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建設粉塵防爆三同時制度

建設粉塵防爆三同時制度

2024-07-11 閱讀 8586

1.目的

為了減少或消除事故隱患,確保公司建設項目粉塵防爆安全生產設備設施符合有關法律法規、標準規范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2.適用范圍

適合公司新、改、擴建的建設項目粉塵防爆安全設備設施的設計、施工和投入生產使用。

3.職責

3.1主要負責人

負責新建、改建、擴建建設項目粉塵防爆安全設備設施的“三同時“管理。

3.2安全主任

協助公司主要負責人對“三同時”進行管理,并負責相關資料的檔案管理。

4.一般規定

4.1總要求

1)凡公司有新建、改建、擴建的粉塵建設項目,從可行性研究至竣工驗收、投入生產和使用,都必須嚴格按照建設項目粉塵防爆安全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的要求進行建設與管理。

2)新建、改建、擴建的建設項目的粉塵防爆安全設施投資應當納入建設項目概算,主要負責人應保證安全設施資金的足額投入。

4.2可行性研究

1)公司需要新建、改建、擴建的建設項目時,由主要負責人提出項目建議書,并委托有資質研究院對建設項目的可行性進行研究。

2)對于安全風險較大建設項目的粉塵防爆安全設備設施,在進行項目可行性研究時,應對安全生產條件進行專門論證。應委托安全評價中介機構進行安全預評價,對建設項目粉塵防爆安全設施的安全性進行綜合分析,提出安全生產對策的具體方案。

3)對于安全風險較大的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書應對建設項目粉塵防爆安全生產設施的科學性、必要性和可行性進行綜合分析,提出安全生產措施方案。

4)對于安全風險較小的建設項目,在進行項目可行性研究時,可行性研究報告應對建設項目粉塵防爆安全生產條件及安全設施進行綜合分析,并編制安全專篇。

5)負責可行性研究的研究院和負責安全生產評價的中介機構不能是同一單位,且要具備相應的資質。

6)主要負責人應將安全預評價報告、安全專篇和可行性研究報告交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備案。

4.3設計

1)公司需要新建、改建、擴建的建設項目時,主要負責人應委托有資質設計單位對建設項目粉塵防爆安全設施進行設計。

2)設計單位應嚴格依據可行性研究和安全評價的要求進行粉塵防爆安全設施設計,落實安全生產措施。

3)粉塵防爆安全設施設計應報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審查,經審查合格后方可用于施工。

4.4新建、改建、擴建的建設項目施工前,主要負責人應報相關政府部門立項審批,取得施工許可證后方可施工。

1)新建、改建、擴建的建設項目施工時,主要負責人應聘請具有資質的施工單位施工,并聘請具有資質的監理單位對施工過程進行監督,施工單位和監理單位不能是同一單位。

2)施工、監理和設備材料供應等單位,應嚴格依據設計文件進行施工、監理和設備材料供應,確保安全設施設計方案的有效實施。

4.5驗收

1)建設項目竣工驗收前,主要負責人應委托安全評價中介機構進行安全驗收評價。

2)主要負責人應將安全驗收評價交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并向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申請安全設施單項驗收。

3)經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對安全設施單項驗收合格后,主要負責人應向建設單位申請對建設項目進行總體竣工驗收。

4.6投入生產和使用

建設項目必須通過粉塵防爆安全設施單項驗收合格和建設項目總體竣工驗收合格后,方可投入生產和使用。正式投產使用后,不得將粉塵防爆安全設施閑置不用或拆除,應進行日常維護和保養。

4.7生產設備設施的變更

1)生產設備設施的變更包括設備型號變更、配件更換、電氣設備變更、

安全設施變更和設備設施變更新改造等。

2)施工過程中或粉塵防爆設備設施生產使用過程,若需要對粉塵防爆生產設備設施進行變更時,應對變更的內容重新進行設計,并填寫《設備設施變更申請書》,經過原設計單位簽字同意。

3)在生產設備設施變更的全過程中采取相應的安全技術措施消除事故隱患。

4.8三同時“檔案管理

安全主任協助主要負責人收集與“三同時”相關的資料,并建立“三同時”資料檔案,永久保存?!叭瑫r”資料至少包括以下內容:

1)安全評價中介機構、可行性報告研究、設計、施工和監理等單位的資質證明復印件。

2)安全預評價報告、安全專篇、安全驗收評價報告、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報告。

3)設計圖紙、施工方案、施工許可證。

4)材料供貨證明資料。

5)粉塵防爆安全設施單項驗收合格證明、建設項目總體竣工驗收合格證明。

6)粉塵防爆安全設備設施變更申請和變更意見書。

7)與“三同時”相關的其它資料。

篇2:煤粉制備系統粉塵防爆安全管理制度

1目的

為加強煤粉制備系統的安全管理,防止粉塵爆炸事故發生,確保長期安全穩定運行,保障公司財產和員工人身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2范圍

