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工程通道施工方法措施
高速公路工程通道施工方法
本標段有鋼筋混凝土蓋板通道1座。跨徑為1-4,蓋板采用C25鋼筋混凝土預制板。臺帽為C20混凝土。臺身及基礎采用現澆C20混凝土,洞口鋪砌采用M7.5漿砌片石鋪砌、洞口及八字墻及基礎采用M7.5漿砌片石砌筑。具體施工方法如下。
1、基礎開挖
通道基礎開挖主要采用挖掘機配自卸汽車輔以人工清理,遇有堅硬巖石時,采用淺爆破施工,按圖紙確定的位置、標高、形式、尺寸和縱坡,進行施工放樣,對洞口漿砌片石的基礎,要保證有足夠的位置,確認能滿足設計承載能力方可進行下道工序施工。
2、基礎、臺身、洞口施工
澆注、砌筑所用石料、水泥、水、砂、石子、鋼筋等應符合材料質量標準,各項指標均應符合技術規范要求,砂漿及混凝土集料嚴格按試驗確定的配合比以重量為單位稱重配料,混凝土及砌筑砂漿由施工現場攪拌機就地供給,隨拌隨用。
在基坑開挖到設計要求并且基底處理符合技術規范,經監理工程師檢驗簽認后,進行臺基、臺身等混凝土澆筑,洞口砌筑施工。臺身施工時應按沉降縫位置分段施作,沉降縫位置按圖紙規定,沉降縫兩端面應豎直、平整,上、下不得交錯,且必須貫通整個斷面(包括基礎),縫寬2cm內填瀝青麻絮。臺身、臺帽澆筑混凝土模板使用面積不小于1m2的大型鋼模板,鋼木支撐,模板支撐必須牢固穩定,澆筑時,按設計位置預留錨釘預埋件位置,模板架設完畢要詳細檢查標高、位置及預埋件的數量、位置,經監理工程師驗收后方可澆筑,混凝土由攪拌機就地攪拌,人工入模,插入式振搗棒振搗,有預埋件部位,振搗時要防止移位。洞口砌筑施工時,砂漿標號為7.5號,砌筑方法采用擠漿法,每塊石料均應先坐漿并應在相鄰石塊側面鋪砌砂漿,再砌石塊,用手擠壓,用錘輕擊,將下面和側面的砂漿擠實,砂漿應飽滿無空洞現象,片石應分層砌筑,宜以2-3層砌塊組一工作層,每一工作層水平縫大致找平,各工作層豎縫要相互錯開,不得有通縫,漿砌塊石時,石塊厚度應大于30cm,石塊應平砌,每層石料高度大致一樣,上下層豎縫錯開距離不小于8cm,砌縫寬度不大于3cm,且要勻稱。砌石順序為先砌角石,再砌面石,最后砌腹石。砌筑完的構筑物要及時灑水養護。砌筑完的砌體表面平整、直順圓滑,有勾縫的勾縫應平順,無脫落現象。
3、蓋板預制安裝
蓋板在混凝土預制場集中預制,混凝土強度達到一定強度才可以脫模,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100%后才能堆放和運輸,堆放時必須在板端栓釘附近用兩點擱支,不得上下倒置。
在臺帽混凝土強度達到要求后,按設計間距要求安裝蓋板。
蓋板混凝土強度達到100%后,從預制廠用拖車運至現場,用16t吊車吊裝就位,起吊運輸安裝時,嚴禁把錨栓孔作為起吊點。
吊裝前應嚴格按設計要求和規范要求處理好蓋板底面,臺帽表面清理干凈,并用水泥砂漿抹平,必須干燥且粗糙。對連接上部構造的預留錨栓孔位置要保證準確,控制好頂面標高,不得橫向撬移,各種留縫應均勻,且沉降縫隙位置與板縫位置應對齊。
蓋板吊裝后,要及時施工相鄰板塊間的C30鉸縫混凝土,并做好板頂防水層施工,然后進行涵底鋪砌施工,采用7.5號砂漿砌30號片石,參照有關片石砌筑施工。
4、臺背回填
上部構造架設完畢,錨固栓釘孔內的混凝土強度達到70%以上進行臺背回填土施工,應在涵洞兩側不小于2倍孔徑范圍內水平分層對稱填筑夯實,在離涵身1米范圍內禁止用壓路機碾壓振動,用人工或其他機械夯實,防止破壞涵洞。進行現澆層施工。混凝土人工攤鋪,平板振搗器振搗。混凝土未達到一定強度前,禁止人員及車輛通行。
施工完的蓋板涵洞身應直順、涵底鋪砌應密實平整、進出口與上下溝槽連接順適,水流暢通,帽石平直,無翹曲現象,涵身處臺身無沉陷,路面平順,無跳車現象。
篇2:旁通道施工安全技術規定
