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浸場安全事故調查處理規定

浸場安全事故調查處理規定

2024-07-10 閱讀 8315

為了及時報告、調查和處理安全事故,積極采取預防措施,防止安全事故發生,制定本規定。

一、本規定所稱安全事故是堆浸場屬各單位、工程隊工作人員在勞動過程中發生人身傷害、急性中毒事故。

二、安全事故的報告、調查和處理工作必須堅持實事求是、尊重科學的原則。

三、根據堆浸場實際情況結合國家規定,需對以下四種安全事故逐級上報:

l、險肇事故(重大安全隱患和險情);

2、輕傷害(這不到國家規定的重大程度);

3、重傷(符合國家規定的重傷程度);

4、死亡。

四、事故報告:

l、險肇輕傷事故。事故當事人或者現場有關人員應當立即報告該單位安全員和負責人,由該單位在24小時內上報堆浸場安全、生產辦公室和場領導;

2、重傷事故。現場有關人員應當立即報告單位安全人員和負責人,由單位在12小時內上報堆浸場安全、生產辦公室和場領導;

3、死亡事故。事故單位應當立即上報堆浸場安全、生產辦公室和場領導,由堆浸場負責人向公司安全生產科、公司負責人報告;

4、發生事故后,事故單位在上報的同時應填寫《險肇事故登記表》或《職工傷亡報告表》,將發生事故的時間、地點、傷亡人員姓名、年齡、家庭住址、工種、事故經過、原因等基本情況寫清楚上報場安全辦公室;

5、發生重傷、死亡事故的單位應嚴格保護事故現場,并迅速采取必要措施搶救傷員和財產,防止事故擴大。

五、事故調查:

l、險肇事故。由堆浸場安全辦公室及事故單位主要負責人組織有關技術人員、安全員、班組長參加調查分析;

2、輕傷、重傷事故。堆浸場安全辦公室協助公司安全、生產、事故單位等有關人員參加的事故調查組進行調查;

3、死亡事故。由公司主管領導組織安全、生產技術、工會、事故單位等人員參加的事故調查組進行調查分析,并協同當地公安機關進行調查;

4、事故調查必須查明事故發生的原因、過程和人員傷亡等情況;確定事故責任者;提出事故處理意見和防范措施的建議;寫出事故調查報告。

六、事故處理:

l、事故修理。必須堅持實事求是、四不放過、懲前毖后、依案辦事的原則:

2、發生安全事故的經濟處罰,維浸場依據當年《安全生產管理辦法》及簽定的《安全責任書》中獎懲辦法有關條款執行;

3、因忽視安全生產、違章指揮、違章作業或發現事故隱患、危害情況而不采取有效措施以致造成傷亡事故的,由堆侵場辦公會議研究決定對有關單位負責人和直接責任人進行處理;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4、傷亡事故發生后隱瞞不報、謊報、故意破壞事故現場,或無正當理由,拒絕接受調查以及拒絕提供有關情況和資料的,由堆浸場辦公會議研究決定對有關負責人和直接責任人進行處理;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5、安全事故調查結束后,應當頌公布處理結果;

6、落實防止事故再發生的各項措施。

篇2:道路運輸安全事故報告與調查處理制度

為了積極預防、妥善處理道路運輸安全事故,保護公司、他人的合法權益和生命、財產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國務院《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國務院令第493號)、《浙江省道路運輸行業行車事故統計報告制度》等有關規定,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條?發生道路運輸安全后,現場有關人員立即采取有效的措施組織搶救,同時應當立即報告本單位主要負責人。

第二條?事故發生單位負責人接到事故報告后,應當立即啟動事故相應應急預案,或者采取有效措施,組織搶救,防止事故擴大,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第三條?發生道路運輸安全死亡事故時,發生事故單位應當在2小時內向有關職能部門報告,不得隱瞞不報、謊報或者拖延不報。自事故發生之日起7日內,事故造成的傷亡人數發生變化的,應當及時補報。

第四條?安全事故報告的內容包括: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傷亡情況、財產損失金額、事故簡要經過、采取的施救措施、事故發生的初步原因、報告單位、報告人及其他應當報告的事項。

