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供電服務質量事故責任追究實施細則辦法

供電服務質量事故責任追究實施細則辦法

2024-07-11 閱讀 1143

Q/GDW060681

供電公司企業標準

Q/GDW-2008

目次

1.范圍1

2.規范性引用文件1

3.術語和定義1

4.質量與職責1

5供電服務事故的界定及分類2

5.1供電服務質量事故的界定2

5.2供電服務質量事故分類2

5.2.1輕度服務質量事故。2

5.2.2一般服務質量事故。2

5.2.3重大服務質量事故。3

5.2.4特別重大服務質量事故。3

6.供電服務質量事故責任追究處理程序3

7.供電服務質量事故的責任追究3

8附則4

9.報告與記錄4

附錄A(規范性附錄)5

附錄B(資料性附錄)6

前言

本細則為規范供電服務行為,提升供電服務水平,加強員工對供電服務工作的敏感性、主動性和責任心,切實提高公司供電服務質量體系的控制和執行力而制定。

制定本細則的目的是公司員工不履行或不正確履行工作職責時,經查確屬于人員工作差錯、行為過失、主觀故意等違反規定造成的工作質量、服務質量等問題,致使公司行風和優質服務工作出現不良后果,給予追究問責。

本細則起草人:***

本細則初(復)審人:***

本細則審定人:***

本細則批準人:***

本細則由***負責解釋。

版次:A/0

供電服務質量事故責任追究實施細則

1.范圍

1.1為貫徹實施《**省電力公司供電服務質量事故責任追究的暫行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號文),切實提高公司對電力營銷與服務質量體系的控制和執行力,規范供電服務行為,提升公司供電服務水平,結合**供電公司實際情況,制定本實施細則標準。

1.2本細則適用于**供電公司所屬各單位(包括各供電所、多經企業),在供電服務中發生的各類服務質量事故的處理。

1.3各單位要通過供電服務質量事故責任追究制度的執行,進一步加強供電質量分析,切實把供電服務質量事故責任追究制度作為保證優質服務的重要措施,實施從業務受理、內部傳遞、辦結回訪全過程以及停電預告、供電信息披露、業擴工程管理等環節進行質量把關,對產生的供電服務質量事故進行認真分析,查明原因,按照責任定位,考核和追究事故涉及人員的責任并制定防范措施。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

2.1《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法》

2.2《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供應與使用條例》

2.3《供電營業規則》

2.4《供用電監督管理辦法》

2.5國家電網公司《供電服務規范》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

3.1

供電服務質量事故

供電服務質量事故是指在供電服務過程中涉及工作質量、服務質量、電能計量質量等原因給客戶或本單位造成各種損失、與客戶發生糾紛、引起客戶投訴、發生法律訴訟、被新聞媒體曝光等后果,均為供電服務質量事故。

3.2

過失行為

過失行為是指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服務質量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導致產生事故。

3.3

故意行為

故意行為是指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的發生,導致產生事故。

4.質量與職責

4.1工作質量。指在供用電合同、業擴報裝、變更用電、客戶代理、抄核收管理等工作中,能夠履行崗位職責,正確執行與落實管理標準、工作標準、工作流程、工作程序和相關管理制度、規定等。

4.2服務質量。指在現場服務、窗口服務、95598服務、搶修服務和延伸服務等工作中,能夠履行崗位職責,正確執行與落實安全責任、服務規范、服務標準、服務承諾和相關管理制度、規定等。

4.3領導職責。全面貫徹國網公司、省公司及市公司的營銷服務管理制度、標準及相關規定;建立適應市場需求的電力營銷與服務的運行保障機制;制定和落實本單位營銷管理與服務的管理制度、質量標準、管理標準、工作標準、工作程序;按勞動定員和崗位任職標準組織開展供電服務;實施工作質量、服務質量、電能計量質量的分層監控、管理;定期檢驗員工培訓和實施動態考核合格上崗的常態用人制度,提高員工對規章制度的執行力,努力消除供電服務質量隱患,杜絕發生重、特大供電服務質量事故。

