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船舶消防安全管理辦法

船舶消防安全管理辦法

2024-07-10 閱讀 1333

1船舶消防安全工作方針、消防安全責任制:

1.1船舶消防安全工作貫徹執行“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方針。

1.2船舶實行防火安全責任制:船長為船舶防火責任人,對船舶防火安全負全面的責任;大副、輪機長、管事對其部門防火安全負責(管事缺編船舶由政委負責);船員對其工作場所和居所防火安全負責。

1.3船舶領導有責對船員進行遵章守紀、消防安全的宣傳教育、消防演習、消防培訓、提高船員消防知識、滅火技能和安全防范意識。

2監督

2.1船舶應接受港口國(PSC)檢查官員、船旗國(FSC)檢查官員、公安消防和海事局官員對消防安全的監督檢查;接受公司的監督檢查。公司的安全檢查組及機海務監督人員有權對船舶召集消防、棄船演習,對違反消防安全管理規定的行為有糾正權。

2.2對檢查發現的各類隱患,必須立即整改,整改暫有困難的,要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并報公司,由海務部負責協助船舶消除隱患。

3消防設備、器材管理

3.1船舶應按《1974年國際海上人命安全公約》及其修正案、船舶所入船級社的規范要求、或船旗國的規定配備消防設備和器材。

3.2消防設備、器材由三副負責管理,由各主管人員按《船舶檢修、養護責任分工》、《船舶消防設備維護保養須知》和《機艙應急設備管理須知》的規定進行維護保養,保持消防設備、器材處于立即可用的良好狀態。船長、輪機長、大副負責檢查。

3.3船舶應每月按“船舶防火定期檢查表”(見附錄1)規定的項目定期進行防火檢查,認真填寫“船舶防火定期檢查表”并簽名負責。檢查出的問題應盡快糾正,船方無法自行解決,應立即報告公司落實解決。

