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電工安全操作規范
1.充電室內禁止明火、火花,設立“禁止明火”標識,配備滅火器.
2.充電室內應保持良好的通風。充電時應打開門窗或通風設備。充電室禁止非工作人員隨意進出。
3.工作前必須穿戴保護用具,耐酸手套,安全鞋,防護鏡等。
4.充電前須檢查蓄電池、連接線是否完好無損,并打開氣蓋。
5.不許打開或拔出電池上的注液塞。
6.須開啟蓄電池上的蓋板進行充電,充電前或充電時不許加液體。
7.充電室嚴禁吸煙,杜絕任何可能產生火花或明火行為,蓄電池要遠離火源和熱源。
8.充電時電池上不要擱置金屬物品、不要修理電池、電解液溫度須低于55攝氏度。
9.蓄電池充電環境必須通風良好,尤其隨車充電四周須強行排風。室溫不要高于40攝氏度,避免電池充電時積聚氫氣氧氣混合氣體引起爆炸。
10.充電完畢須蓋上氣蓋,擦凈外濺電解液,保持接頭清潔干燥,并涂抹黃油。
11.蓄電池沖洗必須吊離車外進行,備用蓄電池應存放在通風、陰涼的場所。
12.使用吸入式比重計檢查比重作業時,不要讓電解液濺灑出來。
13.每次充電前必須檢查電解液的額定液面高度,按規定的液面添加蒸餾水。
14.如果因電解液太少而導致蓄電池發熱損壞,責任由當事人自負。蓄電池接近使用壽命終期時單格電池內的電解液消減得非常快,應每天補充蒸餾水。
15.嚴禁為了延長加水間隔時間而添加過多的蒸餾水,以免因加水過多而導致電解液溢出。
16.電解液泄漏應立即進行以下緊急處理:
電解液濺到皮膚、眼睛上
立即用大量清水沖洗,然后接受專業醫生治療。
電解液濺灑到衣服
立即脫下衣服,用清水沖洗后再用弱堿性皂液沖洗。
電解液泄露到外部時
立即用石灰、碳酸蘇打等進行中和,并用大量的清水沖洗。
篇2:運轉區礦燈充電工安全生產責任制
一、崗位責任
第1條礦燈充電工必須熟悉充電設備的構造、性能、用途和操作方法,掌握配液技術。
第2條值班人員值班時,對礦燈架充電情況及每盞礦燈的完好情況做好詳細檢查。
第3條每個充電架都要實行責任到人、維修到人。加強工作責任心,精心維護和維修礦燈,紅燈率控制在5%以下,把完好率提高到95%以上。保證礦燈的使用壽命,礦燈使用期滿及時進行更換。
第4條每班上崗后要對收回的礦燈進行下列檢查:
1)燈鎖、燈頭開關、燈圈、燈面玻璃、燈頭殼及燈線有無損壞,閉鎖裝置是否有效。
2)有無紅、滅燈現象,短路保護裝置是否正常。
第5條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和本工種操作規程,自覺遵守勞動紀律,堅持八小時工作制,不遲到、不早退、不擅自脫崗、不看小說、不睡崗、不干私活,上班期間必須穿工作服。
第6條值班人員必須嚴格執行礦燈發放、考勤、領用制度,對礦燈延點和丟失者如實上報。
第7條嚴格現場交接班制度,必須認真填寫運轉日志、事故登記等有關記錄,不準損壞、丟失和亂寫亂畫。
第8條堅持文明生產,保持設備及室內外衛生。
第9條嚴禁非工作人員進入機房,凡上級檢查、兄弟單位參觀時,必須經有關部門批準,并填寫參觀登記后,方可入內。
第10條嚴格履行公司《本質安全型礦井管理條例》規定的其它安全生產職責。
二、責任追究
第11條在崗人員應嚴守紀律,服從生產指揮,不做與本崗位無關的事情,否則按有關規定處罰。
第12條按時參加班前會、安全活動日學習,簽名并做好學習記錄,否則按有關規定進行處罰。
第13條不認真進行巡回檢查,發現問題不及時匯報造成影響的值班員負重要責任。
第14條由于值班員管理不善造成礦燈的丟失、損壞等,當班人員負直接責任。
第15條如礦燈電池漏液、亮度不夠、電線破損、燈鎖不良、燈頭密封不嚴、松動,玻璃破碎等嚴禁發放,否則充電工負直接責任。
篇3:充電工崗位安全責任制
1、嚴格執行《煤礦安全規程》和《礦燈操作規程》,了解礦燈的結構、性能、充電方法及故障處理方法,對本班安全負責;
2、經常檢查礦燈、電屏、充電架的使用情況,及時做好維護保養,保持在用礦燈處于完好狀態;
3、如果電池漏液、亮度不夠、電線破損、燈鎖不良、燈頭密封不嚴、燈頭圈松動、玻璃破裂等情況,不得發燈,發出的礦燈應能連續使用18個小時以上;
4、補充電液或蒸餾水時,必須使用專用器具,工作人員必須帶口罩、防護眼鏡和橡膠手套,并系上橡膠圍裙和穿膠鞋;
5、調和、貯存電液時,必須使用有蓋的瓷質、玻璃質等容器,調和酸性電液時,必須將硫酸徐徐倒入水中,嚴禁向硫酸內倒水。房間內必須備有中和電液用的溶液,以備電液燙灼時使用;
6、燈房值班人員在每次換班后兩小時內發現有人沒有交燈時,應立即報告調度室;
7、堅守工作崗位,當班時間不做非工作范圍內的事情,不準他人代替工作,搞好室內清潔衛生;
8、嚴格執行交接班制度和出入制度,做好本班紀錄。交接內容必須包括充電情況,如在用燈數、是否加過蒸餾水或調整過比重;本班檢修情況及存在問題。記錄的內容必須包括領燈交燈人數、姓名、職務或部門、時間、燈號,以及補水、補液、維修、新燈充電時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