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備使用維護管理制度
目的
要求生產操作人員與維檢人員密切配合,嚴格履行各自承擔的責任,對設備切實做到正確使用、精心維護、講究文明、嚴格管理,使設備保持良好工作環境和工作條件,延長設備使用壽命。
二、適用范圍
本制度適用于順達公司在線生產設備使用、維護作業區。
三、定義
設備在使用過程中,由于設備的物理運動和化學作用,必然會產生技術狀況的不斷變化和不正常現象,以及人為因素造成的損耗,如果不及時處理會造成設備的過早磨損,甚至形成嚴重事故。設備的壽命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于維護保養的程度。
四、職責
1、凡參加生產過程的一切人員都要關心和參加設備維護工作,其中生產操作人員負有用好、維護好設備的直接責任。
2、設備科具有指導、檢查、監督和協調作用。
五、設備的使用
1、崗位操作工、崗位維修工必須按各自崗位的要求,切實做到“三好”、“四會”即:“三好”-用好設備;管好設備;維護好設備;“四會”-會使用;會維護;會點檢;會緊急處理故障。
2、使用設備必須遵守“六不準”規定。
(1)不準拼設備、嚴禁超壓、超速、超載、超溫等超負荷運行。
(2)不準亂開、亂拆、亂裝、亂割、亂焊。
(3)不準隨意改動整定值,嚴禁取消安全裝置。
(4)不準在無潤滑狀態下運行。
(5)不準考試不合格的人員上崗操作及獨立從事維修工作。
(6)不準未持有“崗位操作證”的人員操作及檢修設備。
3、設備環境管理:
各生產部門必須把設備環境劃分為責任區,把管理責任落實到作業區、班組及個人。
A、設備環境的管理標準
(1)無垃圾,無積塵,無積水,無油垢。
(2)根據設備性能的要求和工作條件,分別設有防火、防焊、防凍、防漏、防鼠等措施,無易燃、易爆危險。
(3)規定安全走行路線,設置安全標記。
(4)各種設施及管道涂色鮮明,易于識別。
(5)場地平整,物品堆放整齊。
B、設備的“四整”活動
整理:把不用的物品清除掉。
整頓:把有用的物品有秩序地存放好。
整潔:工作場所要每天清掃,責任區要定期清掃,保持清潔整齊。
整修:物品、道路、場地、標志、安全防護設施等若有損壞時,要及時修復。
C、設備“四保持”的內容
保持設備的外觀整潔;
保持設備的結構完整性;
保持設備的性能和精度;
保持設備的自動化程度。
D、設備清掃的一般分工
(1)設備的外表面清掃:崗位操作工(生產運行人員)。
(2)電氣室內設備外表清掃:維修電工。
(3)設備內部的清掃:由點檢委托維修方進行。
4、發現設備異常時的處置:生產操作人員和崗位維修人員在使用、點檢或交接班檢查中對所發現的問題應做好記錄并及時進行處理,若有困難時應由點檢責任員提交檢修人員處理或列入檢修計劃
5、設備的潤滑及緊固
(1)設備的各部螺絲要經常保緊固狀態,為防止松動,必須定期檢查和緊固。設備內部螺絲的緊固工作一般都納入檢修計劃,平時容易松動的螺絲則列為日常點檢項目,隨時發現隨時緊固。
(2)為保持設備在正常潤滑狀態下運行,必須加強潤滑的設備都必須嚴格執行給油脂標準。
(3)凡人工或手動加油的設備由崗位工按規定進行加油,難以承擔時可由維修工(或專職點檢人員)按規定加油。
(4)凡自動加油或一次性加油的設備,由專職點檢人員委托檢修人員按計劃定期補加或更換油脂。
(5)點檢中發現有漏油時要及時處理。
6、給油脂標準的主要內容
給油脂部位、該油脂方式、油脂牌號、給油脂點數、給油脂量與周期、更換量與周期、作業分工等。
7、潤滑工作的“三個”要點
選擇合適的油種;
選擇給油量;
選擇給油周期。
8、安全裝置的檢查,校正試驗及防腐工作。
(1)對設備上的安全防護、行程控制等裝置必須嚴加監護檢查,及時校驗。責任分工的原則是:誰點檢,認負責。如責任者不能承擔時,可委托有關部門專業人員進行。
(2)四周有腐蝕性氣體的和要求控制溫度的設備,必須經常開動排氣或空調設備,使設備處理正常的工作環境。
(3)安裝在地下的設備,必須保持排水設施的良好和暢通。
(4)做好設備本體、鋼結構件及管道等防腐工作。
六、設備維護的檢查評比
設備維護保養狀況的檢查評比是搞好設備維護保養工作的主要措施,應作為作業區、班組操作工和維修保養工生產考核的主要內容之一.
