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氣行業及工業動火管理規定
第一條為全面落實中石化集團公司《用火作業安全管理規定》,加強油田工業用火作業安全管理,有效防范各類事故的發生,特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本規定適用于油田所屬單位及承攬油田油氣工程的施工單位。
第三條油田煉化、銷售企業及其他企業用火作業執行中國石化集團公司《用火作業安全管理規定》。
海(水)上用火作業執行SY6303-1998《淺海石油設施用火安全規定》。
第四條用火作業中涉及受限空間、臨時用電、高處作業、破土作業等直接作業環節時,各單位應按集團公司有關規定辦理相應的作業許可證。
第五條勝利油田工業用火級別的劃分遵照中石化集團公司《用火作業安全管理規定》執行。
第六條用火審批權限及授權原則
(一)各級單位應明確用火審批人。如審批人外出,審批人可委托一名授權人代理審批,授權委托必須有書面材料。
(二)審批權限:用火審批人應嚴格按照工業用火分級標準,審批相應等級的用火報告,不得越級、降級審批。
(三)授權原則:
1、一、二級用火報告審批人為二級單位主管生產安全的領導,授權人為同級代管領導。
2、三級用火報告審批人為三級主管生產安全的領導,授權人為同級代管領導。
3、四級用火報告審批人為三級單位業務技術及安全部門。
4、用火報告中其他欄審批人為相應部門的領導或負責人。
第七條用火作業許可證的制定
(一)一、二級用火,應由生產單位項目負責部門牽頭組織雙方二級(即施工方、生產單位,下同)生產、技術、工程、安全等部門領導或負責人共同勘察落實用火現場,確定施工方案及用火安全措施。
(二)三級用火,應由生產單位項目負責部門牽頭,組織雙方三級生產、技術、工程、安全等部門人員及基層單位主要領導共同勘察落實用火現場,確定施工方案及用火安全措施。
(四)四級用火,由四級單位行政正職負責,會同用火施工操作人員、三級安全、技術人員共同落實用火方案,確定施工方案及安全措施。
(五)用火作業許可證由施工單位的工程技術人員執筆,經參與制定的各部門審核后形成書面材料。一、二級工業用火應同時制定用火作業指導書,與用火報告同時上報審批。
(六)用火作業指導書是對用火安全防護措施的細化和完善,重點包括七個方面的內容:
1、施工項目介紹;
2、用火領導小組;
3、用火部位及用火方案(附現場平面圖);
4、危害識別與風險評估(附工作危害分析表JHA);
5、具體安全防護措施(詳細到每個步驟);
6、應急處理;
7、施工機具及消防設施設備清單。
第八條用火作業許可證應在用火施工前辦理,報告審批后應盡快實施,且各項安全準備防護措施均嚴格按照報告書內容落實,不得隨意改動。
第九條用火作業許可證的審批
(一)一、二級《用火作業許可證》,由雙方二級單位的項目負責部門、生產、技術、工程、安全等部門共同審核,雙方二級單位業務技術部門、安全部門負責人審查簽字,經主管生產安全的領導審核簽發。
(二)三級《用火作業許可證》,由雙方三級生產、技術、工程、安全等部門人員及基層單位主要領導共同審核,經雙方三級單位業務技術、安全部門負責人審查簽字后,報三級單位主管生產安全領導審核簽發。
(四)四級用火,由施工方或四級單位填寫《用火作業許可證》,并經施工單位負責人審查簽字后,生產單位三級技術部門及安全部門審批簽發。
第十條《用火作業許可證》有效時間為一個作業周期,但最多不超過5天。
第十一條工業用火安全措施確認書
(一)用火前,應由生產單位的項目負責部門組織雙方生產、技術、工程、安全等部門以及雙方安全監督(護)人、用火操作人員,對用火措施進行逐條落實,確認無誤并簽字后,方可下達用火令。
(二)《工業用火安全措施確認書》(見附件1)應在每日用火前后填寫,用火主要安全措施應由直接用火操作人員、施工單位、生產單位監護(督)人逐項檢查確認簽字后方可實施用火。