本制度適用于水泥分廠粉塵爆炸危險場所煤粉制備系統的安全管理。

3管理要求

3.1分廠每季度定期開展一次粉塵防爆安全知識教育培訓,使員工掌握粉塵爆炸危險場所的危險程度和防爆措施,掌握危險崗位的安全生產技術,并經考試合格,方準上崗。

3.2分廠編制含有粉塵爆炸的應急救援預案。每季度至少組織一次全體員工進行一次救援預案演練。

3.3分廠根據國家有關標準并結合自身粉塵爆炸危險場所的特點,制定粉塵防爆安全檢查表,并按安全檢查表,認真進行粉塵防爆檢查。分廠每周至少檢查一次,裝置每周至少檢查一次。

3.4通風除塵、粉塵爆炸預防、粉塵爆炸控制等設備設施,未經公司安全管理部門批準,不應更換或停止使用。

3.5煤粉制備系統工作區應有疏散通道,疏散路線應設置明顯的標志和應急照明。

4檢查要求

4.1加強巡檢,防止金屬物件進入磨盤,產生硬性磨擦火花。經常清理磨機排渣口,特別是在開磨前和停磨后。

4.2每班至少檢查一次壓縮空氣系統、除塵器頂部電磁閥動作情況,發現異常情況立即匯報并處理,并做好記錄。

4.3經常檢查濾袋、管道、器壁接地情況,防止靜電火花產生。

4.4為防止結露,在開車前應先進行預熱10~30分鐘。經常檢查系統漏風、漏粉情況,如發現應及時進行密封處理。

4.5檢查系統是否有外漏煤粉,是否有明火,輸送設備是否有因金屬摩擦發熱現象以及卸料器工作情況。發現隱患,應及時上報,盡快處理。

4.6定期檢查防爆門、爆破片,確保完好。防爆門面積按設備容積比值計算,一般取0.04m2/m3,但不得小于90cm2。防爆片上應采用薄鐵皮,厚度不得大于0.5mm。防爆片上應劃有十字形刻痕,有刻痕的一面應朝外安裝。防爆門的框架應有一定的強度,并牢固、密封。

4.7定期檢查維護消防設施,確保隨時可以投入使用。定期檢查CO2儲氣瓶,氣體缺少時及時予以補充。

5操作程序

5.1煤粉制備系統啟動前,應對流程中的關鍵部位和設備進行認真檢查,并對機電控制系統進行全面調試。長時間停用的設備的和維修后投入使用的設備,使用前應進行單機調試,并經安全生產負責人批準后,方可投入作業。

5.2系統開機前應先啟動排風機,將袋收塵及各管道中可能產生的易燃易爆氣體全部排出。生產過程中要及時調整排風機入口閥門、熱風管道閥門、冷風閥門的開度到適當位置,以控制入磨風溫不超過250℃,入磨負壓800Pa至1200Pa,出磨風溫≤50℃。

5.3生產過程中密切注意布袋除塵、煤粉倉CO監測濃度的變化,如煤磨袋收塵、煤粉倉CO濃度>300ppm,溫度≥70℃,說明煤粉可能燃燒,應及時關閉熱風管道進口閥門,隨后加大冷風閥開度,通知現場崗位人員處理并匯報調度,立即噴入CO2惰性氣體氣體阻止煤粉燃燒,并打開絞刀外排口將自燃煤粉排出。

5.4系統停車,按開車的反向順序停止設備運行。應逐漸減少喂煤量,調整冷風、熱風閥門開度,及通風機閥門開度,保證參數的動態平衡。停磨后繼續拉風20分鐘左右,拉空磨盤積煤,再停通風機及收塵系統。

5.5除塵系統應在工藝設備啟動前開啟,作業停止后停機。

5.6預計停車時間在兩天以上時,煤粉倉、袋收塵中的煤粉要排空。停車超過十天以上時,原煤倉也要排空。

6作業安全

6.1煤粉制備系統嚴禁各類明火,盡量不進行動火作業。若要進行動火作業必須進行審批,逐項落實安全措施。并遵守以下規定:

6.1.1有安全負責人批準并取得動火證。

6.1.2明火作業開始前,應清除明火作業場所和設備內部的可燃煤粉,并配備充足的滅火器材。

6.1.3進行明火作業的區段應與其他區段分開或隔開。應清掃施工現場,

6.1.4進行明火作業期間和作業完成后的冷卻期間,不應有煤粉進入明火作業場所。

6.1.5沒有與明火作業等效的保護措施。不應使用旋轉磨輪和旋轉切盤進行研磨和切割。

6.1.6檢修時應使用防爆工具。

6.2需要進設備內部檢查時,要打開人孔門排空內部有害氣體,切斷高壓電源,掛上禁止合閘牌,同時要有人在外進行監護,落實好各項安全措施后由安全負責人批準并取得受限空間作業證,后方可進入作業。

