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水害隱患排查治理制度(新)

水害隱患排查治理制度(新)

2024-07-10 閱讀 8131

為了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進一步落實各級領導和業務保安安全生產責任制,強化現場安全管理,及時消除事故隱患,把安全生產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確保礦井安全生產。根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結合本礦實際,特制定隱患排查治理制度如下:

一、成立隱患排查組

組長:礦長

副組長:礦總工程同盟安全礦長

成員:地質測量科科長、生產技術科長、調度室主任、機電科長、安全監察科長、通風科長

排查組下設辦公室,主任由地測科長擔任,負責水害隱患排查的組織、安排、落實等工作。

二、水害隱患排查范圍

1、地貌地質的情況。

調查由開采或地下水活動誘發的崩塌、滑坡、人工湖等地貌變化、巖溶發育礦區的各種巖溶地貌形態。查明地質構造的形態、產狀、性質、規模、破碎帶(范圍、充填物、膠結程度、導水性)及有無泉水出露等情況,初步分析研究其對礦井開采的影響;

2、地表水體的情況。

調查礦區河流、水渠、湖泊、積水區、山塘和水庫等地表水體的歷年水位、流量、積水量、最大洪水淹沒范圍、含泥砂量、水質和地表水體與下伏含水層的水力關系等。對可能滲漏補給地下水的地段應當進行詳細調查,并進行滲漏量監測;

3、井泉的情況。

調查井泉的位置、標高、深度、出水層位、涌水量、水位、水質、水溫、有無氣體溢出、溢出類型、流量(濃度)及其補給水源,并素描泉水出露的地形地質平面圖和剖面圖;

4、古井老窯的情況。

調查古井老窯的位置及開采、充水、排水的資料及老窯停采原因等情況,察看地形,圈出采空區,并估算積水量。

5、生產礦井的情況

調查研究礦區內生產礦井的充水因素、充水方式、突水層位、突水點的位置與突水量,礦井涌水量的動態變化與開采水平、開采面積的關系,以往發生水害的觀測研究資料和防治水措施及效果。

6、周邊礦井的情況

調查周邊礦井的位置、范圍、開采層位、充水情況、地質構造、采煤方法、采出煤量、隔離煤柱以及與相鄰礦井的空間關系,以往發生水害的觀測研究資料,并收集系統完整的采掘工程平面圖及有關資料。

三、礦井水害的類型

礦井水害事故是指在礦井采掘過程中的地表水(如河流、水庫、湖泊等)和地下水(頂板含水層水、頂底板承壓水、老窯積水等)通過導水通道威脅礦井生產,或是在采掘過程中打通導水通道以及盲目破壞防水煤柱等,以致造成礦井突水事故。

四、礦井水害隱患的確定

1.對本井田范圍內水文地質是否查清,水文地質資料是否健全,是否隨采掘揭露及時補充,探放水設計及安全技術措施等是否完善并實施,各項管理制度是否完善。

2.對井田邊界、充水斷層、陷落柱是否留設必要的防水煤柱,是否盲目破壞留設的防水煤柱等

3.井下防治水設施是否完善,,設備是否配套正常運轉,并定期檢修。

4.井下采掘對老空、充水斷層、陷落柱等是否嚴格探放水措施,是否嚴格執行安全技術措施。

5.對地表水體、老空地表裂隙等是否定期觀察并治理,特別是雨季來臨之際,是非嚴格執行“雨季三防”管理制度。

6.在日常安全檢查中,發現透水預兆是否采取措施,采掘過程中是否嚴格探放水制度,工作面作業人員及探放水隊人員是否按三大規程操作。

五、隱患排查職責:

1.隱患排查整改必須貫徹“分級負責,責任落實”的原則,做到項目、措施、資金、時間、職責人五落實。

2.礦長對全礦井水害隱患排查治理全權負責,各分管礦長、總工對礦長負責,組織分管范圍內的事故隱患排查治理。

3.基層單位對隱患排查治理負直接責任,是消除事故隱患的直接實施者。

六、事故隱患的上報與管理:安檢部門負責事故隱患的綜合治理、監督檢查事故隱患的整改、負責事故隱患的統計。

七、事故隱患排查是安全管理中的一項重要工作,各單位要以此作為本部門加強安全管理,杜絕各種事故發生的主要工作,高度重視,認真落實。嚴格堅持不安全不生產,隱患不排除不生產,無安全措施不生產,安全措施不落實不生產的“四不生產原則”。

八、對隱患排查治理情況由督察科驗收,不合格的或未整改的要給予處罰,以事前責任追究制對待,因為隱患排查治理不及時而導致事故發生的,從重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責任。

篇2:水害隱患排查制度范本

為了本項目部安全生產,保障職工生命、國家資源和財產的安全,排除井下水隱患,特制定本制度:

1.必須成立防治水隱患排查領導小組,成員并下設辦公室。

2.領導小組每月下旬必須完成對礦井防治水隱患排查。排查地點:施工地面、井下所有出水地點及排水設備管路、水溝等。

3.每月下旬組織的防治水隱患排查和質量標準化合并進行,由總工程師根據礦井當前防治水重點工作進行分工,安排排查項目和重點環節,每個地點安排一名專業負責人,重點問題進行排查。

