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住宅工程消防環境保護措施

住宅工程消防環境保護措施

2024-07-11 閱讀 8556

住宅項目工程消防與環境保護措施

一、消防措施

1、按生活區域、施工區域、庫存區域和用火處要有足夠的消防器材,干粉滅火器不少于6組,消防器材應有防曬防雨措施,配置合理,消防器材旁邊應有"消防制度"、"消防成員"牌子和消防標語。附近不得堆物,消防工具不得隨意挪用。

2、現場動火應有動火審請和動火監護,動火審請要有安全科審批簽字方可進行。明火作業有專人看守。

3、穿墻電線或靠近易燃物的電線要穿管保護,燈具與易燃物要保持安全距離。

4、現場焊工均應接受過消防知識教育,持有操作上崗證。

5、現場木材堆放不宜過多,易燃易爆物品的庫房門口不應堆放雜物。

6、工棚內的燈具,電線都應絕緣保護,燈具與易燃物一般應保持30cm間距,使用大燈泡時要加大距離,工棚內不準使用碘鎢燈照明,電爐取暖。

消防人員名單(略)

二、環境保護措施

1、防止揚塵措施

(1)施工垃圾,必須搭設封閉式臨時專用容器裝運,嚴禁凌空拋撒和隨地傾倒,施工垃圾適時灑水及時清運,減少揚塵。

(2)細粉、散物料,盡量采用車或罐、箱封閉存放并嚴密遮蓋,卸運時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揚塵。

(3)現場道路及時灑水,泥土及時清運。出大門車輛輪胎必須沖洗干凈。

(4)現場用煤采用無煙煤,嚴格控制煙塵排放度。

2、防止泥砂、污水煙塵措施

(1)凡進行混凝土、砂漿等攪拌作業的現場,必須設置沉淀池,使清洗機械和運輸時的污水經沉淀后,方可排入污水道。

(2)現場存放油料的庫房,進行防漏處理,儲存和使用都要采取防止跑、冒、漏污染等措施。

3、防止施工噪音污染

遵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施工場界噪音限制》(GB12523-90)制定降噪的相應控制措施。

施工現場的噪音可以分為人為產生的噪音(操作人員的呼叫、吵鬧、模板拆除)和施工機械噪音(打樁機、打夯機、砼攪拌機、切割機、電鋸、空壓機、磨光機等)我項目部根據分類分別制定以下措施:

(1)人為造成的噪音污染的預防措施:

1)對現場的工人,機械操作工進行培養教育,使其樹立正確的環境意識,在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工作習慣,做到依照規章制度、按程序操作,杜絕違章作業。

2)支模板、拆模板的時間,經連按排在白天進行,操作人員作業時對模板輕拿輕放,嚴禁從高處扔下,砼試模板與模板的摩擦盡量減少。

3)現場作業的工人,無論在何時,不準大聲的喧嘩,相互的追逐叫喊,不準在作業面及施工現場大聲唱歌。

4)在裝卸材料、現場的垃圾等物品時,都應輕裝輕放,碼放整齊。

(2)機械造成的噪音污染:

1)現場砼攪拌房,四周用隔音材料砌筑,房屋的中層用竹笆片,草袋滿鋪,上層設油毛氈房屋頂層用鋼架板鋪設。

2)砼澆筑時,降振動棒開啟后盡快插入振搗減少空氣噪音,同時,作業時振動棒不得與鋼筋及模板打架,不得在空間將振動棒開啟與鋼管等物打架,造成過大的噪音。

3)磨光機的應用一般在水磨石地面等,在大漠室內地面時,用隔音材料將室內外隔開,作業人員必須配戴耳帽,在室外作業時亦應用隔音材料設簡單的隔音棚,以防噪音擾民。

4)砼攪拌作業上料時,石頭、砂子裝運場所運用全封閉的隔音材料,砼攪拌機用轉時,下料時,下料口周圍用隔音材料封閉。

5)挖掘機作業時,不得一次挖掘土方量過大或油門開得過大引其噪音。

6)在中午的休息時間,以及夜間十點鐘以后應停止施工。

7)機械的擺放應盡量遠離居民區,不得以必須在居民區擺放時,必須設置有效的隔音措施并嚴守作業時間,不得在居民休息時間作業。

8)機械不能鄰近擺放,且各機械盡量不要同時作業。

9)進入施工現場的所有機械在運轉時必須根據不同的情況設置不同的隔音設備。

10)運輸材料及其他物品時,進出施工現場的車輛嚴禁鳴號。

11)對機械各部位應定期,定人的進行保養、檢修。

12)凡是有噪音的機械操作人員,必須在作業時戴耳帽。

4、防止施工現場光污染

施工現場夜間照明燈光不射入周圍居民家中,采取遮光措施。

5、水、電、能源的節約使用

最大限度地節約水、電能源。水、電消耗量降低1%。

6、廢棄物控制措施

加強固體廢棄物的管理,減少固體廢棄物的產生,充分合理的利用。固體廢棄物要無害化處理,固體廢棄物減少或防止環境污染,使項目部的固體廢棄物排放符合國家有關法規的要求。

