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防雷措施
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建筑物是否需要進行防雷保護,應采取哪些防雷措施,要根據建筑物的防雷等級來確定。對于一、二類民用建筑,應有防直擊雷和防雷電波侵入的措施;對于第三類民用建筑,應有防止雷電波沿低壓架空線路侵入的措施,至于是否需要防止直接雷擊,要根據建筑物所處的環境以及建筑物的高度、規模來判斷。
一、防直擊雷的措施
防直擊雷采取的措施是引導雷云與避雷裝置之間放電,使雷電流迅速流散到大地中去,從而保護建筑物免受雷擊。避雷裝置由接閃器、引下線和接地裝置三部分組成。
(一)接閃器
接閃器也叫做受雷裝置,是接受雷電流的金屬導體。接閃器的作用是使其上空電場局部加強,將附近的雷云放電誘導過來,通過引下線注入大地,從而使離接閃器一定距離內一定高度的建筑物免遭直接雷擊。接閃器的基本形式有避雷針、避雷帶、避雷網、籠網4種。
避雷針的針尖一般用鍍鋅圓鋼或鍍鋅鋼管制成。上部制成針尖形狀,鋼管厚度不小于3mm,長為1~2m。高度在20m以內的獨立避雷針通常用木桿或水泥桿支撐,更高的避雷針則采用鋼鐵構架。
磚木結構房屋,可將避雷針敷于山墻頂部或屋脊上,用抱箍或對鎖螺栓固定于梁上,固定部位的長度約為針高的1/3。避雷針插在磚墻內的部分約為針高的1/3,插在水泥墻的部分約為針高的1/4~1/5。
避雷針的保護范圍可以用一個以避雷針為軸的圓錐形來表示。圖6-7-2為單根避雷針保護范圍示意圖,如果建筑物正處于這個空間范圍內,就能夠得到避雷針的保護。
避雷帶是用小截面圓鋼或扁鋼做成的條形長帶,裝設在建筑物易遭雷擊部位。根據長期經驗證明,雷擊建筑物有一定的規律,最可能受雷擊的地方是屋脊、屋檐、山墻、煙囪、通風管道以及平屋頂的邊緣等。在建筑物最可能遭受雷擊的地方裝設避雷帶,可對建筑物進行重點保護。為了使對不易遭受雷擊的部位也有一定的保護作用,避雷帶一般高出屋面0.2m,而兩根平行的避雷帶之間的距離要控制在10m以內。避雷帶一般用
篇2:電視塔工程防雷施工技術措施
電視塔工程防雷施工的技術措施
**新電視塔工程屬二類防雷建筑,采用聯合接地系統,接地采用TN-S系統。設計上是采用新電視塔頂部安裝避雷針作接閃器,結構鋼外筒作引下線,基礎鋼筋作接地極,接地電阻應小于1歐姆,并要求室內接地線與相近引下線作等電位連接。
采取防雷措施是防止或減少建筑物遭受雷擊的重要方法。電視塔因其高聳,雖然在防雷設計時從多方面考慮了防直擊雷、防感應雷、防雷電波侵入的安全技術措施,但是在主體施工階段,它的各項防雷安全技術措施尚在實施完善之中,并未形成完備的防雷能力,此時要采取臨時性的防雷措施,以避免在施建筑物遭受雷擊,而且還能避免傷及施工人員、損壞施工設備。
2.1施工作業層防雷安全技術措施
2.1.1充分利用現場高塔防雷
1)在塔吊的塔帽尖上焊接避雷針,針長1-2m,采用圓鋼時其直徑不小于16mm;采用鋼管時其直徑不應小于25mm;
2)利用可靠連接的塔吊塔身的金屬結構體作防雷引下線;
3)塔吊塔身和高層建筑的防雷接地裝置(樁基、基礎底板鋼筋或人工接地極)可靠焊接,實現塔吊的防雷接地,其接地電阻值不應大于4Ω;
4)在塔吊和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圖上,按比例以塔吊中心為圓心,按防雷要求的保護角度,確定高塔避雷針的實際保護范圍。查看塔吊避雷針能保護施工作業層的那些部位,還有那些部位不能被其所保護;
2.1.2塔吊避雷針保護范圍外的施工作業層的防雷措施:
1)防直擊雷措施
高層建筑多用其框架柱主筋作為防雷引下線,因而施工作業層的防雷,可利用加高一層該防雷引下線框架柱主筋,做臨時避雷針實現防雷的方法(主筋防雷)。外圍鋼結構的施工必須先做好防雷施工或做好臨時防雷連接。防雷引下線主筋間必須是可靠的電氣連接:當采用電渣壓力焊接時,接頭可不做其他焊接處理;當采用搭接時,必須雙面焊,焊長≥6d(d為鋼筋直徑),填滿兩鋼筋間縫隙,并高出鋼筋面1mm為宜;
2)常用電氣設備的防雷保護
主體施工時,操作層常用電氣設備有電焊機、電渣壓力焊機、移動式配電箱、振搗器等,這些設備的高度均小于1.2m(移動式配電箱下皮距地一般為0.6m),沒有形成最高點,故能被塔吊(主筋)避雷針所保護;