第五條事故調查

事故發生單位在事故發生后應成立事故調查小組,對事故發生的原因、經過、損失等情況進行調查。調查小組應將調查情況和處理建議以書面形式向單位和上級有關部門匯報。

第六條事故處理

1.事故處理要堅持“四不放過”的原則,即事故原因沒有查清不放過;事故責任者沒有嚴肅處理不放過;廣大員工沒有受到教育不放過;防范措施沒有落實不放過。

2.在進行事故調查分析的基礎上,事故責任部門應根據事故調查報告中提出的建議,制定整改措施。

3.對事故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由公司依據事故調查報告中對事故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的處理意見和建議,進行行政處分和經濟處罰,觸犯刑律構成犯罪的交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4.對事故造成的傷亡人員工傷認定、勞動鑒定、工傷評殘和工傷保險待遇處理,由公司工會和安全部門按照國務院《工傷保險條例》和有關省、市綜合保險、意外傷害保險等有關規定進行處置。

5.事故調查處理結束后,公司或安全部門應負責將事故詳情、原因及責任人處理等編印成事故通報,組織全體職工進行學習,從中吸取教訓,防止事故的再次發生。

6.每起事故處理結案后,公司安全部門應負責將事故調查處理資料收集整理后實施歸檔管理。

第七條生產安全事故檔案

1.事故快報表。

2.事故調查報告。

3.事故現場照片、示意圖、亡者身份證、死亡證、技術鑒定等資料。

4.事故認定書。

5.對事故責任者的處理決定。

6.整改措施

7、其他有關的資料。

篇3:安全事故統計報告調查處理制度

為了積極預防、妥善處理道路運輸安全事故,保護公司、他人的合法權益和生命、財產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國務院《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國務院令第493號)、《浙江省道路運輸行業行車事故統計報告制度》等有關規定,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條發生道路行車安全事故后,當班駕駛員及現場有關人員立即采取有效的措施組織搶救,同時應當立即報告本單位主要負責人。

第二條事故發生單位負責人接到事故報告后,應當立即啟動事故相應應急預案,或者采取有效措施,組織搶救,防止事故擴大,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第三條發生道路行車安全死亡事故后,公司應當在2小時內向有關職能部門報告,不得隱瞞不報、謊報或者拖延不報。自事故發生之日起7日內,事故造成的傷亡人數發生變化的,應當及時補報。

第四條安全事故報告的內容包括: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傷亡情況、財產損失金額、事故簡要經過、采取的施救措施、事故發生的初步原因、報告單位、報告人及其他應當報告的事項。

第五條事故調查

事故發生單位在事故發生后應成立事故調查小組,對事故發生的原因、經過、損失等情況進行調查。調查小組應將調查情況和處理建議以書面形式向單位和上級有關部門匯報。第六條事故處理

1.事故處理要堅持“四不放過”的原則,即事故原因沒有查清不放過;事故責任者沒有嚴肅處理不放過;廣大員工沒有受到教育不放過;防范措施沒有落實不放過。

2.在進行事故調查分析的基礎上,事故責任部門應根據事故調查報告中提出的建議,制定整改措施。

3.對事故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由公司依據事故調查報告中對事故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的處理意見和建議,進行行政處分和經濟處罰,觸犯刑律構成犯罪的交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4.對事故造成的傷亡人員工傷認定、勞動鑒定、工傷評殘和工傷保險待遇處理,由公司工會和安全部門按照國務院《工傷保險條例》和有關省、市綜合保險、意外傷害保險等有關規定進行處置。

5.事故調查處理結束后,公司或安全部門應負責將事故詳情、原因及責任人處理等編印成事故通報,組織全體職工進行學習,從中吸取教訓,防止事故的再次發生。

6.每起事故處理結案后,公司安全部門應負責將事故調查處理資料收集整理后實施歸檔管理。

第七條生產安全事故檔案

1.事故快報表。

2.事故調查報告。

3.事故現場照片、示意圖、亡者身份證、死亡證、技術鑒定等資料。

4.事故認定書。

5.對事故責任者的處理決定。

6.整改措施

7、其他有關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