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設備進入作業安全管理制度

設備進入作業安全管理制度

2024-07-11 閱讀 2889

第一條為加強進入設備作業的安全管理,防止發生缺氧、中毒窒息和火災爆炸事故,保證職工生命和國家財產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凡在生產區域內進入或探入爐、塔、釜、罐、槽車以及管道、煙道、隧道、下水道、溝、坑、井、池、涵洞等封閉、半封閉設施及場所作業統稱進入設備作業。

第三條凡進入設備作業,必須辦理《進入設備作業票》。進入設備作業票由車間安全技術人員統一管理,車間領導或安監部門負責審批。未辦理作業票,嚴禁作業。

第四條進入設備作業必須設專人監護,注明作業時間,不得在無監護人或作業時間以外作業。

第五條進入設備作業票辦理程序。

1.進設備作業負責人向設備所屬單位的車間提出申請。

2.車間技術人員根據作業現場實際確定安全措施、安排對設備內的氧氣、可燃氣體、有毒有害氣體的濃度進行分析;安排作業監護人,并與監護人一道對安全措施逐條檢查、落實后向作業人員交底。在以上各種氣體分析合格后,將分析報告單附在《進入設備作業票》存根上,同時簽字。

3.車間領導在對上述各點全面復查無誤后,批準作業。

4.進入設備作業票第一聯由監護人持有,第二聯由作業負責人持有,第三聯由車間安全技術人員留存備查。

5.進入危險性較大的設備內的作業時,應將安全措施報廠領導審批,廠安全監督部門派人到現場監督檢查。

第六條監護人的職責。

1.監護人應熟悉作業區域的環境、工藝情況及作業人員,有判斷和處理異常情況的能力,懂急救知識。

2.作業單位和設備所在單位不是同一單位時,雙方應各出一名監護人。

3.監護人對安全措施落實情況進行檢查,發現落實不好或安全措施不完善時,有權提出暫不進行作業。

4.監護人應和作業人員擬定聯絡信號。在出入口處保持與作業人員的聯系,發現異常,應及時制止作業,并立即采取救護措施。

5.監護人要攜帶《進入設備作業票》,并負責保管。

第七條進設備作業人員的職責。

1.持批準的《進入設備作業票》方可作業。

2.無《進入設備作業票》不作業。

3.進設備作業任務、地點(位號)、時間與票不符不作業。

4.監護人不在場不作業。

5.勞動保護著裝和器具不符合規定不作業。

6.對違反本制度強令作業或安全措施沒落實,有權拒絕作業。

第八條作業票應一天一開,當日有效。全面停車大修期間,作業票有效期不超過3天,間斷作業要重新分析。

第九條在進入設備作業期間,嚴禁同時進行各類與該設備相關的試車、試壓或試驗工作及活動。

第十條對工藝上裝催化劑行裝有特殊要求的進設備作業時,要采取特殊預防措施,并經廠領導批準。

第十一條進設備作業的綜合安全技術措施。

1.車間領導指定專人對監護人和作業人員進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內容應包括所從事作業的安全知識、作業中可能遇到意外時的處理、救護方法等。

2.對所進設備要切實做好工藝處理,所有與設備相連的管線、閥門必須加盲板斷開,并對該設備進行吹掃、蒸煮、置換合格。不得以關閉閥門代替盲板,盲板應掛牌標示。

3.帶有攪拌器等轉動部件的設備,必須在停機后切斷電源,在開關上掛“有人檢修、禁止合閘”標示牌。并設專人監護。

4.取樣分析要有代表性、全面性。設備容積較大時要對上、中、下各部位取樣分析,應保證設備內部任何部位的可燃氣體液度和含氧合格(當可燃氣體爆炸極限大于4%時,指標為小于0.5%,爆炸極限小于4%時,指標為小于0.2%;氧含量19.5%~23.5%為合格);有毒有害物質不超過國家規定的“車間空氣中有毒物質的最高容許濃度”的指標。設備內溫度宜在常溫左右,作業期間應每隔四小時取樣復查一次(分析結果報出后,樣品至少保留4小時),如有1項不合格,應立即停止作業。