(三)工業用火現場條件發生變化或中途停工一小時及以上,應再次對現場安全措施進行逐項確認,并填寫《勝利油田工業用火安全措施確認書》,依次延續。
(四)每日用火結束后,應由生產單位、施工單位用火監督(護)人、用火操作人員共同對現場進行完工驗收并簽字后方可離開。
第十二條用火監督(護)原則
(一)一、二級用火前,雙方二級項目負責人、生產、技術、工程、安全等部門負責人必須到現場監督和用火確認,用火過程由生產單位、施工單位指定的安全監督(護)人全程監督;
(二)三級用火前,雙方三級生產、技術、工程、安全等部門人員必須到現場監督和用火確認,用火過程由生產單位、施工單位指定的安全監督(護)人全程監督。
(三)四級用火由施工單位指定的安全監督(護)人全程監督。
第十三條對用火人員的基本要求
(一)用火作業人
1、用火作業人應經過專業安全知識教育,熟悉用火方法和用火安全技術措施,特種作業人員應持有效的特種作業資格證書。
2、作業時應配戴必要的勞動防護用具、用品。
3、嚴格執行“三不用火”原則,即:沒有審批和確認合格的《工業用火作業許可證》和《勝利油田工業用火安全措施確認書》不用火、用火監護人不在現場不用火、用火安全措施沒有徹底落實不用火。
4、對達不到用火條件或違章指揮有權予以拒絕用火。
(二)用火監督(護)人
1、用火監督(護)人由生產單位和施工單位雙方各指派一名熟悉生產工藝、具有一定用火常識的工程技術人員擔任,并取得油田安全管理部門頒發的用火監督(護)證,做到持證上崗。
2、用火監督(護)人應具有對突發事故的處理能力,且應在施工前勘查現場。
3、嚴格遵守“三不用火”原則,發現用火措施不落實、用火部位與用火報告不相符、用火發生異常情況、作業人員不執行“三不用火”且又不聽勸阻的,監督(護)人有權收回用火報告,停止用火。
4、在實施用火過程中,監督(護)人不得離開用火現場。
5、用火點距關鍵裝置15米以內時,應加強安全監護。
(三)用火負責人
1、用火負責人由施工單位的項目負責人擔任,用火負責人必須懂業務,能夠系統掌握用火安全技術知識,具有對突發事故的處理能力,且應在施工前勘查現場。
2、用火負責人必須了解用火系統和工藝、設備狀況,熟知用火方案和安全措施。
3、用火負責人不得增加用火報告以外的用火項目,不得以任何事由離開現場。
第十四條各職能部門現場職責
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各職能部門在用火過程中負有以下職責:
(一)項目負責部門負責整個施工過程的組織與協調,確保用火安全。
(二)生產技術部門負責用火施工過程中,生產系統的調度及用火系統流程的切換與確認。
(三)基建工程部門負責協調整個用火過程的施工進度與質量監督。
(四)安全監督部門負責監督用火過程中,各項安全措施的核實與用火條件的確認,制止和糾正不安全行為。
(五)消防部門負責用火過程中消防滅火器材、設施的配備與滅火措施的落實。
(六)其它部門負責監督用火過程中,按照其職能,應落實相應的責任。
第十五條用火作業基本原則
(一)在生產、儲存、輸送可燃物料的設備、容器及管道上采用置換用火,必須切斷物料來源后用盲板隔離,經徹底吹掃、清洗、置換,分析合格后用火。
(二)不得在同一生產系統上同時進行2處以上(含2處)用火。
(三)用火期間,如果暫停用火作業間隔超過1小時,再次用火前必須對用火安全措施進行重新確認。
(四)一份用火報告只限1個用火項目。
(五)關鍵部位的用火,無法斷開的控制閥門必須采取相應的安全措施。
第十六條生產單位、施工單位應做好工業用火登記建檔工作。二級生產單位安全管理部門每月25日前將本單位一級用火統計臺帳上報安全環保處備案。
第十七條工業用火資料管理
(一)工業用火資料:
1、工業用火統計臺帳;
2、工業用火作業許可證(包括一、二級用火作業指導書);
3、用火安全措施確認書。