3.4船舶應每周對通用報警設備進行試驗;定期對貨艙、機艙、生活區感煙、感溫等探測報警設備進行檢查。

3.5每月對滅火器、消防設備進行檢查,并掛牌。

3.6用于任何處所的滅火器至少有1只應存放在該處所的入口附近。

3.7每3個月對機艙應急切斷裝置進行檢查。

3.8安全通道、應急通道、逃生孔必須保持暢通,照明、應急照明保持良好。

3.9自閉式防火門必須保持正常使用狀態,禁止人為行為將其長期固定并敞開。

3.10船舶通風筒設備良好,防火擋板開關正常,開關操縱標志明顯。

3.11消防泵、應急消防泵使用2根水帶時,壓力應符合要求;消防閥四周不得堆放雜物,水槍應為兩用水槍。國際通岸接頭及其附件齊全。

3.12大型二氧化碳滅火設備兩年進行稱重,并持有效證書;站室配有中英文施放操作說明、各艙室所需二氧化碳量;各閥門良好、開關標志清晰,船員能熟練操作。

3.13船舶應配備適量的的備用手提式滅火器,能夠自行充裝的應備有藥劑,并滿足主管機關的要求。

3.14固定式柴油機應急消防泵,燃油柜燃油至少可供使用3小時,此外在機艙外儲備燃油至少可供應急消防泵使用15小時。

3.15船舶消防設備、設施的維護保養試驗和檢查應遵守《船舶消防設施和滅火器具維護保養、試驗和檢查須知》。

4火災預防

4.1日常防火

4.1.1貫徹政府和有關主管部門以及港口頒發的消防法令和規章制度。

4.1.2船舶應配備:“消防安全操作手冊”、“培訓手冊”,手冊內容應與船舶消防設備、設施的實際相符。

4.1.3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程及有關安全規定。

4.1.4船舶建立防火巡回檢查制度,制定巡視路線圖并在駕駛臺張貼,每班至少按路線巡視檢查一次,檢查情況記入《航海日志》。

4.1.5禁止在貨艙甲板、物料間、機艙(含集控室)等禁煙場所吸煙;禁止躺在床上吸煙;煙頭、火柴桿必須放在注水煙缸里,禁止向舷外亂丟煙蒂,航行中不得鎖門睡覺。

4.1.6船舶應在貨艙、機艙、油漆間、電瓶間、氧乙炔間等禁煙場所設立明顯禁煙標志。

4.1.7應使用不燃垃圾桶,四周不得開口,桶內需注水;機艙垃圾桶必須有蓋,垃圾及時清除,以防自燃。廢棄的油漬棉紗、抹布不得亂扔,應放入指定的容器中。

4.1.8船員不得私存私放易燃易爆物品,船用油漆等易燃、易爆液體應存放在專用油漆間,不得存放其他場所。

4.1.9人員離開居住艙室、工作場所應隨手關燈;禁止使用任何物品遮蓋電燈;禁止在電、熱器具上烘烤衣物。

4.1.10船舶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禁止玩弄救生信號。

4.1.11提高警惕,加強防范,發現火險隱患,及時報告;發現違章行為,人人有責制止。

4.2電器防火

4.2.1電機員是船舶安全用電責任人,對船舶電氣設備進行安全管理,對船員安全用電實施監督;對船舶存在的電氣設備隱患有責及時消除,不能自行解決的應向輪機長或船長報告并由船長向船舶管理部門報告。在隱患消除前,應采取有效措施進行安全防范,保證船舶用電安全。

4.2.2電水壺、電暖瓶(限自動恒溫型)僅限船長、政委、輪機長、大副、管事使用,使用時不得離人。禁止使用明火電爐,(封閉式電爐僅限工作使用)。

4.2.3任何可移動的燈具(如居室臺燈、行燈、貨燈)不在使用時,必須切斷電源,禁止船員攜帶電熱餐具、電熱器具上船使用,嚴禁私自拉接電源線。

4.2.4公司為船舶配備的影碟機、洗衣機、電冰箱、微波爐等電器設備,由電機員負責指定安全專用插座或另接專線。

4.2.5電機員定期檢測各類動力、電力、電器絕緣狀況,并滿足船檢規范要求。

4.2.6貨艙燈電源插座應保持水密,不用時應旋緊插座保護蓋,防止受潮、短路引發火災。

4.2.7各類電源線頭必需進行絕緣包扎,不得暴露,以防不測。

4.2.8室外各類照明燈具應保持水密,防止因上浪、下雨致使電線短路引發火災。

4.2.9為保證馬達絕緣良好,使用烘烤燈具對馬達進行驅潮,必需對烘烤燈具進行良好固定,防止因船舶搖晃或振動發生碰撞導致事故,燈具四周需避開易燃物。

4.2.10機艙配電板四周應配備絕緣地墊,禁止存放任何物品。

4.3明火作業

4.3.1船舶進行明火作業,應按《船舶明火作業須知》的規定做好各種安全防范措施。

4.4危險貨物安全管理

4.4.1船舶必須經過船檢檢驗,取得船舶檢驗機構簽發的《危險貨物適裝證書》,只能承運《危險貨物適裝證書》規定的范圍內的危險貨物,只能裝載在證書允許的艙室內。船舶載運危險貨物,應當符合有關危險貨物積載、隔離和運輸的安全技術規范。

4.4.2承運危險貨物船舶必須配備最新版《國際海運危險貨物規則》并對其及時修正。

4.4.3船舶承運危險貨物必須按《國際海運危險貨物規則》正確合理配載,嚴格遵守交通部《船舶載運危險貨物安全監督管理規定》。對不符合國際、國內有關危險貨物包裝和安全積載規定的,船舶應當拒絕受載、承運。

4.4.4船舶裝卸《國際海運危險貨物規則》中的爆炸品(第1類);壓縮、液化或加壓溶解氣體(第2類);閃點低于61°C的易燃液體(第3類);易燃固體(第4.1類);易自燃物質(第4.2類);遇水放出易燃氣體的物質(第4.3類);氧化物質(第5.1類);有機過氧化物(第5.2類)須接受主管監督機構消防監護。

4.4.5裝運可能釋放有毒氣體或可能造成缺氧的貨物,應配備測量空氣中這類氣體或氧氣濃度的適當儀器及其使用說明。

4.4.6裝運易自燃貨物的船舶,在航行途中要定時檢測艙內溫度,發現異常應及時采取措施。不準裝運已發生自燃的貨物。

4.4.7裝運易燃易爆危險貨物的艙內應使用防爆燈具。

4.4.8裝載危險貨物的船舶,應按《國際海運危險貨物規則》中有關滅火和應急貨物處理的內容對船員進行培訓。

4.4.9載運危險貨物的船舶在航行、停泊、作業時應當按規定顯示信號。

4.4.10載運危險貨物的船舶通過狹窄或擁擠的航道、航路,或者在氣候、風浪比較惡劣的條件下航行、停泊、作業,應當加強了望,謹慎操作,采取相應的安全、防污措施。

4.4.11載運危險貨物船舶的船員應當事先了解所運危險貨物的危險性和危害性及安全預防措施,掌握安全載運的相關知識。發生事故時,應遵循應急預案,采取相應的行動。

4.4.12載運危險貨物船舶的船員,應當持有海事管理機構頒發的適任證書和相應的培訓合格證,熟悉所在船舶載運危險貨物安全知識和操作規程。

4.4.13載運危險貨物的船舶應當制定保證水上人命、財產安全和防治船舶污染環境的措施,編制應對水上交通事故、危險貨物泄漏事故的應急預案以及船舶溢油應急計劃,配備相應的應急救護、消防和人員防護等設備及器材,并保證落實和有效實施。

