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砌塊墻體裂縫分析防治措施

砌塊墻體裂縫分析防治措施

2024-07-11 閱讀 3098

填充墻體裂縫雖然裂縫很小,但由于影響了墻面裝飾的美觀,不能得到消費者的認同。因此,如何做好填充墻這一看似簡單的工作,是施工單位急待解決的問題。在填充墻體開裂的維修中,我們發現,三方面問題較為突出:一是房屋頂層墻體開裂現象;二是加氣混凝土砌塊墻開裂現象;三是填充墻斜頂磚砌筑問題。

一、房屋頂層墻體開裂現象及防治措施

這種情況一般在樓宇頂部2-3層出現,具體表現為:梁底出現水平裂縫;柱邊或填充墻中部出現豎直裂縫或八字形裂縫;裂縫早上不明顯,晴天的午后變得明顯;外墻多于內墻。

維修時,我們曾先后采用過兩種方法:一是在抹灰基層上,用白乳膠將100毫米寬無紡布粘貼于裂縫上,再刮膩子恢復面層;二是沿裂縫將抹灰層剝掉200毫米寬,安裝鋼板網片后,再抹灰恢復面層。但經過一段時間后,在鋼板網或無紡布邊緣,往往又出現新的裂縫。對上述現象分析,可以得出結論:屋面框架結構,當午后曝曬后,屋面板上下溫差加大,框架梁、柱出現溫差變形,而填充墻為剛性結構,不能與框架結構協同變形,產生水平裂縫;另一方面,由于鋼筋混凝土結構與磚石結構膨脹溫度線系數的差異,當溫度變化后出現變形差,產生豎向裂縫。對于已完工程,杜絕或減小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溫差變形是不現實的,解決問題的關鍵在于使填充墻與框架結構形成整體,并具有一定的應變能力。具體操作如下:

a)在填充墻面分別沿豎向及水平方向用手提切割機切槽,深度20毫米(至砌體表面),寬度20毫米,槽間距400-600毫米(具體視墻面裂縫大小而定)成網狀,豎向槽從樓板底至地面,橫向槽拉通墻面并覆蓋兩側柱子表面。

b)將槽內灰塵清理干凈,并保持干燥。

c)將市售環氧樹脂與固化劑按說明調配后,把樹脂用毛刷將槽內涂勻,同時將除銹后Φ6鋼筋通長涂勻,然后將通長Φ6鋼筋壓入槽內,同時用預先拌好的1∶1干硬性水泥砂漿壓入槽內,以固定Φ6鋼筋不致移動,并用小于15124毫米PVC管將砂漿壓實,并略低于大墻面,便于恢復面層。施工時,應先粘豎向筋再粘橫向筋。

d)待砂漿干燥用小錘敲擊檢查是否空鼓后,再恢復墻面裝飾層。對外墻面,尚應用水泥基防水涂膜做好防水措施。

這種方法,利用環氧樹脂的粘結作用,一方面使填充墻成配筋體,具備一定的應變能力,提高抗裂性。另一方面,通過鋼筋網使框架與填充墻形成整體,將變形差均勻地分散于整個墻面,共同變形的能力增加,從而避免或減少裂縫的發生。另外,這種辦法對墻體破壞小,工期快,易于恢復裝飾層。

針對這種裂縫的普遍性,必須從設計及施工階段,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解決:

a)重視并做好屋面保溫隔熱層,減小屋面板上下溫差。

b)由于屋面板四周(即外側框架梁)以及女兒墻均為外露面,難以完成保溫隔熱措施,應采取結構措施,在邊跨增加結構柱,減小柱距梁跨(使其不大于3米),從而減小邊梁因上下溫差而產生的變形,減少墻體水平裂縫的出現。

