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機械高溫低壓輸油膠管標準
1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工程機械用高溫低壓輸油膠管(以下簡稱膠管)的結構和尺寸、技術要求、檢驗規則、標志、包裝、運輸及貯存、使用等內容。
本標準適用于工程機械液壓系統的高溫低壓輸油管路,其它機械產品可參照采用。
2引用標準
列標準所包含的條文,通過在本標準中引用而構成為本標準的條文。本標準出版時,所示版本均為有效所有標準都會被修訂,使用本標準的各方應探討使用下列標準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528-1998硫化橡膠或熱塑性橡膠拉伸應力應變性能的測定
GBIT531-1999橡膠袖珍硬度計壓人硬度試驗方法
GB/T532-1997硫化橡膠或熱塑性橡膠與織物粘合強度的測定
GBIT1690-1992硫化橡膠耐液體試驗方法
GBIT2828-1987逐批檢查計數抽樣程序及抽樣表(適用于連續批的檢查)
GB/T2941一1991橡膠試樣環境調節和試驗的標準溫度、濕度及時間
GB/T3512-1983橡膠熱空氣老化試驗方法-
GB/T5562-1985膠管膠層物理試驗方法
GB/T5563-1994橡膠、塑料軟管和軟管組合件液壓試驗方法
GB/T9573-1988橡膠、塑料軟管和軟管組合件尺寸測量方法
GB/T9575-1988橡膠、塑料軟管內徑尺寸和長度公差
GB/T9577-1988橡膠、塑料軟管和軟管組合件標志、包裝和運輸規則
GB/T14905-1994橡膠和塑料軟管各層間粘合強度測定
HG/T2185-1991橡膠軟管外觀質量
HG/T3040-1988橡膠、塑料軟管和軟管組合件選擇、貯存、使用和維修指南
3結構和尺寸
3.1結構
膠管根據使用環境溫度和輸送介質溫度不同,分為A罵罵和B型。其丁作斥力不大于1.0MPao膠管由內膠層、增強層和外膠層組成,見閣10
3.2尺寸
膠管尺寸應符合表1的規定。3.3標記示例
內徑2mmt長度1000mm的B型膠管標記為:4技術要求
4.1膠管在2倍的士作壓力下進行水壓試驗時,應不滲水,元局部鼓起、局部膨脹及其立異常現象已爆破壓力不應低于工作壓力的4倍。
4.2膠管的物理性能應符合表2的規定。
4.3A型膠管的適用的環境溫度為(-25-+45)CC,輸送液床泊的溫度不高于100℃.B型膠管的適用的環境溫度為(-25-+60)OC,輸送液壓油的溫度不離于120OC0
5試驗方法
5.1耐斥試驗按4.1的要求,試驗方法按GB/T5563的規定。
5.2仰試驗方法段:GBIT528、GB/T531、GB/T2941和GBI丁5562的有關規定c
5.3耐油試驗方法按GB/T1690和GB/T5562有關規定。
5.4老化試驗方法按GBIT35和OBIT5562有關規定。
5.5附著強度試驗方法按GB/T532、GB/T14905和GB/T5562有關規定。
篇2:輸油設備防火措施
1.油泵
輸送輕質油品的油泵應采用離心泵及防爆型電機。如為非防爆型電機時,應將油泵與電機用嚴密的磚墻隔開。
2.油泵房
