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設施器材管理制度
一、定期與不定期的檢查各部門各部位的安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疏散指示標志、應急照明設施、消防器材的安全狀態。
二、發現不合格的消防設施、器材須向有關部門提出整改意見,立即更換檢修或更新,確保正常。
三、消防設施和消防設備定期測試:
1、消防設施維護管理
(1)煙、溫感報警系統的測試由消防工作歸口管理部門負責組織實施,每個煙、溫感探頭至少每年輪測一次。每半年檢查一次,1-2年進行清洗維護一次。感煙/溫探測器可燃氣體探測器應至少每年標定一次,以確保檢測精度。
(2)消防水泵、噴淋水泵、水幕水泵每月試開泵一次,檢查其是否完整好用。
(3)正壓送風、防排煙系統每半年檢測一次。
(4)消火栓、消防井每季度檢查試用一次,冬夏兩季需作防凍防潮維護處理,室內消火栓、噴淋泄水測試每季度一次。
(5)其它消防設備的測試,根據不同情況決定測試時間。
2、消防器材管理:
(1)滅火器每年應到國家指定的消防檢修專業資質的單位進行年檢。
(2)派專人管理,定期巡查消防器材,保證處于完好狀態。
(3)對消防器材應經常檢查,發現丟失、損壞應立即補充并上報領導。
(4)各部門的消防器材由本部門管理,并指定專人負責。
四、單位必須建立消防設施、器材專項管理檔案,定期更新完善。
五、下列行為必須限期整改或處罰,并向單位主管領導或主管單位上報。
1)占用疏散通道經提示不改正的。
2)在安全出口或者疏散通道上安裝柵欄等影響疏散的障礙物。
3)在營業期間將安全出口上鎖、遮擋或者將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標志遮擋、覆蓋。
4)故意破壞安全設施者。
篇2:化工企業消防設施器材維護管理制度
一、為加強公司消防設施、器材維護管理,預防和減少火災危害,根據有關消防法規,制定本規定。
二、建筑自動消防設施(二氧化碳、干粉等固定滅火系統、自動報警系統等)的維護管理:
1、建筑自動消防設施投入運行后,公司應及時選擇維修保養公司,與之簽訂維修保養合同,對系統進行定期的維修保養。
2、應將建筑自動消防設施列入防火檢查、巡查的內容。
3、負責運行和維護的部門每日應對建筑自動消防設施進行巡查,同時做好記錄。
4、消防歸口管理部門應定期對建筑自動消防設施的各項功能進行檢查試驗,并填寫記錄。
5、點型感溫、感煙探測器投入運行二年后,應每隔三年對探測器進行清洗。
三、小型滅火器材(主要指滅火器、消火栓、消防桶、消防斧、消防锨等器材)的維護管理:
1、嚴禁購置不符合國家消防技術標準的滅火器材。對購置的器材應建立詳細的器材臺帳,并報歸口部門備案。
2、消防工作歸口職能部門根據有關消防規范要求對滅火器材進行合理布置,并登記造冊。
3、各部門應指定專人管理轄區內的滅火器材,滅火器材管理應做到“三定”(定位、定人、定責)。
4、各部門滅火器材管理人每周檢查一次滅火器材的數量和定位情況,每月檢查一次滅火器壓力表指針是否在正常區域。在寒冷、炎熱、潮濕季節,要對消火栓、滅火器采取防凍、防曬、防潮措施。
5、消防工作歸口職能部門每半年對所有的小型滅火器材進行一次檢查,對缺少的滅火器材進行補充,對銹蝕嚴重、壓力不足、干粉結塊的滅火器送具備法定資質的滅火器維修廠家進行維修。
6、因管理不善,造成滅火器材丟失、損壞的,管理人應賠償損失,并根據情況對聯責部門進行經濟考核。
7、因撲救本公司或友鄰公司火災而使用了滅火器,有關部門應及時報告消防工作歸口職能部門,補充滅火器材。
浙江巨化錦洋化工有限責任公司
2010年8月
篇3:礦用設備設施器材使用檢查維修管理制度
為確保我礦用設備、器材的使用管理符合《煤礦安全規程》、《機電設備完好標準》、《煤炭工業企業設備管理規程》及行業其它相關標準、規范,正常使用,特制定本制度。
第1條礦用設備、設施、器材使用管理
1、礦需要購置設備器材時,由使用單位填報購置申請審批表,報礦分管職能部門(生產設備機電器材為機電科,通防器材為通防科,支護材料為生產科)審核選型后經礦分管領導批準,并經礦主要領導簽批后由供應科組織使用單位、機電科或審計科共同簽訂采購合同。
2、設備器材選型應在礦分管領導主持下進行,應注意通用化、標準化、系列化、節能化,選定的設備應是經國家權威部門鑒定的、三證(生產許可證、檢驗合格證、產品合格證)齊全的、有煤安標志及防爆合格證的。
