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深基坑施工應急搶險措施
深基坑施工應急搶險措施
基坑開挖和支護施工過程中,由于破壞了土層中的原有的應力平衡,坡面肯定會發生變形,直到達到新的平衡。為此當基坑開挖深度超過6米后,即在坡頂上口外翻的混凝土面上用經緯儀設置觀測點,對坡面的位移進行觀測;同時在整個施工過程中對地面和周圍墻面等注意進行觀察。最大坡面變形量不超過3‰,當發現坡面的安全存在問題時,應采取相應措施:
1支護及降水工程應急搶險措施
1.1在施工過程中,就要進行預防,嚴格按設計施工方案進行施工,并在邊坡建立相應的位移觀測點;
1.2如觀測點累計位移量超過3‰,應停止當前開挖,并對邊坡進行加固處理;
1.3注意周邊現場管線情況,杜絕管道水滲漏,噴錨護坡安全的最大隱患是水,為此施工過程中對少量地下滯水,一定要將其引出。同時對地表水亦應做好排水工作,不能使其滲入,特別是在基坑周圍不得有滲水井的存在。若發現基坑四周有地下管線跑漏水的現象時,一定要將其處理妥當?;铀闹芷马斒┕龅貞M行硬化處理,以保證施工機械以均布荷載的形式作用于坡面;
1.4由于施工速度過快,錨桿砂漿尚未凝固,錨桿沿不能起作用時坡面發生較大位移時,應和土方施工單位加強配合,安排好施工順序,避免發生上一步坡面剛施工完就立即開挖的情況發生;
1.5當坡頂部分地段的土質情況不好時(如坡頂附近有近期挖溝且回填不密實的松動土層),采用通過錨桿設置地面拉筋的辦法進行固定;
1.6在坡面變形較大的地段另補設錨桿,通過槽鋼對坡面施加預應力的方法來控制坡面的變形,必要時可將該坡面回填,待變形得到控制時再將該坡面挖開;
1.7當發現坡面位移較大時,現場應設專人24小時不間斷的注意觀測,發現問題及時通過有關技術人員進行處理。
2土方工程應急搶險措施
在土方開挖過程中,如出現滑坡跡象(如裂縫、滑動等)時,應立即采取下列措施:
2.1暫停施工,必要時,所有人員和機械撤至安全地點;
2.2通知現場管理人員,迅速采取處理措施,如用挖掘機在坡腳迅速回填;
2.3根據滑動跡象設置觀測點,觀測滑坡體平面位移變化,并做好記錄。
2.4局部坍塌:在砂層中開挖時,如果裸露時間較長,極易失去水分,受到擾動會使砂層成片剝落。為減少對砂層擾動機會,縮短清坡到支護時間,將開挖分段長度減到3~5m一段,并改變施工工序,清坡后,立即編網并噴射混凝土。對于地下污水管靠近邊坡很近的地段,土質較差,如果不能按照原定方案施工,可以在開挖到污水管頂標高時,打入豎向鋼筋,防止局部土體塌落,然后繼續下挖進行支護(亦即采用超前支護)。
2.5地表裂縫:在整個施工開挖過程中,應連續觀察鄰近地表、地物的開裂、變形情況。一般情況下,地表發生細小裂縫和緊靠基坑的一般建筑物出現裝修層的輕微開裂可以視作正常,但必須密切追蹤發展趨勢并及時采取特殊處理措施。當裂縫出現不斷加速發展并延伸時,必須停止原定施工過程,修改支護參數并及時加固。當基坑頂部的側向位移與當時開挖深度之比超過3‰時,應密切加強觀察并及時對支護采取加固措施,必要時增用其它支護方法。
篇2:Z水電站防洪搶險應急預案
某水電站防洪搶險應急預案
一、編制目的
為全面提高應對洪水災害的快速反應能力,及時有效地組織開展防汛抗洪搶險救災工作,最大限度地減輕洪水災害造成的損失,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依照國家有關法律,結合我站實際情況,特制定本預案。
二、編制依據
本預案的編制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汛條例》、《水庫大壩安全管理條例》、《重大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等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
三、適用范圍
本電站因以下因素導致重大險情時適用本預案:
1、超標準洪水;
2、工程隱患;
3、地震災害;
4、地質災害;
5、上游水庫潰壩;
6、上游大體積漂移物的撞擊事件;
7、戰爭或恐怖事故;
8、其他。
四、實施原則
(一)以人為本,科學高效。把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自身健康作為防洪應急工作的出發點,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依靠各級領導、專家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建立科學、高效的水電站防洪搶險應急工作機制,提高科學指揮能力和應急工作技術水平,不斷完善救助手段,切實加強應急救援人員的安全防護,最大限度地減輕洪水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和危害。
(二)以防為主,防搶結合。堅持以防為主,把預防洪水災害作為防洪應急工作的中心環節和主要任務,完善工作機制,運用信息化手段,加強預測、預警、預防工作;把一般洪水災害的預防和水電站防洪應急工作有機結合起來。
(三)依法規范,果斷處置。洪水災害發生后,要嚴格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果斷處置,嚴防災害進一步擴大。
