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安全標志評審規范
一、現場評審結論判定原則1.現場評審人員應以公平、公開、公正為原則,以《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安全標志現場評審規范》(以下簡稱《評審規范》)為依據,對申請單位進行逐項審核,并客觀如實地記錄評審結果。如評審組認為現場有其它影響產品安全防護性能的因素,也應如實記錄,并作為現場評審結論判定的依據。2.經現場評審,申請單位不存在否決不合格項、非否決不合格項或非否決不合格項符合4.(1)要求,評審組應向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安全標志管理中心(以下簡稱安標中心)建議現場評審通過。3.《評審規范》中標注符號“*”的現場評審項目、內容及標準為否決項。任一否決項不合格的,評審組應如實記錄并向安標中心建議現場評審不通過。4.《評審規范》中未標注符號“*”的現場評審項目、內容及標準為非否決項。非否決項不合格的,評審組應如實記錄,并依據以下原則向安標中心提出建議:(1)如申請單位存在少于5項(含5項)非否決不合格項,評審組應如實記錄并建議現場評審通過。但申請單位應在整改期限內將整改書面資料寄至評審組組長。(2)如申請單位存在多于5項(不含5項)少于8項(不含8項)非否決不合格項,評審組應如實記錄并建議需復評審。申請單位應在整改期限內整改,評審組將對整改后的申請單位進行現場復評審,復評審合格的,建議現場評審通過;復評審不合格的,建議現場評審不通過。(3)如申請單位存在8項(含8項)以上非否決不合格項,評審組應如實記錄并建議現場評審不通過。(4)如申請單位在安全生產方面存在3項(含3項)以上非否決不合格項,評審組應如實記錄并建議需復評審。申請單位應在整改期限內整改,評審組將對整改后的申請單位進行現場復評審,復評審合格的,建議現場評審通過;復評審不合格的,建議現場評審不通過。(5)評審組認為現場存在的其它影響產品安全防護性能的因素應視同為非否決不合格項。5.整改期限一般為30日,如非否決不合格項整改難度較大,30日確實不能完成整改的,應征得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安全標志管理中心同意,整改期限最長可以延長至90日。6.評審組應依據現場評審記錄填寫《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安全標志現場評審報告》相關頁并做出現場評審建議性結論。
二、現場評審項目、內容及標準1.主體資格序號評審項目評審內容評審標準評審結論備注1.1*營業執照營業執照原件1.營業執照原件應與報送的復印件一致。□合格□不合格2.營業執照應在有效期內。□合格□不合格3.申請的產品應在營業執照限定的經營范圍內。□合格□不合格1.2生產場所1.*土地、房產有關證明文件原件1.實際生產地址應與申請書中填寫的生產地址一致。□合格□不合格2.該企業應合法有效地擁有該土地使用權和房屋所有權,或具備有效的租賃合同(租賃期限應不少于一年)。□合格□不合格2.生產場所生產場所應能夠滿足生產需要。□合格□不合格2.管理職責序號評審項目評審內容評審標準評審結論備注2.1管理機構、管理人員管理機構、管理人員1.企業實際設置的管理機構、人員應與申報文件相符合。□合格□不合格2.企業應設置質量管理機構、質量管理人員。□合格□不合格2.2管理職責各有關管理機構、人員的職責、權限企業應明確各有關管理機構、管理人員的職責、權限(至少應明確企業負責人、生產負責人、質量負責人、檢驗人員、設備管理人員、倉庫管理人員、采購人員、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的職責)。□合格□不合格2.3實施情況實施情況1.企業應針對各有關管理機構、管理人員的職責、權限制定相應的考核辦法。□合格□不合格2.企業應有相應的考核記錄。□合格□不合格3.設備管理序號評審項目評審內容評審標準評審結論備注3.1生產設備1.*生產設備1.應與申報材料相符合。□合格□不合格2.應滿足申請安全標志產品的生產需要。□合格□不合格3.生產設備應能正常運轉。□合格□不合格2.生產設備管理制度及執行記錄1.應有生產設備管理制度、完整的設備臺帳及維護計劃。□合格□不合格2.應有完整的維修、使用、保養、報廢等執行記錄。□合格□不合格3.應有狀態標識。□合格□不合格3.生產設備操作規程應有生產設備操作規程并在生產現場易于獲取。□合格□不合格3.2工藝裝備1.*工藝裝備1.在用工藝裝備應與申報材料一致。□合格□不合格2.工藝裝備應滿足申請安全標志產品生產需要。□合格□不合格2.工藝裝備管理制度及執行記錄1.應有完整的工藝裝備保管、發放、使用、檢定、維修、報廢和更新等管理制度和執行記錄。□合格□不合格2.應有狀態標識。□合格□不合格3.3檢測檢驗儀器、設備1.*檢測檢驗儀器、設備的性能和精度1.在用的檢測檢驗儀器、設備應與申報材料相符合。□合格□不合格2.檢測檢驗儀器、設備的性能和精度應能滿足檢測檢驗需要;并能滿足生產規模需要。□合格□不合格2.檢測檢驗儀器、設備管理制度及執行情況1.應有檢測檢驗儀器、設備管理制度及維護和檢修記錄。□合格□不合格2.在用的檢測檢驗儀器、設備應在檢定/校準有效期內并有標識。□合格□不合格3.應有狀態標識。□合格□不合格3.檢測檢驗儀器、設備的操作規程應有檢測檢驗儀器、設備操作規程并在檢測檢驗場所易于獲取。□合格□不合格4.文件管理序號評審項目評審內容評審標準評審結論備注4.1法律、法規、規章和標準1.相關的法律、法規、規章企業應有與其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法律、法規、規章。