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隧道爆破施工安全技術規定

隧道爆破施工安全技術規定

2024-07-10 閱讀 3860

一、裝藥

1、一般規定

1)、裝藥前應對作業場地、爆破器材堆放場地進行清理,裝藥人員應對準備裝藥的全部炮孔、藥室進行檢查。

2)、從炸藥運入現場開始,應劃定裝藥警戒線,警戒線內禁止煙火,并不應攜帶火柴、打火機等火源和手持式或其他移動式通訊設備進入警戒區域。

3)、炸藥運入警戒區后,應迅速分發到各裝藥孔口或裝藥硐口,不應在警戒區臨時集中堆放大量炸藥,不應將起爆器材、起爆藥包和炸藥混合堆放。

4)、搬運爆破器材應輕拿輕放,裝藥時不應沖撞起爆藥包。

5)、在黃昏或夜間等能見度差的條件下,不宜進行露天及水下爆破的裝藥工作,如確需進行裝藥作業時,應有足夠的照明設施保證作業安全。

6)、炎熱天氣不應將爆破器材在強烈日光下暴曬。

7)、爆破裝藥現場不應用明火照明。

8)、爆破裝藥用電燈照明時,在離爆破器材20m以外可裝220V的照明器材,在作業現場或硐室內應使用電壓不高于36V的照明器材。

9)、從帶有電雷管的起爆藥包或起爆體進入裝藥警戒區開始,裝藥警戒區內應停電,應采用安全蓄電池燈、安全燈或絕緣手電筒照明。

10)、各種爆破作業都應做好裝藥原始記錄。記錄應包括裝藥基本情況、出現的問題及其處理措施。

2、人工裝藥

1)、人工搬運爆破器材時應遵守《爆破安全規程》的規定,起爆體、起爆藥包應由爆破員攜帶、運送。

2)、炮孔裝藥應使用木質或竹制炮棍。

3)、向藥體插入雷管時,應首先用木制或銅制專用工具插破藥卷一端中心,再將雷管從中心位置完全插入藥卷內,不準使用雷管直接向藥卷插入。

4)、不應往孔內投擲起爆藥包和敏感度高的炸藥,起爆藥包裝入后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后續藥卷直接沖擊起爆藥包。

5)、裝藥發生卡塞時,若在雷管和起爆藥包放入之前,可用非金屬長桿處理。裝入雷管或起爆藥包后,不應用任何工具沖擊、擠壓。

6)、在裝藥過程中,不應拔出或硬拉起爆藥包中的導爆管、導爆索和電雷管腳線。

二、爆破警戒和信號

1、爆破警戒

1)、裝藥警戒范圍由爆破技術負責人確定,裝藥時應在警戒區邊界設置明顯標志并派出崗哨。

2)、爆破警戒范圍由設計確定。在危險區邊界,應設有明顯標志,并派出崗哨。

3)、經公安機關審批的爆破作業項目,安全警戒工作由公安機關負責實施;其他爆破作業項目的安全警戒工作由施工單位負責實施。

4)、執行警戒任務的人員,應按指令到達指定地點并堅守工作崗位。

2、信號

1)、預警信號:該信號發出后爆破警戒范圍內開始清場工作。

2)、起爆信號:起爆信號應在確認人員、設備等全部撤離爆破警戒區,所有警戒人員到位,具備安全起爆條件時發出。起爆信號發出并經指揮長確認下令后方準起爆。

3)、解除信號:安全等待時間過后,檢查人員進入爆破警戒范圍內檢查、確認安全后,報請現場技術負責人同意,方可發出解除警戒信號。在此之前,崗哨不得撤離,不允許非檢查人員進入爆破警戒范圍。

