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式起重機維護檢修規程
總則1.1適用范圍本規程適用于我廠機加、焊接、起重、探傷、成形設備的維護與檢修。本規程適用于起重量為3噸至250噸,橋式(雙梁)其吊具為吊鉤的起重機的維護和檢修。1.2結構簡述橋式起重機是由橋架、大車運行機構、小車運行機構、升降機構、操縱室和電氣設備等部分組成。1.3主要技術性能(見表1)表1?主要技術性能項目單位性能、參數起重量t35812.主鉤起重量t3~起升高度主鉤m副鉤m廠房跨度m起重機跨度起重量3~56m7.510.513.516.519.522.525.528.531.-起重量80~250m-----------2.1?零部件完整齊全,質量符合要求?傳動系統完整齊全。鋼絲繩符合使用技術要求。有下列情況之一者應當更換;鋼絲繩被燒壞或斷一股。鋼絲繩表面鋼絲被腐蝕、磨損達鋼絲繩直徑的40%以上。受過死角擰扭,部分受壓變形。鋼絲繩在一個捻距內的斷絲根數達表2所列數據值時。表2?一個捻距內斷絲根數鋼絲繩結構6×19+1互捻制的6×37+1互捻制的6×67+1互捻制的18×19+1互捻制的安全系數6以下122236366以上14~1626~3038~4038~402.1.3?吊鉤、吊環符合使用技術要求。有下列情況者應當更換:a.表面由裂紋、破口。b.危險斷面及鉤頸由永久變形。c.掛繩處斷面磨損超過原高度10%。d.吊鉤襯套磨損超過原厚度的50%,心軸(銷子)磨損超過其直徑的3~5%。2.1.4?滑輪、卷筒符合使用技術要求。有下列情況者應更換:a.輪輻板與輪緣有裂紋,卷筒的圓柱面有裂紋。b.軸磨損達直徑的3~5%,滑輪槽壁磨損達原厚度的20%,磨損壁達原厚度15~20%。2.1.5?制動裝置齊全,能制住額定負荷的1.25倍。2.1.6?潤滑裝置齊全,效果良好。2.1.7?電氣裝置齊全、有效;安全裝置靈敏可靠。2.1.8?主、副梁的下繞、上拱、旁邊等變形均不得超過有關技術規定:下繞≤;上拱≥;旁彎≤(LK為起重機跨度。單位m)。2.2?設備運轉正常、性能良好,起重能力達到設計要求起重能力應達到設計要求,并符合勞動部門的有關規定。傳動系統靈敏可靠,無異常竄動、沖擊、振動、噪聲等現象。操作系統靈敏可靠,調速正常。制動裝置安全可靠,動作靈活;電氣聯鎖齊全有效;各限制開關工作正常。車輪與軌道接觸良好,無嚴重啃軌現象。2.3?技術資料齊全、準確、保管妥善2.3.1?隨機的裝箱單、合格證、使用說明書、圖紙、圖冊齊全完好。2.3.2?設備操作、維護、檢修等規程齊全適用。2.3.3?設備普查、維護、檢修、事故和運轉等記錄齊全、整潔,并有簽證。2.3.4?勞動部門頒發的安全認可證、檢測報告齊全,并有簽章。2.3.5?設備檔案完整,歸檔及時。2.4?設備內外整潔,標牌醒目2.4.1?吊車內外整潔,無油垢、積灰和銹蝕。2.4.2?標牌醒目,油漆良好,顏色符合要求。2.4.3?潤滑油箱內清潔,油質符合要求,無滲透現象。3?設備的維護清掃設備外表,應無積灰、油垢。3.1.2?檢查齒輪箱內油位、油質,加入新油至油位線。并對軸承座、制動架、聯軸器等加潤滑。3.1.3?檢查、調整各制動裝置間隙,應均勻、靈敏、可靠。3.1.4?檢查鋼絲繩、吊鉤和滑輪、卷筒應安全、可靠;鋼絲繩的斷絲不得超過允許值;更換磨損超過允許截橫的吊鉤。3.1.5?檢查減速器起傳動機構,應傳動平穩,無異常現象。