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庫存控制規范

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庫存控制規范

2024-07-11 閱讀 8377

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庫存控制

1.從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全過程而言庫存是指企業用于生產和(或)服務所使用的以及用于銷售的儲備物資。庫存的形態主要包括:原輔材料、在制品、產成品和外購件四大類,是企業擁有的財富的象征。

2.企業生產與服務都需要一定的資源,資源在企業生產、服務(包括人們的日常生活)過程中,形成兩種狀態;一種是使用狀態,即:直接被加工、被消耗的狀態;另一種是閑置狀態,即:生產、服務、生活中資源處于儲存、待用狀態。庫存既是生產、服務系統合理存在的基礎,又為合理組織生產、服務過程所必須。但是,維持一定的庫存往往要付出高昂的代價。因此資源處于閑置狀態的關鍵問題,主要是庫存控制。

3.設置庫存的根本目的是要保證在需要的時問、需要的地點,為需要的物料提供需要的數量。在保證這一根本目的的同時,(1)出于防止缺貨、提高服務水平目的的要求,可以設置安全庫存(緩沖庫存);(2)出于節省開支、降低成本目的的要求,可以設置周轉庫存;(3)出于保證生產,銷售過程順利進行目的的要求,可以設置運輸庫存;出于提高生產均衡性,調節季節性需求目的的要求,可以設置預期庫存。

4.庫存控制是指根據企業生產、經營的需要,在庫存動態變化的基礎上,按照經濟合理的原則,采用適當方法對庫存進行調節、控制的活動。

5.庫存成本項目一般包括以下方面:

(1)物料成本:指購買或生產該物料所花費的費用,等于物料的單價(生產成本)乘以年總需求量。

(2)訂貨成本,又稱采購成本,指用于對外訂貨時每次訂貨或采購所發生的全部費用。計算公式為:訂貨總成本=年總需求量/每次訂貨量×一次訂貨成本=訂貨次數×一次訂貨成本

(3)工裝、設備調整費,又稱作業更換成本、生產準備成本,指在批量生產方式下,加工對象發生變化(即作業更換)時所發生的費用。計算公式為:調整總費用=計劃期產量/加工批量×一次調整費=調整次數×一次調整費

(4)庫存保管成本,又稱儲存成本、保存成本。指儲存、保管庫存物料所發生的各項費用,計算公式為:

單位物料儲存總成本=平均庫存量×單位物料儲存費=平均庫存量×物料單價×單位物料儲存費率。其中單位物料儲存費率--由庫存物料貨款利息以及其他項目庫存保管費用占總庫存價值的百分比綜合確定。

(5)缺貨成本,指生產、經營過程中因庫存不足出現缺貨所造成的各項損失,包括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或機會損失。

6.現代庫存管理的核心內容是對生產過程中的庫存進行有效的控制,ABC管理法是控制庫存規模的一種有效方法。

ABC管理法的基本原理是對企業庫存(物料、在制品、產成品)按其重要程度、價值高低、資金占用或消耗數量等進行分類、排序,以分清主次,抓住重點,并分別采用不同的控制方法。其要點是從中找出關鍵的少數(A類)和次要的多數(B類和C類),并對關鍵的少數進行重點管理,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7.獨立需求,又稱市場需求,指對一種物料的需求,在數量上、時間上與其他物料的需求無關,只取決于市場和顧客的要求。從庫存控制的角度理解,其本質含義是指那些具有不確定性,企業自身不能控制的需求。

獨立需求最顯著的特征,是需求趨向于連續或由于隨機因素的影響而波動,需求量雖不能精確、確定,但可以通過預測,進行估算。

從屬需求,又稱相關需求、非獨立需求,指對一種物料的需求,在數量上和時間上直接依賴于對其他物料的需求。從庫存控制的本質含義指那些具有確定性、企業自身能夠控制的要求。

從屬需求最明顯的特征,是可以根據對最終項目(產品)的獨立需求精確地計算出來。

8.確定性需求是假定對庫存的需求,對庫存的需求率和訂貨提前期是已知的、恒定的,并且不存在資源的限制。

9.定量訂貨模型以庫存余量為基礎。當庫存余量降低到預先設定的重新訂貨點時,庫存控制系統便開始訂貨。

10.經濟訂貨批量(EOQ)是指年庫存總成本最低時的訂貨批量、涉及的全部公式有:

