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低壓配電基本安裝規程
一、低壓配電室的要求
1)門應向外開,門口裝防鼠板;
2)有采光窗和通風百葉窗,百葉窗應防雨、雪、小動物進入室內;
3)電纜溝底應有坡度和集水坑;
4)不裝盤的電纜溝應有溝蓋板;
5)盤前通道大于1.3米,盤后通道大于0.8米,并有安全護欄;
6)一層配電室地面標高應0.5米以上。
二、配電盤的安裝
1)配電盤應為標準盤,頂有蓋,前有門;
2)配電盤外表顏色應一致,表面無劃痕;
3)配電盤母線應有色標;
4)配電盤應垂直安裝,垂直度偏差小于5º;
5)拉、合閘或開、關柜門時,盤身應無晃動現象;
6)配電盤上電流表、電壓表等按要求裝全;
7)配電盤上個出線回路應有標示;
8)配電盤一次母線盡可能用銅排連接,壓接螺絲兩側有墊片,螺母側有彈簧墊片,如用多股塑銅線連接,應壓接銅鼻子;
9)配電盤二次控制線應集中布線,并用塑料帶及綁帶包扎固定,控制電纜備用線芯在控制電纜分支處螺旋纏繞好;
10)配電盤的互感器、電動機保護器等小件也應牢固固定好。
三、電纜的安裝
1)電纜溝安裝的應先檢查電纜溝的走向、寬度、深度、轉彎處和各交叉跨越處的預埋管是否符合設計要求;
2)電纜入溝中后,不必嚴格將其拉直,應松弛成波浪形;
3)電纜的兩端應留有做檢修的長度余量;
4)電纜固定支架間或固定點間的距離,不應大于1米;
5)電纜穿管敷設時,管內徑不應小于電纜外徑的1.5倍,且不小于100毫米;
6)電纜在埋地敷設或電纜穿墻、穿樓板時,應穿管或采取其他保護措施;
7)電纜從地下或電纜溝引出地面時,出地面2米的一段應用金屬管或罩加以保護;
8)直埋電纜深度為0.7米,電纜上下應各鋪蓋100毫米厚的軟土或沙,并蓋混凝土保護,及埋設電纜標志樁;
9)直埋電纜時禁止將電纜平行敷設在管道的上面或下面;
10)一般禁止地面明敷電纜,否則應有防止機械損傷的措施;
11)相同電壓的電纜并列敷設時,電纜間凈距應大于35毫米,且不小于電纜外徑;
12)低壓與高壓電纜應分開敷設。并列敷設時凈距不應小于150毫米;
13)進出配電室的電纜應排列整齊,并用綁線固定好,掛上標志牌;
14)電纜水平懸掛在鋼索上,固定點的距離不應大于0.6米。
四、電動機的安裝
1)檢查電動機的名牌,看功率、電壓是否符合圖紙要求;
2)檢查電動機的接線盒是否正確,螺絲是否有松動,接線盒是否密封良好;
3)檢測電動機的絕緣電阻,新設備應大于1MΩ,舊設備應大于0.5MΩ;
4)電動機電纜引出地面時應穿鋼管保護,地上部分應大于40厘米,地下固定部分不應小于30厘米;
5)電動機電纜接線應用線鼻子壓接,接零線壓在接零螺絲上;
6)對電纜頭分叉處和穿線鋼管口應用塑料帶包好,防止雨水進入;
7)電動機電纜富裕長度應相同,彎度應一致;
8)電動機電纜穿線管、電動機外殼、電動機電控柜都應做電氣保護接地。
9)把電動機的電流繼電器、電動機保護器、時間繼電器等調整好;
10)應根據電動機的額定電流劃好電流表的紅色警戒線。
五、電纜橋架的安裝
1)根據要敷設電纜的多少和承重選用合適的電纜橋架;
2)高低壓電纜橋架應盡量分開安裝;
3)電纜橋架支架距離不應大于6米,最大不應大于8米,否則電纜橋架下應先鋪設承重行架;
4)電纜橋架順管架敷設時,應在主管道上方1.5米處與管道平行敷設,并稍偏向一邊;