3、所有生產用設備(器材)都必須嚴格按照設備(器材)操作維護規程和完好標準進行使用與維護。
4、貫徹使用與維護相結合的原則,設備誰使用,誰維護,嚴格執行崗位責任制、包機制,日保養(維護)和定期保養、檢修制度。
5、防爆設備(器材)入井必須遵守入井許可證制度。
6、對主要生產設備的安裝使用,機電科應參與編制操作規程和安裝質量標準。安裝完畢后,應由機電科組織安裝、使用單位的有關人員參加驗收,進行試運轉并辦理移交手續后才能投入使用。
7、有關職能科室分別建立日常管理制度。按照檢查獎懲條例,定期進行檢查,下達整改通告單,監督整改,保證在用設備、器材,保持完好狀態。
第2條礦用設備、器材使用前檢測、檢查
1、購置設備(器材)到貨后由審計科質檢組牽頭組織供應、機電科(通防科、生產科)等有關單位進行驗收,合格后方可入庫或投入使用。驗收要嚴格按照合同及有關標準進行,不得徇私舞弊,否則嚴肅追究驗收人員的責任。
2、驗收后將全部圖紙、使用維護說明書、質量檢查、試驗驗收報告等技術資料移交機電科資料室進行整理、建檔登記保管(技術資料復印2份,原件交礦檔案室存檔,復印件1份交機電科資料室,1份交使用單位)
3、依據《煤礦安全規程》對三環鏈、主要鋼絲繩、皮帶、電纜及通防儀器、支護、器材委托具有國家主管機關認證檢測中心試驗。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4、大型設備系統改造、安裝,按程序報上級主管部門驗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3條設備、器材使用中的檢驗
1、設備(器材)使用中的檢驗由分管職能科室按照《煤礦安全規程》,編制實施計劃,注明檢驗標準、周期、方法,指定取得相應資質的檢驗單位。
2、由職能科室對所管理的設備(器材)按實施計劃組織落實,派技術員參加現場測試或送檢。檢驗不合格的要提出整改建議,報礦領導協調解決,要保證在用設備(器材)的性能達到生產要求。
3、由職能科室對所管理的設備(器材)的檢驗報告存檔管理。復印若干份供其它單位借閱存檔。
第4條礦用設備(器材)的維護、更新和報廢
(一)維護
1、機電科是礦生產設備(器材)日常修理的管理部門,負責修理全過程的管理工作。
2、各單位負責對本單位使用范圍內的設備的日常維護和小修。
3、設備的中修和大修一般由礦機廠承擔,機廠無力承擔修理的設備,由機廠寫出書面報告交機電科核實并簽字蓋章,上報分管設備領導批準,經主要領導同意,由機電科、審計科聯合辦理外委修理。
4、機電科負責每年年初,根據有關規定組織編制設備年度大修理計劃。上報分管領導批準后,監督實施。
5、主提升、運輸系統每天保證2小時的檢修維護時間,采掘設備每天要保證不少于4小時的檢修時間。
6、每月月底為固定停產檢修日(特殊情況除外)。每月20日由機電科組織各設備使用單位召開檢修預備會議,根據設備運行狀態和生產情況認真編制停產檢修計劃,報分管領導批準后下達檢修任務書并監督實施。
7、設備檢修完畢,由機電科組織有關人員進行驗收,并在驗收報告上簽字,不合格不準投入使用。
?(二)更新、報廢
1、設備更新改造規劃及年度計劃,由機電科負責按照國家頒布的設備更新目錄和規定的更新時間組織編制,經礦分管領導審批,報主要領導批準后機電科組織實施。
2、由礦分管設備領導組織機電科、財務科、審計科等部門組成鑒定小組,提出報廢意見,按下列規定執行:
①凡已提完折舊的老舊設備,由公司分管設備領導審批。
②凡未提完折舊確需提前報廢時,由公司總經理審批。
③凡提折舊達80%以上,單臺設備原值不足3萬元的設備,確需提前報廢時,可按①項辦理,其余值攤入成本。
④綜采設備雖未達到使用年限,但出煤量已過國家有關規定的,并提完折舊者,亦可申請報廢。
⑤礦用器材性能達不到生產要求,維修改造費用超過原值50%或社會上推出新型替代產品性能顯著提高的,可申請報廢,采購新型器材。
3、待報廢設備(器材)在未批準前,應妥善保管好。已批準報廢的設備,應將其中可利用的部分,折價入帳,入庫保管。
4、已批準報廢的設備,應由礦固定資產管理小組寫出報告,上報縣國資局批準后辦理報廢沖賬手續。報廢設備的殘值收益,應用于設備的改造與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