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產事故報告處理制度范本
為加強公司安全生產管理,報告、統計、調查和處理安全事故,積極采取預防措施,提高全體員工的安全意識,制定本制度。
一、事故分類
1.輕傷事故:損失工作日低于105日的失能傷害。
2.重傷事故:表定損失工作日等于和超過105工作日的失能傷害。
3.死亡事故:死亡。
4.重大事故:
1)一級重大事故:死亡三十人以上或直接經濟損失三百萬元以上。
2)二級重大事故:死亡十人以上,二十九人以下,或直接經濟損失一百萬元以上,不滿三百萬元。
3)三級重大事故:死亡三人以上,九人以下,或重傷二十人以上,或直接經濟損失三十萬元以上,不滿一百萬元。
4)四級重大事故:死亡二人以下,或重傷三人以上,十九人以下,或直接經濟損失十萬元以上,不滿三十萬元。
二、事故報告
輕傷、重傷、重大傷亡事故發生后,負傷者或事故現場有關人員應立即通知公司施工部或辦公室,保護事故現場,迅速采取必要措施搶救人員和財產,撥打110、120或119電話,防止事故擴大。施工部負責人接到重傷事故報告后,應立即報告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長,并趕赴現場組織搶救工作。由董事長負責將事故情況通知空港開發區總公司和順義區勞動局、空港派出所、順義區檢察院、順義區工會。24小時內將傷亡報告表報送至相關單位。
重大事故報告應包括以下內容:①事故發生時間、地點、工程項目、企業名稱;②事故發生簡要經過、傷亡人數和直接經濟損失的初步估計;③事故發生原因的初步判斷;④事故發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況;⑤事故報告單位。
三、事故處理
1.對重大事故處理
1)發生四級重大事故,事故工地停產3天整頓,同時對全部在施工地進行檢查、整頓,并對全體職工進行教育。市建委進行通報批評。
2)在本年度內發生第二起四級重大事故,事故工地停產3天整頓,同時全部在施工地停產1天檢查整頓,對全體職工進行教育。市建委對其進行通報批評,并根據有關規定對企業進行處理。
3)在本年度發生三起四級重大事故,工地停產整頓1周,同時全部在施工地停產3天檢查整頓,對全體職工進行教育。市建委對企業除上述理由外,自事故發生之日起3個月內不準新開工程。
4)發生三級重大事故,全部在施工地停產1周整頓,經市建委或其主管部門驗收合格后方可復工。市建委對企業按(一)、(二)處理外,自事故發生之日起6個月內不得承包工程。
5)發生三級以上重大事故,全部在施工程均立即停產,進行全面整頓,經市建委對其整頓結果進行驗收合格后,方可復工。自發生事故之日起,6個月內不得承包工程。市建委將依據有關規定對其企業資質重新進行核定,問題嚴重者,給予降低資質等級或吊銷資質登記的處理。
2.對事故責任者的處理
1)發生重大事故,應按有關規定查清事實,并按《北京市建筑施工企業安全生產責任制》的規定明確有關責任人的責任。
2)發生重大事故,必須對造成重大事故的直接責任人(領導責任和管理責任),按其應承擔的責任,依據有關規定嚴肅處理,給予行政處分,并報市建委備案。
3)發生重大事故,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發生重大事故后,隱瞞不報、漏報、拖延報告期限、破壞現場、提供偽證阻礙調查工作正常進行或有其它嚴重違反有關法規的行為,經查實后,立即全面停產整頓,經市建委驗收合格后方可復工,并停止6個月承包工程的資格。其主要責任人必須給予行政處分。市建委在全市通報批評。
四、事故調查
1.輕、重傷事故的調查:輕傷、重傷事故發生后,公司成立由主管生產副經理***為組長、公司施工部、事故發生項目的項目經理、技術員、安全員、公司工會成員為組員的事故調查組,對事故發生原因、受傷人數、經濟損失、事故責任人等情況進行調查。調查完畢后由事故調查組提出事故處理意見和防范措施的建議并將事故調查報告以書面形式報告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長。
2.死亡、重大傷亡事故的調查:發生死亡、重大傷亡事故,應立即報告區建委,并配合市級相關管理部門組成的調查組展開調查。具體規定按照市調查組調查程序執行。
篇2:道路運輸安全事故報告與調查處理制度