4.4員工職責。熟練掌握本崗位應具備的業務知識;全面履行崗位職責及供電服務規范;嚴格執行營銷管理與服務的質量標準、管理標準、工作標準、工作程序和相關制度、規定;認真參加崗位培訓并對本人的培訓質量和效果負責;提出改進操作過程的合理化建議;嚴禁掩蓋質量隱患,用心做好每一細節,不發生各種責任性差錯,不發生一般供電服務質量事故。

5供電服務事故的界定及分類

5.1供電服務質量事故的界定

有下列行為之一者,并造成一定后果和影響的,均為供電服務質量事故。供電服務質量事故的等級,視事故的損失或影響程度確定。

5.1.1辦理業擴報裝過程中,未按時限辦理,超過規定時限的。

5.1.2由于內部不協調,延誤了客戶停送電時間。

5.1.3未按規定周期、規定的日期抄算客戶電量電費。

5.1.4估抄、錯抄、漏抄客戶電量電費。

5.1.5未經審核或有差錯的發票發放到客戶手中的。

5.1.6不按規定時間對補交欠費客戶恢復送電的。

5.1.7辦理業務時,讓客戶等待時間超長,且未與客戶解釋道歉。

5.1.8因錯誤接線造成電量差錯的。

5.1.9安裝的電能計量裝置發生串戶未得到妥善解決的。

5.1.10供電現場服務、窗口服務、95598服務、搶修服務工作中,未使用文明用語,引起客戶反感并投訴的。

5.1.11供電現場服務、窗口服務、95598服務、搶修服務工作中,與客戶吵架、態度惡劣的。

5.1.12故障搶修措施不力,致使事故蔓延。

5.1.13計劃停電未按規定的日期向社會公布。

5.1.14計劃停電未按公布的時間停、送電。

5.1.15計劃停電時,未按規定向重要客戶通知、通知過期送達或通知內容有差錯。

5.1.16客戶業擴工程施工的周期超過合同約定時間,影響客戶如期送電。

5.1.17農村供電違反“四到戶”的行為。

5.1.18違反國網公司頒布的“三個十條”中明確規定的行為。

5.1.19其它違反國網公司頒布的《供電服務規范》中的行為。

5.1.20其它違反國網公司、山東省電力集團公司、煙臺供電公司、**供電公司對外承諾內容的行為。

5.1.21其它被媒體曝光確有過錯的行為。

5.1.22其它被司法判決敗訴的行為。

5.1.23其它違反供電服務規定的行為。

5.2供電服務質量事故分類

供電服務質量事故按照導致的經濟損失和社會影響程度,分為輕度服務質量事故、一般服務質量事故、重大服務質量事故、特別重大服務質量事故。

5.2.1輕度服務質量事故。

5.2.1.1因工作疏漏,造成20千瓦時<電量<500千瓦時或10元<電費<250元的差錯。

5.2.1.2可以諒解和彌補的事件(如一般糾紛等)。

5.2.2一般服務質量事故。

5.2.2.4因行為過失違反工作程序或規定(含承諾),雖可以諒解,但是已造成差錯電量≥500千瓦時或差錯電費≥250元的經濟損失。

5.2.2.2有一定社會影響的事件(如客戶投訴等)。

5.2.2.3因輕度服務質量事故處理不當或失控升級成為一般服務質量事故的事故。

5.2.3重大服務質量事故。

5.2.3.1明顯違反規章程序或規定(含承諾、合同、協議),難于被人諒解,而且已造成差錯電量≥10000千瓦時或差錯電費≥5000元的經濟損失。

5.2.3.2社會影響較壞的事件(如越級投訴、在當地媒體曝光、媒體公開道歉、司法判決敗訴等)。

5.2.3.3因一般服務質量事故處理不當或失控升級成為重大服務質量事故的事故。

5.2.4特別重大服務質量事故。

5.2.4.1違反規章程序或規定,或主觀故意違反工作程序和規定(含承諾、合同、協議),不被人諒解,而且導致差錯電量≥30000千瓦時或差錯電費≥10000元的經濟損失。

