機組的安全和電網的穩定運行。

3.5.2.19進相運行的發電機組必須投入自動勵磁調節裝置,勵磁系統的低勵限制特性必須滿足機組進相運行的要求,對于不滿足要求的低勵限制定值進行調整。

3.5.2.20發電廠運行值班人員應注意監視進相運行發電機的定子電流、繞組溫升及廠用電電壓,保證發電設備的安全運行。發電廠運行人員在機組進相運行中還應遵照《新疆電網并網發電機組進相運行管理規定》的其他要求。

3.5.2.21發電機組的自動勵磁系統強勵水平、放大倍數、時間常數等技術性能參數應滿足所接入電網的要求,并按照調度部門核定的定值,設定特性參數。

3.5.2.22發電機組的自動勵磁系統應具有自然調差環節和合理的調差系數,各機組調差系數的整定應協調一致。自動勵磁調節裝置應具有強勵限制、低勵限制等環節,并投入運行。

3.5.2.23并網電廠應向所接入電網調度部門提供設備參數。包括勵磁系統及調速系統的傳遞函數及各環節實際參數、發電機、變壓器、升壓站電氣設備等設備實際參數情況。

3.3.2.24對于小水電要求在調整有功的同時必須及時調整無功出力,最大限度地滿足本地區無功需要。要防止小水電站多發有功、少發無功,又要避免小水電有功、無功同時大發,致使電壓升高,影響設備安全問題。

3.5.2.25并網運行的25MW及以上汽輪發電機及10MW及以上水輪發電機必須具備PSS投入條件,PSS參數整定應滿足相應標準和電網運行的要求,并按照調度中心的要求投退PSS功能。

3.5.2.26并網發電廠應作好除調度下達之外的勵磁系統參數(如過勵限制和保護、V/Hz限制和保護等環節)的定值設定和管理。

3.5.2.27發電機勵磁系統的運行統計資料應齊全。主要有非計劃停機情況、自動投率、電力系統穩定器投運率、障礙和缺陷的處理情況。開展對統計資料的分析工作,并根據分析結果采取相應的措施,以提高勵磁系統的可靠性和穩定性。

3.5.2.28發電機勵磁系統試驗應按照國家有關標準執行。且在大修試驗時,重點檢查、分析以下內容:

1)電壓靜差率測定;

2)發電機空載階躍響應和負載階躍響應品質測定;

3)調節器通道控制方式的人工和模擬故障(電壓互感器斷線、工作電源故障等)的切換試驗;

4)滅磁試驗;

5)低勵限制、低頻保護、過勵限制、定子電流限制以及伏/赫限制功能和整定值檢查試驗;

6)無功電流補償率測定;

7)事故記錄功能。

3.6諧波監督

3.6.1諧波監督的依據標準是《電力系統諧波管理暫行規定》、國家標準《GB14549-93電能質量公用電網諧波》。

3.6.2諧波監測工作由新疆電力技術監督中心負責,各供電單位和用戶應積極配合其工作。

3.6.3按照《新疆電力公司諧波管理規定》、《新疆電力公司諧波監測實施細則》中的有關規定,各供電單位應積極開展電網內變電站諧波普測工作。

3.6.4在新建、擴建無功補償項目前,要進行系統背景諧波測試。

3.6.5按照國家頒布的電能質量標準,嚴格控制新建和擴建的諧波、負序污染源注入電網的諧波和負序分量,并對原有超標的污染源,限期采取整改措施,達到國標要求。

3.6.6對含有沖擊性、非線性負荷用戶的新建、擴建工程在設計時必須考慮抑制諧波、改善三相不平衡、電壓波動和閃變的措施。

3.6.7新建、擴建的沖擊性、非線性負荷用戶應向電力系統提供相關技術資料。其中包括設備型式、參數、電氣接線;負荷性質、最大負荷和功率因數值;電源電壓等級、供電方式及電源線路數量;大型同步電機、電弧爐及整流裝置等的特殊要求;換流設備的接線方式,控制方式和脈沖數;設備或線路的典型負荷曲線;抑制諧波、改善三相不平衡、電壓波動和閃變的技術措施及設備的參數和安裝地點。

3.6.8沖擊性、非線性負荷用戶在設計抑制諧波、改善三相不平衡、電壓波動和閃變的技術措施時,其方案要經過新疆電力技術監督中心的論證,新疆電力公司審查同意后,方可實施。

3.6.9對超過標準的用戶,在工程設計中必須增加濾波器等治理方案的設計,并應由新疆電力技術監督中心審查認可,否則不能提出供電方案;在預測計算中不超標的用戶,供電后要進行測試,超標者要限期采取措施。

3.6.10對于諧波、負序和閃變污染源用戶,在供用電合同中應明確標準。對于諧波、負序和閃變超標的用戶,應按照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必須限期由用戶進行治理,其污染指標應控制在國標限值之內。

3.6.11對新建、擴建及改造的諧波、負序和閃變污染源用戶,應要求該用戶在正式送電前完成諧波、負序和閃變治理設備的安裝和調試,與其生產設備同時投運。

3.6.12新建、擴建的沖擊性、非線性用戶接入電網前后均要進行電能質量指標測試,以檢查其對電網的諧波污染是否超過國家標準的規定。

3.6.13沖擊性、非線性負荷用戶在正常用電的過程中,不得停運抑制諧波,改善三相不平衡、電壓波動和閃變的各類補償設備,如果補償設備出現故障,則必須同時停運沖擊性、非線性負荷。

