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員工健康安全識別控制工作程序

員工健康安全識別控制工作程序

2024-07-11 閱讀 9295

1、目的

為了預防、識別和控制潛在的事故或緊急情況,做出應急準備和響應,最大限度地減少可能產生的事故后果,特制定本程序。

2、范圍

本程序適用于在本公司區域內有可能發生的火災、化學品中毒、感染、爆炸事故以及特殊的氣侯(如臺風、暴雨洪水等)及不同工作崗位,機器設備操作的風險等緊急情況。

3、職責

3.1安全委員會、生產處負責制訂重大事故的應急計劃。

3.2安全委員會負責定期對義務消防隊進行安全防火技能培訓和組織消防演習,發生火災時組織救護工作。

3.3安全委員會負責與消防、醫療等單位緊急聯系。

3.4工廠救護人員負責事故現場的人員搶救工作。

3.5電工負責機器設備維修.

3.6安全委員會、行政部、生產處負責遭受臺風襲擊或發生洪水災害時組織搶險工作。

3.7安全委員會負責對緊急情況發生后所采取的糾正預防措施進行驗證。

3.8生產經理負責應急現場的統一指揮和調度工作。

4、工作程序

4.1應急準備

4.1.1公司成立應急準備領導小組,由生產經理任組長,安全主任副組長,組員由安全委員會、生產處、保安、行政部等單位組成。

4.1.2事故易發生單位(車間、班組)成立應急隊并落實應急措施。

4.1.3每一年舉行一次應急演習,驗證應急計劃和措施。

4.1.4安全委員會負責健全包括有市消防隊、醫院等單位以及公司各相關部門、管理人員,并與消防隊、安全生產局等保持聯絡,以獲取安全及衛生方面的資訊。

4.1.5公司內的需要規范操作的工序或工藝,比如廠內運輸、電工操作、設備維修、搬運等,也必須安按照相應的《安全操作指引》以做好安全操作.

4.1.6電工、廠內機動車駕駛等特種作業人員,必須經專業培訓、考核合格領取全國通行的《特種作業人員操作證》,方準許上崗從事上述相應的作業。

4.1.7凡在本公司生產場所、車間、倉庫等場所作業的各類人員,上班前不準喝酒,不準帶病上班.

4.1.8凡在本公司生產場所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或其他活動的人員,都必須分工種按規定穿戴工作服、安全帽、手套、口罩等個人勞動防護用品。

4.1.9生產設備必須按要求配置安全、衛生等防護裝置。行政人事部負責發放給員工勞動時所需之防護用品,如工作衣,工作帽,手指套等,并及時回收廢舊用品,并不定時的檢查這些防護用品能否有效的防止工作事故的產生。

4.2.0公司設有急救人員,由經過專業培訓的具有急救資格的人員專門負責應急治療.

4.2應急響應

4.2.1火災發生時,發現人員應迅速將些信息傳遞給安全處和職業安全衛生管理者代表、經理,同時采取措施控制事故擴大,由安全委員會聯絡工程處、生產處負責人及義務消防隊立即趕赴現場,組織救災。

4.2.2若火勢不能控制,在應急領導小組統一指揮下,立即通知市消防隊,報警時必須講明起火地點、火勢大小、起火物資、公司電話號碼等詳細情況,并派人到路口接警。

4.2.3安全委員會負責組織將受傷人員轉送醫院或通知醫院趕赴現場進行緊急救護。

4.2.4其他管理人員參與協助現場的指揮、救護、通訊、車輛的使用調度等工作。

4.2.5發生工傷事故時,廠內急救人員應馬上采取急救措施,若無法醫治則應馬上送至醫療單位。

4.3糾正與完善

4.3.1事故發生后安全委員會應組織進行原因分析,填寫《事故調查表》,針對導致意外事故的原因,如異常作業、操作人員缺乏培訓等由責任部門采取糾正措施,交管理者代表確認后予以實施,并將《事故調查表》交事故發生部門備案一份,以對其實施效果進行監督驗證。

4.3.2由安全委員會組織對本程序進行評審與修訂,使其不斷完善。

4.4當遭受臺風襲擊或發生洪澇災害時,安全處委員會應緊急通知各部門對人員及財產采取保護措施,同時,安全委員會、生產處等負責組織對設備及化學物品妥善保管或處理,以盡可能減少因設備發生異常事故、化學物品泄漏等帶來的事故后果。

4.5化學品安全使用和識別

具體參照化學品MSDS。對在生產過程中由于沒有按照正確的方法使用化學品而造成危害到員工身體健康的事故應由生產經理協助安全處進行處理,填寫《事故調查表》,針對導致意外事故的原因和其他相關因素進行詳細分析,并將《事故調查表》交事故發生部門備案一份,以對其實施效果進行監督驗證。