3.1.6?檢查指示燈、信號燈,應齊全完好,顯示正常。3.1.7?檢查照明、警鈴,應齊全、燈亮、聲響。3.1.8?清理工具箱、檢查交接班記錄,圖紙、工具應擺放整齊,帳物相符。3.2?一級保養全面清掃設備,應無積灰、銹蝕和黃袍。檢查個齒輪箱、齒輪、軸和聯軸器等磨損情況,更換或修復磨損件。檢查各潤滑部位,更換損壞的油杯。按規定要求添加或更換潤滑油。3.2.4?檢查鋼絲繩、吊鉤和滑輪、卷筒的磨損程度,清楚斷絲,修光毛刺,更換其損壞件。3.2.5?檢查和調整各部刺動裝置,更換磨損制動帶。3.2.6?檢查橋架行車、起重小車的行走輪磨損情況,并調整輪與軌道接觸面,應無咬邊和“三條腿”現象。3.2.7?檢查扶手、欄桿和限位、連鎖開關,應安全、靈敏、可靠。3.2.8?檢查電氣線路及電路箱,更換老化線段及失靈原件。檢查接地裝置應牢固。3.2.9?檢查和校驗裝置的電流、電壓表、應靈敏、準確。3.2.10?檢查緊固軌道壓板和接頭螺栓,應無松動。3.3?二級保養清掃擦凈設備內外積灰和油污。檢查傳動機構和減速機構的齒輪、軸、鍵、聯軸器等磨損情況,更換其磨損件。檢查各潤滑部位,清洗油箱,更換損壞的油管、油嘴、油杯,并按規定添加和更換潤滑油。靜、動密封面無滲漏現象。檢查鋼絲繩、吊鉤和滑輪、卷筒的磨損情況。清楚斷絲,修光毛刺,更換磨損件。檢查與調整各部位制動裝置,更換磨損的制動帶。檢查橋架行車、起重小車的行走輪磨損情況,并調整行走輪與軌道接觸面,應無咬邊,接觸均勻緊密。檢查扶手、扶梯、欄桿和限位、連鎖開關,應安全、靈敏、可靠。檢修電動機,清洗檢查,更換磨損軸承,加油潤滑;更換磨損電刷,并調整其壓力。檢查電氣線路和電器箱,更換老化線段及損壞的元件,檢測接地電阻不大于4Ω和絕緣電阻不小于0.5MΩ。檢查和效驗裝置的電流表、電壓表。查軌道壓板和接頭,更換損壞或變形的軌道,并緊固。3.4?定期檢查針對影像設備正常運轉和安全的部位進行定期檢查。其項目、周期、標準和方法見附表3。常見故障與處理方法(見表4)4?檢修周期和檢修內容4.1?檢修周期(見表5)4.2?檢修內容4.2.1?小修4.2.1.1?清洗滾動軸承、減速器、開式齒輪4.2.1.2?檢查密封面部位,排除滲漏。4.2.1.3?檢查滑輪和吊鉤,更換磨損嚴重和由列文件。4.2.1.4?檢查鋼絲繩,休整斷絲、,毛刺或更換。4.2.1.5?檢查減速器和聯軸器,更換磨損嚴重的零件和油封,加注新潤滑油并調試。表3?定期檢查內容項目周期標準方法鋼絲繩損壞情況每班按說明書規定目測檢查吊鉤完好情況每班按說明書規定目測檢查潤滑情況每班按說明書規定目測檢查制動器間隙每班按說明書規定開車檢查限位開關每班按說明書規定開空車檢查個連接部分傳動情況每三個月按技術條件有關規定測量和開車檢查大、小車輪與軌道接觸情況每三個月按技術條件有關規定開車檢查金屬結構件每年按技術條件有關規定目測、測量、開車、負荷試驗軌道安裝情況每年按技術條件有關規定測量檢查表4?