(1)年庫存總成本=全年物料成本+全年訂貨成本+全年保管成本+缺貨成本

(2)全年訂貨成本=年需求量(D)/訂貨批量(Q)×一次訂貨成本(S)

(3)全年保管成本=訂貨批量(Q)/2×單位物料年保管成本(H)

式中:H=物料單價(P)×年保管費用率(h)

(4)年庫存總成本(TC)=(D/Q)S+(Q/2)H

11.隨時間的變化而改變的對庫存的要求,稱為時變需求或動態需求。時變需求的特點是每一期間需求是已知的或是可以預測的;但在由一個期間轉到另一個期間時,需求會發生改變。所以時變需求的本質是一種確定性的非均勻需求。

應用動態規劃方法可以得到時變需求下庫存控制的最優解,但由于其計算過程較為繁瑣,實踐中大多采用一些比較簡便的啟發式方法,得到時變需求下庫存控制的滿意解,即:庫存總成本最低時的訂貨批量和訂貨次數決策。

12.對于具有任意的,不確定變化特性的庫存需求稱為隨機性需求。對庫存的隨機性需求指對庫存的需求量或日需求率不總是均衡、固定的,而是變化的,不確定的。

在隨機性需求的庫存控制模型中,整體庫存通常由經常性庫存和安全庫存兩部分組成。

篇2:港口生產經營單位法人安全生產職責

為進一步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強化安全生產管理,防止和減少各類事故發生,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依據《安全生產法》、《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決定》等法律法規,結合本區實際,制定本職責:

第一條生產經營單位是安全生產的責任主體,生產經營單位法人對本單位安全生產工作全面負責。

第二條生產經營單位法人必須具備與本單位所從事的生產經營活動相應的安全生產知識和管理能力;危險物品的生產、經營、儲存單位以及礦山、建筑施工單位的法人,必須取得相應安全生產資格證后方可任職。

第三條生產經營單位法人依法對本單位安全生產工作負有以下職責:

(一)建立、健全本單位安全生產責任制;

(二)組織制定本單位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

(三)保證本單位安全生產投入的有效實施;

(四)督促、檢查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及時消除生產安全隱患;

(五)組織制定并實施本單位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六)及時、如實報告生產安全事故。

第四條礦山、建筑施工單位和危險物品生產、經營、儲存單位的法人,必須負責設置企業安全生產管理機構或者配備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其他生產經營單位法人,從業人員超過300人的,必須負責設置安全生產管理機構或者配備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從業人員在300人以下的,配備專職或者兼職的安全生產管理人員。

第五條堅持安全生產工作“五同時”,即在計劃、布置、檢查、總結和評比生產經營工作時,要同時計劃、布置、檢查、總結和評比安全工作。

第六條生產經營單位應當每月召開不少于一次安全生產會議,分析、研究和部署本單位安全生產工作。對存在的安全問題、事故隱患特別是“三違”現象,要制定切實可行的安全防范措施,并督促有關部門或責任人限期整改。

第七條生產經營單位應當每月組織不少于兩次的安全生產專項或綜合性檢查,加強對事故隱患的整治和安全措施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對檢查中發現的安全問題或者事故隱患,要指定專人負責,立即整改;一時難以整改的,組織有關人員研究,采取有力措施限期整改,并在人、財、物上予以保證,確保隱患消除。對因隱患整改不力導致發生生產安全事故的,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第八條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對本單位的重大危險源進行管理和實施監控,落實本單位重大危險源的監控措施及監控責任,做好登記建檔,并及時向當地安監部門報告,備案。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配備應急救援人員,組織從業人員定期、不定期進行應急預案演練,并將預案報當地安監部門和行業管理部門備案。

第九條生產經營單位應當保證安全生產的投入,嚴格執行安全生產“三同時”規定,保證本單位達到規定的安全生產基本條件,實現安全生產。

對由于安全生產所必須的資金投入不足導致的后果承擔責任。

第十條生產經營單位應當組織本單位從業人員按照國家法律法規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保證從業人員具備必要的安全生產知識和熟悉本單位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及操作規程。未經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合格的從業人員,不得上崗作業。

