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西區醫院新生兒查對制度

西區醫院新生兒查對制度

2024-07-11 閱讀 4280

人民醫院新生兒查對制度

一、新生兒入室時,必須認真查對性別、母親姓名、床號及各種標證是否相符,如有誤差應在找出原因后立即改正。

二、沐浴時應檢查手腕標記和包被牌的姓名是否相符,如有脫落者應立即補上。

三、出院時必須嚴格查對出院卡片、醫囑和嬰兒的各種標記及嬰兒性別、姓名,同姓名者要核對出生時間、體重和性別無誤時,方可辦理出院。

篇2:附院輸血工作環節查對交接班制度

附屬醫院輸血工作環節查對、交接班制度

1、臨床標本送檢,必須有醫師填寫檢驗申請單,按欄目填寫完整,字跡清楚,目的明確。標本與送檢申請單要同時送往檢驗科。

2、采集和傳送標本時嚴禁標本污染容器外面和環境,以免造成醫院內感染。

3、檢查留樣試管、標簽、標號、姓名、是否齊全,如有遺漏應拒收。檢查合格,雙方簽字,做好登記,注明標本份數、來源、日期等。

4、檢查血標本留樣是否有3~4ml,并觀察是否溶血、乳糜血,如有此現象應做好記錄,在實驗過程中,必須重新核對,核對科別、床號、姓名、性別、年齡、檢測項目等。

5、臨床科室醫護人員取報告單和輸血血液時,必須重新認真核對。輸血前必須到床前對照病人進行嚴格的"雙查雙對"制度,以確保輸血安全。

6、值班人員必須堅守崗位、履行職責,準時接班,并嚴格執行交接班制度,交班者應給下班做好必需的準備工作。如有尚待處理的工作,要向接班人員交代清楚,記好值班日記。

7、接班人員遇到疑難問題不能解決時,應立即上報領導以取得指導和支持,不得回避和推諉。

篇3:附院查對制度

附屬醫院查對制度

一、護理項目查對

1、執行醫囑要進行"三查七對"。

2、醫囑班班查對,每周總對醫囑1-2次。

3、清點藥品時和使用藥品前,要檢查藥品標簽,失效期和批號,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4、給藥前應注意詢問有無過敏史,使用毒麻限制藥要經過反復核對,靜脈給藥要注意有無質變、瓶口有無松動、裂縫,給多種藥物時,要注意配伍禁忌。

5、輸血前需兩人核對病人床號、姓名、住院號及血型無誤后,方可輸入,輸血時需注意觀察,保證安全,輸血完畢應將輸血袋送回輸血科,按規定保存。容器須保留至輸血完畢。

6、手術病人應于接病人時,查對病人科室、床號、姓名、性別、年齡、手術名稱及手術時間。手術開始前要再次查對病人科室、床號、姓名、性別、年齡、術前用藥、術中帶藥、術前診斷、手術方式、手術部位、麻醉方式、血型、備皮、禁食及乙肝六項等項目。進入體腔和深部組織的手術,按常規清點敷料、器械。按要求填寫手術護理記錄單。

7、供應室在準備、發放、回收器械時要查對品名、數量、質量、清潔度及消毒日期。

附:三查七對制度:

三查: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

七對:床號、姓名、藥名、濃度、劑量、用法、時間。

二、手術病人查對

1、手術室接病人時應查對:科別、床號、住院號、姓名、性別、年齡、診斷、手術名稱及部位(左右)及其標志。

2、有關人員手術前再次核對:科別、床號、住院號、姓名、性別、年齡、診斷、手術部位、麻醉方法及用藥。

3、有關人員要查無菌包內滅菌指標,手術器械是否齊全,各種用品類別、規格、質量是否合乎要求。

4、凡體腔或深部組織手術,要在縫合前由器械護士和巡回護士嚴格核對大紗墊、紗布、線卷、器械數目是否與術前數目相符,核對無誤后,方可通知手術醫師關閉手術切口,嚴防將異物遺漏體腔內。

三、針灸科及理療室查對

1、各種治療時,查對科別、病房、住院號、姓名、性別、年齡、部位、種類、劑量、時間。

2、針刺治療前,檢查針數和質量,取針時查對針數和有無斷針。

3、低頻治療時,查對極性、電流量、次數。

4、高頻治療時,檢查體表體內有無金屬異物。

四、放射科查對

1、檢查時查對:科別、床號、姓名、年齡、片號、部位、檢查方法。

2、發報告時查對:檢查項目、部位、片號、診斷、患者姓名、科室、床號。

五、特檢科室查對

1、檢查時查對:科別、床號、住院號、姓名、性別、年齡、檢查目的。

2、診斷時查對:姓名、編號、臨床診斷、檢查結果。

3、發報告時復核:科別、病房、住院號、床號、姓名、性別、年齡、檢查項目、結果。

六、門、急診、住院藥房查對

認真履行崗位職責,嚴格執行"四查十對":

查處方,對科別、姓名、年齡;

查藥品,對藥名、規格、數量、標簽;

查配伍禁忌,對藥品性狀、用法用量;

查用藥合理性,對臨床診斷。

七、消毒供應室查對

1、包裝器械包時,查對物品是否齊全、配套、性能是否良好,清潔是否符合要求。

2、器械、敷料消毒完畢,查對是否注明失效期,并固定位置放置。

3、發放器械及各類無菌包時,查對名稱、數量及失效期。

4、收器械及各類無菌包時,查對名稱與物品是否相符以及器械的質量及清潔處理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