常見故障處理方法現象原因處理方法吊鉤尾部、表面出現裂紋、破裂超期、超載或制造材質缺陷更換吊鉤口危險斷面磨損和永久變形超期、超載或磨損嚴重,強度削弱降負荷使用或更新滑輪、槽、心軸磨損、滑輪不轉超期、超載、潤滑不良;銹蝕修復或更新卷筒上有裂紋過載或材質缺陷更換卷筒軸、鍵磨損使用不良、超期、超載或材質差檢修或更換車輪滾動面磨損不均勻表面淬火不均勻;車輪傾斜、啃軌成對更換輪緣磨損嚴重車體傾斜、啃軌超過原厚度40%時更新輪齒折斷工作時負荷沖擊更新軸彎曲過載、沖擊、傳動不穩校直或更換軸上由裂紋材質差或熱處理不當更新鍵槽磨損原傳遞扭矩過大軸更新、更新銑鍵槽減速器有較大異常噪音減速器缺油、或內部齒輪、軸承由問題加油;檢修或更換齒輪、軸承電機不能起吊、雜音大電源電壓低;一相缺點;后端蓋與制動輪銹蝕咬死;電動機、電阻器故障;電線截面過小檢查電源主回路;保險絲、接觸器、測電壓;檢查電機電刷、電阻器有無斷線;清楚銹蝕;增大電線截面行車運行不穩雙驅動電動機損壞檢查電動機、修復或更換制動后下滑或慣性過大制動裝置失靈,損壞、松動調整不當、油污、磨損修理調節制動器;更換摩擦片;更新、清洗配件,去除油污、灰塵或更換制動器限位器失靈或限位不合適因震動、撞擊、位置變動,配合不當,損壞調整、加固、修復、更換開關電機發熱超負荷、超時間使用減少負荷;減少工作頻繁次數;檢查發熱的其它因素并排除現象原因處理方法控制線路、滑線、控制器、接觸器、繼電器失靈、聲音大接觸不良、觸頭毛,燒壞,短路環斷裂;機構失靈;鐵芯振動修、銼、更換觸頭;更換斷路環;調整彈簧壓力;清除鐵芯污垢表5?檢修周期檢修類別小修中修大修檢修周期124896注:1.檢修周期以每天兩班制為準,按實際開動臺時統計折算為月。2.班次換算時間乘以換算系數。即:兩班換一班,乘以1.8;兩班換三班,乘以0.7.4.2.1.6?檢查制動器,修理或更換莫磨損嚴重的零部件,并調整間隙。4.2.1.7?檢查車輪磨損與軌道接觸狀況,更換磨損嚴重的車輪,調整與軌道接觸,克服跑偏或啃軌現象。4.2.1.8?檢查軌道固定情況,并緊固。4.2.1.9?檢查金屬構建及寒風。修補裂紋和校正變形。配齊與緊固螺栓。4.2.1.10?清除電氣箱、導電裝置、滑線、電動機內外和灰塵、油污和積碳。4.2.1.11?檢查橋架、起重小車供電裝置;排除導線松弛和滑線卡阻現象。4.2.1.12?檢查接地裝置,接地應可靠。測量接地電阻值應不大于4Ω。4.2.1.13?更換電氣線路中老化的線段和失靈、損壞的電器元件,并整定其動作值。4.2.1.14?裝配調整后,做負荷試驗。4.2.2?中修4.2.2.1?拆卸和分解升降機構、行走機構,鑒定其零件磨損程度。4.2.2.2?檢修升降機構。修復或更換損壞嚴重的鋼絲繩、吊鉤、滑輪、聯軸器、減速器;修理或更換損壞的閘瓦、軸承、套、鍵、銷等。4.2.2.3?檢修行走機構。修復或更換損壞嚴重的傳動軸、聯軸器、減速器、行走輪和制動器。4.2.2.4?檢修金屬構件和焊縫。修復或更換斷損的聯接緊固件。調平軌道,擰緊軌道壓板螺栓。4.2.2.5?檢修安全防護裝置。緩沖器、限位器、聯鎖保護等裝置應準確、可靠。4.2.2.6?檢測電機絕緣電阻,更換損壞的電機軸承,檢修運轉噪聲及振動等異常現象。4.2.2.7?調整控制器觸頭和壓緊力,制動器行程。更換燒損的觸頭、線圈、磨損的滑線、絕緣子等。4.2.2.8?檢查照明、警鈴、信號和安全保險裝置,應工作正常,安全可靠。4.2.2.9?測量動力線相間和相、地絕緣電阻,應部小于0.5MΩ。4.2.2.10?整理線路,更換老化線段和失靈、損壞的元件。整定保護元件動作值。補齊線路編號。4.2.2.11?裝配調整后,做負荷試驗。4.2.3?大修4.2.3.1?拆卸分解起重傳動、行車傳動、載重小車轉動部件,清洗檢查,鑒定并分類。4.2.3.2?檢修升降機構。更換磨損實效的鋼絲繩、滑輪、吊鉤、卷筒等零部件。恢復其起升能力和工作性能。4.2.3.3?修理橋梁、起重小車行走機構。