5)電纜橋架安裝應水平,最大弧垂不應大于10毫米;
6)電纜橋架在支架上安裝不用電焊固定,電纜橋架兩側應用不低于橋架深度的鋼護板來固定,防止電纜橋架的反轉和扭曲;
7)電纜橋架內的電纜不允許交叉,應水平排列,并留有間隙;
8)電纜橋架敷設好電纜后,應全部蓋好蓋板,并防止大風吹落。
六、照明的安裝
1)燈頭距地面的高度不應小于2.5米;
2)開關應裝在相線上;
3)拉線開關距地≧1.8米,墻壁開關距地≧1.3米,高插座對地≧0.8米,低高插座對地≧0.2米;
4)拉線開關和吊燈盒應用圓木臺固定;
5)普通吊線燈,燈具重量不超過1kg時,可用電燈線自身做吊燈線,但燈頭和吊燈盒內應打一背扣;燈具重量超過1kg時,應采用吊鏈或鋼管吊裝,且導線不應承受拉力;
6)燈架或吊燈管內的導線不許有接頭;
7)采用螺口燈座時,應將火(相)線接頂芯極,零線接螺紋極;
8)采用鋼管作燈具的吊桿時,鋼管內徑不應小于10毫米,鋼管壁厚度不應小于1.5毫米;
9)同一室內或場所成排安裝的燈具,其中心線偏差不應大于5毫米;
10)當吊燈燈具重量大于3kg時,應采用預埋吊鉤或螺栓固定;
11)燈具導線最小截面:銅芯不小于1mm2,鋁芯不小于2.5mm2;
12)普通燈具導線的布線一般采用護套線的安裝方法,先將導線整理平直后,用線卡釘牢在預先劃好的水平粉線墻上,線接頭都應放在開關盒和燈頭盒內,線卡支撐點間距不大于30毫米;幾條護套線平行敷設時,應敷的緊密,線與線間不得有明顯的空隙。
篇2:井下配電點安裝使用管理辦法
為更好地服務于礦井生產,加強設備的現場管理,明確各自責任,結合實際情況現將井下配電點的安裝及使用管理辦法作如下規定:
一、安裝
1、根據每月下達的生產計劃安排,由各井下監區提出配電點安裝申請。
2、配電點的設置,由機電科負責組織有關人員去現場察看、選址并指定安裝位置。一般情況:采面的配電點設于距切眼100米處,掘進迎頭的配電點緊跟局扇的風電瓦斯電閉鎖開關。
3、機電科負責及時向安裝責任單位發送施工(圖)設計業務通知書。
4、責任單位負責安裝及正常試送電。
5、安裝完畢,機電科組織使用、安裝單位共同驗收,合格后交由使用單位管理,并辦理交接手續。
二、使用管理
1、配電點開關交接后,主饋電開關進線側至變電所(配電點)低壓主電纜由機電監區負責管理維護。
2、配電點開關(含饋電開關)由使用單位按《煤礦安全規程》以及本礦制定的設備管理制度進行管理;及時整定過流值,敷貼設備“三證三牌”。
3、使用單位負責配電點的日常運行維護工作。
4、其他單位需要從該配電點接線搭火時,必須向機電科提出申請,由機電科負責安排落實。各單位需要從此開關上接線或拆線時,必須通知調度室、機電科。
5、使用單位施工完畢,不得擅自撤除配電點開關,撤除或移交由機電科負責落實。
6、需撤除的配電點由使用單位根據機電科通知及時撤除,并將開關和電纜一并送交機電科設備庫,饋電開關以及進線側至上級變電所(配電點)低壓主電纜由機電監區負責撤除并交機電科設備庫。
7、臨時設置的延伸配電點,使用單位施工完畢須自行撤除,并將開關和電纜一并送交機電科設備庫。
8、使用單位變更的配電點,由機電科組織交接驗收后,轉交新使用單位管理,新使用單位及時更換包機牌及設備編號,報機電科備案。
發現違反以上規定的,一次罰責任單位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