1在總體施工組織設計基礎上,應分別編制凍結加固和開挖構筑施工安全操作實施細則。2凍結孔施工必須按照旁通道特殊管片圖紙要求進行鉆孔孔位(包括測溫孔,泄壓孔)、角度和數量的布,以免破壞和削弱旁通道管片結構。3旁通道開工使用的測量儀器,應具備有效的鑒定證書,并在明顯部位貼上標簽。原材料均按要求做好試樣,檢驗合格后方能使用。4凍結壁溫度場的監測應包括凍結壁與隧道膠結、開挖后凍結壁暴露時間、內凍結壁表面位移及開挖后凍結壁表面溫度等內容。5在地面與已施工好的旁通道內應設測點,使用水準儀、經緯儀進行地表沉降監測。6隧道的位移和變形監測,應嚴格按照《凍結加固施工組織設計》要求的步驟進行。7加強凍脹與融沉監測,發現凍脹影響到建筑物和地下管線,通過打設卸壓孔減少凍脹。預留好注漿孔,進行跟蹤注漿,防止融沉影響周邊建筑物和地下管線。8聯絡通道、泵站凍結孔打設應嚴格按照工藝流程進行作業。9水平鉆孔作業,鉆架安裝、拆卸時必須佩帶安全帶,高空立體式作業,必須上下左右相互照應,上面工作人員應時刻注意下面工作人員安全,機械、孔內出現異常必須及時排除,嚴重者及時上報。10凍結孔施工前,在布孔范圍內打若干個小孔徑探孔(Φ32mm)探測地層穩定情況,如發現有嚴重漏水、冒砂現象,先進行水泥-水玻璃雙液壁后注漿,以提高孔口附近地層穩定性。凍結孔開孔分一次、二次來控制,一次開孔采用金剛石取芯鉆頭,在安裝孔口管及密封裝置前,管片應留不小于100mm厚度不能穿透。11HW—*系列鉆機應制定安全操作規程,并由經過崗前安全技術培訓的機手操作。12為滿足通道開挖要求,通道凍土帷幕厚度為1.8m,喇叭口凍土帷幕厚2.0m,泵站集水井經計算需凍土帷幕為1.8m。另外,由于上層旁通道斷面土層以暗綠色-草黃色為主,下層以草黃色粉砂為主,固凍土強度以凍土平均溫度-10℃時,σ壓=4.5Mpa,σ拉=2.3Mpa,σ剪=1.9Mpa。13地層凍結施工應遵守下列技術規定:1加大鹽水在凍結管內的流量,采用串并聯循環方式,加快凍結管的熱交換。2嚴格控制凍結管間距及確保凍結管施工質量。3凍結管選用有產品合格證的低碳鋼無縫鋼管,使用前認真檢查凍結管的質量,嚴禁使用彎曲、變形或有質量問題的凍結管。4認真作好凍結站的運轉記錄,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和凍結站的崗位責任制。14聯絡通道應嚴格按照工藝流程開挖,開挖應具備下列條件:1積極凍結時間達到設計值,鹽水溫度達到設計最低鹽水溫度。2根據測溫孔測溫結果計算,凍土帷幕溫度和厚度達到設計值并寫出分析報告。3泄壓孔壓力上漲超過7天,或打開泄壓孔閥門后不再流水、流泥。4打探孔檢查凍結效果,探孔位置選在孔間距較大處或凍結有異常處。5打開泄壓孔確認無泥水涌出。6已按設計要求安裝防護門確認防護門啟閉功能正常,接好供氣管道。7完成隧道支撐加固。8準備好水泥、水玻璃等應急材料與設備。9做好開挖、支護、結構施工所需人員、材料等準備工作,保證設備能正常運行。10相關安全技術措施已落實,開挖報告已經履行審批手續。15開挖過程中應注意以下事項:1現場使用的的千斤頂及手拉葫蘆在使用前必須經過認真檢查,確保完好。2在拔拉管片時,千斤頂及手拉葫蘆的位置必須按照方案要求布置妥當。3在拔拉管片時,人員站在安全可靠的位置,作業人員旁必須有監護人員。4臨時鋼支撐的材質以及步距必須按照方案設置。5在開挖過程中,嚴禁有超挖和欠挖現象。6一旦發現凍土帷幕表面溫度有異常升高或嚴重變形,必須立即立即采取加強支撐和凍結的措施。7現場照明應符合《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JGJ46-2005要求,在地下潮濕處,應使用24V以下照明。16鋼管片打開前,先安裝鐵制安全應急門,其厚度應不小于20cm,要求開關便利。