更換磨損、失效的零部件。減速器清洗換油。大車輪組裝,車輪的平行度、垂直度、跨距對角距,應在允許范圍內。4.2.3.4?修理金屬結構件。恢復主梁上拱度和旁彎。修理或更換失效的聯接件、支承件、緊固件。4.2.3.5?修理安全防護裝置。對緩沖器。終點開關、限位器應確保準確、可靠。4.2.3.6?修整控制箱,更換滑線,集電器,測量絕緣電阻。4.2.3.7?修復或更換燒蝕、失靈的電器元件、裝置和電動機。4.2.3.8?裝配調整各部件,檢查配合間隙。4.2.3.9?進行無負荷和負荷試驗。4.2.3.10?修復外觀。全部除銹、噴漆,清潔或更新標牌、標志。5?檢修質量標準5.1?一般要求5.1.1?更換的零、部件,應符合圖紙和技術文件規定的技術標準和質量要求,并經檢驗合格。主要零、部件報廢更換標準應按GB6067—85《起重機械安全規程》中有關規定執行。配齊、完善安全裝置,安裝位置正確,靈敏可靠。電氣安全可靠,電器外殼必須接地,接地電阻不大于4Ω,電氣絕緣電阻部小于0.5MΩ。布線整齊、美觀,符合原理圖和說明要求。電器均不受油、灰、水影響。外觀油漆均勻。各種標牌、標志安全,清晰醒目。金屬結構件質量要求在跨中LK/10長度范圍內,主梁上拱值應為LK/1000;其旁彎值應小于LK/2000(≤50t只許外彎;LK為起重機跨度,單位為m)。同一截面上,小車兩軌道的高低差為:軌距T≤2.5m時,高低差C≤3mm軌距T﹥2.5m時,高低差C≤5mm小車軌道頂面磨損達到或超過軌頂厚度的15%;側面磨損達到軌寬10%時,應換新。小車新軌道安裝:側向局部彎曲在任意2m范圍內不得大于1mm;接頭高低差e≤1mm;側向錯位g≤1mm;接頭間隙小于2mm。小車軌道地面與主梁上梁板局部間隙不得超過表6的規定值。表6?局部間隙?mm軌道規格≤P18P24﹥P24允許間隙1.01.52.05.3?零部件裝配質量要求5.3.1?大、小車輪運行車輪與軌道接觸良好。起動瞬時無扭動現象。5.3.2?吊鉤通過鋼絲繩聯接裝配在卷筒上應與橫梁處于垂直狀態,能靈活轉動和擺動,不得有卡住現象。其上升限位器準確、可靠。5.3.3?車輪安裝后的水平斜面應不大于L/1000;垂直偏斜應不大于L/400(L為測量長度單位,m)。5.3.4?減速器中,一個齒輪損壞,原則上更換一對齒輪。減速器殼體部分面裝配后緊密貼合,不得漏油。6?試車與驗收6.1?試車前的準備工作6.1.1?關閉電源,清理現場,擦凈各部件,按規定加油潤滑。6.1.2?檢查檢修項目內容全部完工,質量合格。6.1.3?檢查電氣線路和電動機運轉方向,應正確可靠。6.1.4?檢查安全防護裝置,配齊、好用。6.1.5?卷揚、大、小車手動盤車試轉,無異常現象。6.1.6?按試車項目準備好負荷試驗用的重物。6.2?試車6.2.1?無負荷試驗a.?接通電源,按操作規程規定操作設備;點動時,無異常現象。b.?分別開動卷揚、大小車機構,先慢后塊至額定、速度;觀察各機構應平穩、無沖擊、振動和卡阻現象。c.?大、小車沿軌道和主梁全行程往返行走三次、卷揚升降三次。無懸空和夾軌現象。d.?進行限位和開關的試驗。包括吊鉤提升、大、小車運行、倉門口、欄桿門、緊急開關等,其功能應準確可靠。6.2.2?靜負荷試驗a.?將重量為額定負荷的50—70%的重物起升距地面1m左右,小車在全行程上運行三至四次后放下重物。b.?將額定負荷起升距地面1m左右,小車在全行程上運行三至四次后,停在橫梁中間,放下重物。