1、定期進行生產廠與生產廠,作業區與作業區之間設備使用維護檢查評比,是推動文明生產和群眾性維護活動,保證設備正常運轉,不斷提高設備完好率的重要措施。
2、“四級檢查”制度,即“日檢查”、“月檢查”、“季檢查”、“春秋集團大檢查”。
(1)日檢查,即班組長每天日常檢查一次,發現問題及時反映和處理問題,
(2)月檢查,即每月月末由設備科、作業區組成綜合檢查小組逐臺設備進行一次檢查和評比。
(3)季檢查,以主管廠長組成檢查組,每季一次檢查。
(4)春秋集團大檢查,由北營機動部組織,對全廠春秋各進行一次設備狀況大檢查。
七、設備技術狀況管理
1、評定設備有效或失效的主要內容(七條標準)
(1)對生產有無影響(質量、品種、規格、成本);
(2)設備運行參數(如功率、壓力、速度、振動、溫度)是否超過規定;
(3)有無威脅設備、人身安全或影響主要零部件的隱患缺陷;
(4)對設備有重要影響的外部工作條件是否正常;
(5)主要能源消耗指標是否已超過規定值;
(6)主要零部件磨損程度是否已超過規定;
(7)設備主要零部件的使用壽命是否明顯縮短。
2、設備的分級(三級)
A級:關鍵設備;
B級:重要設備;
C級:一般設備。
3、設備技術狀況實行三級考核管理。
(1)鋼鐵工業協會考核的“鋼鐵企業主要生產設備及主體生產設備”。
(2)北營公司考核各分公司的“公司考核主要生產設備”。
(3)廠礦自行管理的設備稱為“廠礦考核一般生產設備”。
4、設備技術狀況分為一、二、三級,一、二級設備稱為完好設備,三級設備稱為不完好設備。
(1)一級設備標準
A、基礎穩固,無腐蝕、塌陷、傾斜、裂紋,連接牢靠,無松動斷裂脫落現象。
B、結構完整,無裂紋,零部件齊全,磨損、腐蝕和變形在允許的技術范圍內,一般定修能處理。
C、潤滑良好,無明顯滲油現象;其他水、風、氣(汽)等,無明顯跑、冒、滴、漏現象。
D、計量器具、儀器、儀表、安全防護裝置和繼電保護設施齊全,靈敏、安全、可靠。
E、運行正常,電氣設備絕緣良好,達到公稱能力(按設計標準、出廠銘牌、科學試驗或經三結合小組鑒定后規定的能力)。凡是同時具備以上五條標準的設備稱為一級設備。
(2)二級設備標準
a、基礎無嚴重腐蝕、塌陷、傾斜、裂紋、連接緊密、無松動、斷裂、脫落現象。
B、結構和零件部位基本完整齊全,雖有缺陷,但不影響設備結構強度和生產安全運行,一般年修能處理。
C、潤滑基本良好,無嚴重漏油現象,其他水、風、氣(汽)等亦無嚴重跑冒滴漏現象。
D、主要安全防護裝置和計量器具、儀器儀表齊全,動作可靠。
E、運行正常,可達公稱能力90%以上。
(3)三級設備標準
凡不符合二級設備5條標準之一者稱為三級設備。
1、?要求上報設備完好率的計算公式:
主要生產設備一級臺數+主要生產設備二級臺數
主要生產設備完好率=?×100%
主要生產設備考核臺數
主要生產設備一級臺數+生產設備二級臺數
主要生產設備完好率=?×100%
公司考核主要設備臺數
?