□合格□不合格2.產品標準及相關標準1.*企業應有產品標準并現行有效。□合格□不合格2.企業應有產品相關標準并現行有效。□合格□不合格4.2文件管理企業應有完善的文件管理制度并有相關的執行記錄1.企業應有部門或專(兼)職人員負責文件管理。□合格□不合格2.應有文件的編制、簽批、發放、更改、使用等管理制度,并與申報材料一致。□合格□不合格3.應有文件編制、簽批、發放、更改、使用記錄。□合格□不合格4.使用部門應能隨時獲得文件的有效版本。□合格□不合格5.應有外來文件的識別、流轉程序。□合格□不合格4.3技術文件1.技術文件的正確性1.技術文件中的技術要求應符合產品標準和規定要求。□合格□不合格2.技術文件簽署、更改手續應正規完備。□合格□不合格2.技術文件的完整性技術文件應完整、齊全(包括產品設計圖、零部件明細表、工藝流程、原材料進廠檢驗標準、檢驗規程、操作規程、產品使用說明書、出廠合格證等)。□合格□不合格3.技術文件的一致性1.技術文件應與實際生產和產品一致。□合格□不合格2.各車間、部門使用的技術文件應一致。□合格□不合格5.質量控制序號評審項目評審內容評審標準評審結論備注5.1采購控制1.原、輔材料、零部件、外購件、外協件等的采購控制制度1.企業應有采購控制制度,并與申報材料一致。□合格□不合格2.制度內容應完整合理。□合格□不合格2.供方評價規定及執行記錄1.企業應有供方評價規定(評價規定應包括供方資質、質量、售后服務、企業信譽、產品合格證明等內容)。□合格□不合格2.企業應嚴格按供方評價規定進行評價并有相應的記錄。□合格□不合格3.供方評價結果的執行情況1.企業應嚴格按照供方評價結果確定供方名單。□合格□不合格2.企業應在確定的供方名單范圍內進行采購。□合格□不合格4.原、輔材料、零部件、外購件、外協件的進廠驗收情況企業應有對原、輔材料、外購件、外協件進廠驗收的具體規定,并應有完整的執行記錄。□合格□不合格5.2生產過程質量控制1.工藝管理制度及執行記錄1.企業應有工藝管理制度及考核辦法。□合格□不合格2.企業在用的工藝管理制度應與申報的材料和實際相一致,并應完整的執行記錄。□合格□不合格2.對生產過程中的質量控制應有質量控制點的控制措施及執行記錄。□合格□不合格3.原輔材料、半成品、成品、工裝器具等應按規定放置,并應防止出現損傷或變質。1.有無適宜的搬運工具,必要的工位器具,貯存場所和防護措施。□合格□不合格2.原輔材料、半成品、成品是否出現損傷或變質。□合格□不合格4.企業職工應嚴格執行工藝管理制度,按操作規程、作業指導書等工藝文件進行生產操作。是否按制度、規程等工藝文件進行生產操作。□合格□不合格5.3產品檢驗1.檢驗部門或專職檢驗人員的設定企業應設有專門的檢驗部門或專(兼)職的檢驗人員,檢驗人員能獨立行使檢驗權利。□合格□不合格2.出廠檢驗管理制度、檢驗原始記錄及檢驗報告1.企業在用的出廠檢驗管理制度應與申報材料相符合。□合格□不合格2.*應按有關標準和規范對產品的安全防護性能進行檢驗,并有完整、準確、真實的原始檢驗記錄及檢驗報告。□合格□不合格3.對破壞性試驗后的樣品應妥善處理并應有相應的處理記錄。□合格□不合格4.檢驗規程易于獲取。□合格□不合格3.試驗室的環境條件試驗室的環境條件應符合相關標準要求。□合格□不合格5.4不合格品不合格品的控制1.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應與申報材料一致。□合格□不合格2.不合格品應分區擺放并標識,按不合格品管理制度進行處理并有相應的處理記錄。□合格□不合格5.5倉庫管理倉庫管理制度及執行情況1.企業在用的倉庫管理制度應與申報材料一致。□合格□不合格2.倉儲物品應分類、分區擺放整齊并有明確標識。□合格□不合格3.危險物品的存放應符合有關規定的要求。□合格□不合格4.應有清晰、完整的出入庫記錄。□合格□不合格6.人員考核序號評審項目評審內容評審標準評審結論備注6.1企業負責人企業負責人對安全生產及質量、法律法規、標準的了解情況1.應熟悉本崗位的職責與作用。□合格□不合格2.應了解相關法律法規。□合格□不合格3.應了解產品標準。□合格□不合格6.2生產負責人生產負責人對本崗位的工作內容掌握情況。1.應熟悉本崗位的職責與作用。□合格□不合格2.應了解本崗位的工作內容。□合格□不合格6.3質量負責人質量負責人對相關法律、法規、規章、標準及專業技術知識掌握情況1.應熟悉本崗位的職責與作用。□合格□不合格2.應了解有關產品質量的法律、法規、規章。□合格□不合格3.應掌握產品現行的相關標準及專業技術知識。□合格□不合格6.4檢驗人員檢驗人員的檢驗職責、檢驗資格及檢驗操作技能1.應熟悉本崗位職責并持證上崗。□合格□不合格2.應熟悉產品標準和相應的檢驗規則。□合格□不合格3.能按照檢測檢驗操作規程熟練準確地進行檢驗。□合格□不合格6.5特種作業人員特種作業人員作業資格特種作業人員應持特種作業操作資格證上崗。□合格□不合格7.安全生產序號評審項目評審內容評審標準評審結論備注7.1安全生產方針和目標安全生產方針、目標企業應根據本企業情況確定其安全生產方針、目標,制定安全生產目標管理規定,建立安全生產目標管理考核記錄。□合格□不合格7.2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及安全生產規章制度1.安全生產法律法規企業應制定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識別適用管理制度。□合格□不合格2.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及執行情況1.安全生產規章制度應與申報材料一致。□合格□不合格2.