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大型固定設備管理規定(八)
第七章其他
89、閑置大型固定設備的調劑報廢由設備管理中心與機電處、供應、紀檢等有關部門共同鑒定后按設備管理調劑規定執行。
90、積極推廣大型固定設備自動化控制、高低壓變頻器等先進技術和新設備。自動化控制要具有遠控、就地集控、手動控制等多種控制方式,做到安全可靠、具有減人提效的實際功效。
91、車間內滅火器材齊全完好,放置整齊,數量充足;防護用具齊全,有絕緣靴、絕緣手套、試電筆、接地線、停電牌等,并定期試驗合格。
附件1:主要機電運輸設備安全監測檢驗內容和標準
一、安全檢測檢驗內容
l、地面Ф2m及以上的提升機
(1)運行示波圖;
(2)制動閘輪不圓度或閘盤偏擺、閘瓦間隙;
(3)制動閘制動力矩、空動時間、安全制動減速度;
(4)AQ標準規定的10種保險裝置以及安全設施;
(5)信號系統閉鎖;
(6)噸百米電耗;
(7)振動與噪聲;
(8)主軸、天輪軸和提升容器聯接裝置探傷;
(9)提升鋼絲繩探傷(鋼絲繩到期或用戶要求);
(10)交流提升機加減速時間及加速電阻值
2、主排水泵
(1)單臺水泵流量、揚程;
(2)電動機功率、空載功率、功率因數,電流、電壓和轉速;
(3)水泵、電機、管路和系統效率;
(4)性能曲線;
(5)噸水百米電耗;
(6)振動與噪聲;
(7)水泵聯合試運轉;
(8)水泵排水能力及水倉能力校核;
(9)泵房配電設備及安全設施。
3、主扇風機
(1)風量;
(2)風壓;
(3)大氣物理參數:
(4)電動機功率、功率因數;電流、電壓和轉速;
(5)風機的靜壓和全壓效率,系統效率;
(6)百萬立方米、帕的電耗;
(7)振動與噪聲;
(8)主軸和葉片探傷、葉片徑向間隙測量;
(9)安全保護及設施。
4、空氣壓縮機
(1)排氣量;
(2)吸、排氣壓力;
(3)電動機功率、功率因數,電壓、電流和轉速;
(4)大氣物理參數;
(5)潤滑油量及油壓,冷卻水量及水壓,進出水溫度;
(6)等溫效率與比功率;
(7)振動與噪聲;
(8)安全保護裝置。
5、運輸地面、井下Ф1.6m及以上的提升絞車
(1)運行示波圖;
(2)制動閘輪不圓度或閘盤偏擺、閘瓦間隙;
(3)制動閘制動力矩、空動時間、安全制動減速度;
(4)4種保險裝置以及安全設施;
(5)信號系統閉鎖;
(6)振動與噪聲;
(7)主軸、制動裝置銷軸探傷;
(8)斜巷車輛聯接器靜拉力試驗。
6、運輸2.5T及以上的架線、防爆蓄電池電機車
(1)整備質量;
(2)絕緣性能;
(3)最大牽引力;
(4)制動距離;
(5)軸承溫度;
(6)照明燈照度;
(7)警鈴聲音傳播(防爆蓄電池電機車);
(8)警號聲壓級(架線式電機車);
(9)減速裝置空載試驗(防爆蓄電池電機車);
(10)減速箱及軸箱的密合性(架線式電機車);
(11)空壓系統的氣密性與液壓系統的泄露(防爆蓄電池電機車);
(12)壓縮空氣系統的氣密性(架線式電機車);
(13)牽引網絡的雜散電流。
二、安全檢測檢驗標準:
1、《煤礦在用主通風機系統安全檢測檢驗規范》AQ1011-2005
2、《煤礦在用主排水系統安全檢測檢驗規范》AQ1012-2005
3、《煤礦在用空氣壓縮機安全檢測檢驗規范》AQ1013-2005
4、《煤礦在用摩擦式提升機系統安全檢測檢驗規范》AQ1014-2005
5、《煤礦在用纏繞式提升機系統安全檢測檢驗規范》AQ1015-2005
6、《煤礦在用提升絞車系統安全檢測檢驗規范》AQ1016-2005