(二)工業用火檔案資料的保存期限為二年。
第十八條法定節假日期間,原則上不進行工業用火,確因生產所需時,用火級別提高一個等級。
第十九條應急情況下的用火
油氣管線泄漏、穿孔、偷盜破壞等緊急情況時,可先進行現場緊急處置,嚴格按照工業用火要求,由各部門參加搶險人員現場商討用火安全措施,并進行現場用火安全措施確認合格后,由現場總指揮下達命令后,方可實施工業用火。
第二十條本規定由勝利油田安全環保處負責解釋。
第二十一條本規定自頒布之日起開始執行。
附件:1、勝利油田工業用火安全措施確認書
2、工業用火用火作業許可證書
篇2:燃氣公司動火管理規定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加強公司動火作業安全管理,確保人身、生產、設備安全,根據國家、省、市有關規定,在執行《哈爾濱中慶燃氣有限責任公司動火作業安全管理規定》(哈中慶燃企〔2009〕25號)基礎上,結合公司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本規定適用于公司易燃易爆場所的動火作業管理。
第三條動火作業是指使用氣焊、電焊、鋁焊、塑料焊、噴燈等焊割工具,在油氣、易燃、易爆危險區域內的作業、維修油氣容器、管線、設備及盛裝過易燃易爆物品的容器設備,能直接和間接產生明火的施工作業。
第二章動火作業分類
第四條動火作業分為一級動火作業、二級動火作業和三級動火作業三類。
第五條一級動火作業是指油庫、集氣站、大型油罐以及油氣井井口等地方動火,均為一級動火。具體指油氣井口無控部分的動火、處理重大井噴事故的緊急動火、加氣站內油罐非放空動火、工業及民用燃氣設施(儲罐、容器等)在DN≥200毫米燃氣輸送管道的本體及與本體水平凈距1米范圍內動火作業。
第六條二級動火作業主要是單油罐8立方米以下的油箱、單井站的油氣容器、管線以及油氣區的設備和輔助設施等,均為二級動火范圍。具體指在管徑50毫米-200毫米之間的輸氣管道本體及與本體水平凈距1米范圍內動火作業、天然氣壓縮機廠房、流量計間、閥組間、儀表間、脫硫工藝區管道的管件和儀表處動火、采氣井站站內動火、配氣站站內動火。焊割盛裝過油、氣及其他易燃易爆介質的桶、箱、槽、瓶的動火。
第七條三級動火作業
除一級動火作業和二級動火作業以外的動火作業。
第三章動火作業的審批管理
第八條在公司范圍內進行的一、二級動火作業,必須填寫《動火作業審批表》,辦理動火作業審批手續。
第九條一級動火作業的《動火作業審批表》由實施動火作業的公司分管安全副經理、安全運行部門負責人審查簽字,并報哈爾濱中慶燃氣公司運行部、安全保衛部審核,中慶公司主管安全運行的副總經理批準后方可實施。
第十條二級動火作業的《動火作業審批表》由公司安全運行部門審核,公司主管安全運行副經理批準后方可實施。
第十一條三級動火作業不辦理《動火作業審批表》,動火作業由公司安全運行部門制定和落實安全防火措施,安全運行部門負責人批準后方可實施。
第十二條逢節假日、夜班的應急搶修一級動火作業由公司安全運行部門負責人審核,分管安全運行副經理批準后實施。日后報送中慶公司運行、安保部門備案。
第十三條《動火作業審批表》的辦理程序和要求
(一)《動火作業審批表》由申請動火作業單位的動火作業負責人辦理。辦理人應按《動火作業審批表》的項目逐項填寫,不得空項,然后根據動火等級,按規定的審批權限辦理審批手續。
(二)動火作業負責人持辦理好的《動火作業審批表》,到現場檢查動火作業安全措施落實情況,確認安全措施可靠并向動火人和監護人交代安全注意事項后,將《動火作業審批表》交給動火人。
(三)一份《動火作業審批表》只能適用在一個動火地點、設施。動火前,由動火人在《動火作業審批表》上簽字。如果在同一動火地點、設施多人同時動火作業,可使用一份《動火作業審批表》。
(四)審批后的動火作業必須在48小時內實施,逾期應重新辦理《動火作業審批表》。