安全生產規章制度應根據相應的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制定,符合實際需要并有相應的執行記錄。□合格□不合格7.3安全生產組織及人員保障1.安全生產管理部門設置或專(兼)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配備企業應設置專門的安全生產管理部門或配備專(兼)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合格□不合格2.安全生產管理部門或專(兼)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履行安全生產職責的情況1.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應熟悉本崗位職責。□合格□不合格2.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應熟悉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合格□不合格3.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應掌握本行業安全生產的相關知識。□合格□不合格4.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應履行本崗位職責對本企業安全生產情況進行監督管理并有相應的執行記錄。□合格□不合格7.4設備設施設備設施安全運行管理1.生產設備、設施的危險部位應有安全防護裝置。□合格□不合格2.作業場所用電應符合相關安全用電規范要求。□合格□不合格7.5作業場所作業場所的安全管理1.企業應建立職業危害和職業病控制制度,并通過技術、工藝、管理等手段消除或降低職業危害的影響。□合格□不合格2.作業人員應正確配戴符合要求的勞動防護用品。□合格□不合格3.作業場所與居住場所設置在同一建筑物的,應符合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的規定。□合格□不合格4.作業場所應有符合要求的緊急疏散通道。□合格□不合格5.作業環境應保持整潔、有序。□合格□不合格6.消防器材的配備和使用應符合建筑滅火器配置設計規范。□合格□不合格
篇2: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安全標志管理
《勞動防護用品監督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的發布,是基于國家取消行政許可后,為了加強勞動防護用品各個環節的監督管理而制定的行業規范。《規定》特別明確了對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實行安全標志管理。對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實行安全標志管理,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一種市場準入要求,并由原來的國家行政機關直接管理,改變為行政機關對“安全標志”管理機構的宏觀指導和監督檢查,由中介機構負責具體實施。
采用安全標志,對特種勞動防護用品的管理提供了一個載體、一種標識。這種載體和標識不僅有利于政府部門對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實施有效的監督和管理,同時,從使用者的角度來看,也有利于加強特種勞動防護用品的監督。安全標志不僅有體現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安全防護性能符合要求的功能,也是特種勞動防護用品進入市場的一張通行證。同時,通過安全標志管理,使符合安全防護性能的特種勞動防護用品進入市場,也有利于規范市場行為,加強對市場的管理,促進勞動防護用品市場的穩定和健康發展。
為了實施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安全標志管理,保障從業人員的職業安全與健康,依據《勞動防護用品監督管理規定》,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制定了《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安全標志實施細則》,并于2005年10月13日起實施。
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安全標志
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安全標志是確認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安全防護性能符合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準許生產經營單位配發和使用該勞動防護用品的憑證。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安全標志由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安全標志證書和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安全標志標識兩部分組成。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安全標志證書由國家安全監管總局監制,加蓋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安全標志管理中心印章。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安全標志標識由圖形和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安全標志編號構成(見下圖)。取得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安全標志的產品應在產品的明顯位置加施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安全標志標識,標識加施應牢固耐用。