7、《煤礦防爆蓄電池電機車通用技術條件》MT491-1995
8、《直流工礦電機車試驗方法》JB/T3114-1997
9、《窄軌架線式工礦電機車基本技術條件》
篇2:煤礦事故分析安全培訓辦法
1從煤礦事故原因看安全培訓的必要性
據有關資料顯示,我國煤炭產量位居世界第一,煤礦事故也遙遙領先。2004年煤礦事故造成6000多人死亡。2005年第一季度全國煤礦事故死亡人數達到1113人,同比上升20.8%。20**-2004年10月間,百萬噸死亡率是美國的150倍。煤礦各類事故接連發生,死傷慘狀,給家庭、煤礦帶來沉痛災難,使國家、社會產生巨大損失。綜合相關資料,分析煤礦事故產生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1)地質條件復雜多樣,井下生產環境不佳,未知因素較多,水、火、瓦斯、煤塵、頂板、沖擊地壓等自然災害時刻威脅生產過程。
(2)經營領導者法制意識差。①安全生產的法制建設不完善與宣傳貫徹不到位;②有法不依、執法不嚴,以權代法、以言代法等現象嚴重,瀆職、違法分子不能嚴懲,或懲處力度不夠;③一些地方政府部門受經濟利益的驅動,有地方保護主義意識,存在重生產、輕安全的傾向;④非法小煤礦噸煤成本低、利潤高,礦主們尋求保護傘,拉攏腐蝕監管人員,不投入安全設施,進行應付性安全管理,為事故發生埋下隱患。
(3)技術人員短缺和管理力量不強。①從事煤礦生產管理和技術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數量不足,受過正規專業教育的大中專畢業生較少,存在人才斷層;②出現管理不對癥且不到位的情況;③科學探測和創新性開采技術投入小,對煤礦的很多地質因素、煤層的內在結構等只是膚淺的認識,不能正確判斷臨界值,常采用較大的安全系數,它反過來又導致人們產生違規一點也不會出事的錯誤認識,繼而使各階層人員產生惰性,不重視觀測實際情況的變化。惡性循環,對變化的情況沒有相應的安全措施,導致出事。
(4)煤礦從業人員素質不高。①來源方面,從業人員的文化程度低。有很多是初中生、小學生,相當一部分是全民合同工、集體合同工、農民勞務工。如鄭州煤業集團大平礦4000人中有95%為農民合同工。②安全意識差。從業人員的安全意識和生產技能普遍偏低,來煤礦前,沒受過系統的安全技能訓練。很多人認為:“當煤礦工人不需要很多知識和掌握高深的技術,只要身體好、有勞力就行”這一觀念影響幾代人,工作中習慣于湊合、應付。客觀上先天不足,主觀上認為按照安全規程措施去施工,既麻煩,又多出力,不多掙錢,對工作現場明明存在的隱患,大家也都不去過問和交涉,你能湊合我也能湊合,結果為事故發生埋下定時炸彈。在以前采掘速度慢,事故發生也緩慢,損失小;現在采掘速度快,事故征兆瞬間顯現,要求礦工均有較多的安全知識。③不重視人的價值。小煤礦業主用低廉價格雇用勞動力,簽定萬元一條人命的合同,不重視安全建設。業主不重視,短期行為,工人來源雜,自身不覺悟,不按規程操作,更不能發現問題隱患,出現事故征兆又束手無策,最后釀成了許多不該發生的悲劇。
綜述,4方面原因中有3點是人在起主導作用。安全工程專家海因里希在對大量傷亡事故誘因進行分析、對比后,得出結論是“88%的事故是由人的不規范行為造成的”。可見,控制煤礦安全事故發生的關鍵是人,必須對領導決策層、技術管理層、基礎操作層等不同層次的人進行安全培訓。
2應試教育式培訓方法的弊端