c.?架設好測量橋架彈性形變量用的鋼絲,在跨度中心位置測出鋼絲到主梁上蓋板的垂直距離Ho;將額定負荷的重物起升距地面100mm,懸停10分鐘左右,在測鋼絲到主梁上蓋板的距離H1;當放下重物后仍未Ho,彈性型變量為H1-Ho,其形變量不得超過LK/700(LK起重機跨度單位,m)。d.?小車仍停在中間位置,將重量為額定負荷125%的重物起升距地100mm,懸停10分鐘,并測量變形量,然后放下重物。重復試驗三次。橫梁無永久變形,試為合格。e.靜負荷試驗后,檢查金屬結構的焊接質量和聯接質量,檢查緊固電動機、制動器、卷筒、軸承座及各減速器等固定螺栓。6.2.3?東負荷試驗a.?以額定負荷110%的重物進行試驗(同時開動兩個機構,如小車與卷揚,大車于小車)。反復升降、大、小車應往返運行。各機構累計運行時間部少于10分鐘。b.?試驗中,檢查各機構運行平穩。制動、安全、限位、防護應靈敏、準確可靠;軸承,電氣元件升溫應正常。c.?動負荷試驗后,應再次檢查金屬結構的焊接質量和聯接質量,及各部螺栓應緊固良好。6.3?驗收設備檢修竣工,試車合格,檢修技術資料齊全,方可進行驗收交接工作。大修驗收6.3.1.1?由設備主管部門主持,有設備使用部門、承修部門和質量檢驗部門、安全部門共同參加,達到驗收標準后,移交使用單位。6.3.1.2?按大修任務書中規定的項目,大修內容及其技術標準進行檢查驗收。6.3.1.3?大修后應全面恢復原有工作能力,起重能力,。安全控制達到出廠標準。6.3.1.4?簽字交接后質量保修期為三個月。在此期間內達不到大修質量要求的項目,應由主修人返修。6.3.1.5?驗收后由主修技術人員和主修人,將有關檢修資料、圖紙、大修任務書、更換件明細表、檢修記錄、檢查記錄、交接記錄,投產通知等整理好,及時歸檔。6.3.2?中修驗收6.3.2.1?由設備主管主持,組織檢驗人員、安技科、使用單位、操作者承修單位、主修人等共同進行檢查驗收。合格后簽字交接,方可投入使用。6.3.2.2?按中修任務書中規定的項目,中修內容及其技術標準進行檢修驗收。6.3.2.3?修后應恢復修理項目原有工作能力,設備達到完好標準。6.3.2.4?簽字交接后質量保修期為二個月。在此期限內達不到中修質量要求的項目,應由主修人返修。6.3.2.5?驗收后,由主修技術員和主修人將有關檢修資料、圖紙、中修任務書、更換件明細表、檢修記錄、檢驗記錄、交接記錄和投產通知單等整理好,及時歸檔。6.3.3?小修驗收6.3.3.1?由車間分管設備的主任主持,組織主修人、操作者和機械員共同進行檢查驗收。合格后簽字交接,并報設備主管部門,方可投入使用。6.3.3.2?按小修任務書中規定的項目,小修內容及其標準進行檢查驗收。6.3.3.3?小修后應達到完好標準和起重能力。6.3.3.4?簽字交接后質量保修期為一個月。在此期限內達不到修理質量要求的項目,應由主修人返修。6.3.3.5?驗收后,由車間機械員和主修人將由關檢修資料、圖紙、小修任務書、更換件明細表、檢修記錄、檢驗記錄、交接記錄和投產通知單等整理好及時歸檔。7?維護檢修安全注意事項a.?嚴禁在設備周圍堆放與維護檢修無關的物料,確保現場清潔,?道路暢通。b.?嚴禁違章開車、停車和操作設備。開機前控制手柄應置于零位。c.嚴禁使用不合格或變質的潤滑油(脂)。d.應按工藝順序拆卸和擺放零件、部件。e.嚴禁用繩絲起子、鏟子等鑿開減速器的結合面。應用木錘敲打箱體,順序拆卸。f.按裝配工藝順序和要求組裝零、部件。