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測量放線監理工作要點
測量放線監理工作要點
①監理工程師在熟悉設計文件和圖紙的基礎上,會同承包人、設計單位或勘測部門在現場交接中線控制樁和水準點,并要求承包人對所有測量控制樁和水準點進行有效的保護,直到工程竣工驗收結束。
②要求施工單位進行水準點、導線方位角,進行復核測量,確保原始定線方位、水準點高程的數據準確無誤。若發現有連續兩個以上原始基準點或基準高程失效、損壞時,應通過業主由設計勘測單位補定。
③對承包人提交的施工測量報驗單及測量資料要進行復核測量。檢查驗收合格的,及時給予書面認可;發現有差錯,應及時通知承包人重測,合格后再予以書面認可。
④監理工程師應對承包人所做的加密控制點、輔助基線、臨時水準點和施工放樣的測量工作,進行現場監督、檢查、復核并認可。
3、質量標準、檢測頻率與方法
①水準線閉合差:
質量標準:高程控制視線長在50~80m,水準測量閉合差為±12(mm)(L為水準線長度km)。
檢測頻率:沿路線往返各一次。
檢測方法:用水準儀具測量。
②方位角閉合差:
質量標準:允許偏差為±40。n為測站數,單位為(")。
檢測頻率:1個測回。
檢測方法:用DJ6級經緯儀。
③道路中心線樁恢復:
質量標準:樁距在直線段宜為15-20m;曲線地段為10m。平、豎曲線起止點和地形變化點必須加樁。
檢測頻率:丈量不少于2次。
檢測方法:用鋼尺量。
④道路橫斷面:
質量標準:直線段為路中心線垂直方向;由線段為垂直于所測點的切線方向,其寬度不得小于設計圖紙的規定。
檢測頻率:沿路線長度方向,每100m抽測1處。
檢測方法:用鋼尺量。
篇2:施工定位放線管理程序
為確保施工定位放線符合國家及有關規定,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規范,特制定本程序。
(1)設計部負責委托專業測繪單位進行定位測試,內容包括:
①確定紅線或藍線控制點。
②復測新建小區附近已建建筑物,構筑物及道路的定位坐標。
③設置不少于三個永久性或半永久性放線基準點。
第①、②條的內容作為規劃設計定位依據。
(2)設計部負責復核施工總體定位圖,并組織工程部、設計院、施工單位進行圖紙交底,明確各項規劃定位指標,包括各建筑物間最小距離,新建建筑物與已建建筑物、構筑物、道路、河道相對位置,小區紅藍線控制點,放線基準點等。
(3)項目發展部負責辦理開工規劃驗線申請或提前驗線申請。
(4)工程部負責組織施工單位放線,并負責委托專業測繪部門進行復測。
(5)工程部負責辦理開工驗線手續和竣工驗線手續。
篇3:放線負責人安全職責
1.熟悉放線區段的交叉跨越情況及交通道路情況,負責現場全面指揮和安全責任。
2.放線前,負責安排責任心強的人員進行護線及領線。
3.負責及時與各崗位人員取得聯絡,明確信號,發現異常現象,應派員處理后再繼續放線,并指定專人負責安全監護。
4.張力放線時,應在張力場負責全面指揮。應指定一名副指揮,讓其在牽引場負責指揮及聯絡。
5.負責放線前的檢查,放線過程的聯絡,放線后進行臨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