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備前期管理標準
簽發人:
責任人:
簽發日期:
執行階段:
設備前期管理包括設備的規劃、選型、購置(或設計制造),入、出庫管理及安裝調試,交工驗收等管理。在設備副總統籌安排下,各部門必須搞好橫向聯系,密切配合,互相協調,共同搞好設備前期管理。
※設備使用單位
1.進行設備可行性調查,提出設備更新改造申請計劃。
2.參與和配合新設備的安裝及試車驗收。
3.負責試車記錄并提供設備有關信息。
※機動處
1.編制設備更新改造計劃。
2.參加基建、技措項目的設計審查。
3.組織或參加更新、零購設備的可行性調查,非定型設備的設計審查。
4.做好設備通用化、系列化、標準化的審查。
5.負責設備購置、驗收入庫、保管和出庫。
6.提供購置設備的有關圖紙、資料。
7.組織廠內施工單位施工項目的設備安裝、調試及交工驗收。
※開發部
1.設備的設計及造型。
2.設備圖紙、資料移交。
3.收集設備使用信息。
※工程部
1.參加基建、措施項目的設計審查。
2.參加設備安裝調試、試車驗收和移交。
※財務部
1.籌備資金,進行資金平衡,控制資金的合理使用。
2.結算工程費用。
3.進行設備改造過程的經濟效果分析。
※設備的選擇與評價
1.選擇設備應遵循技術上先進、經濟上合理、生產上實用的原則,具體要考慮:(1)設備型號、規格合理。(2)設備效率高。(3)能源消耗低。(4)設備安全與環保性好。(5)設備成套性好。(6)設備維修性好。(7)設備使用壽命長。(8)設備壽命周期費用低。
2.選購設備時,要做設備技術經濟評價,通過幾種方案對比,確定最佳方案報設備副總審批。
※設備的訂貨與驗收
1.設備訂貨(1)機動部根據對外訂購設備明細表進行市場貨源調查,簽訂訂貨合同。(2)機動部對國外設備訂貨要做好如下工作:①外匯資金的來源和支付方案。②設備詢價與報告。③簽訂合同。(3)訂貨合同是供需雙方發生矛盾提請仲裁的依據,機動處要對訂貨合同妥善保管,不能丟失。
2.設備驗收(1)新設備到貨后,機動處會同檔案處、工程部共同做好開箱檢查。設備的原始技術資料由檔案處負責保管,機動處、使用單位、施工單位需要的設備技術資料,檔案處負責提供。(2)開箱檢查的步驟和主要內容:①檢查外觀及包裝情況。②按照裝箱單清點零件、部件、工具、附件、備品、說明書和其他技術資料是否齊全,有無缺損。③檢查設備有無銹蝕。④核對實物是否符合圖紙要求。⑤開箱檢查過程中做好檢查記錄。(3)開箱檢查合格后,機動處及時辦理驗收手續入庫、保管。(4)根據開箱檢查出現的問題,機動處要及時向發貨單位、運輸部門提出查詢并向責任單位聯系索賠。
※設備的安裝與驗收
1.對公司內施工的措施項目由機動處或工程部承包,對外委托施工單位施工的基建、技措項目由工程部或機動處負責對外承包。
2.更新設備(機械、電氣部分)、零購設備(機械、電氣部分)由機動處向公司內施工單位下達任務。
3.機動處要抓好制造單位產品質量,提高產品的可靠性和維修性,滿足用戶需求。設備制造單位應經常走訪用戶,并將設備運行情況和存在問題及時反饋給機動處。
篇2:礦用設備器材前期管理制度
1、動力科、生產技術部、安監處、供應公司應根據礦上設備需求,做好設備選型、計劃、購置、安裝、調試、驗收和報廢簽字等工作,加強前期管理。
2、礦需要增加主要生產設備時,應由使用單位會同動力部門提出增加設備的技術性能、可靠性和維修性的要求,在機電礦長主持下,由動力部門、生產技術部、供應公司、財務使用單位參加,進行技術、經濟論證,作出購置決策。
3、設備的選型應注意通用化、環保節能,選購的設備應經過鑒定,有生產許可證。非淘汰型產品,購置計劃應由供應公司同各部門共同編制,經主管機電礦長審批后執行。設備到貨后,應由供應公司組織驗收。