4)、各類信號均應使爆破警戒區域及附近人員能清楚地聽到或看到。

三、爆后檢查

1、爆后檢查等待時間

1)、露天淺孔、深孔、特種爆破,爆后應超過5min,方準許檢查人員進入爆破作業地點;如不能確認有無盲炮,應經15min后才能進入爆區檢查。

2)、露天爆破經檢查確認爆破點安全后,經當班爆破班長同意,方準許作業人員進入爆區。

3)、地下礦山和大型地下開挖工程爆破后,經通風吹排煙、檢查確認井下空氣合格、等待時間超過15min后,方準許作業人員進人爆破作業地點。

4)、拆除爆破,應等待倒塌建(構)筑物和保留建筑物穩定之后,方準許人員進入現場檢查。

5);硐室爆破、水下深孔爆破及本標準未規定的其他爆破作業,爆后的等待時間,由設計確定。但硐室爆破后的等待時間不應少于15min。

2、爆后檢查

1)、爆破后應檢查的內容有:

--確認有無盲炮;

--露天爆破爆堆是否穩定,有無危坡、危石、危墻、危房及未炸倒建(構)筑物;

--地下爆破有無瓦斯及地下水突出、有無冒頂、危巖,支撐是否破壞,有害氣體是否排除;

--在爆破警戒區內公用設施及重點保護建(構)筑物安全情況。

3、檢查人員

1)、A、B級及復雜環境的爆破工程,爆后檢查工作應由現場技術負責人、起爆組長和有經驗的爆破員,安全員組成檢查小組實施。

2)、其他爆破工程的爆后檢查工作由安全員、爆破員共同實施。

4、檢查發現問題的處置

1)、檢查人員發現盲炮或懷疑盲炮,應向爆破負責人報告后組織進一步檢查和處理;發現其他不安全因素應及時排查處理;在上述情況下,不應發出解除警戒信號。

2)、發現殘余爆破器材應收集上繳,集中銷毀。

3)、發現爆破作業對周邊建(構)筑物、公用設施造成安全威脅時,應及時組織搶險、治理,排除安全隱患。

4)、對影響范圍不大的險情,可以進行局部封鎖處理,解除爆破警戒。

四、爆破施工盲炮處理規定

1、一般規定

1)、處理盲炮前應由爆破領導人定出警戒范圍,并在該區域邊界設置警戒,處理盲炮時無關人員不許進人警戒區。

2)、應派有經驗的爆破員處理盲炮,硐室爆破的盲炮處理應由爆破工程技術人員提出方案并經單位主要負責人批準。

3)、電力起爆網路發生盲炮時,應立即切斷電源,及時將盲炮電路短路。

4)、導爆索和導爆管起爆網路發生盲炮時,應首先檢查導爆索和導爆管是否有破損或斷裂,發現有破損或斷裂的應修復后重新起爆。

5)、嚴禁強行拉出或掏出炮孔中的起爆藥包。

6)、盲炮處理后,應再次仔細檢查爆堆,將殘余的爆破器材收集起來統一銷毀;在不能確認爆堆無殘留的爆破器材之前,應采取預防措施。

7)、盲炮處理后應由處理者填寫登記卡片或提交報告,說明產生盲炮的原因、處理的方法、效果和預防措施。

2、裸露爆破的盲炮處理

1)、處理裸露爆破的盲炮,可去掉部分封泥,安置新的起爆藥包,再加上封泥起爆;發現炸藥受潮變質,則應將變質炸藥取出銷毀,重新敷藥起爆。

2)、處理水下裸露爆破和破冰爆破的盲炮,可在盲炮附近另投入裸露藥包誘爆,也可將藥包回收銷毀。

3、淺孔爆破的盲炮處理

1)、經檢查確認起爆網路完好時,可重新起爆。

2)、可鉆平行孔裝藥爆破,平行孔距盲炮孔不應小于0.3m。

3)、可用木、竹或其他不產生火花的材料制成的工具,輕輕地將炮孔內填塞物掏出,用藥包誘爆。

4)、可在安全地點外用遠距離操縱的風水噴管吹出盲炮填塞物及炸藥,但應采取措施回收雷管。

5)、處理非抗水類炸藥的盲炮,可將填塞物掏出,再向孔內注水,使其失效,但應回收雷管。

6)盲炮應在當班處理,當班不能處理或未處理完畢,應將盲炮情況(盲炮數目、炮孔方向、裝藥數量和起爆藥包位置,處理方法和處理意見)在現場交接清楚,由下一班繼續處理。