5.2.4.2延續時間較長、社會影響很壞的事件(如在省級以上媒體曝光、媒體公開道歉,司法判決敗訴且經濟賠償數額較大等)。

5.2.4.3因重大服務質量事故處理不當或失控升級成為特別重大服務質量事故的事故。

6.供電服務質量事故責任追究處理程序

6.1人民來信、來電、來訪、走訪、回訪、電話舉報、客戶投訴、媒體反映、企業內部自查、職工反映是發現供電服務質量事故的重要渠道,各單位發生供電服務質量事故后,相應工作人員應立即向單位供電服務質量第一責任人匯報,“一般質量事故”等級的事故應同時向供電服務質量事故責任認定專家組匯報,重大及以上等級的事故還應同時向供電服務質量事故責任追究領導組匯報。對于發生重大等級及以上事故需向市公司領導組、專家組匯報。

6.2供電服務質量事故責任追究認定專家組負責組織對事故(件)的調查、事故分析、事故責任認定、事故責任追究處理;縣公司發生特別重大責任事故,應在24小時內報市公司,事故責任追究由市公司工作組進行。

6.3專家組在組織事故責任追究工作時,可邀請有關專家或有關專業人員參加,未經邀請,其他人員不得參加供電服務質量事故的責任追究工作。

6.4發生供電服務質量事故的所在單位、部門、個人應妥善保存有關現場資料、標本、原始資料,嚴禁涂改、偽造、隱匿和銷毀。

6.5負責供電服務事故責任追究的工作人員有權查閱相關資料和詢問相關人員,各單位和個人應積極配合,不得推諉拒絕。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干擾專家組的工作,不得威脅、利誘、辱罵、毆打專家人員。

6.6供電服務事故責任追究認定時限:輕度質量事故不超過2個工作日;一般質量事故不超過5個工作日;重大質量事故不超過15個工作日;特別重大質量事故不超過30個工作日。

6.7專家組負責擬定事故調查報告和責任追究的處理意見,事故的處理意見需經領導組批準后執行。

6.8供電服務質量事故責任追究工作未終結前,任何人不得擅自對外泄露調查處理情況,違者由領導組視情況輕重給予口頭批評、書面批評、警告等處分。

6.9發生特別重大,或認為有必要的供電服務質量事故,由省公司組織、參與調查,提出核查結論,責成事故單位按規定處理。公司對認為有必要的供電服務質量事故,可提請市公司調查處理。

6.10建立供電服務質量事故責任追究的臺帳,如實填寫供電服務質量事故責任追究的情況,按月報市公司。

7.供電服務質量事故的責任追究

7.1發生供電服務質量事故的,在調查核實后,按責任人崗位的責任,對事故的直接責任人和相關領導實施責任追究,并給予相應的處罰。

7.2供電服務質量事故視影響、損失和危害程度追究責任,給予直接責任人的相應的處罰,情節嚴重或造成巨大經濟損失觸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機關依法查處。

7.2.1輕度質量事故:給予公開批評、向客戶道歉,并由個人按實經濟賠償;屢屢發生類似事故的,同時給予警告處分。

7.2.2一般質量事故給予公開批評、向客戶道歉,并由個人按實經濟賠償;屢屢發生類似事故的,同時給予警告或記過處分。

7.2.3重大質量事故給予記過、記大過或留用察看處分,由個人按實承擔必要經濟賠償。

7.2.4特別重大質量事故給予記大過、留用察看或解除勞動合同的處分,情節嚴重或造成巨大經濟損失觸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機關依法查處。達不到解除勞動合同處分的,由個人按實承擔必要經濟賠償。對于受留用察看及以下處分的可以同時執行待崗、下崗、轉崗等企業內部崗位動態管理中的有關規定。處分期滿或待崗、下崗期滿后,必須經過新崗位培訓與考核試用,合格后方能正式上崗,但原則上調整崗位不再安排原崗。