c)設計應盡量減少屋面結構外露部分。

d)將填充墻兩側拉結筋拉通,成為配筋砌體,以改善兩種材料因變形差異而出現裂縫。

e)墻面應滿掛鋼板網,再進行抹灰,鋼板網與框架梁柱要可靠拉結(如利用環氧樹脂粘結),使墻體與框架結構形成整體,共同變形能力增強,從而減少裂縫。

二、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墻開裂現象及防治

墻體開裂中以加氣混凝土砌塊所占比例最高,具體表現為柱側以及墻體中部豎向或八字形裂縫。成因主要在兩個方面:一是砌體材料收縮量大;二是墻體與混凝土框架結構,因溫度線膨脹系數不同而存在溫度變形差。在維修中,我們曾采用粘結無紡布或加鋼板網抹灰的辦法,但是效果不理想。經分析存在以下原因:一是水泥制品收縮期較長,一般到3年齡期,干縮才會基本完成;二是加氣混凝土砌塊氣孔發達,毛細作用強,受空氣濕度影響大。對此,我們同樣采取了利用環氧樹脂粘鋼筋的方法進行處理,按前述方法在裂縫部位沿水平方向切槽粘結鋼筋,鋼筋間距200毫米,長度從裂縫處起每邊宜超過500毫米。實踐證明,這種修補方法具有成功率高、墻面破損小、工期短的優點。

加氣混凝土砌塊更易于開裂,還存在下述原因:

a)由于水泥砌塊在28天齡期內收縮量很大,因此規范明文規定,施工時的砌塊產品齡期不應小于28天。而許多廠家忽視此項規定。生產緊張時,砌塊往往提前出廠,而施工現場缺乏檢測手段,在施工場地狹窄的情況下,基本是進多少用多少,直接造成墻體砌筑后收縮量大的問題。

b)施工時,忽視砌塊含水率的問題,造成砌筑完成后失水,加大收縮量。

c)由于使用水泥砂漿的要求,無法避免濕作業環境。

d)當墻面抹灰時,砌體本身的裂縫往往已存在或正在發展,當抹灰砂漿干燥收縮時,

又加大了砌體的裂縫。

正是由于加氣混凝土砌塊本身的特點,以及對施工環境的特殊要求,使得加氣砌塊更容易開裂。因此,必須在設計、施工階段,采取一定措施,才能減少、避免這種裂縫現象的發生。具體措施如下:

a)施工單位應選擇當地具有準用證的合格生產商。簽訂合同時,要明確砌塊進入施工現場時間,生產商必須保證齡期的問題,并承擔相應責任。

b)施工單位應對進場砌塊加強檢測。

c)砌塊進場后,盡快運入已放好線的施工樓層,分散堆放至砌筑位置,并應事先做好防水措施,保證主體結構養護用水,以及雨水不流入樓層。為盡量增加砌塊齡期,宜在間隔一周后再進行砌筑,并且應采用電熱法測定砌塊含水率。當含水率低于15%時,方允許施工。

d)針對加氣混凝土砌塊的特點,在砌筑前,不應再提前澆水濕潤,以避免因澆水不均勻造成砌塊含水量增大。而應采取在砌筑時,鋪砂漿前,在砌筑面上適量澆水的作法。

e)加強圈梁、構造柱的設置,墻長超過4米應設構造柱,墻高超過3米,應設圈梁。墻長及層高較大且有門洞時,構造柱的設置應首先保證洞口兩側,以避免洞口角部收縮裂縫。當主體結構未留鋼筋,或位置偏差時,必須采用植筋。

f)由于易受空氣濕度影響,以及與框架結構存在變形差,宜將墻體兩側拉結筋拉通,提高抗裂能力。

g)嚴格按照操作規程施工,保證砂漿強度,以及灰縫飽滿(尤其是豎縫)。

h)砌筑完成后,要堅持灑水養護,以減少砂漿的干燥收縮。

i)墻體抹灰前,要做好如下幾個步驟:

1)保證墻體完成28天以上。

2)認真檢查墻體有無裂縫,有裂縫部位要根據情況采取措施,如刻槽修補或加釘鋼板網。對于切槽后預埋管線部位,需用干硬性細石混凝土將槽填塞密實,并釘大于槽寬200毫米的鋼板網。

3)灑水適當濕潤墻面,調制1∶1水泥砂漿,其中108膠摻量應占用水量30%以上(砂漿稠度應適于使用滾筒)。用滾筒將砂漿在墻面反復滾涂兩次,以封閉砌體氣孔,并做為抹灰層基層。

4)墻體與框架交接處,應釘200毫米寬鋼板網(鋼板網絲梗直徑應大于115毫米,網眼宜大于15毫米),鋼板網釘牢后,在釘網處宜用1∶1水泥砂漿抹5毫米厚,覆蓋網體,增大網體與墻面粘結能力。