煤炭行業較早就認識到了安全培訓的重要性。成立培訓中心,開展各種培訓活動。如采用應試教育的方法,統一教學大綱,統一教學計劃,統一教材,統一考核發證,進行系統化教育。動機較好,效果不佳。學的人感到近期無用,不去學,有時學不懂;感染到教的人沒興趣教,教師成了在書上劃道道提供考試重點的人。受訓者是為了應付考試而學習,培訓人是為了完成任務而講課,成了形式上的培訓;培訓條件較好的培訓中心,應用電教設備,改變講課方式,新穎一些,但講課內容,學習要求等變化不大。
總之,培訓沒從根本上解決用安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杜絕或減少安全事故的目的。通過分析學苗、教師、教材。可以認為目前培訓的弊端主要是教學無針對性,體現不出教學的雙邊活動。現行的培訓教材內容過于系統,且興趣性不強,缺乏針對性;教師的授課經驗,實際生產知識、語言表達方式、講課形式等不適合學苗的特殊要求;在職學員特點是,想學,但一次別學太多,多了記不住,只想學馬上能用的,危害再大,離自己較遠的也不想去學,成年的在職學員,資格老,事務多,聽課間斷不連續,想聽后面課時又跟不上,學員基礎不同、又新產生學習進度的差別,便形成了難學不學,學不會更不學的惡性循環,形成教師和學員都難以繼續教與學,都無可奈何的局面,最終導致培訓效果不佳。
3多媒體課件的網絡化培訓
對癥下藥才能藥到病除。采用圖1所示的“煤礦安全生產培訓系統”,有針對性地靈活的進行網絡培訓方式較好。通過組庫,建站,討論,嚴考等環節實施。其中資源庫建設最關鍵。
3.1國家要投大氣力建設與維護資源庫
按培訓對象層次,學習、考試、案例、法規角度,事故發生種類等方面組合編制出精煉的單元小課件,它們構成系統的資源數據庫和索引庫。同時,在使用中建立學員檔案、教師資質、網管員信息等用戶庫。
建庫原則:
(1)因材施教,針對領導決策層,技術管理層和基礎操作層的各層次編制相應課件。如領導層側重法規和執法方面;管理技術層側重制度監管和技術研究等;基礎操作層側重各工種工序和操作規程等。按層次編寫教材課件,按層次采用不同的教學設施,按層次變換教學方法,按層次區別考核辦法。實現領導要嚴執法,帶好隊;中層要業務硬,管好事;基層要素質高,干好活。每個人都自覺以主人公的態度想事做事,真正理解“條條規程血染成,不可再用血驗證”的含義,每人定位不同但都有責任感,都能各負其責,各盡其職,都能掌握安全生產知識、全方位杜絕安全事故的發生。
(2)培訓內容模塊化。在劃分水、電、瓦斯、煤塵、頂板、沖擊地壓、建設和生產技術等大類的基礎上細分為小類、小的章節。形成短小精悍的多媒體課件,采用一個課件一個故事,教給一個技術,一個方法等方式去編制,要像小品與評書一樣吸引人,中央電視臺flash小品集很好,短小的課件易于網上引用與鏈接。
(3)案例式教學的課件,增強興趣性。案例既可以消除學員對學習理論知識的畏難情緒,又可以盡快使其進入到學習角色,把已有的對安全知識模糊的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提高各層次人員安全生產的自覺性。
(4)適當的作業思考題,課件要引人深思,看后能引起人們回味與思考。
(5)從撰寫腳本、到制作動畫教材等都要有代表性,具指導意義,有助于提高業務水平。
(6)要貼近實際,發動工程技術人員、管理干部,專兼職教師、工人技師共同參與編制,把他們職業經歷、社會經歷、豐富的實踐經驗編入課件庫中,讓學員看到學習的內容像身臨其境一樣有感觸,從而使其主動學習,自己搞好安全生產。
3.2建立各層次的應用網站