標識規格與適用范圍
1.焊接護目鏡、焊接面罩、防沖擊護眼具:
18mm(包括編號)×12mm(如圖1所示)
2.安全帽、防塵口罩、過濾式防毒面具面罩、過濾式防毒面具濾毒罐(盒)、自給式空氣呼吸器、長管面具:
27mm(包括編號)×18mm(如圖2所示)
3.阻燃防護服、防酸工作服、防靜電工作服、防靜電鞋、導電鞋、保護足趾安全鞋、膠面防砸安全鞋、耐酸堿皮鞋、耐酸堿膠靴、耐酸堿塑料模壓靴、防穿刺鞋、電絕緣鞋:
39mm(包括編號)×26mm(如圖3所示)
4.安全帶、安全網、密目式安全立網:
69mm(包括編號)×46mm(如圖4所示)
安全標志管理部門
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對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安全標志實行統一監督管理。省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在本行政區域內,對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安全標志的使用情況進行監督管理。煤礦安全監察機構對監察區域內煤礦企業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安全標志的使用情況實施監察。
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安全標志的受理、核發和日常管理工作由設在中國安全生產科學研究院的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安全標志管理中心負責,并對其所核發的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安全標志負責。
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安全標志檢驗工作,由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安全標志管理中心委托經國家安全監管總局授權的安全生產檢測檢驗機構進行。
安全標志的申請
申請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安全標志的生產單位(以下簡稱申請單位)應具備下列條件:
1.具有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發的營業執照;
2.具有能滿足生產需要的生產場所和技術力量;
3.具有能保證產品安全防護性能的生產設備;
4.具有能滿足產品安全防護性能要求的檢測檢驗設備;
5.具有完善的質量保證體系;
6.具有產品標準和相關技術文件;
7.其產品符合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要求;
8.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申請單位應按以上條件進行自查,符合條件的,填寫《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安全標志申請書》,并附相關材料,報送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安全標志管理中心。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安全標志管理中心自接到申請材料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完成初審,符合要求的,向申請單位發出受理通知書;不符合要求的,告知申請單位按要求重新填寫或補充申請材料。申請單位應承擔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安全標志的申辦費用。
安全標志的審核
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安全標志管理中心對通過初審的申請材料,組織專業人員進行技術審查,提出技術審查報告。技術審查在10個工作日內完成。技術審查合格的,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安全標志管理中心對相關技術文件予以確認、存檔,并發出現場評審通知書;技術審查不合格的,向申請單位發出整改通知書。申請單位應在接到整改通知書之日起30日內完成整改,逾期未完成整改或整改后復審仍不合格的,終止本次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安全標志申辦。被終止申辦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安全標志的特種勞動防護用品,自終止申辦之日起再次申辦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安全標志的時間間隔不少于90日。