5)對c、d兩項養護7天后,再進行大面積抹灰施工。

6)為減少抹灰層的收縮,一定要加強養護。

三、關于填充墻頂磚的改進

維修中,我們發現,填充墻尤其是200毫米厚墻體頂磚易于出問題。其原因在于,市場缺少專用頂磚,而現場自行制作難度較大,往往采用紅磚用180毫米墻的方法斜砌頂磚。對此,我們認為,可改為使用干硬性細石混凝土塞縫法來解決墻頂收口問題。

a)墻體砌至梁(板)底50毫米,做為預留縫。

b)待墻體砌筑完成28天后,用C20干硬性細石混凝土塞縫,干硬性混凝土的標準為用手可捏成團。

c)填縫分三次進行,每天塞填一次,用手將混凝土塞緊。最后一次應壓實抹平。

四、結語

針對目前填充墻開裂現象多的情況,除了應嚴格按照規范施工,抓好施工管理,同時要從設計、施工階段,針對結構、材料特點,采取相應的構造措施,舍得投入。而造價管理部門,亦應適當提高相應的施工費用,才能真正解決墻體開裂的問題。

篇2:學生公寓外墻防水結構裂縫防治措施

學生公寓外墻防水及結構裂縫防治措施

(一)外墻防水

1.外圍磚墻與柱或樓板連接的部位是外墻防水的薄弱環節。因為兩種不同質地的材料相互連接時,材料本身的收縮和環境的溫度變化將導致交界處細微的裂縫。處理好這些交界線是防止外墻滲水的關鍵,因此在外墻抹灰和貼面時要注意以下事項:

在外墻砌體與柱和樓板的連接處,用18#鋼絲網,用射釘和20*20mm的小鐵皮固定在縫的兩邊。

2.外墻抹灰按規范要求分層進行,遇到鋼絲網處應同時抹灰,但鋼絲網處要分三次抹灰至與外墻抹灰平,垂直度、平整度與外墻一樣控制。

3.外墻防水的另一個薄弱環節是鋁合金窗及窗框與四周的接縫處理,為了防止該處漏水,除按門窗和裝飾工程的要求施工之外,還要注意如下幾點:

(1)將接縫清理干凈,可用水沖洗,刷一道素水泥漿。外墻水泥砂漿底需增加丙烯酸添加劑,以增強外墻體的抗滲及抗漏能力。

(2)用水泥漿摻膨脹劑堵縫,順序是從窗框中心開始,向兩邊堵,分三~四次堵嚴,并且要保證鋁合金框不變形。

(3)堵縫后的窗框經質檢合格后方可進入下道工序施工。

(4)窗扇的安裝按鋁合金門窗安裝規范進行,主要是保證窗扇的嚴密性防止窗扇與窗框的連接處漏水。

4.內窗臺要比外窗臺高1~1.5cm,且外窗臺要有向外的5%的坡度,以利外窗臺泄水。

5.窗扇安裝完畢作噴水試驗,噴水2~3小時若不滲水,則說明該窗的防水性能好。

6.密封膠的做法:先將橡膠壓條放在玻璃兩側擠緊,檢查安裝位置是否正確,應不堵塞排水孔,然后將橡膠壓條拿出,在壓條上均勻地刷膠(硅酮系列密封膠),重新將壓條依次嵌入玻璃凹槽內固定。橡膠壓條的規格應與凹槽實際尺寸相符,其長度應短于玻璃周邊長度,拐角處應將膠條切成八字角連接并用膠粘牢。膠條應與玻璃和槽口緊貼,不得松動,安裝不得偏位,不得強行填入膠條。

(二)結構裂縫防治措施

1、樓板

1)縱向受力鋼筋配筋率>0.2%,受力鋼筋及分布鋼筋間距<200,建議設計采用雙層板筋。

2)沿梁方向的構造負筋,在主次梁相交處不能省去,應重疊布置,伸入板的長度大于板計算跨度的1/4,間距<200。

3)板角設雙層雙向加強鋼筋或設輻射筋。

4)樓板開洞設加強筋,大洞口要用邊緣構件(小梁)加強。

5)為保證板支座(尤其是陽臺、雨蓬及檐口挑板)負筋位置準確,在板中布置一定數量的"馬蹄筋"。

6)砼澆筑前,清除垃圾、泥土、油污,合理組織施工,防止產生冷縫,施工縫嚴格按規范要求處理,用平板振動器搗實,板砼面采取二次抹壓密實。

7)用麻袋或薄膜在4~12h內用覆蓋法保溫保濕養護不少于7d,不宜用澆水法養護,掌握合適的拆模時間,不得過早拆模,禁止過早上人(強度未達12N/mm2)或承受較大施工荷載。

