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公司)企業傷病重大災害及喪葬補助辦法

(公司)企業傷病重大災害及喪葬補助辦法

2024-07-10 閱讀 9200

企業(公司)傷病、重大災害及喪葬補助辦法

本公司職工福利委員會為加強職工福利,增進其生活保障,特訂定本辦法。

(二)本公司正式雇用的職工,自到職日起,至離職日止,得以發生的事實,分別引用本辦法條款,申請補助費,惟其配偶或直系血親同在本公司服務者,不得以同一事因重復申請補助。

(三)職工本人、或其配偶、直系親屬因傷病住院時,得填具申請書,并檢附戶籍謄本(職工本人免附)、住院證明書、及醫療費用單據,提送職工福利社申請補助。

(四)傷病補助費的給付標準如下:

1.職工本人得申請補助保險機構給付津貼的全部醫療費用,但自第一次住院日一年內,其累積總額以3000元為限。

2.配偶或直系血親得申請補助半數醫療費用;但每一眷屬自第一次住院日起一年內,其累積總額以1000元為限。

(五)職工本人或其眷屬如因施行整容、整形或違反生理的手術等,及因自戕而致傷病時,均不得申請補助。

(六)申請水災、火災、風災、地震或其他無可避免的重大災害補助費,須由職工本人或其眷屬于災害發生后,填具申請書,并檢附本公司同事2個證明文件,提交職工福利委員會核定。

(七)重大災害補助的給付,須由本會委員2人查明實際受害情形后,核定補助金額。但最多以5000元為限。

(八)申請喪葬補助費應由申請人于事實發生后,填具申請書,并附戶籍謄本、死亡證明書,提送職工福利社核發。

(九)喪葬補助費給付標準如下:

1.職工本人補助5000元。

2.配偶或其直系血親每人補助1000元。

(十)喪葬補助費的受益人,如無特別指定(指定受益人須由職工本人自動向福利社登記)其順序如下:

1.配偶

2.子女

3.父母

(十一)申請各項補助費,如發現有偽造證件冒領等事情除追回款項外,并報請議處。

(十二)本辦法經本會會議通過后施行,修改時亦同。

注:所謂重大災害的范圍,經第三屆第一次委員會決議依照下列辦理:

1.員工所有的房屋因無可避免的重大災害者始得申請重大災害補助費。

2.因工作關系,將遷移而另租屋,但其原所有房屋或租與他人,遇重大災害者,可申請補助費。

篇2:酒店餐飲部自然災害應急預案

酒店餐飲部自然災害專項應急預案

1、監控措施

1)保障通訊的暢通,確保能夠通過各種渠道及時準確的接收到相關信息。

2)規化出災害發生時工作人員的避災程序及路線,選定臨時避災場所,并以書面形式發放到員工手中,在所有客房內張貼。(見附圖)

3)規定在全體撤離時關閉重要閥門的人員。

2、事故及響應分級

1)事故分級

Ⅰ級事故,嚴重的自然災害,造成1人以上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嚴重的。

Ⅱ級事故,一般自然災害,不會造成人員傷亡,但會對酒店的日常經營造成影響的

2)響應分級

Ⅰ級響應,發生Ⅰ級事故時,酒店啟動應急預案,啟動本部門的Ⅰ級響應,服從酒店及上級部門的領導指揮。

Ⅱ級響應,發生Ⅱ級事故時,酒店未啟動應急預案,但由于自然現象或災害影響到酒店正常營業時。

3、應急處置

a)當發生重大自然災害時,如地震,應立即組織人員撤離。

b)配合相關部門的救援工作。

c)應根據相應的災害做好防范措施,做好賓客及員工的提醒、告知工作。

d)保證食品及應急物資的儲備工作,確保食品供應。

篇3:物流自然災害突發性事件應急預案

物流公司自然災害、突發性事件應急預案

1、做好應急運輸保障工作,在發生自然災害、突發性事件時,要服從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者交通主管部門的統一調度、指揮。

2、報告:遇有自然災害、突發性事件發生,應立即在最短時間內逐級向交通主管部門報告(在異地遇有自然災害、突發性事件的應同時向當地人民政府和交通主管部門報告)。

3、車輛:投入應急運輸車輛使用年限不超過5年,并經檢測合格的在用車;車輛運行單程在500公里以上必須配備2名駕駛員,每位駕駛員連續駕駛時間不得超過3小時。

4、人員:參運人員年齡在20至50歲之間,符合道路運輸經營條件的駕駛人員,且技術過硬、作風正派、身體健康。

5、接受應急運輸任務后,運輸車輛、人員必須整合待命,在規定時間內到達指定地點集合,且必須由道路運輸經營者親自帶隊。

6、執行應急運輸任務時,運輸車輛及參運駕駛人員要遵守應急預案的有關規定,服從交通主管部門的統一調度、指揮,遇事主動請示、匯報,協調解決好各項工作事務。

7、完成應急運輸任務后,必須向各有關部門匯報任務完成情況,及時做好車輛維護、保修,總結經驗,提高應急應變能力和處置能力。

8、根據應急運輸保障工作的需要,做好相關應急物資的儲備,完成交通主管部門交給的其他運輸任務。

以上道路運輸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將嚴格遵守,認真履行,組織實施,并不斷加以完善、充實,確保道路運輸安全生產管理制度的貫徹、落實。

負責人簽名或單位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