施工作業層內的電氣設備,除應做好保護接零外,均應做好防雷接地、重復接地;對建筑物外附式電梯或豎井架等均需做好防雷接地,并進行計算驗證,查看是否在塔吊避雷針(主筋避雷針)有效保護范圍之內,否則應單獨設置避雷針。
3)防側擊雷措施
框架柱的防雷引下線處焊接預埋鐵,通過預埋鐵用直徑8mm的圓鋼連接外爬模架,各連接點必須保證是電氣連接;外圍鋼結構的施工必須先做好防雷施工或做好臨時防雷連接。
各防雷設施必須與建筑物的防雷接地裝置可靠連接,建筑物的防雷接地裝置,其接地電阻值不應大于1Ω。
4)防雷電感應措施
建筑物內的電氣設備、臨時上水管道、電纜金屬外皮等均應和原有永久的接地裝置可靠焊接;
平行敷設的臨時上水管道、構架、電纜金屬外皮等長金屬物,其凈距小于100mm時應采用金屬線跨接,跨接點的間距不應大于3Om;
建筑物的防雷接地裝置,其接地電阻值不應大于1Ω;
5)防雷電波侵入措施
引入建筑物內的低壓電氣線路全線采用電纜直埋敷設,在入戶端將電纜的金屬外皮、預埋鋼管等和建筑物的防雷接地裝置可靠焊接;
引入建筑物的臨時上水管道采用埋地入戶,在進出建筑物處均應和建筑物的防雷接地裝置可靠焊接;
在電源線路引入建筑物的總配電柜處裝設過電壓保護器,如放電間隙、避雷器或半導體器具等。
2.2組織管理措施
1)施工前由電工工長(技術員)負責向操作者進行書面技術交底,并設專人負責檢查,確保防雷安全技術措施的落實。
2)雷雨天氣時,嚴禁在露天施工作業層及鋼結構的外圍或近邊作業,嚴禁有人在上面逗留。
3)施工作業層內移動式配電箱的高度不應超過1.2m;且用畢后的電氣設備宜設專人負責存放于塔吊避雷針的有效保護范圍內。
4)施工作業層電氣設備的電源必須設地面總開關(附帶過電壓保護器),保證下班或雷雨天氣時,能切斷施工作業層電氣設備的電源,并設專人負責檢查落實。
5)外懸挑架子的立桿搭設時,在施工作業層上的高度應滿足相應的最小保護高度值,否則應按規定裝設避雷針。
6)應定期不定期地檢測防雷接地的接地電阻值,并做好記錄。
7)下列因素之一發生變化時,應及時對原防雷措施進行計算驗證、修改方案并實施,使防雷安全技術措施處于動態控制中:
*施工作業層升高;
*外懸挑架子升高;
*建筑物平面發生變化;
*建筑物層高發生變化;
*塔吊升高。
8)主體封頂后,應在每根框架柱防雷引下線處(建筑物易受雷擊的部位)焊接避雷針。屋頂正式防雷措施完成前,嚴禁破壞臨時防雷避雷針。
9)裝修階段也應注意做好各項防雷措施的落實與檢查工作。
10)天線的安裝施工過程中的防雷技術措施
由于塔體安裝完成后尚有一臺塔吊,比塔頂遠高出幾十米,塔吊的塔帽尖上焊接的避雷針可對塔頂上的施工起著防雷的保護作用,其防雷的保護范圍,具體可根據《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GB50057-94)(2000版)附錄四進行計算。天線安裝過程中,特別是當天線頂升高度接近并超過塔吊高度時,應注意防雷安全。
可考慮如下:
當天線頂升過程中,下部已安裝的天線鋼結構上端與即將頂升的天線鋼結構底座用兩根95mm2的銅電纜連接起來,這時測量即將頂升的天線的接地電阻,不應大于1Ω;
油缸頂升、兩電纜逐漸被拉直;
加進一節構件,進行聯接,然后將一根電纜從上部拆下,將其連接到新一節的構件的下部,完成后再對另一根電纜進行如上的拆裝;
注意:兩根電纜不要同時拆裝,以保證每個時刻天線都能良好接地。為了保證接觸良好,可用經過機械加工的接線板焊接在構件上,作為聯接電纜之用。重復以上過程。
其它注意:
塔的頂部施工過程中,應先對塔的周邊的避雷帶進行施工,并良好接地、檢測合格。
堆放在塔的頂部的大型構件,應臨時接地;
雷電天氣禁止施工。
雷電天氣,停止施工之前,應安頓好未完全安裝好的構件,如暫時固定和保證接地良
好。
篇3:某塔吊防雷接地措施
塔吊防雷接地措施
根據現場情況,我部擬定以下方案:
(1)防雷接地極采用一字型接地體,打三根L50×50×2500mm的鍍鋅角鋼,接地極間距為5米,由中間接地極引至塔吊防雷引下線部位。
(2)接地網采用-40×4mm鍍鋅扁鋼。
(3)防雷引下線采用φ10鍍鋅圓鋼,防雷接閃器采用針式接閃器,針尖應高于塔頂1000mm。
(4)防雷接地連接處應焊接飽滿,焊接倍數應按規范規定要求,接地電阻≤4歐姆。
(5)塔吊電氣重復接地應單獨打一根L50×50×2500mm的鍍鋅角鋼,引至塔吊專用接地裝置,采用銅質編織軟線連接,接地電阻≤10歐姆。
具體做法如下圖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