特種作業人員、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必須持證上崗。

第十一條生產經營單位應當依法保障從業人員的合法權益,勞動用工必須簽訂勞務合同并為從業人員提供勞動衛生安全保護;

依法參加工傷保險,為從業人員繳納工傷保險費。

第十二條建立健全本單位設施設備的維護保養制度,確保設施設備安全運行;嚴格執行國家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產安全的工藝、設備的規定。

第十三條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在本單位有較大危險因素的作業場所和有關設備、設施上,設置明顯的安全警示標志。

第十四條加強企業安全文化教育工作,提高企業安全素質。大力開展安全質量標準化活動,積極采用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認證,提高安全生產管理水平。

第十五條發生生產安全事故,造成從業人員輕傷或1-2人重傷的,由生產經營單位組成調查組,對事故進行處理,并制定防范措施,防止類似事故發生。造成3人以上重傷或1人以上死亡事故,應啟動本單位應急預案,積極組織搶救、防止事故擴大,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及時、如實報告當地安監部門和行業主管部門,不得隱瞞不報、謊報或者拖延不報,不得故意破壞事故現場,毀滅有關證據。

第十六條對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部門的監督管理人員依法履行監督檢查職責時,生產經營單位應當予以配合,不得拒絕、阻撓。

第十七條生產經營單位法人其他安全生產職責,應當按照《安全生產法》第二章“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保障”和《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決定》之“強化管理,落實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相關條款的規定執行。

第十八條生產經營單位法人未能嚴格履行安全生產職責,違反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的規定,擅自組織生產經營活動的,依據《安全生產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辦法》給予行政處罰;發生生產安全事故,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篇3:具有較大危險危害因素生產經營場所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條、為了施工現場的風險控制,保護環境,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確保安全生產,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項目經理為施工項目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

第三條、工程現場場地平整,道路暢通,便于運輸、施工作業及緊急情況下應急逃生;施工現場各種安全防護設施齊全,性能可靠,按要求保管和擺放;現場設備、工具、材料擺放符合設計和安全要求。

第四條、施工作業坑按要求進行開挖,作業坑周邊清理出寬于一米的人行通道,安全通道設置不少于兩個,作好通道臺階,方便上下,通道上不得有任何設備,設施和其他物品。作業坑旁平整出設備擺放區和操作區。必要時作業坑采取排水、防滑和防塌方措施,配備必要的通風設施。

第五條、施工場地設有醒目的安全警示標志,流動施工現場設指示牌。

第六條、開工前按照場地布置圖在作業帶以外規劃界定安全停車區,人員進入作業帶必須按規定佩帶勞動保護用品,非作業人員、車輛嚴禁在作業帶內滯留,待命施工車輛停在預定地點。

第七條、施工現場按設計要求設置、配備消防器材,實行“三定”管理,滅火器應設置在明顯和便于取用的地方。

第八條、各類氣瓶現場存放要距離明火10m以上,挪動時不能碰撞。氧氣瓶不能和其他可燃氣瓶同放一處。

第九條、對于于易燃易爆和有毒施工介質,要編制詳細的施工組織設計和安全措施計劃,預先進行風險評估,制定相應的應急預案并進行必要的演練。

第十條、在施工中要根據施工外界條件采取遮陽防曬、防雨措施,隨時進行氣體濃度的監測。

第十一條、有毒介質作業場所應設置黃色警示線,在明顯位置帖警示標識和中文警示說明,說明產生職業中毒危害的種類、后果、預防措施等內容。

第十二條、密閉空間作業和有毒介質作業應設置有效的通風裝置。

第十三條為作業人員提供符合國家職業標準的防護勞保用品,并要求工作人員正確使用。

第十四條、現場設置專職安全監督和安全員,進行巡回檢查。

第十五條、夜間施工場地要設置足夠的照明,作業帶以內使用的照明燈具要符合防爆要求

第十六條、在靠近道路作業時,要在路上設置明顯的安全警示標志,提醒行人和車輛注意過往安全,天黑要設置信號燈、配備值班人員,防止人員或車倆誤入作業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