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系統安全管理規程
接地系統是指在故障情況下可能出現危險對地電壓的導電部分同大地緊密地連接起來的系統整體結構。它是一種防止間接電擊的保護性措施,關系到人身安全、防火防爆、設備安全等。接地系統類型很多,主要有防止人身間接電擊以及電氣火災、線路損壞的故障接地、重復接地、防止過電壓的接地、等電位接地、防靜電接地、電磁屏蔽接地、檢修接地以及維持系統安全運行的工作接地等。低壓配電系統主要有TN系統、TT系統、IT系統三種接地制式,保護性接地裝置與其相連接的保護線(保護導體),按現行標準以文字符號“PE”表示。這三種電源系統在運行中有時發生漏電、感應或故障接地、過電壓等事故,容易引起人身觸電傷亡和電氣火災與爆炸事故。電氣系統及電氣設備在運行、維護、檢修時或者在發生故障情況下,為了保證安全應進行保護性接地。對于有些高壓輸電變配電設備裝置以及發電設備等,為了滿足設備在運行上的需要或當發生事故時使繼電保護裝置動作而必須將電氣回路中性點接地。
要確保接地系統裝置正常、安全,管理工作應包括以下內容:
1.接地制式、接地裝置連接要規范
電源系統接地制式不同,安裝規范要求不同。同一臺發電機,同一臺變壓器供電網路中,不應采用兩種不同接地制式的保護方法。
TN系統的裝置或設備外露可導電部分嚴禁用作PEN線。PEN線嚴禁接入開關設備,不得斷股或斷線。
TN系統整體結構主要是由工作接地,主干保護線(主干PE或PEN線),設備保護線(PE線),故障速斷保護裝置,重復接地或等電位聯結所組成。它必須保證系統整體性、連續性、可靠性。
在TN系統的接地形式中,所有用電(受電)設備的外露可導電部分必須用PE線(或共用中性線即PEN線)與電力系統的接地點相連接(先接至主干PE線),且必須將能同時觸及的外露可導電部分接至同一接地裝置,不允許任何漏接、錯接、混裝現象,否則應裝設能自動切除接地故障的繼電保護裝置。
采用TN-C-S系統時,PE與N從某點(一般為進戶處)分開后,就不能再合并,且N線絕緣水平應與相線相同。
對新改擴工程,應推行TN-S系統并輔以總等電位聯結以及在局部范圍內作輔助等電位聯結。需要接地的直流系統的接地裝置,應符合有關規定。
接地裝置是指接地體和接地線(包括引出線)的總和。接地裝置的選擇、敷設、連接應經過安全設計與驗收。
交流電力裝置的接地體,在滿足熱穩定條件下,宜利用自然接地體;但應注意其接地裝置的可靠性,避免某些自然接地體的變動(如自來水管系統)而受到影響,但可燃液體或氣體等管道禁止作為保護接地體。經常流經直流的接地裝置不應利用自然接地體。
接地裝置宜采用鋼材,導體截面應符合穩定和機械強度要求。接地體頂面埋沒深度應符合設計規定,但不應小于0.6m,在地下不得采用裸鋁導體作為接地體或接地線。接地裝置的鋼體連接必須保持完好電氣通路,包括接地體的引出線在內,應全部采用焊接。
2.重復接地布設應正確合理
TN系統重復接地是指在主干保護導體上(主干PE線或PEN線)的一處或多處通過接地裝置與大地再次連接的接地。對于架空線路干線和分支線的終端以及沿線每1km處,其PE線或PEN線應重復接地。電纜線路和架空線路在每個建筑物(包括非生產場所)或車間的進線處(如無特殊要求,對小型單層建筑,距接地點不超過50m可除外),均需重復接地。高低壓同桿架設的電力線路段的低壓主干PE線或PEN線應重復接地。以金屬外皮等作主干PE線(或PEN線)的低壓電纜也應重復接地。
車間內部宜采用環狀重復接地,PE干線或PEN線與接地裝置至少有兩點連接,除進線處外,其對角最遠點也應設一處重復接地,而且車間周長超過400m者,每200m應重復連接一次。具有爆炸和火災危險場所應在專用的主干PE線上設置接地裝置。
使用公用變壓器的單位應在進戶處、線路末端和重點部位布設重復接地。采用接地故障保護且不能滿足切斷故障回路的時間要求時,應在建筑物內或局部范圍內作等電位聯結。
3.加強對接地裝置的檢查與管理
(1)檢查接地裝置連接及保護裝置是否正常,出現異常應及時處理。
(2)定期對接地裝置電阻的檢測