4、驗收合格設備,應及時安裝、調試后使用,暫時不用的設備、零部件必須入庫妥善保管,定期維護保養,防止日曬,雨淋銹蝕、損壞和丟失,并做好防火、防盜工作,設備嚴禁拆套使用。
5、動力部門、供應公司要建立健全設備的驗收交接、建檔管理與考核制度,并將全部圖紙的使用維護說明書、質量檢查、試驗驗收報告等技術資料交由資料室進行整理,建檔登記保管。
6、主要設備的安裝使用,動力部門、生產技術部要參與編制操作規程和安裝質量標準,不完好的設備不準安裝,安裝完后應由安裝、使用、安監、生產技術部等部門有關人員共同驗收,進行試運轉并辦理移交手續后,才能投入使用。
篇3:某企業設備前期管理辦法(下)
第五章設備購置
第二十四條國產單臺或成套設備的價格在100萬元人民幣以上,進口單臺或成套設備價格在10萬美元以上的大型、關鍵設備要求以招標議標方式采購,具體招議標工作由公司技術中心(制動研究所)組織,有關使用單位參加,設備的招投標工作按公司《設備購置招投標管理辦法》執行。
第二十五條國產單臺或成套設備價格在100萬元以下,進口單臺或成套設備價格在10萬美元以下的一般設備,具有一定批量的應組織集中采購,不具備集中采購條件的可由公司有關部門在廣泛論證、貨比三家的基礎上,經過綜合比較后擇優選擇。
第二十六條設備購置權限
1、凡標準設備、非標準設備、二類機電產品訂購合同金額在四萬元以下由設備購置具體業務人員經辦,但須向設備部門主管領導報告訂貨工作情況;
2、凡標準設備、非標準設備、二類機電產品訂購合同金額在四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其訂貨業務須由兩人共同詢價。詢價結果需向設備部門主管領導匯報,經批準后,由兩人共同簽訂訂貨合同;
3、凡標準設備、非標準設備、二類機電產品訂購合同金額在十萬元以上的,由設備部門主管領導牽頭組織三人訂貨小組,向不少于兩家的供貨單位詢價、進行價格性能比較,并將詢價選擇情況報告生產和技術副總,由生產和技術副總審查決定供貨單位。
第二十七條凡未經設備主管部門領導同意,擅自簽訂的訂貨合同,一律無效。對私自購置的標準設備、非標準設備、二類機電產品,原則上不予辦理任何手續.
第二十八條設備購置合同管理
設備購置工作管理人員,根據設備購置計劃確定的項目,按照設備選型決策和購置設備申請表的內容,進行設備貨源調查、詢價、擇優選定購貨方式,在與制造廠達成技術協議的基礎上,談判有關合同事宜,最后簽訂訂貨合同。若擬設備與設備購置計劃,項目在型號、規格等技術要求不符時,及時向技術中心(制動研究所)反饋信息,由技術中心(制動研究所)決定是否繼續執行合同
設備購置合同的要求:
(一)設備訂貨合同必須符合《合同法》等法律和法規的規定;
(二)設備訂貨合同必須內容完善,雙方承擔責任明確,文字準確;
(三)設備訂貨合同必須充分考慮可能發生的各種變動因素(如質量驗收標準、價格、交貨期、交貨地點等)及違約的責任;
(四)對大型、精密、關鍵、稀有、進口設備的訂貨合同,要有技術協議作為合同的組成部分;要規定到供方制造廠監制、驗收、試車和供方來公司安裝調試等售后技術服務工作;
(五)設備訂貨合同的法律審查、審批、簽約和合同登記管理,必須按公司有關的合同管理辦法執行。
第二十九條進口設備到達后制造部要及時申報商檢,組織開箱檢查,由使用車間與制造部共同認真填寫開箱檢查記錄,及時聯系處理發現的問題。
第三十條大型、精密、引進設備應實行預驗收制度,預驗收一般應由制造部、技術中心(制動研究所)和使用車間參加。
第三十一條設備的入庫驗收、庫存保管、出庫移交等管理工作,現按《物資技術保管規程》的要求辦理。設備技術資料由制造部及時歸檔管理。
第六章設備安裝驗收及初期管理
