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測資料技術報告安全技術措施等審批制度
1、礦井地質精查報告,必需經省經貿委煤炭管理處審批方可有效,礦井水平延伸地質報告,及其補充勘探報告,由上級主管部門審批后,方可作為設計依據。
2、申請儲量核減的報告,注銷、轉出儲量。地質及水文地質損失由礦地測部門主辦,經礦總工程師批準,按規定程序報審。
3、礦井各類煤柱不得任意更改,若因特殊情況需更改時,由地測科提出資料,按規定程序報批。
4、采區地質說明書,礦按規定程序審批,并報送集團公司審批后,方可作為采區設計依據。掘進和回采說明書經礦總工程師批準后,方可作為生產和施工的依據。
5、防治水設計方案,由礦地測科負責編制,經總工程師審批,需報集團公司的報集團公司審批。
6、接近井下老巷及老空區的巷及巷道貫通,要由地測部門提出地質、測量資料,報礦總工程師。重大貫通設計說明書報集團公司審批。
7、礦井地測圖紙需經礦總工程師審查簽字后,方可有效。
8、土地征購的測量資料,需經分管礦長批準,然后報集團公司審批。
篇2:安全技術措施審批管理制度
1、施工安全技術措施必須明確施工時間、施工地點、工程總負責人、施工內容以及影響區域等內容;施工方要在施工前制定切實可行的安全措施。
2、施工前,施工安全技術負責人要組織參與施工作業人員就施工安全技術措施、相關安全管理規定等進行強制性的安全技術交底培訓。通過筆試、復述等針對性措施落實,使每名參與施工作業的人員都熟知掌握施工安全技術措施、相關安全管理規定。參與施工作業人員在安全技術措施貫徹登記表上簽字率必須達到百分之百。
3、各項工程施工必須嚴格執行一項工程一項措施規定。外委工程施工,必須與施工單位簽定外委工程安全協議書。開工前,施工方必須按規定足額交納安全質量保證金,提交開工報告及安全技術措施,報甲方備案;施工中,要按照安全措施和施工標準以及操作程序組織施工;由于施工方未履行安全措施而導致人身傷害問題,甲方不予承擔安全責任。
4、安全技術措施的制定、審批、執行是確保施工安全的重要環節。安全技術措施審批必須嚴格按規定的格式、程序進行,審批意見不全面、未程序報批視為無措施嚴禁施工。
5、安全技術措施要規范管理。經過審批后的各項施工安全技術措施,施工方、施工管理部門及安監處要規范留存。留存時間根據工程性質、影響范圍等情況酌定,原則上至少保存3年;特殊情況,要規范存檔,長期留存。
篇3:作業規程操作規程安全技術措施編制審批貫徹復審制度
一般規定
1、嚴格按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的權限進行安全技術申報和審批。
2、編制地質說明書、設計、作業規程和安全技術措施的人員必須具備相應資格。
3、審批人員必須是從事各專業多年,具有一定專業學歷的技術管理人員。
二、地質說明書審批制度
1、地質說明書由地質工程師或地質技師進行編制。
2、地質說明書編制完畢首先由地質負責人審批。
3、地質負責人簽字后的地質說明書由地測科負責人審批后上報總工程師審批。
三、設計審批制度
1、礦井水平設計由公司設計院設計。
2、采區設計由生產技術科設計,并由技術科技術主管和科長進行初審。
3、初審合格后的設計,報采掘、機電、通風副總復審。
4、復審后的采區設計,上報總工程師終審。
5、終審后的采區設計上報公司審批。
四、采掘修作業規程、安全技術措施審批制度
1、采掘修作業規程由采掘修技術負責人或技術員(機、運、通部分由機、運、通技術員或技術負責人)負責編制。
2、作業規程編制完畢后,由本單位主要負責人進行初審。
3、初審后的規程,上報生產技術科、機電科、安全科進行復審。
4、復審后的規程報總工程師終審。
5、終審后的作業規程必須對施工人員和管理人員進行貫徹后方可進行施工作業。
五、機電、運輸安全、技術審批制度
1、機電、運輸安全、技術措施由機電、運輸系統工程技術人員或單位技術負責人進行編制。
2、編制后的安全、技術措施,必須由單位負責人進行初審。
3、初審后的安全、技術措施報機電科復審。
4、復審后的安全、技術措施報安全科和機電副總工程師進行終審。
5、與井下其它系統有關的安全、技術措施,機電副總工程師終審后,還必須上報總工程師進行審批。
六、“一通三防”安全、技術措施審批制度
1、“一通三防”專項措施必須由通風專業技術人員進行編制。
2、措施必須經單位技術負責人和單位負責人進行初審。
3、初審后的措施,必須經安全科和通風副總工程師進行復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