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橋架類型起重機安全操作規程

橋架類型起重機安全操作規程

2024-07-24 閱讀 1670

一、對司機操作的基本要求

起重機司機在嚴格遵守各種規章制度的前提下,在操作中應做到以下幾點:

(1)穩司機在操作起重機過程中,必須做到啟動平穩、行車平穩、停車平穩,確保吊鉤、吊具及吊物不游擺。

(2)準在穩的基礎上,吊物應準確地在指定的位置上降落,即落點準確。

(3)快在穩、準的基礎上,協調相應各機構動作,縮短工作循環時間,使起重機不斷連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4)安全確保起重機在完好情況下可靠有效地工作,在操作中,嚴格執行起重機安全技術操作規程,不發生任何人身和設備事故。

(5)合理在了解掌握起重機性能和電動機機械特性的基礎上,根據吊物的具體狀況,正確地操縱控制器并做到合理控制,使起重機運轉既安全又經濟。

二、司機在工休前的檢查

(一)交接班檢查

交接班時,交班司機應將值班中出現的問題詳細介紹給接班司機,然后,交接班司機共同檢查起重機。檢查的主要內容和程序如下:

①首先檢查配電盤上總閘刀開關是否斷開,不允許帶電檢查。

②檢查鋼絲繩的斷絲根數或磨損量,是否超過報廢標準。檢查卷簡上是否有竄槽或疊壓現象,固定壓板是否牢固可靠。

③檢查制動器的工作彈簧、銷軸、連接板和開口銷應完好。制動器不得有卡住現象。

④各安全裝置應動作靈敏可靠。

⑤受電器(滑塊或滑輪)在滑線上應接觸良好,電纜卷筒的運動應與大車運行速度相協調。

⑥吊鉤應能在橫梁上靈活轉動,鉤尾固定螺母不得有松動現象。

(二)供電情況檢查

開車前,要檢查電源供電情況,電壓不得低于額定電壓的85%。

(三)物呂檢查

起重機上不得遺留工具或其他物件,以免作業中發生墜落,造成人身設備事故。

(四)控制系統檢查

開車前,要按操作規程將所有的控制手柄扳至零位,并將艙口門開關及端梁門開關合上,鳴鈴示警后才可開車。

篇2:橋架型起重機特殊規定

1.開車前應將所有控制手柄扳至零位,關好門窗,鳴鈴示警后方可動車。

2.起重機起動要平穩,不得高檔起動。操縱控制器時,必須按檔次進行。吊鉤轉動時不允許起升,防止鋼絲繩跳槽。

3.起重機或小車運行至接近終點時,應降低速度,嚴禁用終點開關作停車手段使用,也不允許用打反車達到制動目的。

4.司機在作業中應按規定對下列各項作業鳴鈴報警:

①起升、降落重物,開動大、小車運行時;

②起重機通過或行駛在視線不清處時;

③起重機運行到接近同跨軌道上的另一臺起重機時;

④吊運重物接近人員時。

5.對雙吊鉤(主、副鉤)起重機,不準同時用兩個吊鉤分別吊兩個物件,不工作的吊鉤應開到接近上極限高度位置,并且不準帶掛吊索。

6.有主副吊鉤的起重機,在主、副吊鉤換用或兩鉤高度接近時,應一個一個單獨工作,以免兩鉤相碰。

7.同一跨度內有多臺起重機工作時,兩臺起重機應保持1.5m以上的距離。因工作必須接近時,應經鄰機同意,但最小距離應在0.3m以上。不允許利用一臺起重機去推動另一臺起重機進行工作。

8.在正常工作中改變運行方向時,應將控制手柄扳至“零位”,當機構完全停止轉動后再換向開動。

9.對于地面操縱的起重機,應做到:

①操作人員應面對起升吊鉤進行操作,不允許操縱電纜與起升鋼絲繩交叉操作;

②操作人員走動路線應與起重機行駛路線保持一致,不得倒退行走操縱起重機;

③不準同時開動三套機構;

④不得操縱運行速度超過45m/min的起重機;

⑤不允許同時操縱兩臺或兩臺以上起重機。

10.如果為抓斗或電磁盤式起重機,還應遵守以下規定:

①抓斗或電磁盤工作時,應保證吊具隨行電纜與起升鋼絲強運動速度一致,不得使抓斗、電磁盤轉動,以免電纜與鋼絲繩相互纏繞發生事故;

②不準用電磁盤吊運溫度在2000C以上的工件;

③不允許用抓斗抓取整塊物件,避免吊運過程中的物件滑脫;

④當發現電磁盤有殘磁時(切斷電源后有部分重物不能掉離電磁盤),應停機進行檢修。

11.嚴格按起重機使用說明書所規定的工作條件內使用起重機,吊運熔化金屬、有毒物品和易燃易爆物品應符合相關要求。

12.吊動作業完成后,將起重機開到指定地點,小車開到司機室一端(無司機室的為非滑線側),吊鉤升至接近上極限位置(抓斗、電磁盤等吊具放到地面),控制器全部扳到“零位”,切斷電源,并清掃擦拭,保持清潔。對露天工作的起重機,不工作時應開到停車位置,并可靠錨固。

