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客運站進站車輛排班規則

客運站進站車輛排班規則

2024-07-09 閱讀 3073

1、目的

為保證進站車輛有序發車,消減車輛發班可能產生的安全隱患,特制定本規則。

2、適用范圍

適用于客運站對進站客運車輛班次的編排和管理。

3、引用文件

《道路旅客運輸與客運站管理規定》

4、管理職責

調度室負責本規則的制定和實施。

5、內容與要求

5.1線路劃分

?5.1.1線路須根據車輛的經營許可范圍、客源需求等情況,依照客運類別(普通或直達)、對方站點、途經路線等經營要素進行劃分。具有相同經營要素的車輛應編排在同一線路發班。

?5.1.2對途經路線或對方站點相差不大的班車,如站場認為有必要歸為同一線路發班,經與相關參營單位協商一致后,可以編排在同一線路發班。

5.2發班時刻編排

?5.2.1每條線路的發班時刻表要根據平時旅客流向、流時、流量的一般規律及現有參營單位的車輛數、運輸頻率、道路狀況、市場前景和站場條件等因素科學制定。發班時刻表由車站提出,征求相關參營單位意見后確定。

?5.2.2對日發2班或以上的班車,編排其發班時刻時,應充分考慮其運輸頻率和對方車站發班時刻安排,保證前后發班時間間隔合理。

?5.2.3發班時刻表在運力增加等情況時,可作調整變動。變動情況包括以下3類:

1).原發班時刻一律不變,在原末班車后新增發班時刻。

2).原發班時刻一律不變,在原發班時刻之間或早班前插入新增發班時刻。

3).原發班時刻變動,需要重新制定發班時刻表。

5.3發班時刻選擇

?5.3.1就近入位、先到先得原則。

?1).對于第1類變動情況,新增發班時刻的選擇遵循“先到先得”原則處理。此時,站場不需征求其它參營單位的意見。

?2).對于第2類變動情況,新增發班時刻的選擇遵循“先到先得”原則處理。同時,站場需征求插入前后原發班時刻參營單位的意見,并允許其可優先選擇發班時刻。

?3).對于第3類變動情況,發班時刻的選擇遵循“就近入位、先到先得”原則處理。此時,站場需征求該線路所有參營單位的意見。

先到先得原則是指按照每條線路的每臺班車先后進站時間為順序選擇發班時刻;就近入位原則是指選擇發班時刻時應選擇與原發班時刻相近的新的發班時刻。

?5.3.2變更從新原則。

對方站點和客運類別發生變更的車輛,應重新編入相應線路,重新選擇發班時刻。

5.4發班時刻管理

5.4.1保護原有經營者原則。

1).在發班時刻和售票站點方面,優先安排始發終到班車。如始發終到班車因運力不足或班次密度不夠等,不能滿足旅客需求的,需先知會本站場始發終到的相關參營單位解決;當相關參營單位不能及時解決時,允許適當安排市內始發的順道途經班車配客。

2).對原有普通班線,在新增相同直達班線前,須先征求原普通班線參營單位的意見。如原普通班線愿意轉為直達班線,并保證在60天內投入運行的,則其投入后具有發班時刻優先選擇權。

3).對原有直達班線,在新增相同的直達或普通班線前,須先征求原直達班線參營單位的意見。

4).如新增進站班車與原經營班車在行駛路線和售票站點等方面相似且有沖突的,站場應征求原相似線路參營單位的意見,協商一致后方可申辦有關進站手續。

5.4.2扶優汰劣原則。

1).在同等條件下,發班時刻安排優先照顧經營行為規范、服務水平高(此前3個月內無違規、無投訴)的單位;在調整發班時刻時,首先征求其意見,并盡量滿足其選擇或變更發班時刻的要求。

2).班車連續3次無故失班、無理拒載或有其它嚴重違規行為的,站場可以取消其原定的發班時刻,另行安排其它發班時刻。

3).如班車無故連續停班超過10天或已辦理退站手續,但又重新復開的,進站時間從復開之日起計算。

4).班車在申請變更發班時刻的前3個月內,必須無違規行為和違反站場其它規定的行為。

5).新增班車選定的發班時刻,在批準進站后如未能及時投入運行的,可保留7天;超過7天后,該發班時刻可供同一線路的其它參營單位選擇。

5.4.3站場調解原則。

1).對進站班車的班次安排,站場需與原有線路及相關線路參營單位協商一致后,再申辦進站手續。

2).如經營者在共同協商中出現分歧,且多次(原則上為3次以上)談判終不能達成一致意見的,由站場按照“公平、公正、合理、合法”的原則統籌協調安排。

3).節假日等客流高峰期間,站場可根據疏運需要,在滿足正班車客源的基礎上,安排合法的客車臨時加班。站場安排臨時加班應先安排原線路參營單位的合法車輛,在原線路參營單位運力不能及時到位或沒有加班運力時,可安排其它合法的客車臨時加班。