5.進設備作業,必須遵守動火、臨時用電、起重吊裝、高處作業等有關安全規定,進設備作業票不能代替上述作業各票,所涉及的其它作業要按有關規定辦票。

6.對盛裝過能產生自聚物的設備,作業前必須按有關規定蒸煮并做聚合物加熱試驗。

7.設備的出入口內外不得有障礙物,應保證其暢通無阻,便于人員出入和搶救疏散。

8.進設備作業一般不得使用卷揚機、吊車等運送作業人員,特殊情況需經廠安全監督部門批準。

9.進設備作業所用照明應使用安全電壓和安全行燈,在金屬設備內及特別潮濕場所作業,其安全行燈電壓應為12V以下且絕緣良好。

10.進設備作業的人員、工具、材料要登記,作業前后應清點,防止遺留在設備內。

11.設備外的現場要配備一定數量符合規定的應急救護器具和滅火器材。

12.作業人員進設備前,應首先擬定緊急狀況時的外出路線、方法。設備內人員每次作業時間不宜過長,應安排輪換作業或休息。

13.為保證設備內空氣流通和人員呼吸需要,可采用自然通風,必要時可再采取強制通風方法(不允許通氧氣)。

14.在特殊情況下,作業人員可戴長管面具、空氣呼吸器等,但佩戴長管面具時,一定要仔細檢查其氣密性,同時應防止長管被擠壓,吸氣口應置于空氣新鮮的上風口,并有人監護。

15.出現有人中毒、窒息的緊急情況,搶救人員必須佩戴空氣式防護面具進入設備,并至少應有一人在外部做聯絡工作。

16.以上措施在作業期間發生變化,應立即停止作業,待處理并達到作業的安全條件后,方可再進入設備作業。

第十二條進入設備作業票是進設備作業的依據,不得涂改、代簽,要妥善保管,保存其為1年。

第十三條其他非生產區域的進入設備作業,可參照本制度。

第十四條本制度未盡事宜可參照國家有關標準、制度、法規執行。

第十五條本制度從1997年4月1日起執行。

附:進入設備作業票

?進入設備作業票編號:

設備名稱

作業單位

作業人姓名

作業地點

作業時間

自年月日時分

至年月日時分

作業內容

安全措施:

?1.所有與設備有聯系的閥門、管線加盲板斷開,進行工藝吹掃蒸煮。

?確認人:

?2.盛裝過可燃有害液體、氣體的設備,分析其可燃氣體,當其爆炸下限>4%時濃度應<0.5%,爆炸下限4%時濃度應<0.2%;含氧19.5%~23.5%為合格,有毒有害物質不超過國家規定的“車間空氣中有毒有害物質的最高允許濃度”指標。

?3.設備打開通氣孔自然通風雨小時以上,必要時采用強制通風或佩戴呼吸器;但設備內動焊缺氧時,嚴禁用通氧氣方法補氧。

?確認人:

?

?4.使用不產生火花的工具。確認人:

?5.帶攪拌機的設備要切斷電源,在開關上掛“有人檢修,禁止合閘”標志牌;上鎖或設專人監護。

?6.所有照明使用安全電壓,電線絕緣良好。特別潮濕場所和金屬設備內作業,行燈電壓應12V以下。使用手持電動工具應有漏電保護。?確認人:

7.進入設備內作業,外面需有專人監護;并規定互相聯絡方法和信號:

確認人:

8.設備出入口內外無障礙物,保證暢通無阻。?確認人:

9.盛裝能產生自聚物的設備要求按規定蒸煮和做聚合物試驗。

確認人:

10.嚴禁使用吊車、卷揚機運送作業人員。?確認人:

11.作業人員必須穿符合安全規定的勞動保護著裝和防護器具。

?確認人:

12.設備外配備一定數量的應急救護用具。?確認人:

13.設備外配備一定數量的滅火器材。?確認人:

14.作業前后登記清點人員、工具、材料等,防止遺留在設備內。

?確認人:

15.對進設備作業人員及監護人進行安全應急處理、救護方法等方面教育,并明確每個人的職責。確認人:

16.涉及到其它作業按有關規定辦票。?確認人:

其它補充措施:

確認人:

氣體分析數據

確認人意見

監護人意見

安全技術人員意見

車間領導審批意見

注:1.此作業票按進設備作業規定手續辦理。

2.與本次作業有關的具體措施后劃“√”。

3.作業票一式三聯,第一聯由監護人持有,第二聯由作業負責人持有,第三聯由車間安全技術人員留存備查。

監護人的職責:

1.監護人應熟悉作業區域內的環境,工藝情況及作業人員,有判斷和處理異常情況的能力,懂急救知識。

2.作業單位和設備所在單位不是同一單位時,雙方應各出一名監護人。

3.監護人對安全措施落實情況要進行檢查,發現落實不好或安全措施不完善時,有權提出暫不進行作業。

4.監護人應和作業人員擬定聯絡信號,在出入口處保持與作業人員的聯系,發現異常應及時制止作業,工立即采取救護措施。

5.監護要攜帶《進入設備作業票》,并負責保管。

進設備作業人員的職責:

1.持批準的《進入設備作業票》方可作業。

2.無《進入設備作業票》不作業。

3.進設備作為的任務、地點(位號)、時間與票不符不作業。

4.監護人不在現場不作業。

5.勞動保護著裝和器具不符合規定不作業。

6.如果有人違反進設備作業管理制度強令作業或安全措施沒有落實,有權拒絕作業。

篇2:庫車段機械車輛設備安全管理制度

隨著公路建設事業的發展,公路施工機械設備大量增加,機械化程度不斷提高,機械設備使用保養和修理等環節的技術安全工作非常重要,只有遵守操作規程,操作方法按規定保養,才能延長機械使用壽命,提高工作率,利用率,取得交好的經濟效益,因此特制定本制度。

1、全體機械車輛操作人員必須認真學習《道路交通管理法規》、安全法規及操作規程,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2、設置安全檢查員,經常對機械車輛操作人員進行檢查,及時糾正違規違章等不良現象。

3、要求操作人員在機車設備運行前,必須對各自駕駛的設備制動,轉向等重要部位進行全面認真的檢查,保證正常運行。

4、按照機車設備的保養規程,定期進行例保和一、二、三級保養、保持機車設備清潔,防腐除垢,堅固、潤滑、調整等工作,充分提高完好率。

5、嚴禁無證開車、酒后開車、開疲勞車、開故障車、駕駛室超員等不良現象,發現后,嚴格處罰,調換工作,以上行為若發生交通事故或其他事故,一切費用及后果由操作人員負責。

篇3:汽修企業設備管理制度

汽車修理安全管理制度

1、認真執行本行業技術要求,安全生產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及時組織修理技工認真學習安全操作教育,牢記“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安全方針。

2、按章操作,工藝細致,做到安全、保險,服務周到,操作正確,不違章作業。

3、在作業過程中,禁止易燃易爆物品靠近火源,防止倒塌,修理前必須做好安全預防工作,用具定期檢查,由專人負責,專項管理。

4、操作中禁止“蠻干、亂干、湊合”三大不良作風,以便造成人身、設備及車輛的嚴重損傷和破壞。

5、電氣、機械設備及消防設施要定期檢查,定期保養;做到設備齊全、完好、有效,從而提高效率。

6、對于學徒工,師傅要負全面責任,及時教育,隨時指導,做到人人懂安全,個個技術能過關,培養好接班人。

7、保障安全,保證質量,降低消耗,提高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