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工廠作業場所職業危害檢測評價管理制度
1、目的
為及時掌握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濃度(或強度),并結合作業現場實際,提供有效的檢測數據,進行科學的評價,對超出國家職業危害限值標準的作業場所制定各種防范對策和技術改造措施,盡可能的降低因職業危害因素濃度(或強度)過高對員工造成的危害,特制定本制度。
2、適用范圍
適用于本單位安委會開展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檢測與評價管理。
3、工作職責
3.1事業部安全管理委員會負責制定作業場所危害因素的檢測方案,規范檢測方法,并對檢測結果做出分析報告;
3.2本單位安委會具體負責本單位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檢測計劃的組織實施工作,嚴格按照事業部安委會要求開展檢測工作。
3.3在本單位實施檢測工作時,各部門經理以及兼職安全員需給予大力支持與配合。
4、工作內容
4.1某工廠安委會定期對職業病危害因素作業場所進行危害因素檢測與評價,檢測評價結果存入單位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檔案,并向事業部安全管理委員會匯報,同時向員工公布。
4.2檢測原則
4.2.1內部檢測與專業服務機構評價檢測相結合;
4.2.2定期檢測與日常檢測相結合。
4.3檢測范圍
4.3.1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定期檢測包括危害因素種類,檢測時間、地點、濃度(強度)、國家允許標準及評價結論等內容。
4.3.2定期檢測范圍應包括能源動力作業場所(制冷車間)、生產作業場所(前處理超高溫殺菌工段、配料工段,灌裝工段)、化驗室等。
4.3.3對有毒有害的危險化學品和存在有毒有害物質的作業場所(制冷崗位)進行日常檢測,設置檢測系統或自動報警裝置,并由專人負責職業病危害因素的日常檢測和登記管理,確保檢測系統處于正常運行狀態。
4.4檢測類別及方法
4.4.1評價檢測
可以分為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因素預評價、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因素控制效果評價和職業病危害因素現狀評價等。
4.4.2定期檢測
4.4.2.1粉塵檢測,包括配料間、小料房,檢測頻率為1次/年;
4.4.2.2噪聲檢測,包括氨制冷車間、前處理崗位、灌裝崗位,檢測頻率為1次/年;
4.4.2.3高溫檢測,主要指前處理作業崗位人員密集處,檢測時段應集中在夏季出現高溫時的工作時間段內;
4.4.2.4有毒物質濃度檢測,主要指氨制冷車間,檢測頻率為1次/季度。
4.4.3日常檢測,針對氨制冷車間等有毒有害作業場所,應設置檢測系統自動報警裝置并確保檢測系統處于正常運行狀態,前處理車間、設置專用溫濕度計,并保證溫度指示準確、清晰。
4.4.4檢測組織實施
評價檢測由依法設立的并取得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資質認證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進行,定期檢測由事業部安全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及某工廠專職安全管理員組織實施,各部門兼職安全員積極配合。
4.4.5檢測方法
檢測與評價工作應當依據《工作場所空氣中有害物質監測的采樣規范》(GBZ159-2004)、《工作場所空氣中化學物質的測定方法》(GBZ-T210.4-2008)、《工作場所空氣中粉塵測定第1部分:總粉塵濃度》(GBZ/T192.1-2007)、《工作場所空氣中粉塵測定第2部分:呼吸性粉塵濃度》(GBZ/T192.2-2007)、《工作場所物理因素測量第7部分:高溫》(GBZ/T189.7-2007)、《工作場所物理因素測量第8部分:噪聲》(GBZ/T189.8-2007)、《工作場所有毒氣體檢測報警裝置設置規范》(GBZ/T223-2009)等相關標準進行,亦可形成企業內部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規范。常用的檢測方法有現場直讀式快速檢測儀器,化學分析法,儀器分析法。
5、工作記錄
5.1《液態奶事業部生產作業場所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檔案》
5.1.1《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檢測臺帳》
5.1.1.1《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定期檢測報告》;
5.1.1.2《高溫作業場所溫度測定記錄》;
5.1.1.3《作業場所空氣中粉塵濃度檢測結果記錄》;
5.1.1.4《作業場所生產性噪聲檢測結果記錄》;
5.1.1.5《作業場所空氣中有害化學物質檢測結果記錄》。
6、相關法律、法規清單
6.1《工作場所空氣中有害物質監測的采樣規范》(GBZ159-2004);
6.2《工作場所空氣中化學物質的測定方法》(GBZ-T210.4-2008);
6.3《工作場所空氣中粉塵測定第1部分:總粉塵濃度》(GBZ/T192.1-2007);
6.4《工作場所空氣中粉塵測定第2部分:呼吸性粉塵濃度》(GBZ/T192.2-2007);
6.5《工作場所物理因素測量第7部分:高溫》(GBZ/T189.7-2007);
6.6《工作場所物理因素測量第8部分:噪聲》(GBZ/T189.8-2007);
6.7《工作場所有毒氣體檢測報警裝置設置規范》(GBZ/T223-2009)。
篇2:粉塵危害因素檢測及評價制度
隨著煤礦安全生產、健康生產越來越受到國家和全社會的重視,煤礦的粉塵危害也逐步作為重中之重的議題受到廣大關注,為了進一步改善我礦粉塵管理水平,增強員工防塵意識,杜絕職業危害病的發生,為員工創造一個良好的作業環境,我礦特制定了粉塵危害因素檢測及評價制度。具體方案如下:
一、粉塵測定點分布
1.綜采面:落煤、司機操作、移架和其它工序(取其平均值)4個測點。
2.炮采面:打眼、放炮、回柱放頂、多工序作業、其它工序(取其平均值)5個測點。
3.機掘面:掘進機作業、司機操作、帶式輸送機、裝煤(巖)、其它工序(取其平均值)5個測點。
4.炮掘面:打眼、放炮、多工序作業、裝巖、其它工序(取其平均值)5個測點
5.轉載點:按巷道長度計算,不足1000m巷道,取各轉載點粉塵濃度平均值作為一個測點;大于1000m巷道作為兩個測點。
6.主要峒室:材料庫、配電室、水泵房、機修室等都作為單獨一個測點。
二、測塵的組織機構和檢查周期:
1.要配置足夠測塵人員。
2.測塵員應按計劃定期對井上、下作業場所的粉塵進行測定,并填寫粉塵測定記錄。
3.必須開展工班個體呼吸性粉塵監測工作。采、掘工作面每3個月測定1次,其他工作面或作業場所每6個月測定1次,每個采樣工種分2個班次連續采樣,1個班次內至少采集2個有效樣品,先后采集的有效樣品不得少于4個。
4.粉塵測定要求:
(1)煤礦粉塵測定方法應按GB5748-85《作業場所空氣中粉塵測定方法》和MT79-84《粉塵濃度和分散度測定方法》各項規定執行。
(2)井下每個測點的粉塵濃度每月測定兩次,井上測點每月測定一次,在測定全塵濃度的同時,還必須測定呼吸性粉塵濃度。每個測塵點的布置要符合規定。
(3)粉塵中游離二氧化硅含量每半年測定一次,由山西省煤炭工業局綜合測試中心進行檢驗。
5.上報制度:
每月初必須將上月《礦井揚塵測定報表》報局通風處。
防塵區
2010年1月10日
篇3:石油公司職業病危害監測評價管理制度
石油銷售公司職業病危害監測及評價管理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和《工作場所職業衛生監督管理規定》總局47號令相關制定本制度。為規范作業場所危害因素的監測工作,全面地評定作業場所職業危害程度,并通過改善勞動作業環境和加強個體防護以實現保護員工身心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本制度適用于石油銷售公司(以下簡稱"HB公司"或"公司")各部室以及所有從事勞動的員工。
第三條定義
(一)職業危害因素:在生產中使用和產生的,并在作業時以較少的量經呼吸道、皮膚、口進入人體并與人體發生化學作用,而對健康產生危害的各種物質的總稱;
(二)有害作業場所監測:指對生產過程中從業人員易接觸職業危害因素的作業場所進行定點、定時監測;
第二章職責
第四條公司綜合辦公室是職業危害因素監測的歸口部門,負責組織監督公司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的分布、監測、分級管理,對本規定執行情況進行檢查與考核;
第三章工作程序
第五條作業場所監測數據必須具有科學性、可靠性和可比性,通過監測對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的接觸水平、變化趨勢及其危害性做出評定,進而通過改善勞動環境和加強個體防護以實現控制接觸來保護員工的健康;
第六條監測工作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有害作業場所的定期定點監測;現有裝置、生產設施更新、改造、檢修的檢測;事故性監測;新建、改建、擴建及技術改造等項目竣工前和竣工后驗收的監測;衛生防護技術措施效果評價的監測等;
第七條監測點的確定
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點的設定和檢測周期的確定應符合GBZ159-《工作場所空氣中有害物質監測的采樣規范》等規范要求,由公司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檢測人員和被檢測單位職業衛生管理人員共同確定,所有的職業病危害因素每年至少檢測一次,高毒物質至少每季度檢測三次。檢測方法應符合國家有關標準要求。
第八條具體監測項目由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和實施;對已確認的監測點,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按規定監測頻次進行監測;
第九條檢測的職業病危害因素種類主要包括作業場所空氣中有毒氣體、粉塵、噪聲等危害因素。
第十條檢測人員進入現場必須佩戴安全帽、工作服、防護手套、防護眼鏡、防毒面罩等相關防護用品,委托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進行的檢測,應根據檢測結果,比對國家有關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標準做出符合性判定和評價并出具《監測報告》,并根據檢測周期向公司報告,填制《職業病危害因素日常檢測結果告知書》,并由受檢測的單位將檢測結果進行公示。
第十一條公司接到《職業病危害因素日常檢測結果告知書》后,應立即組織對檢測結果異常的作業場所進行整改。對跑、冒、滴、漏引起的現場物質超過規定標準的,必須采取有力的防護措施,責成專人處理,及時消除,杜絕事故的發生。對暫時不能整改或整改后不能達標的作業場所,公司應專題報告產品經銷公司立項進行整改。
第十二條在公司生產裝置檢修期間的密閉空間、受限空間、粉塵、焊接等作業場所,相關檢測機構要按照作業證的要求及時進行檢測。
第十三條對發現職業病危害因素有不符合國家衛生標準和衛生要求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應及時下發整改通知書給有關單位,督促其采取相關的治理措施,如仍不達標的應通知立刻停產,治理達標后方能生產。
第十四條公司應制定年度檢測計劃和檢測經費預算,財務部要保障檢測經費的落實。
第十五條公司應根據監測結果在檢測點設置標識牌予以告知,并存入職業衛生檔案。
第十六條產生職業危害的崗位,在醒目位置設置公告欄,公布有關職業危害防治的規章制度、操作規程、職業危害事故應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場所職業危害因素監測結果。
第四章附則
第十七條本制度自發布之日起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