g.嚴禁在設備運行中擦抹其運轉部件。h.鋼絲繩和吊具應經檢驗合格后使用。i.起吊時必須有人指揮和監護,司機應由操作證,無關人員離開現場;并嚴禁傾斜起吊及作拖拉使用。j.嚴禁停機時仍將重物懸掛空中。空鉤應升至距地面2m以上高度,起重機不工作要靠邊停靠。k.嚴禁在額定電壓下降大于10%時,仍然起吊。l.高空作業必須系安全帶;現場作業必須帶安全帽。嚴禁檢修人員雙手拿著物品上、下起重機和向下扔東西。m.大修、中修應由取得勞動部門“起重設備安裝、檢修單位安全認可證”的單位進行。
篇2:汽車起重機駕駛員工作職責
1、做到禮貌行車、文明服務,全月無交通事故及機械事故,完成生產指標,保證完成和超額完成運輸任務。
2、服從調度分配,按行車單執行任務,遵紀守法,自覺抵制不正之風。
3、積極主動為生產第一線服務,安全吊物、卸物,保證貨物安全。
4、認真做好車輛的維修保養工作,使車輛經常處于良好的技術狀態,每日做好車前檢查,回場后做到例行保養,保持車輛外觀清潔。
5、嚴重遵守安全操作規程和交通規則,做到“安全禮讓”,操作時全神貫注,不準將車交予非駕駛員操作,不酒后駕車,不超載超速。
篇3:化工企業起重機械管理制度
為了加強起重機械的管理,保證起重機械的正常運行和安全生產,特制定本制度。
1.本管理制度適用于橋式起重機、門式起重機、裝卸橋(塔)式起重機、門座式起重機、汽車起重機、輪胎起重機、履帶起重機、載貨升降機、卷揚機、電動葫蘆等。不適用于鐵路起重機、礦山井下提升設備、載人起重設備等。
2.企業應根據起重機械的種類、數量和復雜程度,在設備動力管理部門設立專職或兼職的工程技術人員負責起重機械的管理工作。
3.使用單位應建立必要的起重機械檢修維護、定期檢驗、操作、安全規程和交接班制度等規章制度。
4.必須對起重機械逐臺進行登記和建立設備檔案。檔案內容應包括產品合格證、質量證明書、圖紙等原始技術資料,以及運行記錄、歷次技術檢驗報告、大修理、改變原設計性能和重大事故記錄等。
5.各種不同規格型號的起重機械都要按GB6067-85《起重機械安全規程》的規定裝設相應的安全保護裝置,塔式起重機要加足配重。各種鋼絲繩的選擇、使用和報廢亦必須符合規程要求。
6.起重機械的工作地點要有足夠的照明和吊運通道,并應與附近的設備、建筑物和電氣線路等保持規定的安全距離。
7.起重機械實行專責制,每臺起重機械都要由專人負責使用管理。
8.操作人員對所使用的起重機械必須做到“四懂三會”(懂性能、懂結構、懂原理、懂用途、會使用、會維護保養、會排除故障)。并進行專門培訓,經完全部門考試取得合格證后方能操作。
9.新購置起重機械時,必須選購取得制造許可證的專業制造廠生產的產品,安全保護裝置要齊全。并有完整的合格證。
10.使用單位對起重機械進行重大改造或改變原設計性能時,必須根據《起重機設計規范》拿出改造方案、設計圖紙、計算書和質量保證措施,并經廠主管部門和主管廠長或總工程師批準,報當地勞動部門備案。
11.使用單位應定期對起重機械進行技術檢查和檢驗,檢查和檢驗的周期與內容按GB6067085《起重機械安全規程》的規定執行。
12.新安裝、經過大修理或改變原設計性能的起重機械,使用前必須進行靜載試驗和動載試驗等技術檢驗,經設備動力管理部門、安全部門和使用部門共同鑒定驗收合格,并經主管廠長或總工程師批準后方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