3.6.14用戶設備對電網的干擾影響量超過國家相應標準,由用戶限期進行整改,仍達不到標準,則解除供用電合同。

3.6.15諧波、負序及閃變不合格的時段和測試指標,以用戶自備并經電能質量技術監督管理部門認可的自動監測儀器的記錄為準,如用戶未裝設此類儀器,則以供電方的自動監測儀器記錄為準。

3.6.16各供電企業應建立各沖擊性、非線性負荷用戶設備參數及技術資料檔案,并報新疆電力技術監督中心備案。

3.6.17對于沖擊性、非線性負荷用戶,每年應將當年有關的電能質量測試數據報電力部門。

3.6.18接入電網運行的裝機容量超過50MW的風電場,應當在并網運行后6個月內向電網調度部門提供測試報告(測試報告應包括電壓偏差、電壓變動、閃變、諧波等內容),如果新增裝機容量超過50MW,則需重新提交測試報告。

3.7監測設備的管理

3.7.1電壓監測儀(表)、便攜式電能質量分析儀是監測電能質量的主要設備,為保證電能質量技術監督測試結果的準確、可靠,其性能和功能應符合國家、電力行業標準。

3.7.2對于電能質量檢測的儀器、儀表、裝置實行產品質量許可制度。未經技術監督管理部門認定的電能質量檢測測試中心檢定、測試合格的產品,不能用于公用電網中電能質量指標的監視和測試。

3.7.3各級電網經營企業應加強對電能質量監測儀器儀表的質量監督和管理,建立維護制度,按定檢計劃進行檢驗,并建立有關檔案,以保證監測儀器儀表的有效性和監測結果的準確性。

3.7.4新疆電力技術監督中心作為電能質量檢測中心負責本電網電能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和供電用戶的電能質量指標測量儀器、儀表、監測裝置的監督和檢測,定期進行校驗,保證電能質量技術監督指標量值傳遞統一、準確、可靠。

3.8電力用戶管理

3.8.1各級供電部門在研究確定并網重要用戶供電方案時,應與無功技術監督部門一起對用戶提供的無功補償設備技術參數進行入網技術條件審查和評估。

3.8.1.1并網重要電力用戶的無功補償容量應按《電力系統電壓和無功電力管理條例》中規定的應達到的功率因數的要求進行配置。

3.8.1.2用電管理部門需對電力用戶的無功補償設備建立臺帳,并實行規范化管理。

3.8.1.3用電管理部門應對電力用戶無功補償設備的安全運行、投入或切除時間,電壓偏差值等狀況進行監察和指導。既要防止低利率運行,也要防止在低谷負荷時向電網反送無功電力,并檢查《功率因數調整電費辦法》的執行情況。

4技術監督管理

4.1各單位應認真貫徹執行電能質量監督報告的簽字、審批制度。

4.2根據國家、行業頒發的有關電能質量方面的規定、條例、制度及導則等,結合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

4.2.1人員崗位責任制。

4.2.2電能質量技術監督實施細則或管理制度。

4.2.3電能質量技術監督獎懲考核制度。

4.2.4電能質量指標管理制度。

4.2.5設備缺陷、異常和事故統計管理制度。

4.2.6技術資料和圖紙資料管理制度。

4.2.7人員技術培訓和考核制度。

4.2.8無功補償設備運行管理制度。

4.2.9電壓監測儀運行維護管理制度。

4.3各單位應按期制定電能質量技術監督年度工作計劃、編寫年度工作總結和有關專題報告,并按規定上報電能質量技術監督季報表(于每季度初5日前)等。

4.4重大電能質量事故或異常情況應立即報告本電網電能質量技術監督主管領導和上級監督管理部門,亦可越級上報反映。

4.5電能質量技術監督工作在電網內實行考核制度,對各項電能質量指標實行統計考核。

4.6加強電能質量監督資料的管理,切實保證各類試驗、監測、檢驗、事故分析、檢修和技術改造的技術報告和原始記錄的準確性、完整性和時效性。各單位需要保存的檔案資料有:

4.6.1無功補償設備調整記錄。

4.6.2設備完好率及評級統計記錄。

4.6.3無功補償設備、裝置的出廠說明書、試驗報告、合格證等

4.6.4諧波源用戶統計資料

4.6.5諧波測試報告

4.6.6諧波源用戶評估報告

4.6.7抑制諧波、改善三相不平衡、電壓波動和閃變的技術措施及設備的參數。

4.6.8勵磁裝置的參數記錄

4.6.9勵磁系統的運行記錄

4.7應加強對電能質量技術監督管理專(兼)職人員的培訓和考核,組織多種形式的經驗交流,不斷提高業務素質。

4.8電網經營企業應每年對本電網電能質量指標實行評估,針對電能質量問題采取防治改進措施。

4.9用戶對電能質量問題有權反映、申訴,相應電網經營企業應依照國家有關規定處理。

4.10電能質量不合格引起的民事法律責任,應由造成電能質量不合格的責任者承擔。因電能質量問題發生責任糾紛時,由電能質量技術監督管理部門組織檢驗、測試,依據檢驗測試數據、技術報告進行協調或技術仲裁。一方對仲裁結果有疑義時,可申請上一級電能質量技術監督管理部門進行復核。

4.11電能質量技術監督工作會議每年召開一次。

4.12技術監督專責必須參加培訓班并經考試合格取得資格證書后,才能開展技術監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