6.3設備檢修完畢準備啟動前,必須聯系當班調度及崗位人員檢查后方可啟動。

6.4設備正常停車,準備啟動前必須聯系當班崗位人員檢查后方可啟動。

7清潔

7.1對墻體、梁、支架、地面和設備等表面積聚的粉塵應及時清掃,從設備和管道中溢出或堵塞的物料應及時清掃,防止粉塵積聚。

7.2每月視塵量對收塵裝置風管進行清理,使積累的粉塵量降至最低。

7.3清掃時,禁止使用壓縮空氣進行吹掃粉塵,以避免二次揚塵。

篇3:礦業粉塵防火防爆安全管理規定

1.目的:科學預防和正確處置粉塵火災爆炸事故。

2.范圍:適用于本公司(工廠)粉塵車間(崗位)。

3.主要引用標準:?《粉塵防爆安全規程》(GB15577-2007)?《鋁鎂粉加工粉塵防爆安全規程》(GB17269-2003)

4.職責和權限:?

4.1公司(工廠)主要負責人負責依規范要求設置粉塵作業場所,保證本制度規定的安全投入,以及組織粉塵火災爆炸事故應急救援,并向政府部門如實報告事故。?

4.2.公司(工廠)安全主任負責編寫、監督本制度的落實,指導粉塵車間(工廠)火災爆炸事故的預防和應急處置工作。?

4.3車間主任(班組長)負責落實本制度中相關的事故預防措施,及時處置粉塵火災爆炸事故。?

4.4設備管理部門負責依本制度規定和引用的相關規范,正確安裝粉塵車間設備,敷設電氣線路等,對相關安全設施及時檢修,對規定的相關檢測項目實施檢測。?

4.5粉塵作業崗位人員應遵守本崗位安全操作規程,及時保養粉塵設施設備,檢查本崗位消防器材和安全標志,保證應急通道的暢通;報告事故隱患。

5.粉塵火災爆炸事故的預防:

5.1粉塵車間(崗位)應與其他建筑保持安全距離。鋁鎂合金粉塵車間(崗位)應與其他車間保持10m以上的安全距離,且不得設置在多層廠房中。粉塵車間門窗框架應為金屬材料制作,安全門應向外開啟。應急疏散、救援通道應保護暢通。

5.2粉塵車間應當配備滅火器材。鋁鎂合金粉塵車間的滅火器材不可選用干粉滅火器,水劑型和泡沫型滅火器。車間消防器材、安全標志應由崗位作業人員定期檢查、維護,實施定置管理;

5.3粉塵車間(崗位)應選用防爆型的電氣設備、電氣開關,導線敷設應選用鍍鋅管或水煤氣管,達到整體防爆要求。除塵器應符合防靜電安全要求。除塵設施應有阻爆、隔爆、泄爆裝置。除塵管道不應有降塵現象。有異?,F象,作業人員應當停止作業,及時報告設備管理部門處理。

5.4粉塵作業人員應由安全主任組織專門培訓,經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作業。?

5.5粉塵作業人員應穿棉質工作服,不得穿化纖材料制作的工作服。作業時應佩戴防塵口罩和護耳器。

5.6粉塵車間(崗位)嚴禁煙火,杜絕各種非生產性明火,并應使用防爆功能或不產生火花的工具。確需明火作業的,動火作業人員應依規定向公司(工廠)安全責任人提出申請,經許可,落實相關安全作業措施后方可作業。?

5.7粉塵作業車間處于建筑物頂層或除塵裝置高于廠房建筑的,應有防雷裝置。5.8粉塵車間必須安裝通風裝置,并保證其狀況良好。

5.9粉塵車間(崗位)設施設備由設備管理部門組織每周進行檢修。崗位工人對生產用設備設施進行日常保養。

5.10作業完畢后,崗位作業人員應當立即收集除塵袋,除塵管道中的粉塵,不得使用壓縮空氣吹掃設施設備,以及身體、衣物上的粉塵。嚴禁使用金屬工具敲打除塵設備金屬材質的部位。?

5.11收集的粉塵應當進行降溫后貯存,并不得與其他可燃物品同貯。鋁鎂粉塵應當貯存在專用倉庫。

6.粉塵檢測和監控?

6.1干式除塵器內應安裝超溫報警器。

6.2設備管理部門每個月應當對使用法蘭連接的收塵器,法蘭兩端的電阻應小于0.03Ω。

6.3設備管理部門每個月應當對除塵器接地電阻進行檢測,接地電阻應小于100Ω。?

6.4粉塵車間安全負責人應當對車間進行日常檢查。有異常,應當采取措施處置;無力處置的隱患,應當及時向安全主任報告。

6.47.粉塵火災爆炸事故的處置?

7.1現場作業人員發現粉塵火災爆炸事故的征兆,以及發生粉塵火災爆炸事故后,應當依事故現場處置方案,立即停機,切斷現場所有電源開關,通知現場及附近人員緊急撤離事故現場,并立即向公司(工廠)安全主任或上級報告。?

7.2安全主任或現場管理人員應當立即組織事故現場人員疏散,開展自救工作,并向單位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報告。?

7.2鋁鎂合金粉塵發生事故不得使用干粉滅火器,水,二氧化碳滅火器滅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