4.防治水隱患排查時,需要按照技術部門制定的檢查內容和標準去逐項檢查,檢查完后及時將現場檢查原始表報領導小組辦公室,由辦公室主任負責進行歸類匯總,并提出處理意見,經總工程師批復后,以書面形式下發進行整改,領導小組安排對落實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5.防治水隱患排查執行“將誰檢查,誰簽字,誰負責”制,由于檢查不認真出現影響防治水安全工作,將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

6.地測防治水要做好每月防治水隱患排查的工作安排和內業資料管理,對整改過程要建立完整記錄,要求內容齊全,規范(包括檢查人員簽字、人員分工情況、存在問題、情況復查情況等)做詳細記錄。

7.各隊組必須高度重視防治水工作,尤其是掘進隊要嚴格按照防治水方案要求做好日常隱患排查工作,確保排水系統暢通,排水設施完好。

8.技術科要超前做好水患的預測預報工作,對井下各出水點要定期進行水量觀測,及時分析水患危害程度,對影響施工的地區要制定可靠方案,及時處理,確保防治水工作安全。

9.相關科隊必須認真慣執行重點防治水設計及安全技術措施,嚴格按照防治水隱患排查要求,限期進行整改,在規定期限內未進行落實的給予相關部門一定處罰。

10.小組成員要認真的對待防治水隱患排查工作,確保礦井防治水的工作安全、有效、無水害事故發生。

篇3:煤礦水害隱患排查治理制度

一、地質測量科是防治水工作的主要職能科室,在總工程師的領導下,負責水患排查治理方案、設計、計劃和措施的編制,掌握礦井水動態變化,收集、分析、整理、提交各類地質及水文地質資料,檢查、督促各項防治水措施的現場落實。

二、水患是指在煤礦建設和煤炭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可能導致人身傷亡或者經濟損失的水害危險性因素。水患可按嚴重程度、解決難易、工程量大小分為三級:

A級:危害嚴重,有可能造成重大人身傷亡或者重大經濟損失,治理難度及工程量大,由公司及上級煤炭管理部門協助解決的重大事故隱患。如受奧灰水威脅的采掘工作面;圖紙、資料與實際嚴重不符;超層越界開采或者擅自開采、破壞保安煤(巖)柱等。

B級:危害比較嚴重,有可能導致人身傷亡或者較大經濟損失,或治理難度及工程量較大,須有各礦限期解決的隱患。如老空水、頂底板砂巖水、斷層水、鉆孔水等。

C級:危害較輕,治理難度及工程量較小,煤礦區(隊)生產部門能夠解決的隱患。

三、生產礦井必須建立水文觀測系統,水文地質人員按規定時間堅持觀測,特殊情況下加密觀測。對受水威脅的工作面也要定期探測。

四、建立水情水害定期預報制度,要有月預報、季預報、年預報,年、季、月底總結,并按年裝訂成冊,存檔備查。

五、建立水患排查治理制度。每月由總工程師組織地測、生產、調度、安監、機電等部門的專業技術人員,根據當月生產作業計劃進行水情水患排查分析,確定級別,并將排查出的A級隱患報公司。公司經有關生產處室審查會簽,提出處理意見,并反饋到礦井,由各礦組織實施。

六、每季度由礦總工程師組織地測、生產等有關專業人員收集、調查、核對相鄰煤礦和廢棄老窯情況,并做好調查記錄,發現超層越界應及時上報公司,公司要采取相應措施。

七、總工程師組織有關部門和技術人員根據礦井生產實際情況,每年進行一次水害因素分析、預測,制定治理防范措施,納入礦井年度災害預防和處理計劃,并根據現場實際及時修改補充。對避水災路線及路標每季度至少檢查一次,保證行人暢通,路標醒目。

八、每月由總工程師或分管副總工程師組織有關部門進行一次水情水患排查分析及防治水措施落實情況的檢查,防治水辦公室每旬對受水威脅的頭面進行一次覆蓋式檢查。防治水措施不落實的要立即停止生產并及時向總工程師、分管負責人匯報處理,重點頭面要做到天天分析,跟蹤管理,直至消除隱患。

九、必須根據排查出的隱患編制治理方案措施。A級隱患的治理方案措施由礦總工程師組織編制,報公司審批后實施,B、C級隱患的治理方案由礦總工程師審批后實施。

十、水患治理必須嚴格按防治水治理方案或設計組織實施。A、B級隱患的治理方案措施由礦主要負責人組織實施,C級隱患的治理由區(隊)業務部門負責落實。

十一、水患治理應堅持“整體設計,分步實施”的原則,堅持“有掘必鉆,先鉆后掘,先治后采,不治不采”的原則,必須做到不安全不生產。

十二、應根據水患的級別及具體實際情況,對安全隱患進行檢測、評估和監控,制定切實可行的安全技術措施和應急處置預案,并告知從業人員和相關人員在緊急情況下采取的應急措施。

十三、對A級水患的治理資金應從煤礦安全技術措施專項費用中列支。集團公司本著“先急后緩、重點工程重點補助”的原則給予補助,不足部分由各礦自籌解決,確保水患治理資金的落實。凡是申請公司補助的項目,必須報單項工程設計,經集團公司審批后組織實施,工程結束經驗收合格,給予適當補助。

十四、A級水患治理完畢后,礦組織自檢,合格后報公司,公司將組織有關人員驗收,合格后逐級上報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