為了積極預防、妥善處理道路運輸安全事故,保護公司、他人的合法權益和生命、財產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國務院《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國務院令第493號)、《浙江省道路運輸行業行車事故統計報告制度》等有關規定,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條?發生道路運輸安全后,現場有關人員立即采取有效的措施組織搶救,同時應當立即報告本單位主要負責人。
第二條?事故發生單位負責人接到事故報告后,應當立即啟動事故相應應急預案,或者采取有效措施,組織搶救,防止事故擴大,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第三條?發生道路運輸安全死亡事故時,發生事故單位應當在2小時內向有關職能部門報告,不得隱瞞不報、謊報或者拖延不報。自事故發生之日起7日內,事故造成的傷亡人數發生變化的,應當及時補報。
第四條?安全事故報告的內容包括: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傷亡情況、財產損失金額、事故簡要經過、采取的施救措施、事故發生的初步原因、報告單位、報告人及其他應當報告的事項。
第五條事故調查
事故發生單位在事故發生后應成立事故調查小組,對事故發生的原因、經過、損失等情況進行調查。調查小組應將調查情況和處理建議以書面形式向單位和上級有關部門匯報。
第六條事故處理
1.事故處理要堅持“四不放過”的原則,即事故原因沒有查清不放過;事故責任者沒有嚴肅處理不放過;廣大員工沒有受到教育不放過;防范措施沒有落實不放過。
2.在進行事故調查分析的基礎上,事故責任部門應根據事故調查報告中提出的建議,制定整改措施。
3.對事故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由公司依據事故調查報告中對事故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的處理意見和建議,進行行政處分和經濟處罰,觸犯刑律構成犯罪的交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4.對事故造成的傷亡人員工傷認定、勞動鑒定、工傷評殘和工傷保險待遇處理,由公司工會和安全部門按照國務院《工傷保險條例》和有關省、市綜合保險、意外傷害保險等有關規定進行處置。
5.事故調查處理結束后,公司或安全部門應負責將事故詳情、原因及責任人處理等編印成事故通報,組織全體職工進行學習,從中吸取教訓,防止事故的再次發生。
6.每起事故處理結案后,公司安全部門應負責將事故調查處理資料收集整理后實施歸檔管理。
第七條生產安全事故檔案
1.事故快報表。
2.事故調查報告。
3.事故現場照片、示意圖、亡者身份證、死亡證、技術鑒定等資料。
4.事故認定書。
5.對事故責任者的處理決定。
6.整改措施
7、其他有關的資料。
篇3:生產安全事故報告統計調查處理制度
一、安全生產事故的報告:
1、工作中發生事故,應積極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事態的擴大,并保護好現場,立即向站領導報告。
2、站領導接到事故報告后,應及時趕到事故現場進行處理,對發生或有可能發生危急情況的,迅速進入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程序。
3、對各類事故要按照“四不放過”即:原因沒有查清不放過;責任者沒有嚴肅處理不放過;廣大職工沒有受到教育不放過;防范措施沒有落實不放過的原則進行處理。并根據事故的性質和造成的損失危害程度,對有關責任人進行處罰。
4、工作人員不準以任何理由,隱瞞事故,若隱瞞事故,一經發現,按相關規定從重處罰。
5、對需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的事故,按規定時效以單位名義及時報告上級有關部門。
二、生產安全事故的調查處理
1、單位發生安全生產事故及時向上級有關部門報告后,應認真接受并配合有關人員的事故調查,事故的調查處理應當堅持實事求事的原則,應積極配合有關人員及時、準確地查清事故的經過、原因、損失,查明事故性質,認定事故責任,總結事故教訓,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
2、安全生產事故調查結束后,應認真配合有關部門做好事后的處理工作,有關資料歸檔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