5、相關文件

6、相關記錄

《事故登記表》

《事故調查表》

篇2:員工安全意識識別監測提升管理制度

一、管理部門

1、公司安委會負責員工安全意識識別、監測、提升管理工作。

2、公司安委會應制定安全意識提升計劃。

3、員工安全意識識別、監測記錄表、員工安全意識提升教育培訓計劃等文件資料應歸檔保存。

二、員工安全意識提升計劃

員工安全意識提升計劃內容為:提升培訓人員、培訓課程、培訓課時、培訓地點、培訓教材、考核方式。

三、員工安全意識識別

1、安全科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員工安全意識識別調查活動,特殊情況應增加識別調查次數。

2、辨識員工安全意識時應從以下方面的考察其掌握及熟練程度:

(1)崗位職責、操作規程、個人防護用品配備和使用;

(2)工作場所特定的安全要求、特定風險;

(3)人身安全的有關知識、防止傷害的糾正行動;

(4)相關的法律法規要求;

(5)事故、事件報告程序、應急程序。

四、員工安全意識監測

1、安全科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員工安全意識監測活動,特殊情況應增加監測次數。

2、員工安全意識監測應從以下方面的考察其是否掌握及其熟練程度:

(1)崗位職責、操作規程、個人防護用品配備和使用;

(2)工作場所特定的安全要求、特定風險;

(3)人身安全的有關知識、防止傷害的糾正行動;

(4)相關的法律法規要求;

(5)事故、事件報告程序、應急程序。

五、員工安全意識提升

安委會根據員工安全意識識別、安全意識監測的結果確定安全意識提升教育培訓計劃,并按計劃落實培訓教育項目,以確保其掌握相關安全知識、規章制度、處理方法及應急措施等技能。

六、相關記錄

《員工安全意識提升計劃》

篇3:冶金員工安全意識識別與提升管理制度

冶金公司員工安全意識識別與提升管理制度

一、員工安全意識識別規定

(1)各單位要對所有員工安全意識進行辨識,考察員工對安全健康問題的掌握和熟悉程度。

(2)班組、車間要通過班前班后會員工發言、安全活動積極參與程度和表現、崗位遵守各種制度等情況反映員工安全意識。

(3)對新員工首先應接受安全意識教育,并對其意識情況進行重點跟蹤,并記錄教育、跟蹤情況。

(4)當設計、工藝流程發生變化時,員工應當對工作現場安全要求進行回顧,并將回顧過程的內容做記錄。

(5)當員工脫離工作崗位超過一個月復崗時,必須由班組長在場幫助其進行工作現場特定要求回顧,做好各種回顧記錄。

(6)各級安全生產管理層特定安全意識,必須與其所在的崗位安全管理職責相適應。

二、員工安全意識提升要求

(1)分公司安全科要定期派人到基層班組進行走訪調查員工安全意識狀況,聽取本單位員工安全意識情況匯報,并組織班組長、車間主任、員工代表在內的安全意識討論會,對該單位員工安全意識進行評價。

(2)分公司要根據對基層單位的員工安全意識評價報告,制定有針對性的員工安全意識提升計劃。

(3)對員工安全意識的調查、評價、培訓等都要做好記錄,并整理保存。

2、提升員工安全意識的保障資源有:

(1)公司有“職教培訓中心”,具備有桌、椅,可供60名學員培訓學習。

(2)公司有采礦、選礦、地質、安全管理等專業人員10多名,可為員工提供各種專業和管理知識培訓。

(3)公司“職教培訓中心”配有筆記本電腦一臺、投影機一臺、各種光盤等現代培訓資料。

(4)公司每旬出一期《礦山安全報》,下發到每個員工手中,為員工提供學習資料。

(5)分公司都有安全教育培訓場所,配有話筒、音響、黑板及桌椅。

(6)各種培訓公司、分公司都為員工提供每人一本一筆。

(7)公司、分公司培訓機構都備有大量各種專業的學習資料和書本,供老師和員工查閱。

3、監測、跟蹤意識,提升效果及深層次意識培訓要求的機制。

(1)班組長要對新工人、新崗位工人和重新上崗工人的安全意識進行監測、跟蹤,采取崗上提問、崗下談話的方式,檢驗培訓效果。

(2)車間主任要對重點崗位、重點人員、重要生產工序的操作者進行不定期安全意識檢查,通過提問、觀察作業程序、行為等方式檢驗員工意識的高低程度。

(3)各級檢查人員通過現場安全檢查,對作業環境、操作規程、三位情況及隱患整改進度等來檢驗員工意識。

(4)通過對各單位各事故的分析、處理過程,從中識別員工安全意識高低,識別員工安全意識存在的不足,以及管理層中存在深層次安全責任、安全管理、生產組織等問題。

(5)通過以方法和渠道獲得員工安全意識的需求,根據需求制定提升計劃,解決和提升員工安全意識。

(6)逐步完善員工安全意識與深層次意識培訓需求的機制,建立從公司到班組有機構、有人員來負責員工安全意識的監測,跟蹤的制度和運行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