7.3對確實因工作責任不到位(如制度不健全、管理責任不落實和缺少質量監督保證措施等),甚至錯誤指揮、糾錯或挽回影響不力,造成“一般及以上供電服務質量事故”或導致事故性質升級的,要對發生事故的責任單位進行經濟責任制考核,同時對發生的事故按影響、損失和危害程度追究有關領導責任,并按照領導干部管理權限,給予相應的行政批評、通報批評、警告、記過、記大過處分,并可進行職務和職位調整。

7.4對輕度質量事故、一般質量事故是因為責任人過失行為而導致產生的按照6.7之規定處理。是因為責任人故意行為而導致一般質量事故的,由個人加倍承擔經濟賠償,同時處分的底限為記大過。屬于重大質量事故的,由個人承擔經濟賠償,處分的低限為留用察看,屬于特別重大質量事故的,按規定程序予以解除勞動合同,情節嚴重或造成巨大經濟損失觸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機關依法查處。

7.5領導干部故意指揮、授意而導致一般質量事故的,由個人按實經濟賠償,并予撤職處分;導致重大及以上質量事故的,按規定程序解除勞動合同;同時根據從屬關系對應減輕直接責任人的處分。

7.6發生虛報、隱瞞等欺騙手段掩蓋事實真相的供電服務質量事故,從嚴追究直接責任人、責任人所在單位和有關領導的責任。

8附則

8.1依法保護供電服務質量事故責任追究工作人員的權益和人身安全,對發生有打擊報復或惡劣中傷工作人員的行為,一經查實,按規章制度嚴肅處理,嚴重者提請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8.2本規定未盡事項按公司其他有關規定處理。

8.3本規定自公布之日起執行。

8.4本規定解釋權屬****。

9.報告與記錄

表1列出了執行本細則形成的報告與記錄。

表1負荷控制系統管理報告與記錄匯總表

序號

報告和記錄編號

報告和記錄名稱

填寫崗位

保存地點

保存形式

保存期

1

1

事故調查報告

認定組

領導組

文本

長期

2

2

事故責任追究處理意見

認定組

領導組

文本

長期

3

3

服務質量事故責任追究臺帳

領導組

領導組

電子文檔

長期

篇2:鐵路牽引供電技術裝備政策

1?總則

1.1?編制目的

電力牽引是一種先進的牽引動力。在繁忙干線、運煤專線、長大坡道、長隧道及高速鐵道等線路上具有明顯的優越性和良好的經濟效益。在《鐵路主要技術政策》中已明確提出“大力發展電力牽引”,電力牽引在三種牽引方式中將逐步占主導地位。

我國電氣化鐵路發展已有三十多年的歷史,到1997年,電氣化鐵路營業里程已突破一萬公里,在促進鐵路技術進步、發展重載運輸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為了貫徹落實“科技興路”的戰部署,實現鐵路“九五”計劃及2010年長期規劃綱要,特制定《鐵路牽引供電主要技術裝備政策》。

1.2?編制指導思想

《鐵路牽引供電主要技術裝備政策》貫徹安全第一的指導思想,取既有電氣化鐵路建設和運行的經驗教訓,立足當前,著眼未來,積極研究推廣成熟的國內先進技術,促進牽引供電技術裝備水平不斷提高,使之適應鐵路改革和發展的需要。