應根據測溫孔探測孔溫度情況,確定凍土強度、厚度后,方可打開鋼管片。開挖及掘砌過程中,按照檢測凍土帷幕變形情況,及時調整開挖步距及臨時支護方式,除打超前板樁進行超前支護方案外,如果發生帷幕流砂、流水或位移變形現象,應封閉工作面直至關閉安全應急門。施工現場配備裝有足夠的砂袋和水泥,及預應力支架、木背板等搶險物資。17在打開鋼管片前,必須將旁通道兩邊的鋼管片拼裝縫進行焊接,要求焊接必須對稱分區焊接,焊縫高度以填滿拼裝縫為準。18上、下鋼管片中心的位置,應以實測三維坐標作為依據。19通道施工完畢后,鋼管片的格柵間應填充混凝土,外露的鋼板涂環氧防水層。20旁通道開挖構筑施工結束后,在凍土墻及結構外壁之間,及時對其施工間隙進行壁后注漿充填。21注漿時應嚴格觀察頂板情況,發現混凝土有異常情況時,必須立即停止注漿。注漿應遵循先下部后上部,先底部后兩旁后拱頂的原則。注漿結束后,應將管口封堵。
篇3:地鐵工程橫通道聯絡通道開挖支護施工措施
地鐵工程橫通道、聯絡通道開挖及支護施工
1)豎井與橫通道銜接面施工
(1)馬頭門的破除及加固措施
①施工豎井初期支護至馬頭門段時,于馬頭門輪廓外豎向分層插入加強鋼筋形成一暗梁式環框。
②在馬頭門段采用雙排小導管施作超前支護,施作拱部120°范圍,環向間距30cm,每兩榀格柵打一環小導管,搭接1.5m。注漿漿液采用改性水玻璃(水玻璃+10~20%的硫酸+微量碳酸鈉)。
③豎井馬頭門開洞前,先設置臨時支撐,在開洞側井壁上方預切槽設置加強鋼格柵。開洞處截斷豎井格柵鋼架支立一榀馬頭門格柵鋼架,將截斷豎井格柵鋼架與馬頭門格柵鋼架焊接,其后并立兩榀馬頭門格柵鋼架,以加強支護。施作方法詳見"豎井過渡馬頭門加強方案示意圖"。
豎井模板示意圖
(2)豎井過渡馬頭門段開挖步驟,詳見"豎井過渡馬頭門段開挖步驟示意圖"。
①開挖豎井至橫通道馬頭門上臺階底;
②開挖馬頭門上臺階并施作初期支護約3m;
③開挖豎井至橫通道馬頭門下臺階;
④開挖馬頭門下臺階并施作初期支護約2m;
⑤豎井開挖至設計標高。
2)橫通道的開挖支護
橫通道斷面為馬蹄形,全長8m,分為兩段施工,第一段為馬頭門段,長5m,第二段為標準橫通道,長3m。施工分段及剖面見"豎井馬頭門、標準橫通道及聯絡通道剖面示意圖、"。
(1)馬頭門段和標準橫通道段的施工
①馬頭門段段采用上下臺階法施工,上臺階和下臺階間內控制在4~5m,先在拱部120°范圍內設Ф42(δ=3.25mm)注漿小導管,管長3.0m,環向間距30cm,每0.75m設一榀鋼格柵,每兩榀格柵打一環小導管,保證搭接1.5m。小導管施作后,注改性水玻璃加固地層。
小導管注漿施工工藝詳見第10章2節"超前小導管施工工藝"。
超前支護施作后,人工開挖上臺階土體,每掘進0.75m及時施作初期支護。初期支護鋼筋網片用Ф6鋼筋加工,網格間距150×150mm,施工搭接長度不小于10cm;鋼格柵分段加工制作,現場用螺栓連接架立,然后噴C20混凝土封閉成環。
噴射混凝土施工工藝見第10章3節"噴射混凝土施工工藝"。
上部土體開挖4m后開挖下臺階土體,每掘進0.75m及時施作初期支護,下部格柵鋼架要與上臺階支護鋼格柵連成整體。通道開挖完畢后,及時施作仰拱及填充混凝土,混凝土采用C30商品混凝土,填充表面做成向右側1%的排水坡,以利排水。
(2)聯絡通道二襯施工
橫通道范圍內區間隧道左右線之間按設計尺寸施作二次襯砌成為聯絡通道,其外回填處理。聯絡通道先施作防水層,清除表面凹凸不平物,按第11章防水層具體做法施工。底板一次澆筑完畢,在墻角上0.5m設置縱向施工縫,墻身和拱部混凝土一次澆筑,施工時采用自制拱架,外鋪3015模板,在邊墻模板每隔2m高處預留混凝土搗固口。混凝土采用泵送入模,拱部空隙采用C20混凝土回填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