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氣鍋爐操作規程
一、投產前準備
1、檢查爐前裝置是否連接緊密,有無松動、漏氣現象;
2、檢查爐前控制柜報警系統接頭的可靠性;
3、檢查燃氣調風閥,電氣轉換器,連接機構及調節閥是否靈活、正常,電源、風機、電磁閥等機電設備是否完好;
4、檢查爐前后壓力表、溫度計、指示計完好無缺;
5、檢查所有電器連接正確,接觸良好;
6、檢查調壓閥后壓力表是否在允許范圍內;
7、接通電源,手動啟動補水泵,使爐內水位在液位計的1/2―2/3;
二、投運
1、倒通供氣流程;
2、按下燃燒機啟動按鈕,并將補水方式改為自動;
3、當鍋爐氣壓接近工作壓力,微微開啟總氣閥,先進行暖管,當壓力升至0.37―0.45MPa時,將總氣閥完全打開;
4、在工作狀態下,遇突然停電,應立即關閉進氣閥;
5、控制器嚴禁無人職守運行,值班人員應密切觀察控制器的壓力、水位顯示和鍋爐的實際水位及壓力;
三、蒸氣鍋爐停運
1、按停止鍵停爐;
2、關閉進氣閥門;
3、切斷加熱爐控制柜電源,掛上停運牌;
4、若長期不用,放盡鍋爐內存水。
篇2:工業蒸氣鍋爐操作規程
1.升火前
1.1查驗“交接班記錄”及鍋爐技術登記簿。
1.2檢查設備各部位和安全附件(安全閥、水位表、壓力表、排污閥及通風除塵設備),確認正常后方可操作。
1.3對于新裝或大修以后的鍋爐,應對以下幾方面進行檢查操作:
1.3.1檢查鍋爐本體、給水系統、煙風系統、各檢測儀表等均應完好。
1.3.2檢查鍋筒或鍋殼,集箱內應無雜物及貴遺留工具,管路無阻塞。
1.3.3拆除各管路上因檢修而設置的盲板,人孔、手孔及連接法蘭等處的螺栓應擰緊,各管路閥門均調整至點火要求位置。
1.3.4開給水泵、經省煤器向鍋爐上水。上水溫度為40-50攝氏度。
1.3.5上水至鍋爐水位表的最低水位線時,停止上水,開啟低位水位計、遠傳水位計及水位報警器。
1.3.6開啟設備所有的冷卻系統。
2.升火與升壓
2.1對鍋爐機組煙道進行徹底通風。風機通風的時間約為5分鐘,自然通風應不少于15分鐘。
2.2鍋爐升水應按不同的燃燒設備所規定的操作方法進行。對于鏈條爐排可按下述步驟操作:
2.2.1在爐排的前部鋪上一簿煤層,并在其上鋪好木材及引燃物。
2.2.2啟動風機,點燃引燃物并調節風門。待木材燃燒穩定后,緩慢轉動爐排。
2.2.3待煤燃燒穩定后,逐漸增加給煤量,調節送風量,使之燃燒正常。
2.2.4按設備使用說明書規定,掌握鍋爐升火到供氣的時間性。當蒸汽從空氣閥中冒出時,即可關閉空氣閥,并密切注意鍋爐壓力表,適當開大煙道擋板,加強通風,準備升壓。
2.2.5升火期間應控制省煤器內水溫,在工作壓力下應低于飽和溫度400C。
2.2.6當汽壓上升到0.05-0.10兆帕時,應沖洗水位表。
2.2.7當汽壓上升到0.10-0.15兆帕時,應沖洗壓力表的存水彎管。
2.2.8當汽壓上升到0.20-0.29兆帕時,應檢查各聯接處有無滲漏現象。
2.2.9當汽壓上升到0.29-0.39兆帕時,應試用給水設備和排污裝置
3.供汽與并爐
3.1對單臺運行的鍋爐,當汽壓達到工作壓力時,校驗1次安全閥,然后進行暖管輸汽。
3.2對幾臺鍋爐向同一蒸母管供汽時,必須進行并爐操作。
3.2.1并爐前把至蒸汽管和蒸汽母管間的疏水閥打開,進行暖管操作。
3.2.2當升火鍋爐的汽壓低于蒸汽母管的汽壓0.05-0.10兆帕時,緩慢將主汽閥開啟1/4圈,接通鍋爐與母管間的蒸汽管道,待鍋爐壓力與母管中壓力相等時,再全部打開主汽閥。主汽閥全開后,回轉半圈,以防卡住。
4.供汽及并爐后
4.1開啟通往省煤器的煙道閘門,關閉旁通煙道閘門。
4.2給水自動調節系統投入運行,并觀察其工況應正常。
4.3打開連續排污閥門進行連續排污。
4.4對所有的儀表再次進行檢查,并對低位水位表、遠傳水位表,遠傳壓力表等和直接裝于設備上的水位,壓力表進行校對,以確保正常。
5.運行及管理
5.1按設備說明書規定要求對水位、壓力、溫度、煤層厚度及爐膛負壓等參數進行調整。
5.2給水和爐水的水質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局頒發的《低壓鍋爐水質標準》要求。
5.3鍋爐排污
5.3.1連續排污其排污量大小由爐水水質的化學分析而定。
5.3.2定期排污宜在低負荷及停爐時進行;排污時,應監視水位,排污管內不得發生汽水沖擊。
5.4鍋爐吹灰
5.4.1吹灰尖在低負荷時進行,禁止在升水和運行時進行。