泵房建筑,應全部由耐火材料建造,地面應為混凝土抹灰地坪,門窗開在泵房的兩端,門向外開;窗戶的自然采光面積不小于泵房面積的1/6,室內通風應良好。地下和半地下輕油泵房的通風排氣,應不使泵房內油蒸氣濃度超過1.58%(體積)。泵房內不得有悶頂、夾層;房基不能與泵基相連。泵房內應采用防爆型照明燈具。使用內燃機作動力時,內燃機所用的燃油箱,應設置在泵房墻外無門窗的不燃基礎上,并且引油管的兩端均應裝設控制閥門,引油管由地面向上引向內燃機。當一個泵房內安裝輸送不同油品的油泵時,泵房的要求均應符合輸送閃點最低油品的要求。泵房內禁止安裝臨時性、不符合要求的設備和敷設臨時管道;不得采用皮帶傳動裝置。當泵房相鄰的附屬建筑內布置10千伏電壓以下的變配電設備、計量儀表站、工作人員休息室時,都必須以不燃材料的實體墻同泵房隔開,隔墻只允許穿過與泵房有關的電纜(線)保護套管;穿墻套孔洞,應用非燃燒材料嚴密填實,并各有單獨出入門。泵房的門窗與變配電間的門窗之間最短距離不能小于6米。如限于條件,則應設自動關閉裝置,窗為不能開啟的固定窗。配電間地坪應高于泵房地坪0.6米。
設有真空系統的泵房,真空罐應設在泵房的外面。在泵房的閥組場所,應有能將油品經水封引入集油井的設施,集油井應加蓋,并有可以用泵抽除的設施。泵與泵,泵與墻之間的凈距一般為1米。平時應注意油泵系統的檢查維護,保證油泵、閥件、管線不滲不漏;附設儀表齊全、靈敏,配備足夠的滅火器材。
3.輸油管線
油庫各個作業區域都廣布有輸油管線,主要有地下敷設、埋地敷設和管線敷設三種布置形式。防火要求是:
(1)不得將油管敷設在建筑物的上面或下面。當穿越鐵路及庫內機動車通行的道路時,交角不宜小于60度,并應在管外裝保護的鋼制套管,套管外壁頂到鐵路軌面不應小于0.8米,道路路面應在0.6米以上,套管兩端越過路至少2米。套管內的油管應是焊接。
(2)地上油管應架設在不燃燒材料制成的交架上,其保溫層應為不燃的玻璃棉、石棉泥等材料。其與門窗、孔洞的建(構)筑物的墻壁保持不少于3米的距離,與無門窗、孔洞的建(構)筑物的墻壁保持1米以上的間距。當跨越鐵路時,其凈空高度應在5.5米以上;跨越公路時,應在4.5米以上;跨越人行道時,應在2.2米以上。
(3)地下輸油管路埋管深度低于相鄰建筑(構)物基礎深度時,應按地上管路規定執行。地下管線與電纜相交,油管應在電纜下方不少于1米深度;與下水道相交,應在下水道以下1.5米的深度位置通過。地下管路經過的地面上方堆放各種物品。
(4)多條管線平行敷設,其間距不應小于10厘米,蒸汽管線不準和輸送輕質油品的管線并行敷設。地上和明溝敷設的輸油管路應按要求裝設熱脹冷縮的補償器。
(5)油管應定期(一、二年一次)進行耐壓試驗,試驗壓力為工作壓力的1.5倍。
篇3:輸油臂操作維護保養規則
1操作規則
1.1輸油臂駁接使用前,必須做好如下工作:
(1)檢查所有各部件是否處于正常工作狀態,是否損壞變形,有異常情況及時處理;
(2)所有旋轉接頭的節口是否有泄漏和銹跡,轉動是否靈活;
(3)立柱底座緊固螺栓和螺母是否松動;
(4)輸油臂與船駁接之前,必須將內、外臂管內的液體抽空,關好排空閥;
(5)接好靜地線。
2輸油臂使用規則
2.1輸油臂的接管口必須定位在輸油臂的工作范圍之內;
2.2在擺動內臂重錘時,臂下禁止站人并避免撞壞其它設備;
2.3在起吊外臂駁接時避免與船碰撞,臂與船的法蘭駁接應牢固;
2.4在作業中必須堅守崗位,密切注意輸油臂的狀況和船體的升降,有不安全情況及時處理;
2.5作業完畢后排空內、外臂管內的油料,才能拆卸法蘭并封口使臂歸位;
2.6內、外臂在歸位時,應細心操作,互相配合,復位后內臂要鎖緊,外臂要用繩拴緊。
3維護保養規定
3.1輸油臂各處旋轉接頭每四個月檢查,加潤滑脂一次。加潤滑脂時,宜用手動式滑脂槍。并使用指定潤滑脂品種;
3.2主、副平衡重塊不得隨便增減或改變其位置;
3.3經長時間使用后,旋轉位出現泄漏時,要檢修或更換密封墊;
3.4維修(包括換件)各處旋轉接頭時,按設備結構嚴格遵循拆裝程序,不能損傷原件,以達到良好技術狀態;
3.5嚴禁船舶或其他任何物體對輸油臂的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