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塵作業安全制度范本
為搞好本單位粉塵作業安全生產管理工作,保障員工人身安全和健康,使本單位管理規范化、制度化,特制定本制度。
1、本規定適用于本單位的所有員工和外來施工人員。
2、由職業健康管理部門負責本單位粉塵作業防護管理制度的實施與監督。
3、應采取綜合防治措施,不斷改善勞動條件,保障員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4、要保證生產車間粉塵吸收裝置的良好運行,督促員工正確佩戴防塵口罩,做好職業健康防護工作。
5、生產車間應保持良好的通風,在易揚塵場所設置安全警示標志。
6、對易產生粉塵的作業場所應委托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每年至少進行一次檢測,每三年進行一次職業危害現狀評價,并將檢測和評價結果予以公布。
7、對生產過程,應逐步實行自動化、連續化、密閉化控制,以減少粉塵的產生。
8、粉塵作業場所要及時清理,保持清潔。
9、企業應配備必須的急救器材和藥品,編制好《職業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并定期組織演練。
10、企業應安排接觸粉塵作業的從業人員參加職業健康檢查,并建立員工職業健康監護檔案。
11、職業病的管理和診斷按國家有關規定標準執行,對疑似或已確診的職業病患者應進行積極治療。
篇2:粉塵作業安全制度
1、目的
為加強公司內粉塵作業的安全管理,防止粉塵爆炸事故發生,保障公司財產和員工人身安全,規范粉塵作業崗位操作流程,特制訂本制度。
2、適用范圍
公司內粉塵爆炸危險場所的安全管理,以及粉塵作業防護的管理。
3、引用標準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塵肺病防治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粉塵防爆安全規程》GB15577-2007
4、職責
4.1安全生產部
4.1.1公司粉塵治理工作的直接負責部門,具體負責指導和監督各項目粉塵治理工作的開展;
4.1.2組織制定落實防塵技術措施和防護措施;
4.1.3負責對粉塵治理項目的確定落實;
4.1.4負責對接觸粉塵人員的健康監護、監測的管理工作提出建設性意見;
4.2機動部
4.2.1負責對工廠容易產生粉塵的生產設備設施和通風、除塵系統進行日常安全監察,防止出現老化、發熱、磨損、撞擊火花、強烈振動、接觸不良、接地不良、漏電、除塵效率下降等現象;
5、粉塵作業安全管理
5.1粉塵作業的管理
5.1.1人員要求
5.1.1.1不滿十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禁止從事粉塵作業
5.1.1.2有下列情況的勞動者禁止從事粉塵作業:
a)各種類型活動性肺結核病。
b)慢性肺部疾病,嚴重慢性上呼吸道和支氣管疾病。
c)顯著影響肺功能的胸膜、胸廓疾病。
d)嚴重的心血管系統疾病。。
5.1.1.3對接觸粉塵作業的員工,應定期進行健康檢查,并建立職工健康監護檔案。
5.1.1.4禁止在粉塵作業場所用餐和飲水、吸煙。
5.1.2防護要求
5.1.2.1凡涉及粉塵作業的工作崗位,個體安全防護用品、器具、通風設備應齊備。
5.1.2.2員工進入粉塵作業崗位之前必須佩帶公司要求的個體防護用具(防塵口罩)和預防性藥品。
5.1.2.3在進入粉塵工作崗位作業之前,必須降低粉塵濃度,不應在沒有采取防塵措施的情況下進行作業。
5.1.3過程控制要求
5.1.3.1凡涉及粉塵的崗位,安全員必須對該崗位的員工進行安全作業環境危害辨識、危險評價和粉塵危害預防措施和個體防護措施等相關知識進行培訓;
5.1.3.2凡進入粉塵作業崗位,作業人員必須按防護要求穿戴適用的個人勞動防護用品、器具等,作業人員使用的防塵保護用品,應符合國家有關規定和標準。防塵設備必須落實專人定期進行檢查、檢驗和保養。
5.1.3.3如除塵設施出現故障時,崗位人員要及時報告本單位相關領導,安排人員對除塵設施的故障進行維修處理,確保除塵設施的正常運轉。
5.1.3.4崗位操作人員必須嚴格按照操作規程的規定進行崗位操作,對于未嚴格按操作規程進行操作的人員,一經發現將嚴肅處理。
5.1.3.5員工離開粉塵作業崗位后,要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要對身體及衣服上粘附的粉塵進行徹底清理,并及時清洗身體接觸粉塵的各個部位,避免粉塵吸入體內。