(1)強大的信息網檢索系統,用到相應知識時能馬上找到且提供有針對性地解決辦法。
(2)對不具備聯網條件的地域,把課件資源庫制成系列的VCD光盤,利用電視學習。
3.3采用隨心所欲地研討式教學
利用網絡化普及快的特點,采用不受時間限制,不受地域場地限制,不受教師水平限制,不受開班人員多少限制,不受學苗參差不齊的限制,分散的網上學習與集中討論相結合的方式。網上學習可以隨時隨地地進行,可以有選擇性有針對性地學習。討論時采用開放、互動的方式每個人充分表明自己的觀點和意見,暢談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同大家一起探討,與學友分享收獲,聽取別人的經驗和體會,在研討中思想撞擊、見仁見智、各有啟迪,互相啟發,互相學習。從而實現“要我學”向“我要學”的轉變。
3.4采用教考分離的網絡管理體系
進行科學嚴格公正的網絡考試,可全面地考察學員的知識,也能有效地防止個別考生與教師的作弊行為,學員會產生必須自己努力學習的動力,自覺刻苦學習。建立學員檔案庫,學員獲得幾次考核成績后發上崗證,晉級證,工資調整加薪證等。考核成績,領導層要與職務升降掛鉤,管理技術層與職稱掛鉤,煤礦工人一線層與辭退掛鉤等。教師和網管員檔案可以實現對他們的有效管理,明確職責,愛崗敬業,全身心地服務于煤礦生產,達到安全生產的目的。
總之,《煤礦安全生產培訓系統》的實施能快速、高效、公正地統一到培訓的正確軌道上來,使學員、教師、網管員都能各自產生動力全方位協調工作。初期投資較大但整體看節省人力物力等資金,既能實現煤礦安全生產,大幅度降低事故的產生,又能提高整體人員的知識水平和綜合素質。
篇3:煤礦電氣焊作業安全技術措施
作業人員必須經過專業培訓,并且持證上崗。
現場作業人員必須具備一定消防安全知識,能熟練使用消防滅火器材。
作業時跟班領導一定要進行現場統一指揮,在現場將措施落實到位,并指定專人在場檢查和監督,發現問題及時匯報。
焊、割等設備的運輸執行有關運輸安全措施。氧氣瓶、乙炔瓶在裝卸、運輸時不得同油脂、易燃、易爆物品同車,必須輕裝輕放、綁扎牢固,防止滾動。氧氣瓶上應裝設防震膠圈,搬運前檢查安全帽是否擰緊。
氣割地點的前后兩端各10m的井巷范圍內,不能有液壓油、機油、棉紗、風筒等易燃易爆物品,應是不燃性材料支護,并應有供水管路,有專人負責噴水。上述工作地點應至少備有2個干粉滅火器和0.2m3滅火砂。
氣割用具必須完好,氣帶接頭連接處使用專用卡子固定可靠,不得用鐵絲代替。
作業之前利用清水對作業地點10米內煤塵、浮煤進行沖洗清理,氣割、焊接結束后再次沖洗。
氣割使用的氧氣、乙炔瓶,間距必須保持在7米以上,并且乙炔瓶必須放置在回風流中。
氣割地點,作業過程中要求安監員和瓦檢員在現場監督檢查,并且瓦檢員每隔一小時測一次瓦斯濃度,作業地點風流中瓦斯濃度大于0.5%時不得作業。
瓦斯濃度不得超過0.5%,只有在檢查證明作業地點附近20m范圍內巷道頂部和支護背板后無瓦斯積存時,方可進行作業。
氣割操作人員必須佩帶專用手套,衣領袖口必須全部扎緊。
在皮帶機上方焊接時,帶面必須用不燃性材料進行保護。
使用氣割時一定注意不得損壞設備其它部分,電纜管線等易燃物品,要用不燃性材料保護好。
氣割工作完畢后,工作地點應再次用水噴灑,并應有專人在工作地點檢查1h,發現異狀,立即處理。
氣割工作完畢后,相關設備、工具等不得存放在施工現場,必須全部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