(四)統一領導,分級負責。以行政首長負責制、統一指揮、統一調度、全力搶險、力保人員和工程安全為原則,服從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的統一指揮。
(五)資源整合,信息共享。按照條塊結合、降低成本的要求,充分利用各鄉鎮、各部門的現有資源,發揮駐軍、武警部隊、民兵預備役人員的骨干作用和突擊隊作用,講求救災實效。建立健全應急通信聯絡系統,使水電站防洪應急工作指揮機構、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工作機構之間實現通信暢通,信息共享。
五、預案啟動
本預案由電站安全生產管理負責人決定啟動實施。
六、應急組織機構與職責
(一)組織機構
成立電站防洪搶險應急指揮部,由電站法人代表任總指揮,電站安全生產管理負責人任副總指揮,其他有關人員為指揮部成員。
(二)職責
(1)貫徹執行國家有關防洪工作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傳遞上級防洪救災工作指令。
(2)指揮電站防洪搶險應急工作,請求當地政府和相關部門、駐地部隊對受災地區進行抗洪救災。
(3)及時了解掌握汛情、災情和抗洪救災應急工作情況,并上報當地政府防汛抗旱指揮部和縣抗旱防汛指揮部,為指揮部主要領導提出抗旱防汛決策參考意見,并具體實施防洪救災的有關工作。
(4)在我站發生重特大水電站洪水災害時,組織召開水電站防洪搶險工作應急會議,聽取災情匯報,安排部署水電站防洪救災應急工作。
(5)組織開展防洪搶險應急工作的信息報送和新聞報道工作。
(6)制定和修訂《水電站防洪搶險應急預案》。
七、災情監測、報告和處置
(一)災情監測
電站要根據氣象部門的預報,加強對水情、雨情的監測,劃分監測區域,確定監測點,明確監測項目,落實監測人員,配備必要的設備、設施,形成通暢的信息傳輸報送渠道。特別是要結合本站的實際情況,對重點險工險段、重點防洪區域進行全天候監測,發現異常情況,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處置。
(二)災情報告
電站發生重特大洪水災害時,電站防汛搶險應急指揮部應在30分鐘內向所在鄉鎮人民政府防汛指揮部和縣防汛指揮部報告。報告內容包括:水電站洪水災害發生的時間、地點、范圍、雨情、水情、傷亡人數、損失程度、救災情況及生產生活方面急需解決的問題等。
(三)災情處置
1.受災電站防汛搶險應急指揮部立即組織應急救援隊搶險救災,并將災情及搶險救災情況上報所在鄉鎮人民政府防汛指揮部和縣防汛指揮部。
2.縣防汛指揮部搶險救援隊伍趕到搶險現場后,由其負責統一指揮抗洪搶險工作;電站防洪搶險應急指揮部要按照縣防汛指揮部的統一部署,全力以赴配合抗洪搶險救災工作。
八、保障措施
(一)堅持實行水電站防洪安全責任制。以法人代表負責制為核心,堅持統一指揮、分級負責、部門協作的原則,汛前落實水電站庫壩防洪重點部門領導責任制,分級、分部門、分項目落實責任人,明確職責,并報有關部門備案。
(二)堅持搞好防汛安全檢查工作。防汛安全檢查是發現工作疏漏和問題,消除隱患,督促落實防洪保安措施的重要手段。要堅持搞好汛前、汛中、汛后檢查工作,特別是汛前大檢查,要對水電站安全度汛的各項工作和防洪設施集中時間進行一次全面檢查,查責任落實、查預案制定、查物資儲備、查通訊保障、查隱患消除,對水庫壩體、泄水閘門、渠道險段、備用電源、通訊設備、防汛物資等進行重點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把隱患消除在汛期到來之前。
(三)切實做好抗洪搶險救災的準備工作。要立足抗大洪、搶大險,全面做好抗洪搶險救災準備工作。一是要認真分析電站庫壩、渠道險段、高邊坡深基坑地段、易塌方溜方地段、局部暴洪和泥石流多發區可能發生的險情,根據抗洪搶險的實際需要,組織落實好常備搶險隊伍,儲備好搶險物資,保證搶險需要。二是要按照預防特大洪水的要求,制定異地調運搶險物資的方案,明確方案的啟動條件,確保發生緊急情況時及時有序調運搶險物資。
九、責任追究
在水電站的防洪搶險應急工作中,任何單位和個人都必須服從指揮部的決定和命令,認真履行職責,落實各項工作,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對玩忽職守、有令不行、工作不力者,依照相關法規及黨紀政紀予以嚴懲;情節嚴重的,移交司法機關追究法律責任。
十、具體措施
密切與當地政府、防汛部門、氣象部門聯系,及時了解水情、雨情,
當本流域上游可能發生重特大洪水災害時,應提前加大發電流量,壩頭水位超過設計洪水位時,經站長下令可打開沖沙閘泄水。
十一、本預案自發布之日起執行,遇情況變化時再作相應調整。
篇3:項目部防汛應急搶險機構的職責
項目部防汛應急搶險機構的職責
(1)執行國家有關防汛工作的法規和政策。
(2)分析汛情特點,制定防汛搶險措施和方案。
(3)負責向上級報告汛情和現場防汛搶險情況。
(4)發生險情后,負責救援工作的組織、指揮,向救援部門發出各種救援行動指令。
(5)為防汛搶險配備必要的救援物資、交通、通訊保障。
(6)組建項目部應急搶險隊,組織實施和演練,掌握現場搶險救援的基本技能。
(7)保證施工現場道路暢通,在發生險情時,保證救援人員、物資及時到達搶險現場。
(8)建立健全應急搶險工作檔案,包括:應急搶險指揮機構名單;搶險、救援基本技能學習培訓活動記錄;應急搶險器材、設備目錄;應急搶險救援記錄;險情發生后上報上級單位及救援單位的聯系方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