1.3?編制原則

1.3.1?《鐵路牽引供電主要技術裝備政策》是《鐵路主要技術政策》的子政策,是制定牽引供電裝備有關標準、規程、規范的重要依據之一。

1.3.2?積極采用或等效采用國際標準,盡快實現與國際接軌。

1.3.3?發展牽引供電技術裝備應貫徹安全適用、技術先進、經濟合理的原則。

1.3.4?與牽引供電系統密切相關的專業和部門應協調配合。

2?牽引供電系統

2.1?供電方式與受電電壓

供電方式采用帶回流線的直接供電方式或AT供電方式。有條件的地方積極研究雙邊供電方式。

受電電壓采用110kV或220kV,有條件的地區盡量采用220kV受電。

2.2?供電能力

供電能力必須與運輸能力相匹配,滿足規定的列車重量、密度和速度的要求,并留有一定的裕度。

2.3?樞紐供電

樞紐供電須結合相鄰線的電氣化統一規劃,各線路及編組站、大型客站應具有相對獨立性和相互供電的靈活性。

2.4?絕緣水平

牽引變電所、接觸網、電力機車的絕緣水平,應按系統考慮,合理配合。對污穢嚴重或維修天窗困難區段,應加強絕緣,并考慮維修條件。

2.5?功率因數、諧波、負序電流

積極解決功率因數、諧波和負序問題。加快研究實用的可調無功補償或綜合補償裝置。

3?牽引變電所

3.1?牽引變壓器的接線型式選擇應遵循有利于改善負序、提高容量利用率、降低電壓損失的原則。

3.2?牽引變壓器必須具備較強的過負荷能力和抗短路的能力,并逐步經國家檢驗機構驗證。

3.3?牽引變電所應具備輸電線路和牽引變壓器自動投切條件。

3.4?繼電保護應具備抗諧波影響,躲避牽引與再生混合牽引負荷影響和適應高阻接地的性能。

3.5?27.5kV饋線應積極研究采用能判斷永久故障和瞬時故障的自動重合閘。

3.6?27.5kV側應具有記錄故障點及故障錄波功能的測量裝置。

3.7?牽引變電所接地系統按不允許回流流經地網設計,牽引回流應經完善的回流系統流回牽引變壓器。

3.8?逐步實現保護、信號、測量、診斷與開關一體的單元間隔。

3.9?積極推行牽引變電所綜合自動化系統及無人值班或減員值守方式的牽引變電所。

4?接觸網

4.1?接觸網懸掛標準

接觸網懸掛類型根據線路等級及運行速度,分為J*G-100(時速120km/h以下)、J*G-160(時速120km/h~180km/h)、J*G-200(時速180km/h~220km/h)等類型,正線接觸網張力不低于以下標準:

J*G-100鏈型懸掛,全補償,綜合張力25kN,接觸線張力10Kn;

J*G-160鏈型懸掛,全補償,綜合張力30kN,接觸線張力13kN;

J*G-200鏈型懸掛,全補償,綜合張力30kN,接觸線張力15kN。

4.2?一般應采用銅接觸導線。重要干線或車流密度很大的線路宜采用銅合金線。大氣及工業污染不嚴重地區可采用鋼鋁線。高速區段應研究采用新型接觸線。新型接觸線應兼顧抗拉強度和導電率的要求。

4.3?接觸線高度

4.3.1?為保證電力機車良好受流,在運行速度為160km/h及以上時,其站場和區間的接觸線高度宜取一致。

4.3.2?客運專線,其接觸線的高度可為5.3m~5.5m,且站場和區間應取一致。

4.3.3?在運行速度為140km/h~160km/h時,接觸線坡度應不大于2‰。200km/h及以上時,其坡度不大于1‰。

4.4?接觸網設備使用壽命與安全系數。

4.4.1?接觸網正常使用壽命為20至25年。

4.4.2?永久性設施(包括支柱、基礎、隧道、橋梁埋入件)應具備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其壽命不小于30年。