第三十二條設備安裝的工作內容包括安裝計劃的編制、實施、安裝調試和驗收。
第三十三條設備安裝工作的要求
1、根據公司設備規劃、外購設備訂貨合同的交貨期,編制安裝計劃(包括用工、用料、費用預算)。施工圖紙和技術要求必須在開工前一個月下達施工單位;
2、技術中心(制動研究所)負責提供安裝平面位置圖與工藝要求。制造部負責提供基礎圖并委托設備動能公司或其它單位負責設備安裝。
3、其它被委托安裝設備的單位根據安裝計劃與使用單位以及有關單位協調工程進度,具體組織實施搬運、上位找平、配電、配水及氣管等工作。
4、設備安裝應按設備使用說明書和國家有關機械動力設備安裝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實施。
5、精密、大型、關鍵、稀有及進口設備的調試由制造部組織,技術中心(制動研究所)、安裝單位、使用單位等參加。
第三十四條、設備試運轉一般分為空運轉試驗、負荷試驗、精度試驗三個階段。設備試運轉和各項精度檢驗的記錄要齊全。
第三十五條、對于無法調整及消除的問題,從設計、制造、安裝及調整等方面進行分析、歸納,反饋信息,及時處理。
第三十六條、對整臺設備試運轉要做出評定結論,合格后方可辦理移交生產的手續,并注明參加試運轉的人員及日期。
第三十七條、設備安裝的最后驗收,必須在設備調試合格后進行,由制造部、技術中心(制動研究所)、生產安全主管單位、使用單位、安裝單位的有關人員參加,共同做出鑒定,填寫有關施工質量、精度檢驗、試運轉記錄等憑證及設備安裝驗收竣工單。
第三十八條、設備安裝驗收竣工單一聯交設備購置單位存檔,一聯交技術中心(制動研究所)檔案室存檔,一聯交使用單位存檔,一聯交財務管理部作為列入固定資產的憑證。
第四十條設備使用初期管理
一、設備使用初期管理是指設備從安裝竣工投產到穩定生產這一段時間(一般為半年左右)的管理工作,重點是對大型、精密、關鍵、稀有及進口設備的管理。
二、設備使用初期管理工作內容和要求
(一)、進一步觀察和記錄設備投產初期運行情況,設備加工精度、性能穩定性及可靠性;
(二)、制造部會同使用單位的設備員、設備操作人員應對設備初期使用發生的故障部位、原因、次數及損失情況進行認真的記錄和分析;
(三)、對發現的設備設計、制造上的缺陷和問題,及時向制造廠進行信息反饋,以便盡快取得補救和改善;
(四)、對進口設備,技術中心(制動研究所)、制造部必須認真做好設備檔案和資料翻譯及歸檔工作,制造部及時制定《設備操作規程》,《安全操作規程》等;
(五)、技術中心(制動研究所)對設備投產后的經濟效果進行分析,以評價設備選型工作的質量;提出改善措施,以提高設備的經濟效益。
第七章檢查與考核
第四十一條設備前期管理工作的檢查,不僅要檢查系統的縱向連續性,而且要檢查設備的橫向的協調性,渠道是否通暢。按各單位的經濟責任制處理,涉及面較廣的問題報請主管設備的公司領導處理。
第四十二條由于設備可行性分析論證錯誤造成設備規劃失誤,給公司造成重大經濟損失,要追究有關領導和選型責任者的責任。
第四十三條由于選型不當投資效果達不到論證要求給公司造成損失,要追究有關領導和選型責任者的責任。
第四十四條對大型、精密、關鍵、稀有設備要考核固定資產完成后的實際效果是否達到論證報告預定指標(即投入產出比、資金回收期)。對一些初期管理好的設備要建議公司給予表彰和獎勵。
第八章附則
第四十五條前期管理的協調由主管設備的公司領導負責。初期管理結束后,由公司領導組織對有關部門,根據公司《管理標準檢查與考核辦法》,結合公司方針目標、部門工作計劃、個人工作標準,納入經濟責任制進行檢查考核。
第四十六條本辦法由制造部負責解釋。
第四十七條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實行。