經技術審查合格的,由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安全標志管理中心組織專業評審人員對申請單位的主體資格、技術力量、生產設備、檢測檢驗設備和管理體系等條件進行現場評審,提出現場評審報告。現場評審實行組長負責制。評審組原則上應在接到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安全標志管理中心下達的現場評審任務書之日起的10個工作日內完成評審工作。評審組一般由2~3人組成;評審工作時間一般為2~3天。省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可派1名監察人員,監督現場評審工作。現場評審人員按照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安全標志抽樣的有關要求抽封樣品,填寫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安全標志抽樣單,申請單位應于封樣之日起5日內將抽封的樣品寄往受委托的安全生產檢測檢驗機構。
安全標志的頒發
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安全標志管理中心自收到現場評審報告(包括整改報告)及檢驗報告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完成綜合審查。綜合審查合格的,頒發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安全標志證書,準許在該產品上使用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安全標志標識,并予以公告。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安全標志證書的有效期為4年。
進口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安全標志證書的頒發,采取按有效期管理和按進口批次管理兩種形式。
1.申請單位為產品制造商,按本辦法規定程序審查合格的,取得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安全標志證書;
2.申請單位為國內代理商、進口商或其他單位,經技術審查和檢驗合格的,按進口批次取得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安全標志證書。
進口的一般勞動防護用品參照上述規定辦理準用手續。
安全標志的管理
對取得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安全標志的生產單位由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安全標志管理中心每年進行1次審核。對已取得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安全標志的產品,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安全標志管理中心可以委托經國家安全監管總局授權的安全生產檢測檢驗機構進行不定期的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安全防護性能檢驗。
生產單位應于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安全標志證書有效期屆滿90日前,按程序申請辦理延續手續。
在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安全標志有效期內,生產單位的產品名稱、產品型號變更的,應按程序申請換證;生產單位的名稱、法定代表人、通訊地址等檔案信息變更的,應辦理變更手續。
1.安全標志的暫停使用
在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安全標志有效期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暫停使用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安全標志:
1)未能保持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安全防護性能穩定合格的;
2)生產現狀發生變化達不到生產要求的。
被暫停使用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安全標志的生產單位,應于90日內完成整改。經整改復查合格的,可以恢復使用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安全標志。
2.安全標志的撤銷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銷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安全標志并予以公告:
1)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安全標志證書有效期屆滿,生產單位未按本辦法要求提出申請延續的;