4.4.3?接觸懸掛包括支持結構、零部件、承力索、接觸線、吊弦等設施的安全系數逐步采用國際先進標準。

4.5?弓網配合

4.5.1?定位器及接觸線各類線夾采用輕型材料,改善懸掛點處彈性,減少接觸網的彈性不均勻性。

4.5.2?提高接觸線的張力,張力補償裝置的傳動效率不低于96%。改善力的傳遞,保證張力恒定。

4.5.3?加強對錨段關節處導線平行及交叉結構的研究,改善相應的彈性性能。

4.5.4?在一般情況下,接觸網的縱向沖擊加速度應不大于20g。

4.6?電分段裝置

4.6.1?電分段的性能應能適應線路的允許速度和電位差的要求。

4.6.2?在正線上宜不設置分段絕緣器。

4.6.3?上、下行間的分段絕緣器及隔斷絕緣,應提高絕緣強度,其泄漏距離不小于4.8~6.0cm/kV。

4.6.4?運行速度160km/h及以上時,電分段宜采用五跨絕緣錨段關節。

4.7?電分相裝置

4.7.1?改善電分相裝置的結構,使受電弓能較平穩地過渡和實現電氣轉換。運行速度160km/h及以上時,宜采用錨段關節式的絕緣電分相結構。

4.7.2?積極研究和采用電氣和機械性能優良的自動過分相裝置。

4.8線岔

4.8.1?進一步研究和采用無交叉線岔。

4.8.2?線岔應輕型化。

4.8.3?對現行使用的線岔,在始觸區內應禁止安裝線夾,并保證兩支接觸線等高。

4.9?研究開發適合接觸網要求的過電壓保護裝置。

4.10?接觸網零部件

4.10.1?采用高強度銅合金、鋁合金零部件。鋼質零部件應有防腐措施。

4.10.2?零部件的制造工藝采用模鍛、壓鑄和擠壓工藝。

4.10.3?接觸懸掛受力零部件(終端錨固線夾、接頭線夾、定位線夾、定位環、套管鉸環、定位器等)廢止鑄鐵件。

5?調度及通訊

5.1?牽引供電系統應設有微機遠動裝置,實現調度監控自動化。遠動裝置除完成傳統的三遙功能外,還應逐步實現設備管理和與供電段終端的信息交換及故障處理決策等功能。

5.2?樞紐內主要隔離開關及負荷隔離開關應納入遠動。

5.3?電力調度與行車調度要鄰近設置并有專用通訊設施。

6?運營管理

6.1?供電段為牽引供電設備檢修、運營管理的基層單位,其機構及運營維修管理人員組成應與電氣化鐵路的技術發展水平相適應。

6.2?牽引供電設備應逐步實現維修機械化和發展實時檢測技術。供電段應配置接觸網巡檢車、接觸網作業車、變電設備測試車等裝備。鐵路局應配置接觸網綜合檢測車。

6.3?供電段技術管理應實現科學化、系統化。

6.4?采用遠動系統的電氣化區段,供電段應設置遠動復示終端。

6.5?為保證牽引供電設備的安全運行,在設計和編制列車運行圖時應預留足夠的維修“天窗”(單線區段90分鐘,復線區段120分鐘)。對區段站、樞紐站的接觸網維修時間也應有明確規定。有關部門應采取措施確保兌現。供電段應充分利用維修“天窗”時間,改進檢修方式,逐步實行狀態修和設備壽命管理。

6.6?牽引供電設備大修應認真做好前期調研,針對運行中發現的問題并根據當時的技術發展水平制定相應的技術條件,按照設計進行大修。

接觸網大修作業應提高機械化程度,充分利用維修“天窗”。當維修“天窗”不能滿足接觸網大修作業要求時,應調整列車運行圖,保證作業時間。

6.7?供電段應強化事故搶修手段,配置搶修車列,配備足夠的搶修材料和機具,設置專用移動通訊網絡。

接觸網事故搶修機制還應考慮滿足鐵路突發事故的救援配合。

6.8?對早期修建的和尚未達到大修期的電氣化鐵路,由于歷史原因遺漏的和影響安全運行的牽引供電設備,也應根據新時期的技術要求及時進行更新改造,以提高電氣化鐵路的可靠性。