篇3:橋架類型起重機安全檢驗

第一單元技術鑒定對起重機這類特種設備實施有效的安全監察,對其性能進行試驗鑒定,是保證起重設備安全狀態的重要環節。安全技術檢驗適用于橋架類型起重機的產品制造、安裝和使用等名環節,包括技術鑒定和負荷試驗。其目的是綜合檢驗起重設備的運轉質量,及時發現和消因該設備由于設計、制造、裝配和安裝等原因造成的缺陷,保證達到設計的技術性能和安全要求。

為了防止機械設備的隱蔽缺陷在檢驗中造成重大事故,必須遵守先單機后聯機、先空載后負載、先低速后高速、運行時間先短時后長時的原則。強化維護檢查的安全措施,并建立必要的記錄。檢查結果應存檔。

技術鑒定是負荷試驗前的技術檢驗,目的在于檢查起重設備的基本狀況是否正常,揭露和消除設備存在的某些隱蔽缺陷,保證后續檢查工作的安全。技術鑒定合格后,方能進行負荷試驗。

1.工作機構部分

(1)檢查各零部件和裝置是否齊備、完好、磨損程度,是否需要報廢。重點零部件如制動器、吊鉤、鋼絲繩、滑輪和卷筒、減速器、車輪等的磨損程度。

(2)檢查各部分的安裝、連接、配合和固定是否可靠。

(3)檢查各機構的運轉是否正常、平穩,裝置的動作是否靈敏,有無異響和潤滑情況。

2.金屬結構部分

(1)檢查主要受力構件的變形或失穩情況,結構主梁的剛度變形(下撓度和水平旁彎)、主梁腹板的穩定性(局部翹曲或塌陷)、橋架對角線超差變形等。

(2)檢查各結構的高強度螺栓的連接、焊縫是否開裂,主要受力構件斷面腐蝕情況,必要時,對主梁焊縫進行無損探傷。

(3)檢查軌道的平直度、平行度、接頭的高度差,與軌道基礎的連接,軌道自身的磨損和缺陷。

3.電氣部分

檢查電氣元件、電氣保護裝置的性能和可靠性,接地和接地電阻,絕緣和絕緣電阻,電氣照明和信號燈等。

4.安全防護裝置和措施

(1)檢查安全防護裝置是否齊全,裝置的動作是否靈敏、可靠。

(2)檢查安全標記是否清晰,是否符合標準要求。

第二單元負荷試驗1.空載試驗

空載試驗的目的在于進一步試驗工作機構的狀態和運轉的可靠性,各連接部分的工作性能。空載試運轉期間,還應檢查潤滑和發熱情況,運轉是否平穩,有無異常的噪音和振動,各連接部分密封性能或緊固性等。若有異常現象,應立即停車檢查并加以排除。檢查的技術要求及測試方法包括:

(1)對各運行機構先用手轉動無卡塞現象,再通電從慢速到額定速度運行,應無沖擊、無振動地平穩運行。

(2)大車和小車沿全行程往返三次,檢查其運行機構情況。不得有卡軌現象,主動輪應在軌道全長上接觸。

(3)試驗各種安全開關,包括上升、下降、運行機構的權限開關,各機構的聯鎖開關及緊急開關等。

2.靜載試驗

靜載試驗的目的是檢驗起重機金屬結構的承載能力和工作性能指標,檢查變形情況。檢查的技術要求及測試方法包括:

(1)超載試驗測量主梁永久變形。在跨中起升1.25倍的額定載荷,離地面100~200mm,停懸10min后卸載,如此重復三次,主梁不應產生永久變形。各部分不得有裂紋和連接松動等缺陷。

(2)空載測量主梁實際上拱值。經超載試驗無永久變形后,將空載小車開至跨端,檢查實際上拱值。

(3)測量主梁靜剛度(跨中下撓度)。小車在跨中負荷額定載荷,檢查主梁跨中的下撓度。對于一般橋架類型起重機,當小車處于跨中起升額定載荷,主梁跨中的下撓度值在水平線下達到跨度的1/700時,如不能修復,則應報廢。

門式起重機需要接與橋式起重機同樣方法步驟,分別對主梁和懸臂端的下撓度進行檢驗。在檢驗時,將其小車分別停在門架跨中和有效懸臂處,主梁跨中的下撓度值不超過跨度的1/700,懸臂端的下撓度值不超過有效懸臂長度的1/350。

3.動載試驗

動載試驗的目的是檢查起重機機構的負載運行特性、金屬結構的動態剛度,以及在機構運行狀態下安全裝置動作的可靠和靈敏性。

試驗的技術要求及測試方法為起吊110%的額定載荷,同時開動兩個機構,循環做重復地啟動、正向運動、停車、反向運轉等動作,累計時間不應少于lh。各機構動作應靈敏工作平穩可靠,各項性能參數應達到要求。各限位開關及安全保護聯鎖裝置的動作應準確可靠,各零部件應無裂紋等損壞現象,各連接處不得松動,各電動機、接觸器等電氣設備應無過熱現象。

在用起重機可只進行額定載荷的動載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