2)弄虛作假,騙取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安全標志的;
3)整改期滿拒絕復查或者經復查不合格的;
4)生產單位被吊銷或注銷營業執照的;
5)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已不符合相關技術標準的;
6)國家已經明令淘汰或禁止使用的;
7)生產單位拒絕接受監督檢查的;
8)轉讓、買賣或者非法使用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安全標志的;
9)未能保持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安全防護性能穩定合格而引起生產安全事故的;
10)在被暫停使用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安全標志期間,擅自生產的;
11)未按規定進行年度審核或年度審核不合格的;
12)其他應撤銷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安全標志的情形。
被撤銷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安全標志的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再次申請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安全標志的時間間隔不少于180日,有第2項和第8項行為的,再次申請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安全標志的時間間隔不少于2年。
申請單位弄虛作假提供檢驗樣品,或擅自更換已抽取的封樣樣品,應終止本次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安全標志的申辦,并在2年之內不得再次申辦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安全標志。
3.評審紀律
1)堅持原則,實事求是,嚴格按現場評審規范和任務書要求進行評審、取證;
2)尊重生產單位的知識產權,保守評審中涉及的技術秘密;
3)廉潔自律,不提供有損評審結論公正性的指導、咨詢。
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安全標志管理中心工作人員不按規定核發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安全標志的,或者其評審人員在評審過程中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的,按國家有關規定予以處理。
有關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安全標志的投訴,由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受理;有關申訴和爭議,由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安全標志管理中心受理。
從2006年4月1日起,生產經營單位采購的特種勞動防護用品,應是取得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安全標志的產品。
篇3:安全裝置防護用品器具管理制度
1目的與適用范圍為加強安全裝置和防護用品(器具)管理,保障作業員工身心健康和生產設備安全運行,制定本制度。
2術語2.1安全防護裝置:配置在生產設備上,起保障人員和設備安全作用的所有附屬裝置(如防護罩、安全閥、限位器、聯鎖裝置和報警器等)。2.2防護用品(器具):勞動者在生產過程中免遭或減輕事故傷害或職業危害的個人隨身穿佩戴的起防護作用的用品(器具)。
3職責3.1安全管理部門負責對廠安全裝置和防護用品(器具)的管理情況進行監督。3.2車間負責所管轄區域內,安全裝置和防護用品(器具)日常監督管理,負責根據崗位作業環境和條件,合理配置必要的防護用品,并制訂出本廠的管理細則。
4安全裝置管理4.1各車間要對所屬的各種安全裝置進行日常檢查、維護保養。4.2技術開發部所屬安全裝置要建立各種安全裝置檔案,并納入檢修計劃,定期檢修。4.3安全裝置定期進行專業檢查和校驗。4.3.1設備主管部門要按有關規程對主管的壓力容器安全閥、行程限位器等機械設備安全裝置進行專業檢查和校驗。4.3.2電儀部門要按有關規程對各種繼電保護器和避雷裝置進行專業檢查和校驗,并建立檢查、校驗記錄。4.3.3電儀部門要按相關規程對分管轄區工藝過程中的溫度、壓力、安全聯鎖等裝置進行檢查、校驗,并建立相應記錄。4.4安全裝置不準隨意拆除、挪用或棄置不用。因檢修拆除的,所屬單位要將所管轄區域的安全裝置及時復原。
5防護用品(器具)管理5.1安全管理部部門根據崗位作業環境、條件(空氣中氧含量、接觸毒物類別、濃度等)、勞動強度及相關要求,選擇適宜的防護用品和器具、合理配置。5.2安全管理部建立防護用品和器具領用登記臺帳。5.3安全管理部負責防護器具的定期檢查和維護,檢驗維護后要加鉛封,作好記錄。5.4防護用具應存放在安全、便于取用的地方。5.5車間負責在本單位防護用具的存放、保管,發現缺少或損壞等情況,及時向安全管理部門反應。5.6安全管理部門負責對防護用具的日常管理、檢查和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