4.4.14危險貨物的船舶辦理進、出港口申報手續,申報內容應至少包括:船名、預計進出港口的時間以及所載危險貨物的正確名稱、編號、類別、數量、特性、包裝、裝載位置等,并提供船舶持有安全適航、適裝、適運、防污染證書等文件。

5應急演習、訓練與培訓

5.1船舶消防棄船演習、訓練與培訓應遵守《船舶消防棄船演習、訓練與培訓須知》的規定。

6記錄

6.1“船舶防火定期檢查表”檢查記錄由船長負責保存,保存期為1年。

7附錄

7.1附錄1:船舶防火定期檢查表(略)

篇2:船舶企業黑名單制度

第一條為了加強船舶安全檢查監督管理工作和對低于標準船舶的監控,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本制度適用于在黃石海事局管轄水域范圍內航行、停泊和作業的下列船舶,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1)50總噸或36.8千瓦及以上的內河船舶;

(2)中國籍海船。

第三條有下列情況之一的船舶應列入“船舶黑名單”:

(1)在船舶安全檢查中被禁止離港的船舶;

(2)發生重大水上交通事故或重大污染事故并負全部或主要事故責任的船舶;

(3)因違法被處以10000元及以上罰款的船舶。

第四條黃石海事局按規定上報長江海事局船舶監督處,由長江海事局船舶監督處統一通過《長江海事公告》公布“船舶黑名單”。

第五條我局各海事處、站應加強對列入“船舶黑名單”的船舶進行跟蹤檢查,此類檢查不受六個月內不再重復檢查的限制。

第六條我局各海事處、站、工作點在辦理船舶簽證時,如發現列入“船舶黑名單”的船舶未按本制度第五條要求進行船舶安全檢查,必須進行船舶安全檢查,經檢查合格后,方可按規定辦理簽證。局屬各處、站、工作點對列入黑名單船舶進行簽證時,應加強對船舶證書及有關文書、資料和《船舶安全檢查記錄簿》的查驗,核查船舶的適航狀況.對于不符合簽證條件的船舶或未按“安檢通知書”的要求糾正缺陷或未申請安檢復查的船舶,不予辦理簽證,并按有關規定給予處罰.

第七條對有三分之一以上的船舶被列入“船舶黑名單”、且長江海事局在《長江海事公告》通報的船公司,其所屬的其它船舶也將作為重點檢查對象。

第八條被列入“船舶黑名單”且半年內又被禁止離港的船舶,若船體、設備仍存在嚴重缺陷的,應按海事機關的要求進行整改,經船檢部門檢驗合格后方可航行。

第九條列入“黑名單”的船舶滿足下列條件時,可脫離“船舶黑名單”:

1、半年內未被禁止離港的;

2、一年內未發生重大水上交通事故和重大船舶污染事故并負全部或主要責任的;

3、一年內未因違法被海事機關處以10000元及以上罰款的。

第十條本制度自印發之日起施行。

篇3:船舶企業安全培訓制度

第一條為了加強我局船舶安全檢查員隊伍的建設,提高船舶安全檢查員的工作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船舶安全檢查站應根據我局各單位船舶安全檢查員實際配備情況、需求量,以及工作發展情況,積極向各單位征求培訓意見;

第三條建立我局船舶安全檢查員后備人員儲備庫,我局持有《海事行政執法證》、具有較高的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的行政執法人員均應納入儲備庫;

第四條進入局船舶安全檢查員儲備庫的人員,局將按人事教育培訓計劃選派參加交通部海事局、長江海事局組織的船舶安全檢查員培訓班學習,以取得《船舶安全檢查員證》;

第五條已取得《船舶安全檢查員證》的安檢員,應按照局有關安排參加上級機關組織的再培訓和實習鍛煉,以便取得高一級別的《船舶安全檢查員證》;

第六條船舶安全檢查站應根據各單位意見,配合局辦人教部門做好培訓計劃、方案的制訂準備工作,并于每年十二月份完成翌年培訓計劃;

第七條局船舶安全檢查站以及各單位應在局、處(站)范圍內開展多種形式的船舶安全檢查知識培訓學習,以便提高整體業務水平;

第八條本制度自印發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