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工作場所安全防護管理制度范本
1.開展放射診療工作的機構,必須向衛生行政部門申請辦理《放射診療許可證》,并按要求定期進行《放射診療許可證》的校驗工作。
2.新建、改建、擴建放射診療工作場所(機房),必須在建設項目施工前向衛生行政部門提交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預評價報告,經衛生行政部門審核同意后,方可施工,建設項目竣工后,其放射防護設施經衛生行政部門驗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3.新安裝、維修或更換重要部件的放射診療設備,必須經衛生行政部門進行衛生審核,獲得批準后方可啟用;不合格或國家有關部門規定淘汰的放射診療設備不得購置、使用、轉讓或出租。
4.設立放射防護管理小組,明確職責。制定與使用的射線裝置相適應的放射防護管理措施,配備相適應的供放射工作人員和受檢者使用的個人防護用品。
5.放射工作人員必須嚴格遵守各項操作規程,經常檢查射線裝置及防護設施的性能,及時發現和處理事故隱患,嚴禁在設備異常的情況下開展放射診療活動。
6.遵守醫療照射正當化和放射防護最優化原則,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
7.醫用診斷射線裝置須由專業放射影像醫(技)師操作,其他無關人員不得擅自動用設備。
8.機房除受檢者外,陪同人員及其他無關人員不得進入。
9.按要求在放射工作場所設置電離輻射警示標志,在機房入口大門上設置工作提示燈。
10.每年對射線裝置防護性能、工作場所進行放射防護檢測,并建立工作場所防護檢測檔案。
11.嚴格執行放射事故報告制度,一旦發生放射事故,立即向衛生行政部門和公安機關報告,采取應急措施,配合有關部門調查處理。
篇2: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放射防護管理制度
南調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放射防護管理制度
1、從事放射性工作人員及放射工作管理人員要加強《職業病防治法》和國家放射衛生防護條令學習,要依法進行工作。
2、新畢業、新調入放射科、放化療科、核醫學科工作人員就業前必須進行健康查體、防護知識培訓和操作規章教育,合格后方可上崗。
3、從事放射工作人員每半年在本院進行一次體檢,每兩年到市職防院進行體檢,體檢結果記入健康檔案。
4、定期、不定期對放射工作人員組織健康療養,定期對放射工作人員進行防護知識強化教育培訓。
5、放射工作人員必須佩帶個人劑量計上崗,每兩月更換測試一次,結果記入個人劑量計檔案。沒有劑量計監測結果不能參加職業性放射病評定。無故損壞丟失者由個人負責賠嘗,不配戴個人劑量計,不準上崗。
6、新建、擴建、改建放射場所總務部必須履行預防性監督程序。更換新機器、購置放射源,醫工科必須向保健部申報,辦理使用許可證。
7、定期進行放射場所、射線裝置及影像的質量監督監測工作。若不達標,需治理后方可從業。
8、保健部負責建立從業人員放射衛生檔案、體檢和更換劑量計等工作,進行放射防護知識的強化教育管理工作,發現問題及時上報。
9、醫院放射領導小組定期召開會議,研究解決放射科、核醫學科、放療科的放化射防護問題,定期進行檢查并將考核結果與科室獎金兌現。
篇3:放射防護安全應急預案
放射防護安全應急預案
1.必須按規定正確佩戴個人劑量計,不準隨意取下或離體照射。
2.必須嚴格按規程操作輻射設備,不準違規操作,發現問題要及時報告并立即通知維修人員,不得擅自處理。
3.放射設備及相應配套設備,實行崗位負責制,嚴防被盜,丟失與破壞。
4.設備運行時必須完全處于正常狀態,不得在有隱患的狀態下工作,對其固定條件設置下劑量輸出要定期測量,校準,發現問題立即停機。
5.要重視放射性工作人員的醫療保健和身體健康,定期體檢與放射有關的特殊項目,填寫健康檔案,保證每年一個月的保健假,發現超劑量時要及時調查,并提出解決措施。診療過程中,集中精力觀察患者狀態,遇有特殊情況,應中斷診療,入機房保護病人及機器,作必要的緊急處理,將事故情況分頭告知維修技術人員或相關臨床醫生,診療結束將機器恢復原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