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安裝技術崗位職責

安裝技術崗位職責

2024-07-24 閱讀 1531

安裝技術員深圳市中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中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明科技,中明招聘要求:

1、性別不限,年齡22-35周歲,高中及以上學歷,2年以上電子維修工作經驗,防靜電設備類同行、智能工廠、工業4.0、物聯網、工控、水電、工業、醫療等非消費類電子行業經驗,熟練使用office辦公軟件。

工作內容:

1、產品維修,定期根據維修記錄信息向生產提出建議,確保工藝生產水平得到改善與提升:

2、每月不定期進行產品跟線維修、生產指導服務,確保產品如期出貨,并對每次跟線維修進行匯總;

3、制作相關的維修記錄表格、做好詳細的維修記錄;

4、除完成日常維修任務外,有計劃地承擔其它工作任務;

5、配合售前、售后相關工作安排

篇2:膠帶輸送機安裝滿足技術標準要求

(一)電器開關選型符合實際需要,各種保護裝置齊全,動作靈敏可靠;各種保護整定值符合設計要求;電氣開關和小型電器分別按要求上板、上架,擺放位置無淋水,有足夠行人和檢修空間,電纜懸掛整齊、規范。通訊信號系統完善,布置合理,聲光兼備、清晰可靠。(二)膠帶輸送機敷設必須滿足以下條件:行人側輸送機機架外沿至巷幫或棚腿間距有不小于700mm的行人空間,另一側有不少于500mm的檢修空間,否則制定專項措施。安裝中心線符合設計要求,與設計中心線左右偏差不大于50mm。(三)膠帶機機頭驅動部位巷道底板必須平整、堅實,驅動裝置布置在巷道行人側,便于安裝檢修;驅動裝置與巷道之間間距大于500mm。(四)安裝時根據巷道實際情況或膠帶機服務時限采用混凝土硬化地面或采用不少于9塊長度不小于2000mm,寬不小于200mm,厚度不小于75mm的方木做墊木將機頭驅動裝置段底板進行平整;所采用方木敷設應平行于傳動滾筒軸向中心線,調平、找正、墊實,相互連接成為一體。(五)機頭驅動裝置必須有妥善、可靠的固定措施保證機頭不上竄下滑;一般采用地錨拉緊。地錨設置:采用數量不少于六根Φ20×2200mm高強錨桿或直徑不小于30mm長度不小于1.5m的專用地錨,垂直或略傾斜打入底板,用Φ15.5鋼絲繩拉緊驅動裝置架,確保機頭驅動部座地穩固、水平,機身平直穩固。地錨拉緊方向:上運膠帶機朝運輸方向4個,朝機尾方向2個;下運膠帶機地錨設置情況與上運相反。(六)依據要安裝膠帶機與下一部運輸設備的搭接關系,確定膠帶機頭的安裝位置:1、順序搭接:兩條輸送機運輸方向一致,中心線重合或兩者之間夾角不大于10°時,以兩者搭接長度不小于1000mm確定機頭安裝位置。2、斜交搭接:一般情況:膠帶機卸載滾筒軸向中心線距所搭接運輸設備的運輸方向中心線水平距離為600±100mm(以卸載滾筒軸向中心線與被搭接膠帶機縱梁重合為宜);搭接高度:卸載滾筒下沿距所搭接設備中間架水平面600±100mm;兩條膠帶機水平斜交或傾斜搭接時以卸載滾筒寬度中點為測量基準;特殊情況:兩條膠帶機不能直接搭接即存在一定高差時,必須依現場實際情況確定卸載滾筒位置,保證卸載滾筒前端軸向中心線到下部膠帶機運輸帶面縱向中心的角度不小于35°為宜,以確保煤流能順暢轉載。(七)主傳動滾筒、卸載滾筒、機尾滾筒以及導向滾筒安裝必須符合下列要求:(1)滾筒軸向寬度中心線與膠帶機縱向中心線重合度不小于2mm;(2)各個滾筒等轉動部位加注符合要求的潤滑油脂。(八)減速器安裝標準:齒輪箱內清潔無雜物,齒輪嚙合符合標準,潤滑油標號正確,油量適中。無滲漏、無污垢,清潔衛生。(九)液壓偶合器安裝與電機、減速機連接緊密無松動,與護罩之間無摩擦、刮卡現象;按標準添加傳動液,液位適中;使用合格的易熔塞和防爆片,對輪膠圈或彈性盤完好齊整。(十)清掃器安裝長度合適、符合生產需要。清掃器與輸送帶面接觸良好,松緊適宜,接觸面均勻,清掃器與輸送帶接觸長度不小于帶寬的90%;確保清掃效果良好。機頭、機尾確保各有一個清掃器;每增加一個出煤點在落煤點至少后方增加一個清掃器。(十一)張緊絞車軌道接頭高低差不超過2mm,軌道對接嚴密,軌縫不大于5mm;張緊絞車和游動小車運行平穩,不擠不卡;儲帶倉內托帶輥安裝齊全,膠帶松緊適度運行時不跑偏。(十二)機頭儲帶倉架行人側全長加鋼筋網式防護欄。(十三)H架安裝方向的規定:按運輸方向確定,平巷及上山段底托輥朝向機頭方向,下山段底托輥朝機尾方向。遇巷道坡度變化較大地段,采用調節支腿調整或支墊木墩調平,保證輸送機機架過渡平緩。巷道坡度變化較大的凹弧段,必須安裝能有效控制膠帶并能順利通過煤流的壓帶裝置,壓帶裝置必須采用地錨或壓戧柱固定。(十四)輸送機機尾安裝有護罩并有穩固的壓柱或地錨,壓柱采用直徑不小于200mm的圓松木,垂直支設在刮板機底座和巷道頂板上,壓柱上部用鐵絲綁扎牢固并在頂板生根,兩根壓柱相互連鎖。地錨采用四根長度不小于1.5m的專用地錨螺栓或Φ20mm的高強錨桿,全長錨固;鋼絲繩用規格為6×19-Φ15.5,每根鋼絲繩上至少上四個繩卡子,繩卡子間距100mm。(十五)托輥齊全完整與輸送帶接觸良好,運轉靈活,膠帶跑偏不超過50mm。(十六)膠帶接頭接縫平直,切口直線與膠帶的縱向中心線垂直,在10m長度上的直線度偏差不大于20mm;輸送帶寬度標準:1000mm膠帶不得小于800mm,800mm膠帶不得小于600mm。兩段輸送帶之間采用標準皮帶扣和鋼絲穿條聯接,聯接扣居中,訂扣長度不小于輸送帶寬度的90%。(十七)巷道底板平整無浮煤雜物,底托棍下面距巷道底板空間大于100mm。(十八)機頭部位要加裝擋煤板和緩沖裝置,所安裝的擋煤板固定牢靠,不灑煤不漏矸,耐磨抗沖擊。(十九)控制信號裝置齊全,靈敏可靠。機頭硐室段巷道安裝防爆照明燈具。(二十)按規范要求安裝各種保護罩、防護欄和行人過橋。(二十一)機巷內環境衛生清潔,無漏油、無漏水、無雜物、無淤泥,備品、備件及材料碼放整齊。