4、深孔爆破的盲炮處理

1)、爆破網路未受破壞,且最小抵抗線無變化者,可重新連接起爆;最小抵抗線有變化者,應驗算安全距離,并加大警戒范圍后,再連接起爆。

2)、可在距盲炮孔口不少于10倍炮孔直徑處另打平行孔裝藥起爆。爆破參數由爆破工程技術人員確定并經爆破領導人批準。

3)、所用炸藥為非抗水炸藥,且孔壁完好時,可取出部分填塞物向孔內灌水使之失效,然后做進一步處理,但應回收雷管。

5、硐室爆破的盲炮處理

1)、如能找出起爆網路的電線、導爆索或導爆管,經檢查正常仍能起爆者,應重新測量最小抵抗線,重劃警戒范圍,連接起爆。

2)、可沿豎井或平硐清除填塞物并重新敷設網路連接起爆,或取出炸藥和起爆體。

6、水下爆破的盲炮處理

1)、因起爆網路絕緣不好或連接錯誤造成的盲炮,可重新連接起爆。

2)、對填塞長度小于炸藥的殉爆距離或全部用水堵塞的水下炮孔盲炮,可另裝入起爆藥包誘爆。

3)、可在盲炮附近投入裸露藥包誘爆。

4)、在清渣施工過程中發現的未爆藥包,應小心地將雷管與炸藥分離,分別銷毀。

7、其他盲炮處理

1)、地震勘探爆破發生盲炮時應從炮孔中取出拒爆藥包銷毀;不能從炮孔中取出藥包者,可裝填新起爆藥包進行誘爆。

2)、處理金屬結構物爆破的盲炮,應掏出或吹出填塞物,重新裝起爆藥包誘爆。

3)、處理熱凝物爆破的盲炮時,應待炮孔溫度冷卻到40℃以下,才準掏出或吹出填塞物重新裝藥起爆。

4)、凡本節沒有提到處理方法的盲炮,在處理之前應制定安全可靠的處理辦法及操作細則,經爆破技術負責人批準后實施。

本規定是根據《爆破安全工程》及有關爆破安全技術條例編寫,僅供爆破作業人員參考,如有錯誤及不足敬請各位指正。

2016年10月25日

篇2:爆破器材運輸規定

1.運輸爆破器材必須有押運人員,嚴禁吸煙和攜帶發火物品。

2.禁止用翻斗車、裝載車、自卸車、機動三輪車、摩托車和自行車等運輸爆破器材。

3.運輸車輛出車必須經過嚴格檢查,確保車輛完好狀況,每輛車配備兩只泡沫滅火器,在明顯處懸掛“危險物品”標志。

4.運輸車輛應嚴格遵守交通規章制度,嚴禁開快車或搶行,嚴禁在中途停車加油或修理。

5.禁止爆破器材與其它貨物混裝運輸,非押運人員不準乘坐爆破器材運輸車輛,運至作業地點的爆破器材應有專人看守。

篇3:民用爆破器材生產設備安全使用年限管理規定

第一條為了加強民用爆破器材專用生產設備的安全管理,保障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鼓勵技術進步,促進行業持續、快速、安全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及《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條例》,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凡直接用于民用爆破器材專用生產的設備(以下簡稱“民爆專用設備”),其安全使用年限的管理適用于本規定。

第三條新研制的民爆專用設備的危險程度分類及安全使用年限,依據本規定的原則由國防科工委組織專家確定。

第四條民爆器材行政主管部門依據本規定對民爆專用設備使用年限實施監管。

國防科工委負責民爆專用設備目錄的制定及設備危險程度的分類。

省級民爆器材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區域生產企業民爆專用設備的備案、安全使用的監管及違規行為的處罰。