4).節假日等客流高峰期間或客觀因素發生變化時,站場有權臨時(調整時間為5天內)調整任一條線路的發班時刻,包括延長全天營業時間段、提前首班車發車時間、延后末班車發車時間、增加班次密度等。站場在調整前,需知會相關參營單位。

5.5違規處理

5.5.1如因站場違反上述原則導致企業間產生糾紛的,運管部門將責令站場限期整改,對整改達不到要求或1年內出現糾紛2次或以上的站場,將予以停辦新增業務1至3個月的處理,并通報批評。

5.5.2對經營中違規行為嚴重的車輛,運管部門將調整其進站,并報請省交通廳作進一步處理,站場須積極配合做好相關工作。

篇2:礦石運輸車輛安全管理制度

為了保證鎳礦自907輔助斜坡道運輸安全、高效,規范在此范圍內所有車輛的運行,結合礦山現行相關管理制度,針對本工程的實際特點,特制定本管理制度,本制度所指車輛均為大型運輸設備,輕型車輛做相關說明。

一、駕駛員要求:

1、車輛駕駛員必須經過技能培訓并取得相應資質認定,否則不得操作駕駛車輛。

2、所有車輛使用前,駕駛員都必須進行啟動前檢查,以確保車輛處于安全狀態,填寫《車輛啟動前檢查表》。如車輛有故障,未修理好之前不能下井執行運輸任務。

3、駕駛員必須在平地進行剎車檢查,并在進入主下斜道前(945硐口)必須再檢查一遍剎車。

4、駕駛員必須在各類警示、標示牌,并按照規定用對講機報告車輛運行位置。

5、行人必須主動避讓車輛,若無安全位置,行人應發出停車信號,司機必須在離行人3米以外停車讓行。

二、車輛管理要求:

1、車輛必須配備車載滅火系統和無線通訊裝置。

2、車輛若具備條件必須配備足夠亮度的旋轉警示燈,安裝警示燈的車輛在井下作業時必須打開旋轉警示燈。

3、車輛在井下行駛檔位不得超過三檔,上、下斜坡時必須掛二檔駕駛且中途不得換擋,通過彎道和岔口之前要減速慢行。井下行駛速度不得超過10km/h。

4、所有車輛在井下運行時都必須為四輪驅動狀態。

5、同向行駛的車輛間距必須大于30米,907岔口至945硐口段車輛間距不得小于50米。

6、井下行駛嚴禁超車。

7、按照車輛通行權原則行駛,通行權低的車輛必須讓行通行權高的車輛,嚴禁違章強行。

車輛通行權自高至低依次為:救護車、439卡車、413卡車、MT2010、重慶巨能運輸卡車、服務車、裝載機、其他輕型車輛。

三、故障及異常情況處理

1、不允許在主斜坡道、輔助斜坡道上停車或從事修理工作。

2、如果設備無法移出禁停路段,必須在工作點的上方和下方至少20米以外的地方,設置明顯的警示帶或路障,并用對講機向值班工長班長報告停車點的位置,值班工長應立即發出禁行指令,以防止其他車輛進入造成擁堵。

3、車輛發生故障,駕駛員應立即報告值班工長和移動維修,盡可能將車停靠在巷道一側以防其滑走,確保閃光燈一直亮著,在方向盤上掛上(黃色)的“停止使用”標簽。在未得到明確指令前不不可移動車輛。

4、若車輛起火,立即停車并關閉發動機,用車上的自動和手動滅火器進行滅火,并通知當班工長。

篇3:鐵水運輸車輛管理制度

一、車輛保護:把鋼包座架下兩邊鐵板用澆注料打上5—10公分澆筑層防護鐵板;底部用耐火磚鋪平,上面用高鋁水泥灌漿,打上一層澆注料。

二、油箱與電瓶箱用石棉布包裹,上面蓋上一塊鐵板。

三、應急措施:把托排前、后用20mm鐵板焊接,周圍加高200mm,里面放入防火沙。

四、備用碳棒堵口。碳棒扯成一個錐形,一個橢圓形,手柄用鐵管制作成進、出兩用(注:細管套入粗管中),長度4米。每輛車備用泡泥一桶。

五、鋼包日常檢查:日常檢查由當班司機和鑄鐵機值班班長負責。鐵水包使用壽命,可根據使用程度或爐次更換新鐵水包,并做好記錄。

六、輪胎日常檢查:由當班司機負責,并做好記錄。由車輛管理人員根據輪胎使用程度,提交車間辦公室,經現場查看,確認后更換輪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