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電設備進場驗收工作制度
8.1凡進入施工現場的機械設備,必須對其技術性能、安全性能、環保性能、操作人員持證情況等進行檢驗,確認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未經檢驗或檢驗不合格的嚴禁使用。
8.2進場機械設備包括:自有設備、分包隊自帶設備、外租設備。
8.3入場時需審驗機械設備操作人員的上崗資格:必須身體健康,經過專業培訓考試合格,獲得有關部門頒發的操作證或駕駛執照、特殊工種操作證后,方可獨立操作機械設備,不得操作與操作證不相符的機械設備。
8.4設備進場驗收人員應由現場機務管理員、安全員、環保員、分包隊負責人或出租方負責人等相關人員組成,由現場機務管理員填寫設備進場驗收記錄(具體表格詳見《建設工程施工現場安全資料管理規程》(DB11/383-2006)),參加人員共同提出評價意見,并履行簽字手續。
對于DB11/383-2006中沒有的設備驗收表格,可使用自制表格,其內容應符合3.6.1條款的有關要求。
8.5經驗收合格的設備,租賃雙方必須簽訂設備租賃合同或協議,合同或協議應明確雙方的安全責任。
8.6所有驗收合格的機電設備,應在機械的駕駛室或設備的明顯位置(固定設備可在其周圍明顯位置)懸掛“設備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8.7所有驗收合格的進場設備應懸掛“驗收合格證”等標識,注明:
1)設備編號、名稱、規格;
2)進場日期、驗收日期;
3)使用負責人;
8.8設備進場驗收記錄、產品質量合格證、操作人員的上崗資格證書(復印件)等相關資料由項目部專職安全員統一保存或備案,以備查驗。
起重機械應保存產品檢測報告、產品質量合格證、起重機械作業人員、起重信號工的特種作業操作資格證書。
8.9凡違反本規定,一經發現,將給予通報批評或經濟處罰,造成事故的,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嚴肅處理。
篇2:施工機具進場驗收保養維修制度
一、進場施工機械設備安裝后必須按規定進行驗收,合格方可使用,做好驗收記錄,驗收人員履行簽字手續。驗收內容主要是:
1、安裝位置是否符合施工平面布置圖要求。
2、安裝地基是否堅固,機械是否穩固,工作棚搭設是否符合要求。
3、傳動部分是否靈活可靠,離合器是否靈活,制動器是否可靠,限位保險裝置是否有效,機械的潤滑情況是否良好。
4、電氣設備是否安全可靠,電阻搖測記錄應符合要求,漏電保護器靈敏可靠,接地接零保護正確。
5、安全防護裝置完好,安全、防火距離符合要求。
6、機械工作機構無損壞;運轉正常,緊固件牢固。
7、機手持證上崗。
二、機具的保養、維修是杜絕機械事故的關鍵工作,必須按規范標準和有關規程辦,這里總公司補充強調幾點,要求項目部做好。
1、各種作業施工機械必須由專人負責保養、維修,并落實責任制,做到勤檢查、勤保養、勤維修。
2、嚴禁機具帶病運作,杜絕不安全因素。
3、不懂機械性能者不準從事保養、維修的工作。
4、電器設備,特別是塔吊、卷揚機、拌和機等下班前應拉下閘刀,關閉好電箱,上班前持證上崗者必須檢查試車正常后方可運轉作業。
篇3:設備進場驗收登記制度范本
1、必須使用有生產許可證或者安全認可證的特種設備。對使用的特種設備,必須按照有關規定申請相應的驗收檢驗和定期檢驗。
2、新增或新安裝的特種設備,在投入使用前,必須持監督檢驗機構出具的驗收檢驗報告和安全檢驗合格標志,到所在地區的地、市級以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機構注冊登記,將安全檢驗合格標志固定在特種設備顯著位置上后,方可以投入正式使用。
3、必須制定并嚴格執行以崗位責任制為核心,包括技術檔案管理、安全操作、常規檢查、維修保養、定期報檢和應急措施等在內的特種設備安全使用和運營的管理制度,必須保證特種設備技術檔案的完整、準確。
4、特種設備作業人員(指特種設備安裝、維修保養、操作等作業的人員)必須經專業培訓和考核,取得地、市級以上質量技術監督行政部門頒發的特種設備作業人員資格證書后,方可以從事相應的工作。
5、必須對在用特種設備管理進行日常的維修保養。
6、嚴格執行特種設備年檢、月檢等常規檢查制度,經檢查發現有異常情況時,必須及時處理,嚴禁帶故障運行。檢查應當做詳細記錄,并存檔備查。
7、標準或者技術規程有壽命期限要求的特種設備或者零部件,應當按照相應要求予以報廢處理。特種設備進行報廢處理后應當向該特種設備注冊登記的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機構報告。
8、特種設備一旦發生事故,必須采取緊急救援措施,防止災害擴大,并按照有關規定及時向當地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機構及有關部門報告。
9、購置的起重機械,必須附有制造公司關于該起重機械產品或者部件的出廠合格證、使用維護說明書、裝箱清單等出廠隨機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