7?開通運行基本條件

7.1?牽引供電工程按設計工程數量全部竣工并驗交合格,具備交付投運使用條件。

7.2?鐵路電氣化相關工程全部竣工并驗交合格交付使用。

7.3?牽引供電外部電源已具備送電條件。

7.4?運營管理已具備條件,準備工作全部就緒。

7.5?接觸網受電前,應使用檢測車進行常速冷滑試驗,確認接觸網施工質量。

7.6?正式開通前應安排熱滑試驗,熱滑試驗完成后24小時正式交付運行。

8?關于電氣化鐵路相關專業間的若干問題

電氣化鐵路是鐵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電氣化鐵路的建設和運營需要多個專業之間配合。

8.1?工務

8.1.1?路基及接觸網設計中,應確保路基和接觸網基礎的穩定和抗災需要。

8.1.2?橋梁、隧道、大型高架候車室、跨線橋梁等特殊困難地段的設計,應考慮各專業的技術和養護維修需要,共同協調,優化設計方案。

8.1.3?軌面高度的抬升,應保證接觸網運行安全要求,統一協調進行。

8.1.4?新線電氣化鐵路的路基設計,應統籌考慮排水溝和接觸網立桿的需要。在既有電氣化鐵路改建時,接觸網桿的設置應確保路基和接觸網桿基礎的穩定和抗災需要,并與側溝排水一并考慮。

8.2?電務

8.2.1?牽引供電系統的遠動通道,應采用鐵路通信網的專用通道,并宜優先應用數據通道;主/備通道有條件時,應分路由設置。

8.2.2?遠動通道的檢修測試應納入電務通信維修中。

8.2.3?遠動系統應有專用通道,遠動通道應同調度集中、TMIS、DMIS等同級別。

8.2.4?接觸網維修、搶修時,應配備專用移動通信系統。

8.3?車務

8.3.1?編制和調整運行圖時,應考慮接觸網維修、大修“天窗”時間。

8.3.2?“天窗”可分為“垂直”和“V型”兩類,接觸網的維修、大修作業應與之適應。

8.4?機務

8.4.1?機車和牽引供電系統的絕緣配合,應符合合理、科學、全局的原則。

8.4.2?機車受電弓、接觸線之間,應滿足弓網動態配合標準,減少弓網故障,減少離線,減少無線電干擾。

篇3:供電所年度經營指標考核辦法

供電所年度經營指標考核辦法

為了搞好我單位經營管理工作,,進一步樹立企業以經濟為中心的經營思想。實行客觀的經營動態管理,結合我單位的實際情況,特制定如下經營指標考核管理辦法;

一、10千伏線路的線損率、電費回收率、抄表率、抄核收差錯率,考核辦法如下:

1、線損指標率在7%的基礎上每超+1或降-1百分點,罰抄表員50元,月考核是兌現.

2、電費回收率低于100%的,將在抄表員的工資中扣充電費,月考核時兌現。

3、抄表率如有估、漏、抄的現象,第一次發現罰抄表員100元,第二次發現罰款200元,如有第三次的話將責令下崗培訓,合格后方可上崗。

4、抄、核、收差錯率,在千度以下者,罰其100元,千度以上,萬度以下者,罰其500元,萬度以上者直接下崗培訓3個月,并且考試合格后方可上崗。

二、0.4kv線損率,電費回收率,抄、核、收差錯率考核辦法:

1、線損率在11.5%的基礎上每超+1或降-1個百分點,罰抄表員20元。

2、電費回收率低于100%的,在抄表員工資中扣其相應金額充交電費,月考核兌現。

3、抄表率,發現估、漏抄現象,第一次發現罰抄表員50元、第二次發現罰其200元,如在出現一次就責令其下崗培訓3個月,并考試合格后方可重新上崗。

4、抄、核、收費差錯率100度以下者罰抄表員50元,100度以上1000度以下者罰200元,1000度以上者將責令調離抄、核、收崗。

以上制度我們將會嚴格執行,確保我單位今年的各項經營指標能順利完成。

----供電所于**年制定,**日開始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