2、梁

梁高超過700,必須在梁兩側設腰筋,沿高度間距10,梁下部鋼筋保護層應控制準確,不宜超厚,并不得>40mm。

篇3:安置房外墻防水結構裂縫防治措施

安置房工程外墻防水及結構裂縫防治措施

(一)外墻防水

1.外圍磚墻與柱或樓板連接的部位是外墻防水的薄弱環節。因為兩種不同質地的材料相互連接時,材料本身的收縮和環境的溫度變化將導致交界處細微的裂縫。處理好這些交界線是防止外墻滲水的關鍵,因此在外墻抹灰和貼面時要注意以下事項:

在外墻砌體與柱和樓板的連接處,用18#鋼絲網,用射釘和20*20mm的小鐵皮固定在縫的兩邊。

2.外墻抹灰按規范要求分層進行,遇到鋼絲網處應同時抹灰,但鋼絲網處要分三次抹灰至與外墻抹灰平,垂直度、平整度與外墻一樣控制。

3.外墻防水的另一個薄弱環節是鋁合金窗及窗框與四周的接縫處理,為了防止該處漏水,除按門窗和裝飾工程的要求施工之外,還要注意如下幾點:

(1)將接縫清理干凈,可用水沖洗,刷一道素水泥漿。外墻水泥砂漿底需增加丙烯酸添加劑,以增強外墻體的抗滲及抗漏能力。

(2)用水泥漿摻膨脹劑堵縫,順序是從窗框中心開始,向兩邊堵,分三~四次堵嚴,并且要保證鋁合金框不變形。

(3)堵縫后的窗框經質檢合格后方可進入下道工序施工。

(4)窗扇的安裝按鋁合金門窗安裝規范進行,主要是保證窗扇的嚴密性防止窗扇與窗框的連接處漏水。

4.內窗臺要比外窗臺高1~1.5cm,且外窗臺要有向外的5%的坡度,以利外窗臺泄水。

5.窗扇安裝完畢作噴水試驗,噴水2~3小時若不滲水,則說明該窗的防水性能好。

6.密封膠的做法:先將橡膠壓條放在玻璃兩側擠緊,檢查安裝位置是否正確,應不堵塞排水孔,然后將橡膠壓條拿出,在壓條上均勻地刷膠(硅酮系列密封膠),重新將壓條依次嵌入玻璃凹槽內固定。橡膠壓條的規格應與凹槽實際尺寸相符,其長度應短于玻璃周邊長度,拐角處應將膠條切成八字角連接并用膠粘牢。膠條應與玻璃和槽口緊貼,不得松動,安裝不得偏位,不得強行填入膠條。

(二)結構裂縫防治措施

1、樓板

1)縱向受力鋼筋配筋率>0.2%,受力鋼筋及分布鋼筋間距<200,建議設計采用雙層板筋。

2)沿梁方向的構造負筋,在主次梁相交處不能省去,應重疊布置,伸入板的長度大于板計算跨度的1/4,間距<200。

3)板角設雙層雙向加強鋼筋或設輻射筋。

4)樓板開洞設加強筋,大洞口要用邊緣構件(小梁)加強。

5)為保證板支座(尤其是陽臺、雨蓬及檐口挑板)負筋位置準確,在板中布置一定數量的"馬蹄筋"。

6)砼澆筑前,清除垃圾、泥土、油污,合理組織施工,防止產生冷縫,施工縫嚴格按規范要求處理,用平板振動器搗實,板砼面采取二次抹壓密實。

7)用麻袋或薄膜在4~12h內用覆蓋法保溫保濕養護不少于7d,不宜用澆水法養護,掌握合適的拆模時間,不得過早拆模,禁止過早上人(強度未達12N/mm2)或承受較大施工荷載。

2、梁

梁高超過700,必須在梁兩側設腰筋,沿高度間距10,梁下部鋼筋保護層應控制準確,不宜超厚,并不得>40mm。

檔案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