1)施工現場的固體廢棄物,有項目部指定責任人清理。

2)廢棄物在清理集中過程中,粉沫狀或易散落的固體廢棄物應堆放整齊,按分類從放,有害廢棄物設專用儲存箱。

3)生活廢棄物按不同性質進行分類,明確劃分存放地點,廢棄物應堆放整齊,按分類存放,有害廢棄物設專用儲存箱儲存。

4)對于可以利用的廢棄物,如:包裝材料紙張等有項目部與工程公司管理部門協商,根據市場價格聯系廢品公司進行回收。

5)不可回收的無害廢棄物送到環衛局規定的垃圾場所處理,不可回收的廢棄物(有害)送環衛局指定的場所處理。

6)廢棄物有存放地向外運輸時,裝車應分類堆放,對運輸過程中以撒落振落的廢棄物,需采取措施如:加蓋蓬布等,防止路途撒落。

7)廢棄物外運時,應有專人作好外云托運單,做到車車有帳,車車有單。

8)對于可以二次利用的廢棄物,項目部派人經過加工后進行利用,做到節約材料,降低工程造價。`

三、保健急救

1、建立急救小組,小組成員經培訓合格后方可上崗;健全保健醫藥箱,急救措施和急救器材;定期開展衛生防病宣傳教育。

保健急救組成人員名單(略)

2、施工現場急救措施

1)現場配備醫藥急救箱,內裝創可貼、紗布等應及藥品,施工現場配備陰極擔架。

2)司醫生巡回檢查工地,負責一般疾病的治療和急救知識的教育。施工現場配備專業或兼職的經過培訓的急救人員。

3)外加劑、防凍劑堆放處應設置經世牌,以防誤食中毒。

4)不定期對職工進行防病知識的宣傳或在宣傳欄上宣傳常見病、多發病的預防措施和方法。

5)高溫季節除保證開水供應外,還要供應防暑降溫食

品和藥品。

6)重大病情和人員傷害事故撥打急救中心電話(120)或送就近醫院救治。

7)高空作業人員如場前應進行體檢,對患有心臟病、高血壓等不宜高空作業這拒絕上崗。

8)常見突發病情況的急救措施和知識。(見第九章)

篇2:汽修廠環境保護制度

汽車維修廠環境保護制度

1、認真貫徹執行“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的環境保護方針,遵守國家《環境保護法》、《大氣污染防治法》、《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等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規章及標準。

2、積極防治廢氣、廢水、廢渣、粉塵、垃圾等有害物質和噪聲對環境的污染與危害,按生氣工藝安裝、配置“三廢”處理、通風、吸塵、凈化、消聲等設施。

3、定期進行環境保護教育和環保常識培訓,教育職工嚴格執行各工種工藝流程,工藝規范和環境保護制度。

4、嚴格執行汽車排放標準,全面實施在用車輛的檢查/維護制度(I/M制度),控制在用車輛的排放污染,在維修作業過程中,嚴禁使用不合格的凈化裝置。

5、嚴格執行車輛噪聲抑制技術標準,確保修竣車輛的消聲器和喇叭技術性能良好,在維修作業過程中,嚴禁使用不合格的消聲裝置。

6、車輛竣工出廠前,要嚴格檢查車輛尾氣排放和噪聲指標,對尾氣排放和噪聲指標不符合國家標準的,不得出廠。

篇3:汽修廠環境保護管理制度

汽車修理廠環境保護管理制度

1、車間廢物、廢渣、廢輪胎及垃圾集中收集,有效處理,保持環境整潔。

2、有毒、易燃、易爆腐蝕劑等有害物質排放要符合國家環保部門有關規定,不得亂丟、亂放,必須放在指定區域內,不得危害人民群眾身心健康。

3、車間"三廢"(廢油、廢液、廢氣)必須放入配置處理三廢的設施里,不得亂倒。

4、車間排水、通風、吸塵、消聲等設施要經常打掃和清洗。每天下班各班組要打掃作業場地,保持車間環境清潔衛生。

5、維修作業時,車間的噪聲不得影響和干擾周圍住戶的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