5.1.3.6安全員根據公司車間自身特點制定安全檢查表,并按安全檢查表認真進行粉塵危險情況檢查。每季度至少檢查一次。并對每次檢查情況進行通報,并監督限期治理。
5.1.3.7在粉塵作業場所進行明火作業時,應遵守下列規定:
--有部門負責人批準并取得動火證;
--明火作業開始前,應清除明火作業場所的可燃粉塵并配備充足的滅火器材;
--進行明火作業的區段應與其他區段分開或隔開;
--進行明火作業期間和作業完成后的冷卻期間,不應有粉塵進入明火作業場所。
5.1.3.8所有可能積累粉塵的生產車間和貯存室,都應及時清掃,禁止進行吹掃。
5.1.3.9若粉塵崗位起火,應正確選擇滅火劑。
5.2健康管理
嚴格依照《塵肺病防治條例》對公司粉塵作業崗位的員工進行健康管理,對新從事粉塵作業的職工,必須進行健康檢查。對在職從事粉塵作業的職工,必須定期進行健康檢查。
6、培訓
6.1粉塵作業安全培訓應當作為企業崗位培訓內容,納入培訓規劃。
6.2對各級管理人員應進行粉塵相關法律、法規、安全管理和有關勞粉塵作業危害預防知識的培訓。
6.3應定期對員工進行勞動法規、衛生防護知識、崗位安全操作及培訓。
篇3:粉塵作業場所安全防護技術規范制度
為了加強防塵措施的科學管理,保護職工的安全和健康,促進生產發展,特制訂本規范。
1、建筑結構
生產場所不得設置在危房或違章建筑內,生產場所有兩個以上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疏散門向外開啟;通道確保暢通,兩層以上(含兩層)不得設置防盜窗。存在可燃爆粉塵的車間宜設置在相對獨立的單層建筑中,屋頂宜用輕型結構,如設置在多層建筑中,多層建筑物宜為框架結構;墻面處應多開門窗或開口,其中作業面積在30平方以下的,不少于兩對門窗,30平方以上50平方以下的不少于3對門窗,且門窗開啟方向應向外。
2、通風除塵
采用機械式通風除塵,安裝相對獨立的通風除塵裝置和設置收塵設施,嚴禁直排,推薦采用布袋收塵或濕式收塵裝置,收塵設施宜設置在建筑物外露天場所,離明火產生處不少于6米,回收的粉塵應儲存在獨立的堆放場所。要保證生產車間粉塵吸收裝置的良好運行。對生產過程,應逐步實行自動化、連續化、密閉化控制,以減少粉塵的產生。
3、清潔制度
每天上下班都要對生產車間進行清理,視塵量及時對收塵裝置進行清理,使作業場所積累的粉塵量降至最低,禁止使用壓縮空氣進行吹掃。清潔時必須停止拋光等產生粉塵的作業。
4、禁火措施
粉塵爆炸危險場所嚴禁各類明火。在粉塵爆炸危險場所進行明火作業時,必須辦理動火審批;停止拋光作業,采取相應防護措施。檢修時應使用防爆工具,不應敲擊各金屬部件。生產車間應保持良好的通風,在易揚塵場所設置安全警示標志。
5、器材配備
根據不同的作業條件與環境配備消防器材和個人勞動防護用品。配備1立方米的消防沙,可燃爆粉塵燃燒時必須使用消防沙滅火,滅火時應防止粉塵揚起形成粉塵云。嚴禁使用普通滅火器滅火。
6、電氣電路
存在可燃爆粉塵的車間的電器線路采用鍍鋅鋼管套管保護;在車間外安裝空氣開關和漏電保護器;設備、電源開關應采用防爆防靜電措施;嚴禁亂拉私接臨時電線。電氣線路符合行業標準。
7、培訓教育
配備專兼職安全管理人員;有安全管理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企業負責人、員工要定期參加安全教育培訓;企業應做好粉塵爆炸安全生產教育;危險崗位的職工應進行專門的安全技術和業務培訓并經考試合格方準上崗。
8、安全檢查
制定企業粉塵防爆實施細則和安全檢查表,安全管理員每周進行一次粉塵防爆檢查并做好記錄。
9、勞動保護
企業應采取綜合防治措施,不斷改善勞動條件,督促員工正確佩戴防塵口罩,做好職業健康防護工作,保障員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企業應安排接觸粉塵作業的從業人員參加職業健康檢查,并建立員工職業健康監護檔案。由職業健康管理部門負責本單位粉塵作業防護管理制度的實施與監督。
10、預案演練
企業應配備必須的急救器材和藥品,編制好《粉塵爆炸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并定期組織演練。
11、檢測評價
企業對易產生粉塵的作業場所應委托專業技術服務機構每年至少進行一次檢測評價,對存在的問題及時整改,消除安全隱患,并通過技術革新手段不斷提高粉塵作業安全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