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空調風管安裝工程技術要點
中央空調風管安裝技術要點
1、風管系統安裝程序:
部件
安裝準備劃線定位--支吊架安裝主干管組對吊裝工具設置配件
主干管吊裝支管組對--支管安裝設備接口風口安裝
2、做好安裝前的準備工作,其內容主要包括:進一步熟悉施工圖和制作安裝實測草圖,了解土建和其它專業工種同本工種的標高、軸線、預留孔洞、預埋件等是否符合安裝要求。組織運輸預制加工的成品、半成品。組織好勞動力,備足安裝用各種工具、吊具及各類輔助材料,對風管系統進行劃線定位等。
3、支架敷設是確保風管安裝質量的重要一環。根據風管的規格、重量各組選用,保證支架的強度要求,支吊架安裝要牢固要可靠,一般要用預埋構件和膨脹螺栓進行固定,在磚墻上固定支架時應采用打洞直埋方法,支吊架間距應符合設計要求或規范規定,支吊架位置按風管中心線確定,其標高要符合風管安裝標高的要求。支吊位置要錯開系統風口、風閥、檢視門和測定孔等部位,保溫風管其管壁不能直接與支架接觸,中間應墊上堅固的隔熱材料,厚度與保溫層相同。
4、風管的組對:按加工草圖編號進行排列,經各方面核對無誤后,即開始組對。風管各管段之間一般為法蘭連接,接口處要要求嚴密哺漏風,法蘭盤之間的墊料應按設計或規范選用。一次組裝長度應視建筑物吊裝方法和風管的壁厚等條件確定。對組織好的風管應進行平直度檢查,偏差大時要進行調整。風管組對質量直接影響到安裝質量,必須嚴格把關。
5、風管吊裝:吊裝前要再一次檢查支、吊架是否正確、牢固。吊裝時應配有起重工,由起重工選定吊裝方法,選用機具、吊具。吊裝機具的支吊點一般設在梁柱的節點處,如風管不很重,也可設在堅固的樓板上,但要盡量擴大其接觸面積。起吊前應檢查各吊具是否安全,綁扎是否可靠,起吊時要先進行試吊,當離地200-300mm時停止上升,再一次進行檢查,確認無誤后再繼續起吊。上升到所需高度把風管固定在支吊裝上之后,才能解開繩索,拆移吊裝機具。風管固定前應進行找正找平,風管安裝時,允許偏差每米不應大于3mm,總偏差不應大于20mm。
6、通風部件的安裝,要符合設計要求和規范規定,其安裝位置應正確、牢固,便于操作,方向不能裝反,接口要平整嚴密。風管穿越墻孔和樓板孔時,在安裝完成后應密封。
7、風管的防腐與保溫,采用鍍鋅皮加工的風管,配件不需防腐,但在咬口、鉚釘等鋅皮脫落處應刷環氧防腐油漆一道,所有支、吊架均應凈銹蝕,刷紅丹二道、調合漆二道。風管保溫采用帶鋁箔保護層的超細玻璃棉氈,風管保溫厚度為40毫米,新風管保溫厚度為30毫米。保溫前應先檢查保溫材料質量,施工時應做到緊貼風管,拼縫處用鋁箔膠帶密封,保證保溫材料和外表美觀。
篇2:礦井測風管理制度
1、測風員每月按上、中、下三旬,對全礦井主平硐采掘工作面,回風巷、主回風平硐及所有用風地點必須按規定進行測風。
2、每次測風不少于3次,誤差不超過5%并按計算公式進行計算將結果填寫井下測風站的牌板上(或瓦檢牌上)填寫風量、測風人員、測風時間。
3、測風人員不得弄慮作假。
4、對巷道貫通、通風系統調整即時進行風量測定。
5、每次測風必須即時的填寫在礦井測風記錄上。
6、測風時必須攜帶好相關的測風工具(中微速風表、秒表、卷關)并不少于2人。
7、在測風時,測風點前后20米不得有人和礦車通過。測風地點應選在巷道暢通無雜物、無阻礙物的地點。
8、凡發現系統風量變化異常時必須向礦長和技術負責人匯報。
篇3:局部通風管理制度范例
1.開掘巷道的通風方式、局部通風機和風筒的安裝及使用等局部通風設計,應列入掘進巷道的作業規程,報礦總工程師批準。
2.根據已審批的作業規程,通風科指定局部通風機安設位置,施工單位根據要求在指定地點安裝局部通風機,通風科按標準接掛風筒。
3.局部通風機和風筒的安裝及使用必須符合下列要求:
⑴.所有獨頭巷道通風必須采用功率相當的雙風機、雙電源自動切換供風裝置供風,不得出現副風機功率小于主風機功率的現象。付風機電源必須取自該局部通風機安設巷道饋電開關電源側或設付風機專供電源。
⑵.局部通風機必須由指定人員負責管理,保證正常運轉并使用低噪聲局部通風機或安設消音器。
⑶.壓入式局部通風機和啟動裝置,必須水平安裝在進風巷道中,安裝地點10m范圍應無雜物堆放,風機墊高在300mm以上,距回風口不得小于10m。安設地點的全風壓風量必須大于局部通風機的吸入風量,并且局部通風機安裝地點到回風口間的巷道中的最低風速必須符合《煤礦安全規程》要求,以免發生循環風。
⑷應采用抗靜電、阻燃風筒,風筒出風口到掘進工作面的距離應在作業規程中明確規定,并保證局部通風一條線,每節風筒進行編號管理。
⑸.所有開掘工作面應裝設兩閉鎖(風電閉鎖、瓦斯電閉鎖)設施,開掘工作面的局部通風機都應實行三專(專用變壓器、專用開關、專用線路)供電。當局部通風機停止運轉或開掘巷道瓦斯超限時,能立即自動切斷局部通風機供風巷道中的一切電源。
4.使用局部通風機進行通風的開掘工作面,無論工作或交接班時都不準停風,嚴禁非通風人員隨意調節風筒的風量。
5.機電科每旬至少檢查一次局部通風機供電系統并要做好記錄,將記錄送礦總工程師、安檢科、通風科。井下機電隊包機負責人每三天檢查一次局部通風機雙風機切換和風電閉鎖,杜絕主風機停風后副風機不啟動和停風后巷道內電器設備不斷電現象。通風科要每天檢查主副風機開停傳感器使用情況,發現異常匯報有關單位及時處理,并做好記錄。
6.開掘工作面局部通風機停風后的應急措施:
⑴.開掘工作面局部通風機停止運轉時:
①.現場瓦檢員要及時匯報礦調度,礦調度及時向通風科、隊值班干部匯報并向有關隊組、安檢科匯報。瓦斯檢查員、安全員及工長負責將開掘工作面工作人員撤出到進風流中,由瓦斯檢查員負責在停風巷道口設置柵欄和警標,以防人員誤入。安全員在柵欄處警戒,禁止人員進入。
②.礦調度接到匯報后負責通知井下電工迅速查明停風原因,并及時排除故障。
⑵.局部通風機恢復運轉時:
①.瓦斯檢查員要檢查局部通風機及其開關附近10m范圍內的瓦斯濃度,瓦斯濃度在0.5%以下時,經瓦檢員同意由現場電工開啟局部通風機。
②.瓦斯檢查員要檢查停風區域內的瓦斯、二氧化碳濃度,證實停風區域中瓦斯濃度不超過1%或二氧化碳濃度不超過1.5%時,方可人工開啟局部通風機,恢復正常通風。若停風區域瓦斯濃度超過1%或二氧化碳濃度超過1,5%時,執行“瓦斯排放管理制度”的規定。
③.臨時停電停風恢復正常后,瓦斯檢查員要及時向通風科、礦調度匯報。
⑶.局部通風機有計劃停電、停風管理制度:
風機接電源、處理風機專供設施故障、雙風機切換故障、更換風機開關、維修風筒等需要停風時,由施工單位提前一天提出停電停風申請報告,并由所影響的隊組、通風科值班人員、機電科值班人員、礦調度、機電副礦長、礦總工程師審查批準后方可執行,審批后及時將申請報告單送到有關單位,各單位接到停風報告后當日值班人員及時安排有關人員采取相應措施。通風科必須根據停風區域的瓦斯情況和停風時間長短做好瓦斯排放準備工作。通風科、隊當班值班人員應按《煤礦安全規程》有關規定,組織有關人員學習事先制定的排放瓦斯措施并及時審批排放瓦斯停電撤人報告,并積極組織瓦斯排放工作。
⑷.無計劃停風的登記、分析、追查制度:
①.發生無計劃停風時,當班瓦斯檢查員必須及時向礦調度匯報,礦調度在接到瓦斯檢查員的匯報后要及時向通風科值班人員、安監科匯報,并登記在“無計劃停風登記本”上。登記時應注明停風地點、停風時間、停風原因、恢復通風時間、瓦斯濃度、二氧化碳濃度等。
②.發生無計劃停風后,由機電副礦長、安監科負責組織有關隊組、通風科、機電科等單位負責人進行認真追查,兩天內完成追查處理,對責任者按規定進行處罰。
③.對無計劃停風的追查,安監科要建立“無計劃停風追查記錄臺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