篇3:單跨系桿拱橋拱肋安裝安全技術規定

1必須配備相應的防高處墜落等安全防護設施和相應的個人防護用品,在作業區危險部位應設置相關的安全標識。

2在施工前進行安全策劃,編制與工程相適應的施工組織設計和針對性的安全技術措施。

3按有標準規范的要求選擇確定拱肋吊裝的起重機械。

4應先計算、驗算拱肋吊裝機械的工作地基與拱肋拼裝場地承載能力,并有地基處理方案。

5腳手架和作業人員的安全操作通道、可靠立足點、臨邊洞孔等的安全防護設施的設計,要滿足動態吊裝需要(含輔助腳手架的設計和使用)。

6拱肋運輸過程中的安全要求、運輸路線及交通組織,可參照本規程第六章6.17節相關規定執行。

7設計拱肋運輸到現場后吊裝的安全施工順序和航道安全措施。

8選用與施工組織設計相符合的起重機械,所有起重機械必須驗收合格方可進場使用。

9按施工組織設計要求設置夜間大型起重吊裝作業的照明,并遵循多角度多方位投光的原則。

10為保證拱肋的運輸、吊裝的過程安全,必須對每一個施工作業面設置專職安全員及監控人員。

11嚴格執行起重吊裝作業的“吊裝令”會簽制度,起重機械的工作地基及大型運輸車輛的行走通道未經驗收合格、起重機械及索具吊具未經驗收合格、腳手架未經驗收合格、現場照明不符合要求、勞動組合不滿足施工組織設計要求、作業人員未經安全教育和安全技術及安全操作規程交底、墩橫梁的混凝土強度未達到要求或未經橫向張拉、大風大雨等惡劣氣候不予簽發吊裝令。