加強接地裝置電阻檢測,檢查接地電阻值是否符合規定要求,是接地裝置安全管理的重要內容。各種接地裝置的接地電阻應在干燥季節檢測,重復接地電阻檢測必須與主干PE線或PEN線斷開后進行。低壓電力網中的電源系統工作接地電阻不超過4Ω;低壓線路每處重復接地電阻不超過10Ω;電力設備接地電阻不超過4Ω;其他應符合相應的安全設計要求或有關規定。檢測結果應有記錄,或由專業單位或部門認可檢測報告。
(3)接地裝置標志要明晰
每一處接地裝置應編號,有專用接地裝置標示牌,并注明檢測日期與數據,用E或接地圖形符號表示。
明敷接地PE干線的表面應涂以用15~100mm寬度相等的綠色和黃色相間的條紋。在每個導體的全部長度上或只在每個區間或每個可接觸到的部位宜作出標志。當使用膠帶時,應使用雙色膠帶。中性線宜涂藍色標志。
自然接地體與人工接地體連接處應有便于分開的斷接卡和色標,便于運行、維護和檢測接地電阻。
(4)資料齊全完整
所有的接地裝置應經過安全設計,圖紙資料齊全,與現場實際相符。接地裝置的設計資料,施工與變更資料,檢測與檢查資料,應當齊全完整、真實,便于考證其有效性。
篇2:化工企業防雷防靜電接地檢測實施細則
一、了解防雷
1、了解防雷裝置所處的環境、位置,建筑物使用性質,發生雷擊事故的可能性及后果,確定各建(構)筑物的防雷類別。
2、查閱設計圖紙,了解隱蔽工程施工情況。
二、防直擊雷
1、石油化工企業的建筑物、工藝裝置內塔類應有防直擊雷裝置。
2、工藝裝置內露天布置的塔、容器等,當罐壁厚度≥4mm時,可不設避雷針,但必須設防雷接地。
3、可燃氣(液)體的鋼罐,必須有環型防雷接地,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避雷針(線)的保護范圍,應包括整個儲罐。
(2)裝有阻火器的甲B、乙類可燃液體的固定頂鋼罐,當罐壁厚度≥4mm時,可不設避雷針(線)。
(3)丙類液體儲罐可不設避雷針(線),但必須設防雷接地。
(4)浮頂金屬罐可不裝設防直擊雷裝置,但必須有兩根截面積妻25mm2的軟銅絞線將浮頂與罐體作電氣連接,連接點不少于兩處。
(5)壓力儲罐可不設避雷針(線),但必須設防雷接地。
三、防靜電
1、金屬罐、設備、管道應有防靜電接地。
2、可燃氣(液)體、可燃固體的管道在下列部位,應有防靜電接地:
(1)進出裝置或設施處。
(2)爆炸危險場所的邊界。
(3)管道泵及其過濾器、緩沖器等。
3、可燃氣(液)體管道的法蘭盤、閥門的連接處,應有金屬跨接線。當法蘭盤用5根以上螺栓連接時,法蘭盤可不用金屬線跨接,但必須構成電氣通路。
4、裝卸場地應有防靜電接地。
四、防雷電感應
1、可燃液體儲罐的溫度、液位等測量裝置的信號線,應用鎧裝電纜或鋼管屏蔽,電纜外皮和鋼管應與罐體連接。
2、電力和通信線路應用鎧裝電纜或鋼管屏蔽埋地,電纜外皮和鋼管應接地,宜安裝電涌保護器。
五、接地裝置
參考設計圖紙,向施工員、甲方代表了解接地裝置情況,記錄下接地體和接地線的材料、規格、數量、布局,并作詳細記錄。
1、水平接地體埋設深度不小于0.7m,人行通道附近不小于1.0m,垂直接地體長度為1.5-2.5m,間距為5.0m。當垂直接地體敷設有困難時,可設多根環形水平接地體并互相連通。人工接地體應使用熱鍍鋅鋼材。
表4.10接地體材料規格
2、靜電接地干線應使用熱鍍鋅鋼材,圓鋼φ≥10mm、扁鋼≥40×4mm;靜電接地支線應使用熱鍍鋅鋼材,圓鋼φ≥6mm、扁鋼≥12×4mm。
六、接地電阻的檢測
按第二章第二節和本章第二節第四條規定測量。
1、防雷接地電阻≤10Ω,防靜電接地電阻≤100Ω。
2、除第一類防雷裝置獨立避雷針為單獨地與其它接地裝置的距離不小于3m外,防雷接地、電氣設備接地、防靜電接地、防感應雷接地宜共用同一接地裝置。
七、計算保護范圍
計算可在室內進行,用滾球法確定接閃器的保護范圍。
八、數據的處理
各項檢測讀數、計算結果應保留一位小數(防雷裝置材料型號規格除外),按GB817-87要求修約。
上述檢測工作結束后,校核人全面核對原始記錄、儀器、裝置性能狀況等各項結果是否都有相應的記錄。
篇3:氰胺公司電氣設備接地保護安全管理制度
為加強電氣安全管理工作,保障電氣接地裝置完好有效,防止發生觸電事故,確保職工在生產過程中的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1、所有電氣設備的金屬外殼和支架必須有良好的接地(或接零)線。
2、接地裝置必須符合下列要求:
2.1接地電阻值應符合電氣裝置保護和功能上的要求,并長期有效。
2.2能承受接地故障電流和對地泄漏電流無危險。
2.3有足夠的機械強度或有附加的保護,以防外界影響而造成損壞。
2.4變配電所的接地裝置應盡量降低接觸電壓和跨步電壓。
2.5嚴禁用易燃易爆氣體、液體、蒸氣的金屬管道做接地線;不得用蛇皮管、管道保溫用的金屬網或外皮做接地線。
2.6每臺電氣設備的接地線應與接地干線可靠連接,不得在一根接地線中串接幾個需要接地的部分。
2.7在進行檢修、試驗工作需掛臨時接地線的地點,接地干線上應有接地螺栓。
2.8設備與接地干線之間的連接,應采用抗腐蝕有鍍鋅層的鋼制件,其露出地面的部分應采用漆涂成黑色或黃綠相間的斑馬紋。
2.9在接地線引入建筑物內的入口和備用接地螺栓處,應標以接地符。
2.10保護用接地、接零線上不能裝設開關、熔斷器及其它斷開點。
3、不同用途和不同電壓的電氣設備,除另有規定外,可使用一個總接地體,但接地電阻應符合其中最小值的要求。
4、在中性點直接接地的低壓電力網中,電氣設備的金屬外殼應采用接零保護。在中性點非直接接地的低壓電力網中,電氣設備的金屬外殼應采用接地保護。由同一臺變壓器或同一段母線供電的低壓電力網上的用電設備只能采用一種接地方式。
5、下列電氣設備的金屬部分,均應接地或接零。
5.1變壓器、開關設備、電機、電焊機及手持式電動工器具的底座和外殼、其他電氣設備的底座或外殼。
5.2電器設備及其相連的傳動裝置。
5.3配電柜與控制屏的框架。
5.4互感器的二次繞組。
5.5室內、外配電裝置的金屬構架,鋼筋混凝土構架的鋼筋,以及靠近帶電部分的金屬圍欄和金屬門。
5.6電纜的金屬外皮,電力電纜的接線盒與終端盒的外殼,電氣線路的金屬保護管,敷線的鋼索及電動起重機不帶電的軌道。
5.7裝有避雷線的電力線路桿塔。
5.8在非瀝青地面的廠區,無避雷的架空電力線路的金屬桿塔。
5.9安裝在電力線路桿塔上的開關,電容器等電力設備的金屬外殼及支架。
5.10鎧裝控制電纜的外皮,非鎧裝或非金屬護套電纜的1~2根屏蔽芯線。
6、接地裝置的各連接點應采用搭接焊,必須牢固無虛焊。
7、通用電器設備的保護接地(零)線必須采用多股裸銅線,并符合截面和機械強度的需要。
8、有色金屬接地線不能采用焊接時,可用螺栓連接,但應注意防止松動或銹蝕。
10、利用串接的金屬構件、管道做為接地線時,應在其串接部位焊接金屬跨接線,使其成為一個完好的電氣通路。
11、電氣設備的外殼與接地母線或局部接地極的連接,電纜連接裝置兩頭的鎧裝、鉛皮的連接,應采用截面不小于25mm2的銅線,或截面不小于50mm2的鍍鋅鐵線,或厚度不小于4mm、截面不小于50mm2的扁鋼。
12、接地裝置的接地電阻,應符合下列規定:
12.1大接地短路電流系統的電力設備,接地電阻不應超過0.5歐。
12.2小接地短路電流系統的電力設備,接地電阻不應超過10歐。
12.3低壓電力設備的接地電阻不應超過4歐。總容量在100kVA以下的變壓器、低壓電力網接地電阻不應超過10歐。
12.4低壓線路零線每一重復接地裝置的接地電阻不應大于10歐;在電力設備接地裝置的接地電阻允許達到10歐的電力網中,所有重復接地裝置的并聯電阻等值不應大于10歐。
12.5防靜電的接地裝置可與防感應雷、電氣設備的接地裝置共同設置,其接地電阻值,應符合防感應雷和電氣設備接地的規定;只作防靜電的接地裝置,每一處接地體的接地電阻值,不應大于100歐。
12.6室外高壓配電裝置應裝設直擊雷保護裝置,一般采用避雷針或避雷線。獨立避雷針(線)宜設立獨立的接地裝置。其接地電阻不宜超過10歐。
13、裝有避雷針(線)的照明燈塔上的電源線,必須采用直接埋入地下的帶金屬外皮的電纜或穿入金屬管中的導線。電纜或金屬管埋在地下的長度在10米以下時,不得與35Kv及以下配電裝置的接地網及低壓配電裝置相連接。獨立避雷針不應設在行人經常通過的地方。避雷針及其接地裝置與道路或出入口的距離不應小于3米,否則應采取均壓措施。
14、班組每班對所轄電氣設備的接地裝置進行巡視檢查并記錄到交接班記錄中。發現問題及時處理,不能處理及時匯報上級處理。
15、工段每周對接地裝置進行一次檢查,車間每月對接地裝置進行一次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