5.4.2吹灰應按煙氣流動方向依次進行。不充許兩面個或兩個以上的吹灰器同時工作。
5.4.3吹灰應在加在爐膛負壓至49-78帕時進行。
5.4.4蒸汽吹灰時,吹灰前應疏通水暖管。壓縮空氣吹灰時,壓縮空氣的壓力應保持在0.4-0.6兆帕范圍內。
5.5日常工作
5.5.1每天沖洗水位表1次。
5.5.2每天排污1次,如排污量不夠,可增加次數。
5.5.3安全閥每周手動放汽不少于1次,每月自動放汽1次。
5.5.4每班吹灰1-2次。
5.5.5每日試驗高、低水位報警器1次。
5.5.6每班校對低水位表、遠傳水位表、壓力表1-2次。
5.5.7每小時巡回檢查一次,并填寫“運行記錄”。
5.5.8每班進行清潔、加油及做好交接班工作。
6.停爐
6.1暫時停爐
6.1.1根據停爐時間的長短,可適當的加厚煤層或用濕煤敷蓋煤層。停止風機,開啟旁路煙道,關閉省煤器煙道檔板。
6.1.2隨著負荷的減少,汽壓的降低,關閉主汽閥。
6.1.3暫時停爐期間,應維持爐內高水位,并監視鍋爐汽壓、水位表變化情況,防止燃煤滅火或復燃。
6.2正常停爐
6.2.1停止給煤,(一般檢修時間在1周以上的,必須將原煤斗中的煤用完),停止爐排運轉,關閉煤閘板。
6.2.2減少鼓風和引風,保持爐膛適當負壓,以冷卻爐排。當爐排上沒有火焰時,先停鼓風機,打開各級風門,再關閉引風機,稍開爐前的爐門,以自然通風的方式使爐排上的余煤燃盡。
6.2.3重新轉動爐排將灰渣放盡,并繼續運轉爐排,直至爐排冷卻。
6.2.4正常停爐當蒸汽負荷降低時,應并閉主蒸汽閥,關閉連續排污閥,關閉省煤器煙道,保持鍋爐正常水位。
6.2.5停爐后應緩慢冷卻,停爐6小時以后,方可開啟煙道檔板進行通風和上水。以后,每隔2小時上水,排污1次,使鍋爐各部分溫度均勻,當爐水溫度低于700C時,方可將爐水全部放盡,放爐水時應將打開鍋滬的空氣閥或抬起一個安全閥。
6.3緊急停爐
6.3.1停止給煤和送風、減弱引風。
6.3.2爐排應以最高速將燃煤送入落灰斗,并用砂土或濕爐灰將火壓滅,但在任何情況下不得往爐膛里繞水冷卻鍋爐。爐排未冷卻前不得停轉。
6.3.3鍋爐滅火后,應關閉主汽閥、引風機。視事故的性質,必要時可開啟安全閥、空氣閥,排放蒸汽,以降低壓力。
6.3.4開啟省煤器旁路煙道閘門、灰門和爐門,提高冷卻速度。
6.3.5緊急停爐如無缺水和溢水現象,可采用上水和排污的方式來加速冷卻和降低鍋爐壓力。當水溫降到700C以下時,方可將爐水放凈。
6.3.6如鍋爐滅因缺水事故而停爐時,嚴禁向鍋爐進水,也不能進行有關加強排汽的調整工作。
6.3.7判明為溢水事故時,應立即停止上水,減弱燃燒,開啟排污閥放水,使水位適當降低,同時對有關蒸汽管道進行疏水。
6.3.8鍋爐停爐冷卻放水后,應在汽水管路中裝置一定強度的盲板,使之與其它運行鍋爐的聯接系統隔開。
7.停爐保養
7.1鍋爐停爐保養期間應做好防腐保養工作(方法有:熱力保護、濕法保養、干法保養和充分保養等)。具體采用的保養方法,使用單位可按實際情況選用。
篇3:燃氣蒸氣鍋爐安全操作規程
(一)開機操作:
1.操作人員首先要具備司爐資格,做到持證操作。操作負責人應認真閱讀設備使用說明書,熟練掌握安全操作知識及方法。
2.每次開機前要檢查燃氣閥門是否打開,否則燃燒器不工作。
3.啟動控制柜上的電源控制按扭,此時數顯窗就顯示當前爐內壓力,壓力高低的判段參照鍋爐控制器說明書。
4.燃燒機啟動后,風機先預吹掃30—50秒后,再開燃氣閥;即建立火焰。(具體燃燒過程參看燃燒機使用說明書)
5.燃燒機的啟停是由鍋爐控制器根據壓力的變化來發出啟停指令的,(此功能為全自動)操作員應經常觀察壓力的變化若出現異?,F象就立即停機、?;稹?/p>
6.鍋爐在運行過程中操作人員應隨時觀察水位,特別要保證補水箱滿水。操作人員應定期給鍋爐排污,保證鍋爐水質。
7.鍋爐在運行過程中一旦有異常現象操作人員應立即停機,處理故障后從新開機。
8.對于用三相電源的燃燒機操作員應在第一次開機前要確定電機的正、反轉,否則就不能正常點火。(此時燃燒機在啟動十幾秒后風機停止,控制盒報警)
(二)關機操作:
1.關機有兩種情況:第一是:當爐內壓力到達所設定值自動關機,此時操作員不必進行任何操作。
2.第二是:人為停機和交接班停機時,此時操作員應按下鍋爐控制器的停止鍵,關閉燃燒機,然后再關閉控制器;等燃燒機完全停止后斷開總電源。
3.停機時間長時要關閉燃氣管路閥門,以免有泄露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