(五)審批后的動火時段延長,應辦理延續手續。
(六)《動火作業審批表》一式四份,中慶公司安全主管部門、中慶公司運行主管部門、公司安全運行部門和實施動火作業單位各持一份存檔。
(七)《動火作業審批表》不得異地使用或擴大使用范圍。
第四章動火分析及合格標準
第十四條凡是在易燃易爆裝置、管道、儲罐、閥井等部位及其他認為應進行分析的部位動火時,動火作業前必須進行動火分析。
第十五條動火分析的取樣地點要有代表性。
進入燃氣設備內部工作時,安全分析取樣時間不得早于動火前30分鐘,檢修動火工作中每兩小時必須重新取樣分析。工作中斷后恢復工作前30分鐘,須重新取樣分析。如現場分析手段無法實現上述要求者,應由分級審批安全主管負責人簽字同意,另做具體處理。
第十六條動火分析合格判定
(一)如使用測爆儀或其他類似手段時,動火分析的檢測設備必須經被測對象的標準氣體樣品標定合格,被測的氣體濃度應小于或等于爆炸下限的20%。
(二)使用其他分析手段時,被測的氣體的爆炸下限大于等于4%時,其被測濃度小于等于0.5%;當被測的氣體的爆炸下限小于4%時,其被測濃度小于等于0.2%。
(三)動火分析合格后,動火作業須經分級審批的安全主管負責人簽字后方可實施。
(四)未作動火分析或分析可燃物質不符合要求,容器、管道內含氧量超過1%者,禁止動火。
第五章動火作業安全防火要求
第十七條動火作業必須辦理《動火作業審批表》。進入設備內和在高處等進行動火作業時,還應執行進入設備和高處作業的相關規定。
第十八條高處進行動火作業,其下部地面如有可燃物、空洞、排污井、地溝、水封等,應檢查并采取措施,以防火花濺落引起火災爆炸事故。
第十九條在地面進行動火作業,周圍有可燃物,應采取防火措施。動火點附近如有排污井、地溝、水封等應進行檢查,并根據現場的具體情況采取相應的安全防火措施,確保安全。
第二十條五級風以上(含五級風)天氣,禁止露天動火作業。因生產需要確需動火作業時,動火作業應升級管理。
第二十一條動火作業應有專人監火。動火作業前應清除動火現場及周圍的易燃物品,或采取其他有效的安全防火措施,配備足夠適用的消防器材。
第二十二條動火作業前,應檢查電、氣焊工具,保證安全可靠。
第二十三條使用氣焊焊割動火作業時,氧氣瓶與乙炔氣瓶間距應不小于5米,氧氣瓶、乙炔氣瓶(乙炔發生器)嚴禁放在油氣管道和電線的下方,二者距動火作業地點均應不小于10米(距其他易燃物應15米以上),并不準在烈日下曝曬。
使用電焊時,電焊機接地線不得亂接,避免因火花而引起其他設備、管道、容器起火爆炸,應采取措施防止焊接中的火花四處飛濺。
第二十四條在鐵路、公路沿線的動火作業,如遇裝有化學危險物品的車輛通過或停留時,必須立即停止作業。
第二十五條凡在有可燃物內部進行動火作業時,必須采取防火隔絕措施,與生產系統用盲板徹底隔離,有條件者,必須拆下一節管道,避免任何可燃氣體的串漏,以防火花濺落引起火災。
第二十六條生產不穩定,設備、管道等腐蝕嚴重的,不準進行帶壓不置換動火作業。
第二十七條動火作業時,應通知中慶公司運行、安全主管部門領導到場、動火作業與動火作業設施所在單位的安全員應到現場監督檢查安全防火措施落實情況,應由具有一定能力的專業人員,配備專用的安全檢測儀器、儀表和消防器具,按照動火措施進行監督、檢查和保護工作。危險性較大的動火作業可請專職消防隊到現場監護。
第二十八條凡盛裝過易燃易爆物質的罐、管道、設備、容器等動火前,必須用惰性氣體,蒸汽進行置換,徹底清洗,直至符合動火的允許濃度,經分析合格后方可動火作業。
第二十九條拆除管線的動火作業,必須制定相應的安全防火措施。
第三十條在運行的設備上進行動火作業,其氧含量不得超過23%。
第三十一條動火作業前,應通知動火作業設施所在單位生產調度部門及其它相關部門,應制定相應的異常情況下的應急措施。
第三十二條帶壓動火作業過程中,必須設專人負責監視壓力不低于3000Pa,嚴禁負壓動火作業。