12組織拱肋運輸人員對已確定的拱肋運輸路線,進行沿線路面、路寬、沿途各轉彎半徑、橋梁限寬限重、跨越交通道的電氣線路高度等情況的交底。

13運輸車輛必須在拱肋裝車前,做好例行保養工作,并重點檢查其制動、主承載部件、方向器、燈光等關鍵部位裝置,必須保證性能良好,避免車輛在運輸途中產生不必要的故障而引發事故。

14拱肋裝車后固定的方法和固定所采用的索具、大型構件運輸車輛警示信號設施,必須符合施工組織設計和交通管理部門的要求。

15拱肋裝車固定、警示信號設施安裝完畢后,必須經檢查檢驗,確認合格后方可放行。

16拱肋吊運裝車,應事先確定最佳停車位置,當汽車就位拱肋起吊裝車時,汽車駕駛人員必須關閉發動機、拉好手動剎車,放上墊木固定車輪,離開駕駛室到安全位置等候。

17掛車在掛設、脫離時,作業人員應在車輛停妥后進行,嚴禁車輛在行動時進行掛車掛設或脫離作業。

18拱肋運輸車輛的行走路線,必須嚴格按施工組織設計和交通方案所確定的路線運行,不得私自變更行走路線。

19拱肋的吊點,應嚴格按施工組織設計的規定選用材料,加工制作。在拱肋起吊前,應根據施工組織設計要求,沿拱肋全長規范搭設腳手架(亦可采用定型化、工具化的產品腳手架),供作業人員進行起重掛鉤脫鉤、三榀拱肋的連接等高處作業使用。腳手架及拱肋的吊點應經有關部門驗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21為了能使拱肋起吊后從拼裝的橫臥狀態改變為豎起的直立狀態,一般采用兩臺主起重機在主吊點起吊拱肋,另設兩臺起重機起吊拱肋的端部,作為輔助吊裝。由于四臺起重機的距離較遠(隔岸),起吊時,應設分級指揮,明確起重指揮信號(應采用對講機),起重機械操作人員應集中思想,謹慎駕駛。

20兩臺起重機抬吊時,起重指揮人員應能在看到整個構件的同時,能看到兩臺起重機械的駕駛人員。起重機械駕駛人員在看到起重指揮的同時,能看到構件吊裝過程的全部。

22當起重機與拱肋所有吊點的吊索安裝完畢后,應按施工組織設計的要求設置纜風繩,并進行試吊。通過試吊再次檢查起重機械的地基和位置是否合適、纜風繩的地錨等是否符合要求、作業人員是否真正掌握了交底內容等的綜合情況,在各項內容均符合施工組織設計要求后方可進入正式吊裝。

23在拱肋正式起吊翻身前,應對起重機械駕駛人員、纜風繩控制人員再次進行操作過程和操作要領的交底。現場作業區吊裝、翻身部位無關人員應全部撤離。

24單榀拱肋的起吊翻身是通過兩臺主起重機在多個主吊點處起吊,兩臺輔助起重機在拱肋的兩個端部進行起吊,將拱肋自地面平行地起吊至一定的高度(略大于拱肋矢高的高度),此時主起重機繼續起吊或略作提升,而端部的輔助起重機卻開始下降吊鉤來實現拱肋翻身。整個過程一氣呵成。

25單榀拱肋翻身豎直后纜風繩的控制十分重要,應配合吊機緩緩移動拱肋使其準確進入拱腳定位。單榀拱肋就位固定,起重機松鉤后,其豎直橫向的穩定性完全依靠纜風繩來進行穩定。

26在拱肋兩端的橋墩位置,應搭設腳手架并與拱肋上的腳手架規范連接。

27相鄰拱肋安裝就位后,必須及時安裝水平支撐系統,使相鄰拱肋形成整體。

28整個拱肋的吊裝,應充分做好準備工作,連續進行直至全部工序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