第五條根據使用的安全狀況,對達到本規定所規定的安全使用年限的民爆專用設備,實行強制報廢。

第六條根據使用場所的危險程度,民爆專用設備分為0類、Ⅰ類、Ⅱ類和Ⅲ類,具體危險程度分類及安全使用年限規定如下:

(一)0類-直接用于爆炸危險品加工生產,并已發生過多起重大燃燒、爆炸事故的專用設備,自設備安裝之日起最長使用年限為5年;

(二)Ⅰ類-直接用于爆炸危險品加工生產,危險性大的專用設備,自設備安裝之日起最長使用年限為10年;

(三)Ⅱ類-直接用于爆炸危險品加工生產,危險性較小的專用設備,自設備安裝之日起最長使用年限為12年;

(四)Ⅲ類-用于具有燃燒危險的原料加工或不直接接觸危險品的專用設備,自設備安裝之日起最長使用年限為15年。

第七條對0類、Ⅰ類、Ⅱ類民爆專用設備實行目錄管理,民爆專用設備的目錄由國防科工委制定。

第八條凡在民用爆破器材生產線上使用的0類、Ⅰ類、Ⅱ類專用設備,屬下列情況之一的應實施強制報廢:

(一)達到國家和行業強制報廢年限的;

(二)雖未達到本規定所規定的年限,但經修理和調整后仍不滿足設計功能要求的,或達不到安全運行技術條件的;

(三)技術性能落后、未達到行業規定的耗能標準、產能過低或用人太多的;

(四)對安全起關鍵作用的核心部件壽命期限已到的;

(五)影響生產安全的工藝參數監控不完善的;

(六)由于設備因素造成安全事故的;

(七)有相關規定的其它情況。

第九條民爆專用設備在距本規定使用年限最后的1~2年內,應加大設備檢查、維護保養頻率,確保設備運行穩定;民爆專用設備的易損件應根據其使用技術狀態及制造廠的要求及時更換。

第十條民爆專用設備使用單位應建立設備臺帳和設備管理管理制度,0類、Ⅰ類、Ⅱ類民爆專用設備在安裝后1個月內報省級民爆器材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第十一條各省級民爆器材行政主管部門應依據本規定制定實施細則,對本地區民爆專用設備實施有效監管。

第十二條嚴格禁止0類、Ⅰ類、Ⅱ類民爆專用設備超年限使用,對未按規定報廢的,一經發現,視危害程度及后果追究相關責任。

0類、Ⅰ類民爆專用設備超年限使用或未按規定報廢的,報請國防科工委吊銷設備所在生產線的安全生產許可證。

Ⅱ類民爆專用設備超年限使用或未按規定報廢的,給予所在生產線停產6個月的整頓,待省級民爆器材行政主管部門驗收合格后方可恢復生產。

第十三條現場混裝炸藥車和移動式地面炸藥生產專用設備及車輛,按本規定相關條款執行。

第十四條民爆器材運輸車輛除應符合《爆破器材運輸車安全技術條件》的規定外,還應滿足公安部《機動車[MSI]強制報廢標準規定》的要求。

第十五條進口的民爆專用設備的安全使用年限參照進口技術合同中設備制造商的規定和本規定確定。

第十六條民爆專用設備提供方或制造廠提供的專用設備,必須提供安全使用規定、維修和檢測方法;明確規定提供的專用設備的使用年限及其易損件的更換周期。

第十七條鼓勵在民爆器材生產中采用成熟可靠的新工藝、新設備。項目研制過程中采用新技術、新設備和新材料時,應符合《民用爆炸物品科技管理辦法》(科工爆[2007]192號)的要求。

第十八條本辦法由國防科工委負責解釋。

第十九條本規定自發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