一般生產設備一級臺數+設備二級臺數
一般生產設備完好率=?×100%
一般生產設備考核臺數
6、設備維護狀況為甲級、乙級、丙級維護標準。
(1)甲級維護標準
設備本體及周圍,整齊清潔,無明顯跑冒滴漏現象。
設備潤滑裝置保持齊全完好。
設備各部緊固、調整良好,基礎螺栓及各部連接鍵等齊全無缺,全部緊固無松動現象。
電氣設備、繼電器保護裝置和設備安全防護裝置及各種儀表完整齊全,準確可靠。
嚴格貫徹崗位責任制,認真填寫交接班記錄、運行記錄、點檢記錄等。
(2)凡有下列情況之一者,為乙級維護。
A、潤滑基本完好,但油量不足或油脂不凈尚未造成有關部位明顯磨損和損壞。
B、地腳螺絲齊全緊固,其他螺絲有個別松動。
C、雖有設備運行記錄,但記錄不夠認真。
(3)有下列之一者為丙級維護。
A、設備本體及其周圍長時間沒有清掃,有大量積灰、油垢、砂泥或雜物堆積。
B、潤滑部位嚴重缺油或油脂不凈,以及油號不符,以致造成有關部件不應有的磨損和損壞。
C、地腳螺絲或主要部件連接螺絲松動,沒有及時緊固,以致引起振動或造成有關部位不應有的損壞。
D、油、風、水、氣(汽)有較嚴重的跑、冒、滴、漏現象。
E不貫徹崗位責任制度,沒有設備運行記錄或在設備運行記錄上亂寫亂畫,不認真記錄,不注意保管等。
7、設備技術狀況檢查和隱患整改。
(1)設備技術狀況的檢查堅持自檢和專業檢查相結合,檢查和整改相結合,認真檢查,詳細記錄。
(2)設備科每月組織作業區進行一次檢查,根據檢查記錄結果填報設備完好率報表,并對作業區進行考核。
(3)檢查發現隱患和缺陷應按分級管理原則進行整改。
A、能通過正常維護保養解決的隱患,作業區應安排維護人員整改。
B、通過計劃檢修整改的項目,應列入各類檢修計劃。
C、不能處理的項目上報設備科,由上一級部門協助整改。
八、附則
本管理制度自批準下發之日起執行。
本管理制度解釋權歸順達公司設備科。
篇2:汽車維修設備管理維護制度
一、設備操作工在獨立使用設備前,須掌握該設備的操作技能。
二、設備使用應定人定機,對公用設備由專人負責保養。
三、操作工要養成自覺愛護設備的習慣。班前班后認真擦試設備及注油潤滑工作,使設備經常保持良好的潤滑與清潔。
四、操作工要遵守設備操作規程,合理使用設備,管好設備附件。
五、對私自操作設備人員,要進行嚴肅的批評教育,由此發生的一切后果由私自操作者負責。
六、設備管理員應根據設備維護要求以及設備技術狀況制定設備和測量裝置的保養細則、保養周期和檢定周期。
七、設備保養人應嚴格按照常規維修設備檢查保養周期進行保養,做好記錄交設備管理員驗收。
八、設備維修以外修為主,本單位操作人員配合,設備管理員做好維修記錄。
九、設備發生故障應及時停機,使用部門應立即通知設備管理員或單位領導,請修理人員檢查排除故障。當修理人員在排除故障時,操作人員應積極協助修理人員排除故障。
十、對設備使用年久,部件嚴重損壞,又無法修復和沒有改造價值的,可辦理報廢手續報請經理批準。
十一、對設備的檢查、保養、修理應做好所有記錄,由設備員歸檔,以便檢查。
篇3:化學工業企業設備維護保養管理制度
為加強設備的維護與保養、貫徹“預防為主”和“維護與計劃檢修相結合”的原則,做到正確使用、精心維護,使設備經常處于良好狀態,以保證設備的長
周期、安全穩定運轉,特制定本制度。
1.企業應大力開展“完好設備”及“無泄漏”等活動,實行專機專責制或包機制,做到臺臺設備、條條管線、個個閥門、塊塊儀表有人負責。
2.操作人員必須用嚴肅的態度和科學的方法正確使用和維護好設備。
3.操作人員通過崗位練兵和培訓,對所使用的設備,做到“四懂”、“三會”,經過考試合格,發給證書才能持證單獨操作設備。
4.操作人員,必須做好下列主要工作:
(1)嚴格按操作規程進行設備的啟動運行與停車。
(2)必須堅守崗位,嚴格執行巡回檢查制度,認真填寫運行記錄。
(3)認真做好設備潤滑工作。
(4)嚴格執行交接班制度。
(5)保持設備整潔,及時消除跑冒滴漏。
5.操作人員發現設備有不正常情況,應立即檢查原因,及時反映。在緊急情況下,應采取果斷措施或立即停車,并上報和通知值班長及有關崗位,不弄清
原因、不排除故障不得盲目開車。未處理的缺陷須記于運行記錄上,并向下一班交待清楚。
6.維修工人(機、電、儀)要明確分工,對分工負責包干的設備,負有維修好的責任,并做到:
(1)定時定點檢查,并主動向操作工了解設備運行情況。
(2)發現缺陷及時消除,不能立即消除的缺陷,要詳細記錄,及時上報,并結合設備檢修予以消除。
(3)按質按量完成維修任務。
7.所有備用設備應有專人負責定期檢查維護,注意防塵、防潮、防凍、防腐蝕,對于傳動設備還應定期進行盤車和切換,使所有備用設備處于良好狀態。
8.車間設備管理人員應對設備維護保養制度貫徹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認真總結操作和維修工人的維護保養經驗,改進設備管理工作。
9.未經設備動力科批準,不得將配套設備拆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