第三十三條動火作業現場的通排風要良好,以保證泄漏的氣體能順暢排走。
第三十四條動火作業完畢應清理現場,確認無殘留火種后方可離開。
第六章職責要求
第三十五條動火作業負責人
實施動火作業車間領導或對外委托項目負責人擔任動火作業負責人,對動火作業負全面責任,必須在動火作業前詳細了解作業內容和動火部位及周圍情況,制定、落實動火安全措施,交代作業任務和防火安全注意事項。
第三十六條動火人
動火人在動火作業前須核實各項內容是否落實,審批手續是否完備,若發現不具備條件時,有權拒絕動火。動火前應主動向監火人呈驗《動火作業審批表》,經雙方簽名并注明動火時間后,方可實施動火作業。
第三十七條監火人
監火人應由動火地點、設施管理權限單位指定責任心強、掌握安全防火知識的人員擔任。未劃分管理權限的地點、設施動火作業,由動火作業單位指派監火人。
監火人必須持公司統一的標志上崗,負責動火現場的監護與檢查,隨時撲滅動火飛濺的火花,發現異常情況應立即通知動火人停止動火作業。在動火作業期間,監火人必須堅守崗位,動火作業完成后,應會同有關人員清理現場,清除殘火,確認無遺留火種后方可離開現場。
第三十八條安全監督員
實施動火作業單位和動火地點、設施,所在單位安全員應負責檢查本標準執行情況和安全措施落實情況,隨時糾正違章作業。
第三十九條動火作業的審批人
(一)一級動火作業的審批人是中慶公司主管運行、安全的副總經理,二級動火作業的審批人是公司主管運行、安全的副經理。
(二)工業及民用燃氣設施(儲罐、容器等)和輸送管道的動火作業由中慶公司運行、安全主管部門先審核后送主管領導復審審批。
(三)易燃易爆區域的動火作業由中慶公司運行、工程主管部門先審核后送安全主管部門復審審批。
(四)審批人在審批動火作業前必須熟悉動火作業現場情況,確定是否需要動火分析,審查動火等級、安全保障措施。在確認符合要求后方可批準。
第七章附則
第四十條本規定由公司安全運行部負責解釋。
第四十一條本規定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篇3:油庫區域動火作業管理規定
為更好幼貫徹落實《電力設備典型消防規程》、公司《禁區明火作業贊理禪準》、消防管理制度、《燃運分場消防管理實施細則》.進一步做好皿點防火部位安全生產工作,特制定30007油庫區域動火作業安全份理規定:
1、嚴格執行出入庫登記與檢查制度出入庫人員及時登記,對入庫人員是否帶火種、是否穿帶釘鞋和關閉手機及時詢問與檢查,井嚴格按制度執行,嚴禁閑人入內
2,檢修工作時。嚴格執行《電力設備典型消防規程》和公司《消防規程》及有關制度,油庫值班員應核對工作票、檢查安全措施落實情況和檢修工器具、人員粉裝是否符合規程要求,保證防火措施的落實。
3、凡是油庫區域動火作業必須辦理一級動火工作票
4、對一級動火作業,由安全監察部主任、保衛部主任審核,生產副總經理或總工程師批準。
5、所有動火工作票必須在值長審核同意后,才能交工作許可人執行安全措施,工作許可人檢測作業點相關區域內可燃氣體數據,合格后在《動火工作票》上簽字,工作負責人聯系所在部門負責人、安全監察部負責人、保衛部負責人、生產副總經理或總工程師到現場核實安全措施無異常后,簽字認可,方可開工。
6、凡一級動火,在作業前,消防隊除采取有效的防火措施外,還須派人到現場負責消防工作凸
7、一級動火時,動火部門應指定負責人或技術負責人、消防隊人員始終在現場監護。動火現場配備必要、足夠、合格的消防設施。
8、一級動火工作的過程中,動火監護人應每隔2小時測定一次現場可燃性氣體、易燃液體的可燃蒸汽含量是否合格,當發現不合格或異常升高時應立即停止動火,在未查明原因或排除險情俞不得重新動火;動火工作間斷、終結時,檢查現場無殘留火種。
燃運分場
2008年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